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70|回复: 0

卒本记忆—天地吉祥“乞粒舞” 作者:江崇生 《十七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0 07: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渊源千载 沧桑百年 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辽东桓仁的朝鲜族是东北边疆一个古老的多元民族。其民间舞蹈乞粒舞,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其思想内涵、艺术形式而言,有着十分丰富的地域历史、民族民俗特征。
5 G* E% j3 s2 c7 T! j3 k  乞粒舞也是高丽舞的一种,追溯渊源,当至西汉末年高句丽时期。作为一个政权,高句丽在历史长河中湮灭了,但是在中原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民间歌舞,被朝鲜族民众传承下来了。北扶余王子朱蒙南下卒本桓仁,联合貊人燕人汉人扶余人靺鞨人沃沮人等当地力量,组成了政治集团,建立了高句丽国,公元前32年其孙大武神王受汉封为高句丽王,国中之民亦称高句丽族。融合生活到一起的高句丽民众能歌善舞,世有公认史有所记,《魏书》《三国志》皆有记载:"其民喜歌舞,国中邑落暮夜男女群聚,相就歌戏。""汉时赐鼓吹、伎人,常从玄菟郡受朝服衣帻。"溯源浑江流域桓仁地区的原始舞蹈,由商周至两汉,已经具有稳定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又经隋唐元明演变到近代,形成了独特的民间民俗文化生态。在桓仁及其周边地区的历代王族官员墓葬中,近年来发现了大约五世纪前后的多种壁画,翔实而形象地呈现了当时的舞蹈。
: D" D) D1 Z3 A& l  1877年,清朝的龙兴之地桓仁解除了封禁,设治建县,直鲁及柳条边外移民涌入聚居,其中朝鲜族人也来到了这里。他们自称也是秽貊后裔,曾以青龙为图腾。长白山南麓的桓仁山地,区域地理环境是独特的,经济形态是以农业、畜牧业、渔猎采集、手工业等多种元素构成。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着人们的思维和信仰及表达方式。到了近代,朝鲜族民众由崇拜天地自然,祈求苍天风调雨顺,供奉粳米神,发展到注重人与人之间互助修睦,演化出特殊群体的特殊习俗。' U; e5 q9 k' `  {3 Z" ~* q& v3 E! o8 J
  其时,每年春节过后,依山傍水结庐而居的朝鲜族人就开始拔河比赛,以确定主办部族公益活动的资格。人们到山上割来葛藤、榆条、剥下青麻,编织象征能够调风顺雨的青龙,巨大的绳索逾百米长。至正月十五,皆聚集河边,两个村庄的族人就以河为界,开始争夺青龙图腾的较量,较量集体的体力耐力意志力和齐心协力的团结精神。届时青年壮年齐上阵,老幼妇女啦啦助威,儿童站在大人肩头,摇手舞臂。经过激烈争夺,决出胜负。群体力量强大的胜方,为赢得主办权而彻夜庆贺。翌日,他们就到各家各户舞龙拜年,敲着兽皮鼓,边走边唱,征集粮食--乞粒。  S6 F. @" F6 E! x5 w' A& E
  第三代传人金成龙老人讲了一个传说:说很久以前,海神肆虐,连年暴雨冲毁了土地和家园。传说家乡的五女山是一艘遭受风浪袭击而搁浅的大船,行将倾覆。于是人们从山上砍来无数藤条编成了一条巨大绳索,拉着"大船"闯过急流险滩。从此,朝鲜族群众才过上了风调雨顺的日子。为纪念"闯滩"之举,人们把"拉船"变成了拔河。) I' E; h* ]1 N7 O
  不过后来,能歌善舞的朝鲜族群众把古老的原始舞蹈逐渐演绎成娱乐性的民间舞蹈,在重大节日或重大事件或喜庆之时,歌舞抒情。这种舞蹈,在桓仁横道川,六河等地盛行已逾百年,她以家族传承的形式延续至今。
% k( r5 ^$ u4 Z% f, N* q6 r% N  金家祖籍在今朝鲜平安北道碧潼郡,因战乱在19世纪末期迁入桓仁县横道川。金氏家族初到之时,生活是艰辛的,或住地窨子或住马架子,垦荒种地,渔猎采集。正如《三国志》记载:此地"多大山深谷,无原泽,随山谷以为居,食涧水。无良田,虽力佃作,不足以实口腹。其俗节食。"但是贫穷并没有沮丧一家人,即使劳累一年四季,仍然歌舞以自娱自乐。没有锣鼓道具,就用筷子敲打水瓢、铜碗、盘碟,音响古朴,节律生动,于是就有了后来头顶铜碗的碟舞、瓢舞,就有了自成程式的特色。5 D( s* S) R8 {/ Z. W
  民国期间,据金成龙记忆,乞粒舞的服装、道具有了新的增设,音乐有了相对稳定的曲谱调式,传统的动作造型有了新的突破,在辽东吉南的东边道地区颇有影响。
$ H4 \+ i' }$ c4 \. f* C) |$ J4 m7 y  日本人占领东北十四年间,金氏家族拒绝为满洲国傀垒政府效力,舞蹈活动全部停止。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金成龙才出山组织全村百姓欢庆解放,跳起了乞粒舞。1963年县城举行秧歌大赛,金成龙率队参加,乞粒舞轰动全县。1968年,第四代传人金明焕从辽宁省朝鲜族师范学校毕业,回到桓仁县六河乡朝鲜族学校任教师。子继父业,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村里人排练乞粒舞,逢年过节表演。
0 {0 q% P3 X+ E0 S+ J$ e+ y) f  1989年,乞粒舞走进沈阳,一举夺得中国第二届文化艺术节、辽宁省首届文化节一等奖。1991年,在中国沈阳首届国际秧歌节上,获得优秀表演奖。1994年10月,晋京参加建国45周年庆典,演出22场,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容基、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等中央领导和国际友人的赞誉。2005年获辽宁省民族民间舞蹈大赛金奖。2006年被列为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V) q0 @5 Q5 ?) b
  乞粒舞进入日常生活,主要是在朝鲜族群众的重大节日或大型活动中演出,例如做周(一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结婚、商户及店铺开张、建造修缮庙宇等。由村里有地位有影响的人物牵头,组织能歌善舞的人来进行。这样的头面人物大都由年长的老艺人担任,一般都是家族传承。
" l5 B, e$ {& Y% e  从传承谱系上可以见到传承人员简单情况:金利清  男(生卒年不祥)乞粒舞宗师,第三代传承人金成龙之二爷,据金成龙讲,自己7岁时就与其二爷金利清学艺。金兴振  男(1890年生)金利清之侄,第二代传承人,金成龙之父。金成龙  男(1911―1992年)第三代传承人,原籍朝鲜平安北道碧潼郡,桓仁县六河乡六河村人,1963年起就参加了县里的各种秧歌比赛,其动作稳健有力,是六河乡及桓仁县境内颇有影响的民间艺人。金登龙  男(1920年生)金成龙之二弟,第三代传承人,能歌善舞,是金成龙的主要助手。金明焕  男(1948年生)金成龙之子,第四代传承人,生于桓仁县二棚甸子镇横道川村,上世纪60年代后期迁到六河乡上古城子村。1968年毕业于辽宁省朝鲜族师范学校,在六河乡朝鲜族小学教书,后调入桓仁县文化馆从事朝鲜族舞蹈研究,1994年其参与恢复排练的"乞粒舞"。
4 ]+ F/ C# i3 b  文明一脉 民族奇葩 桓仁的朝鲜族乞粒舞,以其独特的地域性和广泛的群众性,丰富着我国民族民间的文化艺术。它集相帽舞、长鼓舞、碟舞等多种舞蹈形式于一体,融入了拔河比赛中双层舞的精华,并将乞粒活动中歌舞部分纳入其中,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表演形式。/ K* }1 M" N  L/ k. Y5 c9 ?
  相帽舞,源于商朝时期的《商林舞》,彩羽饰于头上作氏族图腾舞蹈。《旧唐书》记载了一段有趣的逸事:"杨再思为御史大夫时,张易之兄司礼少卿同休,尝奏请公卿大臣宴于司礼寺,预其会者,皆尽醉极欢。同休戏曰:'杨内史面似高丽。'再思欣然,请剪纸自贴于中,却披紫袍,为高丽舞。索头、舒手,举动和节,满座嗤笑。"索头,即不停地绕动脖颈,让头颅回旋转动;舒手,即舒展双手。
- `1 |, `; s( k0 s0 E( U& v  乞粒舞有着相对稳定的传统程式,但又不完全受其限制。根据具体情况,增强了应变性。每逢佳节喜庆之时,参加表演的人数众多,场面宏大。从舞队入场到走出各种队形变化,皆由执钹老人引导指挥。在"做周""回甲""回婚"等族人活动时,因受表演场所及参加人员的局限,舍去了入场、走队的形式,因地制宜,因人而变,由此表演形式具有了灵活性的特点。' K6 W" g+ W" P' _+ S6 m
  乞粒舞的表演,以节日表演为例,需要在宽敞的场地进行,男女老幼皆可参加。每次表演,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场面热烈,阵容恢宏。整个舞队入场前,按照男左女右位置,顺序排列。舞队前面的是头戴尚帽的小伙儿和老汉,他们边走边旋动尚帽上的彩色长绸。紧跟其后的是舞队总指挥,手执铜钹,边走边打,以节奏控制行进速度。依次是两个圆鼓手和两个长鼓手,两个农鼓手,两个朝鲜大锣,舞队的青年男女,上了年纪的老人,最后是表演双层舞的男演员,在他们肩上站着小孩,小孩手中拿着鲜花或者彩绸,不停地舞动,尚帽上的长绸飘带风快地旋转。双层舞里,年逾花甲的长者居于显赫位置。舞蹈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圆形队列后,所有人依次下场,表演自己最拿手的技艺。随着音乐节奏的加快,队形的变化,舞蹈进入高潮,此时不分角色,不分性别,全部舞进场内,高潮过后,表演者在总指挥的铜钹声中,重新回到各自位置,列队造型,依次退场。5 X+ ^; i" S. w# T
  乞粒舞的动作风格,具有明显的辽东高丽舞的特征,它早已脱离了农耕渔猎时期的生活原型。舞蹈动作无论是向前向后,还是向左向右,身体重心的移动,腿臂力度的增减,不同动律的转换,皆在脚起脚落之瞬间完成。
  v9 J/ p( n2 N" F7 o0 T! H$ s  动作既有规范的,又有即兴的。规范是说群舞时整齐划一,如:"背手"、"横手"、"杠手","头顶手","勾脚步"、"垫步"等等,老少皆同一样做来,所有统一舞蹈动作模式,充分体现了朝鲜族的高丽舞基本风格。3 P1 F8 @1 V& U
  动作的即兴性,指的是当表演者情绪高涨时,人人各显神通,展露舞姿个性,跳得无拘无束。姿态造型,动律转承,节奏变化以及肢体部位的感觉,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其许多细节已经约定俗成。; `4 H0 D% [. G  K0 }  x; o
  抒情的动作,十分强调通过体态的美感给予体现,比如"老头"的动作,不仅特别注重舞之韵味,而且特别注重姿态表情。
% p2 {1 Y; y0 N1 [  N& t  因人而宜各具特点,是舞蹈动作的又一特征。男女老少不同年龄的人所做的动作颇有差异,青年富于激情,动作幅度较大而且表现强烈,但相对动作变化较少;而老者的动作稳重轻盈,变化较多;长鼓手鼓点清晰明快;圆鼓手步法铿锵有力;双层舞孩子天真活泼……这些各具特点的动作交织在一起,整个舞蹈场面热烈,生动感人。0 w: b. F- t9 @' z  e2 I
  居住在辽东山区朝鲜族民众,百余年来与满族,汉族等融合交流,其文化活动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但他们保持了许多鲜明的民族特征:语言、文字、服装、饮食、习俗、音乐、舞蹈……
8 N0 K5 `3 C; |% `1 N, J5 U: h- U: o  特别是舞蹈,正如李白描写的:"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廻。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高丽舞在我国东北尤其是辽东桓仁,已成为广大的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而高丽舞的集大成者乞粒舞,更表现了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朝鲜族民众的民俗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中的璀璨一脉。
# a3 y. D0 M" L, c( x* B. U  经过金氏家族四代人的艰辛努力,不懈传承,在省市县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下,2006年开始落实国家关于乞粒舞的保护措施,乞粒舞的第二个春天已经来临。- Y# b* T. t: f
  保护传承  盛世繁荣  乞粒舞具有久远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中的璀璨一脉,它以其独特的地域性和广泛的群众性,丰富着中国民族民间的文化艺术,是朝鲜族舞蹈的独特艺术分支。
& X: x& y2 f6 {- Z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地域的偏僻、狭小,加上传承人文化水平的限制,对乞粒舞的发生、发展脉络以及如何表现朝鲜族劳动人民乞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态情感,虽经隋唐以至近代演变为朝鲜族群众进行集体活动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而我们掌握的都知之甚少。但从当地的活动情况上看,我们看到参与人员之多、活动影响之广,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因此,对乞粒舞这种舞蹈独特的艺术形式进行挖掘、整理,确立其在朝鲜族舞蹈中的独特价值,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文化价值。- g$ \5 T. Z- F1 \3 [, d2 Y9 I) G
  我县虽然在挖掘、整理、继承、保护朝鲜族舞蹈乞粒舞过程中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随着城乡文化生态发生巨大变化,乞粒舞也受到很大的冲击,这就给朝鲜族乞粒舞的传承、弘扬带来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朝鲜族乞粒舞濒临生存危机,保护状况堪忧。1986年在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活动普查时,对乞粒舞进行了抢救,并写入了《辽宁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卷。那时桓仁境内尚有一些乞粒舞活动,而今,群众自发性的活动基本上流失,只有在政府组织的重大活动中,靠财政投入、培训辅导、组织安排的,人们才能欣赏到乞粒舞。近年来,许多民间老艺人相继离世、人亡歌稀,大量朝鲜族中、青年又很少接触朝鲜族传统文化,致使许多传统舞蹈技艺濒临消亡。由于我县地处辽宁东部山区,临近中朝边界,地理位置偏远、狭小,交通往来不便,加之乞粒舞队伍青黄不接,传承经费又严重不足,继承乏力,朝鲜族乞粒舞面临失传状态。
  K4 Y2 a( a2 z( e: A9 E  为保护好乞粒舞这一艺术形式,我县制定了五年保护计划,并予以实施。此计划由桓仁满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领导小组和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组织实施;本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和本溪市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管理、督导;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和辽宁省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检查、监督;全面实施保护计划,使乞粒舞得以动态的持续性保护。$ f3 m- P6 j; N* z2 v" g
  我县抓住在全国和世界范围内全面开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契机,在充分利用原有保护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整理本地区内各种舞蹈艺术传承的资料,一面组织、培养本地人才进行传承发展,一面邀集辽宁省乃至全国和境外热心此课题的专家对乞粒舞进行深入研究,尽快让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昭扬于世。(-)搜集、整理、陈列原有保护成果。将过去发掘的文字(专著、论文、访谈记录、表册、档案材料)、音像(录音磁带、摄像光碟、照片和底片),实物(道具、服装、祭祀物品等)搜集起来,分类整理,以专柜和专室予以归档、陈列。(二)地毯式地全面搜集、整理资料。以本溪市群众艺术馆为牵头单位,对其演出所需的各种道具和乐器、各种服饰, 以及制作上述资料所需的工具等,进行全面搜集。能征集实物的征集实物,征集实物有困难的给予摄像、拍照或复印。然后,分类整理,归库立档。 (三)开展访谈,记录各种口碑。对艺人特别是老艺人进行个别访谈,全面记录口碑资料,重点是家族成员的传承谱系,其他成员列表登记。其自然状况和传承、学艺等基本情况、主要活动、基本特色逐一建档立案。同时,对年岁高而又对此比较了解的其他民众,也进行适当访谈,以作艺人口碑的补充(四)成立乞粒舞研究学会。将市、县、乡(镇)的有关专家和研究人员,主要是市、县的专家,组织起来,成立乞粒舞研究学会,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活动,出版《本溪群众文化》乞粒舞专刊,发掘乞粒舞的文化内涵,提升其学术品位。(五)保护传承人,促其传承发展。对个别有一定造诣的老艺人和年轻一代继承较好的传承者,给予培训和经费方面的资助,促其提高技艺。同时加强对乞粒舞队伍的培训、辅导,把原汁原味原生态的乞粒舞传承下来,作为动态的持续性保护措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五女山家园

GMT+8, 2024-5-24 02:54 , Processed in 0.17435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