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13|回复: 12

陕西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9 17: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tarfish821007 于 2010-4-19 14:58 编辑

     今年春节第一次没有回家,而是跟着少锋回了陕西。
      陕西一直是我很想去的地方,多少次从书本当中看到关于陕西的描述,那古老沧桑的城墙上,依然镌刻着历史的伤痕,多少悲歌和着凯歌,唱响了一朝又一代,到如今,一切都归于凡尘,耸立的高楼却依然抹不掉那浓浓的文化。为了此次陕西之行,我还特别狠下心来买了一部比较不错的DV,准备用记事的方式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
     至于为什么选择春节的时候去陕西,这当然是有原因的,好朋友们会想着方朔大抵上是去老丈人家了。苦笑一下,由于艳子当时在国外,因此去老丈人家过年的心愿也只能在心中想想罢了。但到陕西去,去少锋家里,也是去看望自己的父母,因为我跟少锋是情同手足的兄弟。说这样的话,可能一些朋友不大理解,若果如此,不防看看方朔写的诸如《父亲》、《爱在无声里》、《2001年的第一场雪》等文章,多少就会明白我的心情了。
     开篇前,先写一幅对联,上联曰:大地回春春满园;下联曰:九州降幅福盈门。横批:情暖人间。

门楼和春联

     大荔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素有“三秦通衢”、“三辅重地”之称,历史文化悠久。

     到大荔后,闲暇时,常常在少锋的陪同下,围绕着大荔城闲逛。我之闲逛不同于别人,相比于宽阔的马路,鳞次栉比的高楼,我更倾向于胡同里那富有文化气息的建筑。大荔的胡同文化确实很值得品味,而这其中最吸引我的,莫过于门楼和春联了。

     门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家庭的门面了,因此在建房的时候,房主人总会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把门楼建的格外的有气派,东北也是如此,尤其是去年回家,村委对整个村落进行了规划,大街两旁,所有的门楼都是一个样式。门框都用水泥修葺的,外面贴上色彩艳丽的瓷砖,整齐而划一。大荔县胡同里单人独院的建筑风格与家乡的有些区别。这里的门楼更具文化色彩。走在大荔的街头巷尾,一座座高大的门楼随处可见,门楼建造的非常考究,门楼顶部结构类似房屋,门框和门扇装在中间,门扇外面制有两个大铜环(当然也有用铁制的),朱漆大门上贴上两个威风凛凛的门神,门楣上有双面砖雕,一般刻着“紫气东来”、“运势恒通”、“幸福人家”、“养心斋”等字样的匾额,斗框边饰有花卉、蝙蝠、蝴蝶等图案。大门一关之际,我顿时联想到门内举子临窗吟诵、闺阁低眉抚琴,更有老幼提携,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正巧行走之间,前面不远处有一人家门前围坐着不少人。走近一看,几个老年人围在一起正在打麻将,三个小孩子骑在门口的一个石狮子上,用大荔方言大声吆喝着,仿佛正在战场上征伐的将军。那天天气很暖和,太阳的光辉扬扬洒洒的散落下来,一抹金色的光芒黏在人们的身上脸上,一阵暖意涌上心头。忽然人群中爆出一声大笑,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这份幸福的感觉已经深切的传达到了我的心里。于是,赶紧拿出DV,让这份幸福存留下来。

     除了门楼,大荔的春联也比较有特色。过年贴春联,这是中国人的风俗,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古称春帖,是一年一度新春佳节时书写张贴的时令对联。春节贴春联,渊源已久,早在五代时期便有了贴春联的习俗。而这种习俗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朝代的更迭而没落。如今在全国各地,每到过年时节都有贴春联的习俗。小时候在家,最盼着就是过年。因为有几样好处。第一是可以吃到美味的饭菜,第二是可以穿漂亮的新衣服,第三是可以放鞭炮,再有就是贴春联了。我小的时候很喜欢帮助父母贴春联。母亲把用面粉熬制成的浆糊贴在春联的背面,我伸出小手,拿着春联,小心翼翼的跑到院子里,递给站在梯子上准备往大门上、房门上贴春联的父亲,看着父亲把春联贴在了门上,仿佛顿时年味就浓了起来,我便呼喊着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以示庆祝。

      除夕前一天,我陪着少锋到大荔中心广场附近去买春联。我们吃过了晚饭才出的门,一出门,便见一轮红日西斜,半轮圆盘被前面不远处一趟古式建筑的老房子遮去了一半。天虽然渐晚,但年节期间,街头上依然人来人往,忙着购买年货。应我之请,少锋带着我抛开宽敞的大街,穿了几条胡同,让我又欣赏了一番胡同文化后,才赶到中心广场。刚到广场,便远远的看见前面不远处的空旷之地上,一家挨着一家的挤满了售卖春联的摊位,长长的摊位前挂满了大红的春联。“春光春色源春意,虎将虎年扬虎威。”、“春晓寅回人起舞,岁祯虎啸物昭苏。”、“金牛辞岁寒风尽,白虎迎春喜气来”等等龙飞凤舞的大字腾空欲飞,年节的喜气之情仿佛在春联当中就衬托出来了。买春联的男女老少在摊位前精心的选购,希望给来年带来幸福与吉祥。每个摊位前,都放着一张长条桌,桌上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一应俱全,写春联的先生们神情专注,手肘移动之间,笔下如游龙戏凤,泼墨挥洒之际,一副春联便“应势而生”了。

      我跟着少锋来到一个摊位前,他对这些很有艺术气息的春联并不感兴趣,直接找到摊位的老板,问到:“这有黄纸春联吗?”老板应声从摊位里面拿出不少幅已经写好的黄纸春联让他挑选。

      少锋告诉我,因为祖母今年过世,依据家乡的风俗,头三年是不能贴红色春联的,只能贴这种黄色的春联。这一路走来,我们在胡同里也看到不少贴黄色春联的人家,原来这表示家中近三年内有老人过世,家人守孝未满,过年时依然不能忘怀逝去的先人。春联的内容也多少在节日的喜悦氛围里多了一份对亲人的思念。类似的情况我也知道一些,在家乡,如果年节时看到哪家没有贴春联,那就说明这家在过去的三年当中有老人过世了。而有的地方则是第一年贴白色的春联,第二年贴黄色的春联,第三年贴蓝色的春联,到了第四年再恢复成红色的。各个地方因风俗的不同而各有差别,但是其根本的主题是没有变的,这也说明春联在历史的变迁中,虽然形式多样了,但是那份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却依然存留了下来。

      在大荔是三年内都贴黄纸春联,不过这也有说法。比如,家中老人第一年去世,那么春联的内容更倾向于悲痛之情,第二年次之,第三年这种悲痛就更变为思念了,这并不是说家人就不思念已逝去的先人,而是从悲伤中走出来,把那份思念存放在心中,更好的去面对生活。我对这种习俗还是比较认可和赞同的。

     少锋在诸多黄纸对联中选了半天,终于选择了一幅比较满意的春联。

西安短停

我与少锋是2月8日下午3点多的飞机,到达机场时才知道,由于天气的缘故,飞机晚点。从候机厅向外看去,天灰蒙蒙的,看不真切,有些压抑。就这么百无聊赖地一直等到下午5点多,飞机才算是姗姗而来。又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高空飞行,才算是到了西安。

       当空姐用温柔的声音告诉我们西安到了的时候,我不禁想起刘东君曾经嘱托的话“到西安,别忘记在空中看看我们家乡的泾河。”于是乎,忙转头向下观望,一片漆黑之中夹杂着点点星火,至于泾河,那是连点痕迹也未曾得见。心中不禁歉然,身在非洲的刘东君恐怕要失落了。

      当我缓缓走下飞机,第一次站在西安的土地上时,不禁深吸一口气,梦里来过多少回的西安终于从梦境中变成了现实。天气依然有些阴沉,不过这已经不能影响我的喜悦的心情了。

2.jpg


      西安,中国古都之首。在历史上,曾有20多个政权在此建都,其中有13个王朝定都于此。(当然也有说11朝的、12朝、17朝等等的说法)早在西周时期,西安就成为中央政权的统治之地(周文王和武王在此分别修建了“丰京”与“镐京”,合称“西安”),之后经历了多少个朝代的次第更迭。一个政权覆灭,另一个政权又在这沧桑而又古老的土地上崛起。可以说,西安的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文明的缩影。

      很早就曾在书本当中读到西安,当时便有想与之亲近的冲动,这次终于得偿所愿了。

      此次西安之行算作一个中转之行,停留的时间很短暂,第二天下午便要乘车去大荔。因此,细细地品读西安已经不太现实了。少锋、小白、杨文诸君对此颇有些歉意。我笑着安慰他们,我感受的是西安的文化气息,既然已经来到西安,真切的行走在大街小巷当中,触摸到了他古老而又现代的气息,于愿足矣。

      回顾方朔此次在西安的短暂之行,有两点不得不与列为朋友说上一说——古迹与美食。

      西安的古迹不胜枚举。诸如“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城墙、钟楼、鼓楼、大明宫”等等,若果想通遍观览,没有十天半月是不行的。方朔此次想说的是明城墙与大雁塔。

      西安古城墙从隋唐至今已有1400年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城门也发生着种种变化,及至时间推移到了大明,明太祖朱元璋一句“天下山川,唯秦中号为险固”,从此这座伫立了多个朝代的城墙旧貌换新颜,被明太祖重新扩建,始有了现如今的规模。

1.jpg 我们是9日早晨登的城墙。一出酒店,放眼望去,天空依然阴沉,但空气显得格外清新。护城河水清澈而静谧的流淌,偶尔的高度落差发出的水面撞击之声也显得清脆悦耳。

      雄壮浑厚的护城墙巍然屹立,那斑驳的墙体仿佛在向走进他的每一个人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悲壮的故事。西安古城墙从南门开始顺时针方向共分为:南门、朱雀门、勿幕门、含光门、西门、玉祥门、北门、中山门、东门、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其中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分别有正楼、箭楼、闸楼三重城门。闸楼在最外,其作用是升降吊桥,箭楼在中,正面和两侧设有方形窗口,供射箭用。正楼在最里,是城的正门。箭楼与正楼之间用围墙连接,叫瓮城,是屯兵的地方。瓮城中还有通向城头的马道,缓上无台阶,便于战马上下。全城还建有马道11处。城墙四角都有突出城外的角台。角台上修有较敌台更为高大的角楼,表明了这里在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顺着石阶登上城墙的那一刹间,整个人仿佛都被这古老的城墙融合了,每一块墙砖,每一个女墙,都触摸着我的神经,一瞬间仿佛又回到了那征战杀伐的古老岁月里,耳畔中又响起了金戈惊魂的撞击声,战马破空的怒吼声。残阳里,血色的霞云里,风中猎猎飘摆的大旗,几缕硝烟下,血染的城墙上,多少挺拔的躯干与这城墙融为了一体,身体上的腐朽化作了墙土,热血渗进了土砖里,成为了它的品格,而精神就与这墙体一直长久的伫立在这座古城里,每日里看日出日落,云卷云舒;每日里见历史的变革,时代的变迁;每日里见证着多少的喜悦与哀怨…… 摸着城上的每一块砖,仿佛都能感受到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莫名的慨叹,究竟是悲歌还是凯歌,是倾诉还是低吟已经都成为了过往,随着历史烟尘的飘远而悠远的成为了现如今人们凭吊、追思和游览的一座城墙了。

     城墙外,鳞次栉比的高楼,来来往往的车辆和熙攘的人群,都在告诉着它,如今的西安正以一个崭新的形象面向世界,除了那独有的中华文明,在经济上也要向世人表明,西安是中国的西安,是经济发展中的西安,是开放的西安,是古老的中华文明与现代文明浓缩的结晶。如今,远去了征伐,远去了硝烟……构建和谐,坚持科学发展的西安人要在这城墙、这忠魂埋骨之地书写出一笔最为绚烂的中华大发展的诗卷!

      

大雁塔位于西安南郊北广场,从古城墙上下来,少锋和小白便带着我前往大雁塔。到了北广场后,第一眼便见了一座沧桑的古塔在不远处伫立着。天空依然灰蒙蒙的,有些水汽。广场上人不多,我们信步走在北广场上,目光不时的从各个角度欣赏着这座建成了1000多年的古塔。

大雁塔坐落于大慈恩寺内,是楼阁式砖塔,塔通高64.5,塔身为七层,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整个建筑气魄宏大,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格调庄严古朴,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楼阁式塔

说起这件事情来,还有个小插曲。当我们几个望着宝塔阵阵兴奋之时,我拿出DV慢慢的将大雁塔收入到了镜头之中,因为要拍摄纪实录像,我边录边解说:“前面不远处那座巍然矗立于氤氲水汽当中的宝塔就是大雁塔,塔身有七层……”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我感觉大雁塔就是七层,结果小白听到此处赶忙打断我,很有信心的说“应该是九层吧,佛家不是讲究个九九归一吗?”

佛家确是有“九九归一”之说,佛语有云:九九归一、终成正果。,是最大的,也是终极的,古今人文建筑都以之为。要想九九归一、终成正果,九九归一即从来处来,往去出去,又回到本初状态。这种回复不是简单的返回,而是一种升华,一种再造,一种涅盘,更是一个新的起点。于是乎,没有来过西安,没有得见大雁塔的我,也对他的这种说辞表示了一定的支持,只好再加了一句解释“从我们这个角度来看,是七层……”,后来绕道大慈恩寺正门,果然就见是七层宝塔,为此小白还质疑的说“不对啊,没有道理啊,应该是九层才符合佛家的轮回之说啊!”

现在想来,小白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殊不知佛家有九九归一之说,亦有七级浮屠之论啊。

说道佛教学说,我不禁又想起了大雁塔名字的来历。相传很久以前,摩揭陀国的一个寺院内的和尚信奉小乘佛教,吃三净食(即雁、鹿、犊肉)。一天,空中飞来一群雁。有位和尚见到群雁,信口说:今天大家都没有东西吃了,菩萨应该知道我们肚子饿呀!话音未落,一只雁坠死在这位和尚面前,他惊喜交加,遍告寺内众僧,都认为这是如来佛在教化他们。于是就在雁落之处,以隆重的仪式葬雁建塔,并取名雁塔。

玄奘法师游学印度时,瞻仰了这座雁塔。回来后,在建造这座存放从印度带回来的佛经的宝塔时,便取名为了大雁塔。

我们顺着北广场一直往里面走,前面几尊雕像引起了我的注意,近前一看,一位古先贤坐于大石之上,头侧向天空,手举金樽,那副神情顿时让我不由的开口说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果然这位就是诗仙李白的雕像,虽然此处不是李白的故里,但这也是咱大唐的都城啊,他老人家在此举杯邀月也是合情合理的。没得说,跑到他老人家的身边,随着闪光灯的一闪,留下了一份永恒的记忆。除了李白的雕塑,旁边还有大书法家怀素、茶圣陆羽的雕像,神态悠闲,洒脱超俗,一派仙风道骨。走过这些雕塑,离大雁塔就更近了。少锋执意要陪我进大雁塔参观,我看了看表,考虑到这样走马观花的看,还不如下次来好好的欣赏,便以时间有限为由,婉拒了。

这也并非都是搪塞之词,参观这些名胜古迹,尤其是富有历史文化习气的古迹,我还是喜欢闲下来慢慢的走,慢慢的看,慢慢的学,慢慢的消化。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又怎么会把这座藏匿着大乘佛教真经的宝塔瞻仰完毕呢。若果说此行遗憾一些,不如说是打个先锋之行,使我对大雁塔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下次之行,那就要针对其中的历史典故,佛家学说好好的研究研究了。

待续……请关注 陕西美食

 楼主| 发表于 2010-4-9 17:2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汗死,这个图片,我弄不大明白阿,赫赫
发表于 2010-4-9 21:5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坐沙发,坐个板凳!
感觉身临其境!
发表于 2010-4-9 22: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没见你了,原来周游列国去了。很想念,问好!
发表于 2010-4-10 08: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不见,问好楼主!
发表于 2010-4-10 12:28:34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安哪,我第二个想去的地方。
 楼主| 发表于 2010-4-10 17:3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各位,根在这里,怎么跑,都得回来,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0-4-10 17: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zhoumingyan


    您夸奖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4-10 17: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心如莲花


    也问一声版主好,呵呵{:1_183:}
发表于 2010-4-12 09: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楼主  祝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五女山家园

GMT+8, 2025-5-5 15:13 , Processed in 0.20496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