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51|回复: 6

第三章 琉璃明王类利时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5 21: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句丽第二代王于公元前24年类利王子继承了王位,面对父亲的未竟之业,一方面继续开疆拓土。先后于公元前9年攻伐活动在今苏子河至太子河流域(即辽宁抚顺至本溪之间)鲜卑人,使其“降为属国”;公元l4年秋8月,又向太子河上游进军,“西伐梁貊,灭其国。进兵袭取汉高句丽县”。一方面鉴于来自西部的东汉王朝的压力和集安国内地区的各方面优越条件,公元3年,高句丽迁都国内(今吉林省集安市区),同时筑尉那岩城(今吉林省集安市北约2.5千米处的丸都山城)。迁都国内,开创了国内时期400余年的繁荣局面,集安地区也留下了丰富的高句丽文化遗产。
 楼主| 发表于 2009-9-5 21: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节  类利青少年时期
琉璃明王,是高句丽第二代国王,又称孺留王或儒留王,名叫类利,是高句丽始祖朱蒙的长子,同样是由扶余南下到达高句丽地区。朱蒙在扶余时,曾经娶了一位姓礼的妻子,后来朱蒙听到扶余王要杀他,仓惶逃走。那时礼氏已经怀孕,礼氏为了躲避带素的迫害,遂隐居到乡下的自己老家,后来生下了一个男孩,就是类利。
时光如梭,类利一天天逐渐长大。这一时期,中原汉朝的文化政治影响深入东北,各部族人都以识汉字、讲儒学、尚礼仪为荣,类利也跟着精通汉文的外公读四书、诵五经,学习汉人礼仪,并跟铁刹山来的隐士学习武艺。
    一天少而好动的类利趁着外公和母亲下田耕作,就拎着弹弓,跑到河边树林射鸟。不巧一射不中,却打破了邻家妇人打水的陶罐。妇人很生气地骂道:你个没爹没有教养的小顽童,如此顽劣。类利十分羞愧,哭着跑回家中,逼问母亲:为什么别人都有父亲我却没有,我的父亲是谁?现在哪里?为什么不回来?礼氏本来不想过早地把朱蒙在扶余的事告诉孩子,可是类利的追问勾得她不由自主地伤心落泪:咱家本是王族,你爷爷就是当今国王金蛙,奶奶是国母柳花;你父亲是个很了不起的英雄,因为你的几位王叔排挤不能容于扶余,他不得不逃往南地;听说现在已经在玄菟郡的高句丽县建国立都称王了,只是希望你能快点长大,我们一起去高句丽国寻找你的父王朱蒙。
    类利很想马上去高句丽国找自己的父王。母亲却说:你父亲临走时曾对我说,如果生下个男孩,就告诉他,我有一件东西可作信物,藏于七棱石上松树下,他如果聪明智慧,能找到它,才能去见我;如果他找不到信物,就不能来找我了。什么是信物,七棱石上松树下在哪儿?类利听完后,走遍了附近的山谷坡地,还是找不到。许多天过去了,类利身心疲惫,回到家里后就独坐苦思。一天早晨,类利正坐在家里,忽然听到屋里柱子下的础石好象发出了声音。走近仔细一看,那础石有七个棱面,石上的柱子正是松木,不禁心里豁然醒悟,松树就是松木屋柱呀!于是连忙取来锄头挖开础石,看见土中埋着一截青铜断剑。于是类利带着青铜短剑、和母亲以及他的好朋友屋智、句邹、都祖三人一起南下,去高句丽国找类利的父亲~高句丽始祖朱蒙。
五人碾转曲行躲过带素的阻挠,终于来到高句丽,登上纥升骨城,拜见朱蒙,
以断剑奉上。朱蒙认出另一半断剑,知道眼前这个人就是自己的儿子,而且也和失散多年的妻子见面,朱蒙很愉快地接纳了远道而来的妻子及他们的朋友。朱蒙刚到高句丽时,就娶了卒本城主延陀勃之女,并且已经有了两个儿子,即沸流和温祚。类利寻父到来,朱蒙见他身材魁武,武艺高强,却又温文而雅,出口成章,于是立类利为太子。
上面的记载主要见于《三国史记》和《旧三国史》,而根据《魏书》和《北史》等史料记载,高句丽第二代王应该是较早地便来到了纥升骨城,代替朱蒙主持军政国事。《魏书》《北史》说:朱蒙在扶余时,妻子怀孕,他逃走后,妻子生下一个儿子,字始闾谐。等到长大了,儿子得知父亲在卒本当了国王,就与母亲逃离扶余,到了父亲这里。父亲改了他的名字,叫作闾谐,委派他参与国事。”
 楼主| 发表于 2009-9-5 21: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  类利即位及高句丽与鲜卑的战争
类利继位后,遵照父王生前的嘱托,鼓励农业生产,学习中原文化,稳定国内秩序,对外采取积极的外交政策,扩大势力范围,卒本地区出现了繁荣局面。沸流国故地乃鱼米之乡,物产丰富,人力财力雄厚,多勿侯松让又是可以信赖依托的一方城主,公元前18年秋天7月,类利娶松让氏之女为王妃。公元前17年10月,又娶鹘川之女禾姬为妃,娶卒本之女雉姬为妃,并在卒本城的凉水泉边为二妃建造了东宫西宫,从而出现了各大部族联合的局面。
但是鲜卑人无视高句丽的强大,自恃山城险固,经常到高句丽境内抢掠财物人口。公元前2年4月,类利召集群臣商议对策:鲜卑地处西北,凭借有利地理环境,一有机会就来侵扰,与我们的关系长期不好,这是我国的大患。如果有人能解决这个问题,让鲜卑屈服,我肯定重重地奖赏他。大将扶芬奴献策说:鲜卑是一个地理形势险固的方国,其人勇猛但是愚钝,很难以武力较量取胜,不过可用谋略打败他。类利问:既然这样,那么你如何能战胜他们哪?扶芬奴说道:可以派人到鲜卑散布谣言,就说我国地小兵弱,对鲜卑人心存胆怯,不会对鲜卑采进攻的策略,鲜卑人听到后必然轻视我们,不会为作战做准备,我们就等待时机,抓住机会,率领精壮兵马从山中密道潜入他们的领地,埋伏山林里观察他们的情况。你再带领羸弱的士兵到城南进行挑战,他们肯定会离开城池一路冲杀追击过来。这时,我率精兵直接冲入城里,发出信号,您立即亲率勇猛的骑兵回头再战,对他们形成前后夹击阵势,这样就能打败他们。
类利依照扶芬奴的计谋,开始了行动,攻城那天,类利带领老弱之兵出现在鲜卑城下。鲜卑兵果然大开城门,倾城出兵掩杀过来。类利诱出敌人后,故作狼狈溃败的样子,有计划地进行撤退,此时扶芬奴趁机率兵下山攻占了鲜卑人的城垣。鲜卑兵看见自己的城池丢了,大惊失色,往回救援,扶芬奴守住关隘进行阻击,斩杀了很多敌人。类利举旗鸣鼓,回师追击,鲜卑兵马损失惨重,无力再战,于是只好投降。类利感激扶芬奴的功劳,赏赐城邑让他作城主。扶芬奴坚决推辞:正是由于大王的威德鸿福、英明指挥,我们才能取胜,我没有什么功劳呀!于是没有始终没有接受类利的分封。最后类利赏他黄金三十斤,骏马十匹。
 楼主| 发表于 2009-9-5 21: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高句丽与扶余的战争
扶余王金蛙去世后,太子带素继位,他一直仇视朱蒙,以高句丽为自己的心腹大患,这一想法并未因朱蒙去世而改变。类利继位后,他就开始具体谋划如何对付刚刚即位的类利,伺机进攻高句丽的借口。公元前6年春正月,带素派遣使者来到高句丽下书,邀请类利类利的儿子都切到扶余国作客,实际上是要类利把长子送去做人质。类利不敢得罪比自己强大的扶余,准备叫太子前往,都切深知这其中的险恶,拒绝了扶余国的邀请。带素知道后大发雷霆。这年冬天十月,带素亲率军队五万人,由北向南杀来,时值天降大雪,许多士兵被冻死,带素不得不撤兵回去。然而,带素并未因为这次出兵无功,就放弃消灭高句丽的战略计划,第二年秋天八月,又派使臣到王城来,责备类利说:我的父王和你的父王东明圣王相好,但是你们却诱惑我的臣民到你们这里,团结起来建成一个王国。但是,国有大小,人有长幼,以小事大者,这是一种自古以来的礼仪。眼下你们大王如果能归顺我们大王,上天肯定会保佑你们国家的长期存在。不然,你们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面对如此严峻的情况,类利与群臣商议说,目前我们要自称立国日浅,民孱兵弱,应该忍辱屈服,积蓄力量准备日后打败扶余国。这时,王子无恤年少,他得知父王要如此回答扶余王带素,就自己先去见了扶余使臣,说:我先祖朱蒙是神灵之孙,贤能多才,你们大王嫉妒陷害他,向金蛙父王进谗言,结果为了羞辱我先祖,叫他到野外放马。我先祖不想苟安偷生,才离国而走。你们大王不念从前的过错,只依仗自己国富兵强,轻蔑我国。请您回去告诉大王:今有累卵在此,如果大王不毁其卵,那么我们将以臣礼对待他,不然我们就不会如此对待他。扶余王带素听到这个回答,问遍了手下人,只有一个老妪回答说:“累卵者,是很危险的,不毁其卵者,才能得到安宁。
带素在公元13年冬11月,发兵侵入高句丽国。类利派王子无恤率兵迎战。无恤因为自己兵少,恐怕不能抵挡强敌,就亲率大军埋伏到山谷以逸待劳。扶余军队长驱直入,来到鹤盘岭下,突然,高句丽伏兵四起,出其不意发起攻击。扶余军队大败,丢盔弃甲,溃不成军。无恤指挥军队,将他们彻底消灭了。
类利见无恤少年英雄,有勇有谋,次年春天正月,就立无恤为太子,任命他掌管军国之事。公元18年冬十月,类利王逝于豆谷离宫,葬于东原,号琉璃明王。
 楼主| 发表于 2009-9-5 21:46: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节  琉璃明王创作的诗歌
琉璃明王类利一生不仅在军事上能征善战,开疆扩土,奠定了高句丽初期的疆土,而且生活之余还能吟诗作歌自误,显示出深厚的汉文化修养。《三国史记》卷第三十《高句丽本纪第一•琉璃明王》记载:琉璃明王类利三年冬十月(公元前17年),王妃松氏薨,王更娶二女以继室。一曰禾姬,鹘川之女也。一曰雉姬,汉人之女也。二女争宠不和,王于凉谷造东西二宫各置之。这个凉谷,就是现今桓仁镇下古城子附近的凉水泉子。类利又在鹘川营造了一座离宫,鹘川应是鹘岭山下的平原地带。
两个王妃身后各有部族势力,类利无奈,就带着松让氏留下的儿子进箕山去打猎,一连回避七天不回宫,二人争斗愈演愈烈,禾姬骂雉姬:你这个汉家婢妾,有什么资格这样对我无礼?王妃的位置,一向是高句丽人占据,雉姬十分恼恨,我不是你们同一部族的,我走!于是便离开西宫回娘家。类利听说雉姬出走,策马追赶。追上后,类利百般劝她回宫。雉姬怒气未消,不肯回去。类利只好一个人往回走,走累了就倚坐在一棵大树下休息。这时,他仰头看见两只黄鸟翩翩飞来嘻嘻相聚,心里想到自己的目前景象,不禁感慨不己,有感而歌:翩翩黄鸟,雌雄相依。念我之独,谁其与归?
不过类利没有强硬挽留雉姬,为以后接回她留下了机会,因为他不想失去汉人部族的支持。可是有一个人遭殃了,因为他在类利生气又无处发泄的时候,进谏:大王应勤于政事,抚恤民生,而不考虑这些,竟然驰骋田猎,久而不返。若不改过自新,我担心国事荒废,民心涣散,先王创下的大业坠地败落。类利听后,十分震怒,免了陕父大辅职务,令他到官家的土地上去种菜。陕父非常气愤,离开类利到百济温祚那里去了。深受汉学熏陶的类利,在生活受挫的同时,留下了东北最早一首的诗歌绝唱。此诗铺陈比兴,颇有《诗经》及汉魏四言诗的风格,诗中描绘出伤感无奈的意境,藉此可见类利的文学修养。琉璃明王在桓仁地区创作的这首诗歌,写的是他与汉家女雉姬的故事,恰好反映了高句丽王族很早就与汉人通婚了,想来下层百姓也是如此。
 楼主| 发表于 2009-9-5 21:46: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节  王朝的兴盛强大
琉璃明王二十一年(公元2年)三月,类利要举行春天祭祀,恰好此时,祭祀用的小猪逃脱了,并且朝着东南方向狂奔。类利命令掌管祭牲的司仪薛支马上去追逐,薛支一直追到一个叫国内尉那岩的村子里,抓住了这头猪,便将猪养在一户人家里,回来禀报。薛支对类利说:我追猪追到了尉那岩,看见那里山水深险,土地肥沃,适于五谷生长,水中盛产鱼鳖,山中多有麋鹿,实在是个好地方。大王如果把都城移到那里,不仅有利于的民利,还可以免除战争带来的祸患。
类利听了这番话,并没有急于表态,此时迁都,是不是显得不敢面对扶余强敌,会不会有损国王的威望?主意不定的时候,他要放松自己,也观察一下周边方国的动静,四月,他到尉那岩打猎去了。八月,都城所在的卒本地区发生了一次地震,宫殿遭到了一些毁坏。因此,到了九月,他和大臣们一起去国内一带,观看那里的山水地势。在回来的途中,走到沙勿泽,遇到了一位勇猛的男子,坐在泽中的大石头上,对类利说:我愿意追随大王做您的臣下。类利高兴地答应了他,并赐姓尉氏,赐名沙勿。
公元3年,琉璃明王二十二年十月,高句丽迁都国内(今吉林省集安市区),同时筑尉那岩城(今吉林省集安市北约2.5千米处的丸都山城)。部分学者论述迁都原因,说是为了免除兵革之患,那么兵患何在呢?琉璃明王时期,玄菟郡、辽东郡都位于高句丽西方,显然是为了回避强大的汉朝郡县势力。而迁都不久,王莽改变了朝廷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再次显示了琉璃明王迁都国内的英明。
公元9年,王莽派出使者到边疆各地,回收汉朝给少数民族颁发的印绶,更换新朝印绶,并将所有的王改称为侯。首先是匈奴造反,王莽征调高句丽军队攻打匈奴。高句丽士兵不想去,郡县官吏强迫他们前往。到了前线,高句丽士兵纷纷逃出塞外,犯法为寇。辽西大尹田谭率兵追讨,反而被杀。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汉郡官吏归罪于一个名字叫驺的高句丽侯。但是,讨貊将军延尤对王莽说:“貊人犯法,不是从驺开始的,现在高句丽人正有异心,州郡应该对他们进行安抚,如果把叛乱的大罪扣在他们头上,恐怕他们真的就要趁机叛乱了。高句丽叛乱,族属扶余的人肯定会有参与的。而此时还没有打败匈奴,扶余、秽貊又起事,这才是最大的忧患啊!”王莽不听延尤的劝告,发兵征讨,高句丽果然叛乱。王莽诏令延尤出兵,延尤不能抗命,于是他巧施计谋,将高句丽侯驺诱骗到汉代修筑的辽东长城里,把他杀了,又传首级到长安。王莽特别高兴,颁发诏书,布告天下说:“今年邢在东方,诛伐秽貊的部队最先出动,捕斩了敌虏侯驺,平定了东域,……我要给予特别嘉奖。”同时改名高句丽为下句丽,以示轻蔑。而琉璃明王也扩军备战,以军事武力与王莽新政相抗衡。
 楼主| 发表于 2009-9-5 21: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节  解明和其他王子
琉璃明王类利共有六个儿子:都切、解明、无恤、如津、再思、解邑朱。长子都切,公元前18年秋七月类利“纳多勿侯松让之女为妃”而生,曾被立为太子,公元1年,琉璃明王二十年春正月在纥升骨城早逝,时年18岁,未能继承王位。次子解明,禾姬所生。公元4年,琉璃明王二十三年,次子解明16岁被立为太子,主理纥升骨城军政事务。公元9年,琉璃明王二十八年解明自杀,时年21岁。公元18年,琉璃明王去世。继承类利王位的,是季子无恤,即大武神王。无恤去世后,太子年幼,无恤的弟弟解邑朱继位。如津,公元18年,琉璃明王三十七年,到沸流水畔游玩,溺水而死,多日也没找到尸体。后来沸流人祭须寻到了,报于国王,类利赐他黄金十斤,良田十亩。再思曾是高句丽古雏加,负责掌管宾客之官。关于解明自杀,《三国史记》有着详细记载。类利迁都后,太子解明不愿离开卒本,类利就令其驻守故都,署理政事,并搞好与周边方国的关系,扩大高句丽政权的影响,解明的确也在努力而为。他力大勇猛,臂力过人,闻名遐迩。
公元8年,琉璃明王二十七年正月,黄龙国王听说解明有力好勇,就派遣使臣赠送强弓一把。解明为了不让黄龙国小瞧高句丽,面对使臣,挽弓拉弦,将弓拉断,说:不是我有力气,而是弓不硬实。使臣回报,黄龙国王为此感到很羞愧。类利知道这件事后非常恼怒,便派人对黄龙国王说:解明为子不孝,请您替我杀了这个不听话的儿子。三月,黄龙国王派遣使臣到纥升骨城,来请太子到黄龙国相见,想乘机杀掉他。太子准备前去,身边人劝阻:眼下邻国无故请见,其用意难以猜度,您最好不要去。太子说:上天都不想杀我,黄龙王敢对我怎样。于是前往,黄龙王开始时想谋杀他,等到见面,不禁肃然起敬,竟然不忍加害。再者解明毕竟是高句丽的太子,所以直到太子离开,黄龙国王都是以礼节相待。
类利一直恪守父王朱蒙既定的国策,和亲睦邻,可是太子解明以力逞强,将来继位,王国必会因他而衰败。于是派人来责问解明:你自恃刚力,结怨于邻国。为子之道,你就这样违背父王的宗旨吗?使臣捧剑上来,言明让解明自裁。太子接过剑来,当即想自杀,有人阻止说:大王长子已死,您正当为太子,今天使臣一来你就自杀,怎么知道这里面没有诈呢?解明说:去年黄龙王送来强弓,我考虑别让他轻视我国,所以将弓拉断显示勇力,给他们一个告诫。没想到被父王责骂。现在父王以为我不听父言为不孝,赐剑叫我自杀,父王之命,岂能违背?于是前往砺津东原,将长矛斜插地上,催马跑上前去,撞矛尖而死,时年21岁。又一个儿子死了,类利能不心疼后悔么?或许他也不过就是要教训教训这个不听话的儿子而已,没想到解明的脾性如此刚烈,真就去死了。类利悔悟也来不及了,就以太子礼将其葬在砺津东原,名其地为枪原,并立庙宇,派人祭奉。
对于这一事件,梁志龙先生认为:关于解明之死,有许多不解之谜。区区折弓小事,何以惹得父王大怒?借刀杀人不成,再颁恶令赐死。琉璃明王的所作所为,有悖事理。分析解明可能利用旧都的自治条件,割据称王,老父号令如同耳旁之风,故遭杀身之祸。解明称王,下列几点可证:首先,解明之明,是高句丽王称中常见的字样,如东明圣王、琉璃明王、文咨明王等。其次,高句丽历史上仅有三人享有庙祀,一是始祖朱蒙,二是朱蒙母亲柳花,三便是解明。如果解明仅是一个王子(而且是不孝的王子),怎能得到庙祀?再次,高句丽早期历史中,善射者常常能够称王,解明挽断强弓,有力好勇,必定善射,具有称王的条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五女山家园

GMT+8, 2024-5-18 17:53 , Processed in 0.18673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