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8日中午,正在金州乡下采访,电话铃响了。来电话的是金州一个很熟的乡镇干部,“你的身份证号多少?”“干嘛?”“飞成都!”“别泡了。”“真的,领导安排你去的。”“啊?这个....."犹豫啥啊?领导已经定你了。"成都?灾区?我就要飞赴灾区了?瞬间,灾区那一幕幕震憾的场面,在眼前飞速闪过。紧接着回到单位,正副领导先后找我谈话,这次赴灾区任务艰巨,那里有个援建单位有8人火线入党,你的任务就是把这件事情采访报道好。“坚决完成这次任务。”我爽快地回答了领导。四川,我来了! 晚上回家,和父母说过此事,母亲很是担心,对我再三叮嘱,军人出身的父亲却说,这是个锻炼的机会,没问题!我支持你!回到家里,说着这事儿,老婆竟然哭了。我一个劲儿地劝她,才让她心情好受些。随后,我上网查了查有关资料,我们要去的地方听说是理县,呵呵,离汶川还挺近呢。都过去这么多天了,没啥大不了的,再说了,当把战地记者,也是我的梦想,明天就要实现了。因为以前有过很多次异地采访的经验,这次我并没有做太多的准备,8日晚上早早地睡觉了,因为我已经预感到,到了灾区肯定是要连轴转,而且下了飞机,就等于到了战场,必须让身体有个充分的休息。
第二天照常上班,时间捱到了下午3点多,同行的领导来了电话。我用最快的速度把所需的武器装备好。摄像机、充电器、笔记本、照相机、三角架、录像带,统统装进了我的行囊里。虽然上午自己列了个装备清单,但是到了机场,才发现落了一个重要的东西,笔记本电池。但愿那边能够电力充足......
大连飞成都的飞机是晚上七点钟起飞。我在5点半到达机场。一同前往的有20多人,除赴灾区发展预备党员的这个乡镇的领导外,还有援建单位又一批技术能手,让我惊喜的是,还发现了一帮大学刚毕业的志愿者,也一同前往。场面感人,拿起机器就开始拍摄。
7点多一点,飞机起飞,到达成都双流机场已是晚上22点。
飞机舱门一开,迎面扑来一阵热乎乎的潮气。这种热和我以前去过的江南的那种热截然不同,让你透不过气来。好在,我的机器镜头没被热气糊死。走出机场,我就开始了紧张的工作。我要把成都所有感人的场面记录下来!!!穿过人群,第一个冲出机场出口,前面二个身着大连抗震救灾字样的年轻人吸引了我,和他们打过招呼,果然是来接我们的。这二名小伙子,都是名副其实的志愿者,现在在援建单位——大连华义负责日常协调等事务。5月25日,大连援建队伍进驻四川后,他们就来到了这里。
由于今天他们还要接一班从北京来的技术人员,所以,我们只好在机场广场等候。这时候,我才仔细环顾了一下地震后的成都机场。远远地可以看到一些“四川加油”之类的巨幅标语。广场上接站的大巴多数是抗震救灾专用大巴。没想到,这一等竟是2个小时。0点刚过,我们踏上了去往援建工地的行程。什邝市马井镇光华村,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大连市援建灾区的一个过渡安置房就座落在那里。我们要去采访的承建单位——大连华义建设集团项目部所在地。车出机场高速,就转上另一条去往德阳的高速公路。虽然已是子夜,但是,沿途高杆广告牌醒目的“四川加油、汶川祈福,感谢全国人民对四川的帮助,”不时地闪现在眼前。灾区越来越近了。我们乘坐的这辆大巴是四川旅游汽车公司的。司机共2人,一个替班,是位老师傅,我于时和他攀谈起来。没想到,他竟然就是这次大地震中死里逃生的见证者。512当天,他驾车从九寨返回,行驶到北川山区路段,前后共3辆大巴,一阵强烈的晃动之后,等他清醒过来时,发现前后二辆车都被埋到了滚石下面。据说,共死了三十多人。
大巴在夜幕中向灾区急驰。0:40分,我们的车下了高速。因为白天做了充分的睡眠,所以这一路我一直未有打盹。
下了高速,就进入了绵阳市,这一路依然没有见到地震带来的剧烈景象。司机说,我们要去的地方是什邡市马井镇,那里房屋几乎没有损失。所以,大家不用过于担心。大巴在黑漆漆的农庄间穿行,大约又过了半个多小时,正当我两眼打架的时候,汽车颠簸起来。司机说,我们的驻地到了。原来,这里的柏油路,由于救灾车辆多,路面已经被压成凹凸不平的土路。凌晨1点半,我们到达驻地.
马井镇光华村只是大连援建什邡过渡安置房11个项目部之一. 这里大约有近万平的过渡轻体房需要安装。
下了大巴,金州乡镇的党委组织委员,就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要赶在早晨上班前,将发展的8名党员材料传真到大连。稍拭休息,组织委员就和公司办公室人员,开始了紧张忙碌。而我,也按动拇指,在旁边静静地用镜头记录着这感人的场面。
从走下大巴,我一直处于兴奋当中。一面拍摄,一面与前来接我们的志愿者攀谈,以便尽早找到采访感觉,为第二天的拍摄和采访做好准备。接受我采访 的这名小伙子,姓安,他是5月底飞赴灾区的真正的志愿者,家里非常殷实。他说,来这里就是要实现一下自已的人生价值。他来到四川第二天,就找到了华义公司,主动承担起办公室的一些工作。据介绍,目前,在什邡,华义公司已经有近500名来自金州的建设者,而且全是飞来了,这家公司光机票就花了30多万。
小安告诉我们,这里的蚊子很凶,咬完人,几天都消不了。另外,由于水土不服,很多人的身上都起了疹子。
电风扇不停地摇摆,但是丝毫感觉不到凉快。不知唠了多久,窗外已是略见晨曦了。这时,已经可以听到汽车启动的声音了,小安告诉我们,第一拨工人已经起床,准备赶赴工地了。
[ 本帖最后由 songbird 于 2008-11-2 15:1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