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话说1877年桓仁一带开禁建制时,在浑江中下游流域远离干流的地方,依然是林莽无路,野兽横行,无人进入垦荒,只有个别“躲事儿”的偶尔藏身于此。3 F* X. r2 h) `3 M% u7 N& y) B
! l) g5 R8 _" ~( k, \, ?那是1878年春的谷雨时节,一位木工出身叫张来顺的大汉,倚仗着懂一些天文地理和习武于身,带着妻子卢氏和两年幼的儿子,人山东即墨移民来到桓仁,一天,了们来到沙尖子办理了有关手续,置力了农具种子,备足了粮迷汕盐和四秀衣被等,经人介绍决定到当时称为杉松背(现摇树一带)的地方占山垦荒。第二天也正是农历三月二十八,他们雇了六个挑夫兼做向导,背驮肩挑经影壁山岭来到杉松背界内。打了一个小宿后,到午时一刻许,把地点确定在杉松背上端的一个沟口处,随即六个挑夫讨了工钱和干粮忙着往回赶路去了。
$ V3 F& t5 m; a+ v- J, F' K- F
2 n# c: n0 {, V4 \再说这张来顺看着这肥活的土质,特别是看着这从来没有看过的到处都是的百年大树,别提有多高兴了。他们一家来到一棵最大的家榆树下,打来了一罐溪水开始吃午饭。张来顺而不住兴奋,边吃干粮边围着这棵大树转着看,转了一圈又一圈儿,细细地看着,主干直径不下四尺五;树冠略呈宝塔装,中间挺劲向上,四周下垂,伸手可及,树荫直径五十步有余,树高十丈以上。真是越看越爱看,那嫩芽初发,翠绿柔转,手抚轻触,心里想在这真是一棵神树啊!当他转到第九圈的时候,发现在树的东侧距地面近一丈高的地方,挂着一大串铜钱。/ k# T4 {" c) c% |( T, E9 Z
/ P+ a* Y, G: F" k张来顺想,这个地方近期有人过来,把这么多的钱挂在树上,可能是打算在这儿垦荒,便和妻子说:“我们还是另选地点吧。”于是他们逆水而上,在这条大沟的中端占山垦荒。时至农历四月十八日上庙日,张来顺觉得无处焚纸烧香,便想到了那棵大榆树,来到一看那些铜钱还在,拜完树便回去了。端午节那天去看时,铜钱依旧挂在树上。张来顺想,这往树上挂钱的人也是进垦荒的,这么长时间不回来,肯定是出事了,不在人世了,心里感到阵阵酸楚。于是便在农历七月十五那天,拿来一个能装十提酒的大坛子,把铜钱轻轻地从树上取下,装了满满一坛子,埋在树下,烧香焚纸,祭奠进山垦荒先民的亡灵。/ t S% _# O+ x0 ?2 T" a3 ?
_* l' g6 \3 t/ |* j
进山垦荒的人越来越多,到了第二春,这上上下下已有三十余户,大家都学着张来顺逢祭日到这棵榆树下祭奠祈祷,知县听完张来顺的讲述,久久地看着这棵大榆树,此时正赶上榆树钱成熟,风摇枝运,榆树钱纷纷飘落;县太爷又环视一下四周可见到的大森林,郑重地说道:“此树就叫摇钱树吧,这沟就叫摇钱树沟,希望能给你们带来富庶和安康。”
6 {' e, G7 y9 g. i4 b
# k2 \# Q7 P: Q# l' t打那时起,摇钱树的香火越来越旺了,这一带的人热爱着这山山水水,热爱着这大森林。他们勤劳、诚实、正直,过着幸福祥和的生活。
0 W3 f& x" H6 O3 T0 a/ w6 |5 f) T7 Z8 ^4 ~6 R8 K* \5 I8 F
摇钱树的故事从此流传下来了,如今的摇钱树村,蕴藏着无尽的宝藏,山林茂密,溪水清澈,阳光明媚,风调雨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