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272|回复: 8

附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8 21: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桓仁建州女真大事纪略
【永元年(1403)】
十一月
明廷于今图们江流域珲春一带,设立建州卫军民指挥使司,阿哈出(李诚善)任指挥使,为建州卫首位掌卫事首领。
同月
建州卫设经历司,置经历一员。协调招抚女真事宜。

【永三年(1405)】
十二月
明廷设立毛怜卫,卫址设于今图们江左岸。把儿逊任指挥,为毛怜卫首任掌卫事首领。

【永四年(1406)】
三月
明廷设辽东开原、广宁马市。建州卫在图们江流域为明朝大力招抚女真人,阻碍了朝鲜争夺女真人及其居住地的北进计划。建州卫与朝鲜关系紧张,处境困难,阿哈出率部南迁,为建州卫第一次迁徙,将卫址迁至今辉发河流域的凤州古城。
三月
斡朵里万户猛哥帖木儿入京朝贡,明廷授其为建州卫都指挥使。建州


卫第一代首领阿哈出升为参政。其子释家奴(赐名李显忠)为建州卫指挥使,永乐八年七月,升为都指挥佥事。
同年
斡朵里部女真猛哥帖木儿率部接受明廷招抚,被任命为建州卫指挥使,建州卫成为一卫二部。

【永七年(1409)】
七月
建州卫指挥阿哈出等入京贡马。

【永八年(1410)】
三月
毛怜卫首任指挥把儿逊,被朝鲜军队杀害。

【永九年(1411)】
四月
因把儿逊为朝鲜所杀,住在朝鲜北部的猛哥帖木儿受到威协,率部南下至古凤州,与阿哈出会合。
九月
明廷任命释家奴之弟猛哥不花为毛怜卫指挥使,执掌卫事。

【永十一年(1413)】
十月
毛怜卫指挥使猛哥不花入京贡马。
同月
建州卫都指挥释加奴、指挥使猛哥帖木儿入京贡马及方物。

【永十一年(1413)—十四年(1416)】
明廷从建州卫中,将斡朵里部分出,新设建州左卫,任猛哥帖木儿为指挥使,执掌卫事。
【永十四年(1416)】
正月
建州卫都指挥佥事释加奴、毛怜卫指挥使猛哥不花率郎卜儿罕等入京朝贡。

【永十五年(1417)】
正月
设辽东建州卫僧纲司,命本土僧人塔儿马斑为都纲。
二月
毛怜卫指挥使猛哥不花等入京朝贡。

【永十九年(1421)】
九月
毛怜卫指挥使猛哥不花入京朝贡。

【永二十年(1422)】
三月
猛哥不花派遣指挥佥事王吉从征,受到皇帝嘉勉、赏赐。
四月
毛怜卫指挥猛哥不花等率子弟、部属从征者俱至京城,赐弓矢、裘、马等物。

【永二十一年(1423)】
阿哈出之子、李满住之父释加奴(李显忠)去世。
二月
经明廷批准,建州卫第三代首领李满住率部众1000余户,从凤州南迁至婆猪江(今浑江)中游,卫址设于今桓仁境内五女山南麓瓮村(今金银库沟)。瓮村,为建州女真进入今辽宁省境内的第一个卫址。



【永二十二年(1424)】
九月
升毛怜卫指挥猛哥不花为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嘉其从征迤北之劳。

【洪熙元年(1425)】
十二月
毛怜卫都督佥事猛哥不花入京贡马。

【宣德元年(1426)】
正月
升建州左卫指挥佥事猛哥帖木儿为都督佥事。
二月
毛怜卫都督同知猛哥不花入京贡马。
三月
建州卫指挥使李满住升为建州卫指挥佥事。此前已袭其父职为指挥使执掌卫事。
九月
升毛怜卫右军都督佥事猛哥不花为中军都督同知,仍掌毛怜卫。

【宣德四年(1429)】
三月
猛哥不花去世,其子撒满答矢里袭其职,为都督佥事,执掌毛怜卫。
同月
李满住派人奏请明廷愿意入朝充侍卫。宣德皇帝表扬李满住对明朝的忠诚。

【宣德五年(1430)】
三月
建州卫都指挥佥事李满住入京贡马。
四月
明廷禁止建州卫与朝鲜交易,准予建州卫于辽东境内互市贸易。


【宣德六年(1431)】
二月
毛怜卫都督佥事撒满答矢里,入京朝贡马及方物。

【宣德七年(1432)
三月
建州左卫指挥佥事凡察升为都指挥佥事。

【宣德八年(1433)】
二月
建州卫都督佥事猛哥帖木儿入京贡马。同月升为右都督。
三、四月
朝鲜两次派人入京报告,诉说李满住掠夺朝鲜境内闾延人口、牲畜、财物,欲作为出兵理由,征讨建州卫。
六月
李满住为躲避朝鲜军队侵袭,率部众迁移至兀弥府居住(今桓仁县古城镇东古城子一带)。
九月
猛哥帖木儿同其长子权豆(阿古),被叛变明廷的杨木答兀伙同野人女真杀害于朝鲜北部,次子董山被俘。

【宣德九年(1434)】
正月
升建州左卫都指挥佥事凡察为都督佥事,掌管建州左卫事。
四月
毛怜卫都督佥事撒满答矢里入京贡马。

【宣德十年(1435)】
四月
毛怜卫都督佥事撒满答矢里入京贡马。
五月
升毛怜卫都督佥事撒满答矢里为都督同知。

【正元年(1436)】
六月
建州卫都指挥李满住长子古纳哈等入京朝贡,并送还东宁等卫逃逸的48人,皇上嘉勉其忠诚,赏赐。

【正二年(1437)】
四月
毛怜卫都督同知撒满答矢里入京,贡珠500颗。皇上谕远夷进贡,“不用珍玩”,并示“不以为例”。
同年
建州卫首领李满住及其家人,多次入京朝贡,与明廷保持着良好关系;一面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正统二年六月,朝鲜《李朝实录》记载:“婆猪江(今浑江)两岸大野,率皆耕垦,农人与牛布散于野……或耕或耘,放养牛马。”
九月七日
朝鲜兵分三路由理山和江界越过鸭绿江,向李满住居处瓮村、兀弥府进攻,十六日退兵。朝鲜从1433年派大军进攻建州卫后,仅隔3年,又一次进攻建州卫。

【正三年(1438)】
六月
建州卫卫址迁入兀弥府后,又多次受到朝鲜军队的攻袭,李满住为躲避朝鲜军的侵害,将卫址移居苏子河灶突山下,今新宾县老城居住。新宾旧老城,为建州女真进入今辽宁境内的第三个卫址。

【正四年(1439)】
二月
身在朝鲜北部会宁的董山,欲回辽东同李满住一起居住,朝鲜阻挠其西迁。为掩人耳目,董山谎称欲给朝鲜国王当侍卫,并请朝鲜授职,朝鲜当局为拢络董山,任命其为“嘉善雄武侍卫司上护军。”
【正五年(1440)】
六月
凡察、董山摆脱朝鲜的阻拦,率部众从朝鲜会宁地区西迁,奔赴辽东。九月,明英宗皇帝批准凡察、董山等率部众于“三土河及婆猪江迤西,冬古河两界间,同李满住居处”。三土河,即吉林省辉发河支流三统河;婆猪江,即今浑江;冬古河,即栋鄂河(今大雅河上游支流黛龙江)。

【正六年(1441)】
正月
升建州左卫指挥使董山为都督佥事。

【正七年(1442)】
正月
毛怜卫都督同知撒满答矢里、建州卫都指挥李满住入京贡马。升李满住为都督佥事。
二月
明廷从建州左卫中分出建州右卫,提升左卫凡察为都督同知,掌右卫事。凡察于景泰二年(1451)四月去世。
同年
猛哥帖木儿次子董山承袭其父之职,由都督佥事升为都督同知,执掌建州左卫。


【正九年(1444)】
正月
李满住奏请明廷,救济郎克苦等从朝鲜境内率部迁回的220余人,部众“甚是饥窘、乞加赈恤”。明廷令辽东都司“量拨粮米给济”。
十一月
李满住遣人入京贡马及方物,明廷赐赏有加。十二月,应李满住奏请,授其次子都喜为副千户。

【正十年(1445)】
正月
毛怜卫都督撒满答矢里入朝贡马及方物。
十二月
授建州右卫都督同知凡察之子卜花秃为百户。

【正十二年(1447)】
正月
升建州卫都督佥事李满住为都督同知。

【正
毛怜卫的部分部众为躲避朝鲜迫害,从朝鲜北部永安道移于今桓仁境内,称寄住毛怜卫的岐州卫,其卫址在富尔江与浑江交汇处的今桓仁县北甸子乡弯龙背村附近。

【景泰元年(1450)】
五月
建州女真首领李满住、凡察、董山等在蒙古瓦刺的胁迫下,率1500人马,围攻抚顺千户所和开原、沈阳等处。景泰二年二月,李满住等在明廷的指责下,接受招抚。

【景泰二年(1451)】
三年(1438)——景泰二年(1451),李满住为躲避明朝军队的袭扰,率部众迁回阔别18年的瓮村。瓮村,第二次成为建州卫的卫址。建州左卫的董山,也同来瓮村,瓮村一度成为建州左卫的卫址。
四月
凡察之孙纳郎哈袭其祖父职,任都督同知,掌右卫事。纳郎哈袭职后,居住于兀刺山城(今桓仁县五女山山城),兀刺山城从景泰二年(1451)至成化三年(1467),成为右卫卫址。

【景泰三年(1452)】
四月
应明朝官员王武招抚,建州右卫都督同知纳郎哈等51人入京朝贡马匹等。

【景泰四年(1453)】
正月
建州右卫都督同知董山等入朝贡马。

【景泰六年(1455)】
十二月
李满住致仕(退休),其长子李古纳哈代职,不久袭职为建州卫都督同知,执掌卫事。为建州卫第四代首领。

【景泰七年(1456)】
建州女真与朝鲜关系和好后,朝鲜国王允许建州三卫首领及其直系子弟由南道(平安道)进朝鲜京城。其他入朝进贡者,仍走北道(咸吉道)。

【天二年(1458)】
二月
升毛怜卫都指挥使郎卜儿罕为都督佥事,执掌毛怜卫事。天顺三年八月,被朝鲜囚禁后杀害。

【天三年(1459)】
二月
明廷敕谕朝鲜国王,指责朝鲜接受建州三卫都督私谒朝鲜国王,令其侮改。同年四月,又严敕朝鲜不得文过饰非,应“遵守法度”,同建州三卫断绝交往。同时敕谕董山、古纳哈、纳郎哈等不得私往朝鲜,令其自省。
六月
董山、古纳哈、纳郎哈奏请升职,明廷以董山,古纳哈潜受朝鲜官职,未批准升职,只给未接受朝鲜赐官的纳郎哈升为右都督。

【天四年(1460)】
十一月
明廷任命郎卜儿罕之孙木尚哈为指挥佥事。正德十六年(1521)二月,袭其祖都督佥事之职,执掌毛怜卫事。

【天六年(1462)】
正月
建州卫都督同知古纳哈入京贡马及貂鼠等。
四月
董山等三卫首领,以听从招抚的名义入京朝贡。五月,明廷派人送还董山、古纳哈、纳郎哈之前赐宴。

【成化三年(1467)】
八月
明朝总兵官武靖伯赵辅报告,奉命将董山等拘留在广宁(今辽宁省北宁市广宁镇),七月二十七日,赵辅带董山等115人到帅府,宣布诫谕未毕,董山等即怒斥肆骂,抽出小刀,刺伤通事等。赵辅遂令甲士擒捕,当时在驿馆的女真哈塔哈等101人闻知后,也各持刀乱刺馆中兵卒。明兵杀其26人,余皆囚拘,董山、纳郎哈被明兵杀害。李满住之子古纳哈逃回建州。
九月二十四日
李秉、赵辅率征讨大军分兵三路出征建州女真。左军渡浑河、中军出抚顺关、右军由鸦鹘关出境,直驱今新宾旧老城和浑江下游一带。建州女真据险迎战,其中一部分逃往深山。明军杀建州左、右卫女真人638人,俘虏246人,夺回女真所掳汉人1165人。与此同时,朝鲜根据明廷的命令,派遣中枢府知事康纯统兵万余人渡鸭绿江、婆猪江(浑江),攻破兀弥府瓮村诸寨,杀李满住及其子古纳哈、李豆里之子甫罗充等建州卫386人,掳获23人,牛马等牲畜200头(只),焚其积聚217所。明朝与朝鲜东、西夹攻建州三卫住地,使三卫蒙受了重大损失。

【成化五年(1469)】
七月
董山之子脱罗袭其父职,授指挥同知,掌建州左卫事。完者秃袭其伯李古纳哈之职,为都指挥佥事,掌建州卫事。

【成化六年(1470)】
八月
因纳郎哈无子,其叔卜花秃袭其职,明廷任命为都指挥同知,执掌右卫。

【成化七年(1471)】
九月十一日
明廷敕谕辽东镇守广宁总兵、巡抚官、太监叶达等:“今后建州、毛怜等卫夷人来朝贡者,必带印信、文书方许上京,如有诡姓名者,定行追夺赏赐,另行处置。”


【成化八年(1472)】
十二月十八日
建州卫女真都指挥佥事完者秃等人入京贡马及貂皮,明廷依例赐宴及衣物。

【成化九年(1473)】
正月十四日
建州卫都指挥释家保、建州左卫都指挥脱罗、建州右卫都指挥刺哈等入京贡马及貂皮。明廷赐宴及衣物等。

【成化十一年(1475)】
正月
建州右卫都指挥同知卜花秃入京贡马。

【成化十二年(1476)】
正月
建州左卫都指挥脱罗入京贡马。

【成化十四年(1478)】
二月
明军袭击建州三卫,攻破建州城寨53处、焚烧房屋200间,斩首200级、获马102匹并盔甲军器。
八月
建州左卫都指挥脱罗等,因接受招抚,去北京贡马及貂皮。

【成化十五年(1479)】
十月
建州三卫中部分部众为给三卫首领报仇,经常侵扰明边,朝鲜根据明廷的统一部署,配合明廷征讨建州女真。朝鲜派三道体察使渔有沼率兵西征,因鸭绿江冰不坚合,仅厚三寸,不能渡江而罢兵。
十一月
建州女真与明朝关系趋于恶化,在抚宁候朱永率领下,明朝分兵五路出抚顺关,直抵建州女真住地,破数寨,杀695人、俘获486人、获牛马千余头(只)。
十二月
朝鲜另派其左议政尹弼商等领兵4000,初九日,渡过鸭绿江,攻袭建州卫。斩首16级、掠人15名,获马2匹、牛14头,焚烧庐舍,收其家产。十六日返朝。

【成化十七年(1481)】
六月
明朝始筑辽东凤凰山等处城堡。于凤凰城驻军马1000,城西60里筑一堡,名镇东堡。西北60里通远堡之南筑一堡,名镇夷堡。各屯军马500,声援凤凰城。
八月
建州卫首领完者秃因部众袭击明边,代其部众受过,派18人进京朝贡,送马10匹,得到明廷的谅解。改善了同明朝的关系,稳定了大局。

【成化十九年(1483)】
二月
建州左卫都督脱罗等入京贡马。
六月
明廷给寄住毛怜卫增加朝贡名额。每年于毛怜卫例贡额100名外,增加12个名额。
同年
建州右卫的卫址迁至今桓仁县北甸子乡姜家街。

【成化二十年(1484)】
二月
建州卫都督佥事完者秃入京贡马。二十一年正月,完者秃又入京贡马。二十三年正月,再次入京贡马。

【弘治二年(1489)】
完者秃到朝鲜京城朝贡,建州女真与朝鲜逐渐消除了敌对状态。完者秃又多次令其子去朝鲜献方物,领赏赐。朝鲜也曾两次派使者童清礼到建州三卫“宣慰”。
【弘治三年(1490)】
同年
卜花秃之子尚哈袭职,任都指挥同知,掌右卫事。

【弘治六年(1493)】
五月
明廷严格了女真各卫官员的袭职制度,规定指挥以下袭职不变,都指挥以上至都督,必查其部下无人犯边,才能袭职;自左、右都督以下至都指挥佥事,各减一级承袭;已升过一次,不再升级;有能力约束部下,送还所掠,擒捕犯边的夷人,并归还逃出的汉人者,可奏明升赏。

【弘治年1488—1504年)】
栋鄂氏满通阿率其族人从栋鄂河上迁居瓦尔喀什(今桓仁县华来镇洼子沟村)。

【弘治七年(1494)】
正月
建州左卫都督脱罗、右卫都督尚哈入京朝贡。

【弘治十三年(1500)】
十一月
建州卫都督完者秃、左卫都督脱罗入京朝贡。

【弘治十四年(1501)】
同年
建州卫第五代首领完者秃致仕(退休)。
同年
弗刺答袭其父完者秃之职,任建州卫都督佥事,为建州卫第六代首领。

【弘治十五年(1502)】
三月
建州左卫都督脱罗、右卫都督尚哈入京朝贡。

【正德年1506—1522)】
建州左卫、右卫女真从佟佳江流域迁居苏子河流域。
【正德元年(1506)】
四月
建州左卫已故都督佥事脱罗之子脱原保,袭职为都督佥事。

【正德二年(1507)】
二月
建州左卫都督佥事脱原保入京贡马。

【正德四年(1509)】
三月
李童子袭其父弗刺答之职,任建州卫都督,为建州卫第七代首领。

【正德五年(1510)】
四月
建州左卫都督佥事脱原保入京贡马。

【万三年(1575)】
三月
建州左卫都督王忽疼克等入贡北京。王忽疼克即王兀堂的谐音。
七月
著名建州右卫首领王杲被明朝经广宁押到北京处死。


【万四年(1576)】
应建州女真首领王兀堂的请求,明廷陆续在清河、阳、宽甸新开3处关市。此为明朝对建州女真开放的第三批关市。

【万七年(1579)】
七月
建州女真人到宽甸关市贸易,明朝参将徐国辅纵容其弟徐国臣及苍头军刘佐等,压价强卖女真的人参,并殴打王兀堂部数十人,几乎致死,激起建州女真人的愤恨。从此,建州女真绝迹于宽甸关市。

【万八年(1580)】
正月
建州女真人叛将胡凌狗向明军报告:建州女真栋鄂部首领王兀堂在董儿寨聚兵,欲入明边。明总兵李成梁认为王兀堂对明朝不恭,于三月初二出兵。十三日,王兀堂千余骑兵从永甸堡十岔口进边,李成梁调副总兵率兵合力攻击王兀堂。追出200余里至雅尔匮(今桓仁县雅河口烟筒山东南坡),王兀堂部众皆藏匿在故寨中坚壁守卫,李成梁率部攻破山寨,斩杀勒勒把都以下女真人754人,夺获男、妇160人、马361匹、盔甲器械无数,解救出汉人蒋升等6人。明军死伤190人,军马死345匹。
十一月
栋鄂部首领王兀堂率千余骑,进攻宽甸,明副总兵姚大节督兵追击,斩杀67人。王兀堂两次受到明军打击,势力削弱,已不能与明朝抗衡,此后王兀堂在历史上销声匿迹。

【万十一年(1583)】
二月
李成梁出兵攻王杲之子阿台的古勒寨。
五月
建州左卫首领努尔哈赤以祖遗甲十三副起兵,为统一东北女真战争之始。

【万十二年(1584)】

努尔哈赤率兵攻栋鄂部的齐吉答城、翁哥洛城,因攻翁哥洛城时,努尔哈赤受伤而罢兵,第二年攻下两城。

【万十六年(1588)】
努尔哈赤攻克今桓仁县北甸子浑江对岸霸王朝附近的王甲(王家)城,杀其酋长岱度墨尔根。同时,建州卫最后一代首领李以难败走后,也率建州卫部众归服努尔哈赤。此后,建州卫不复存在。


同年
栋鄂部部长何和礼率500兵归附努尔哈赤,努尔哈赤赐长女与何和礼为妻。
同年
栋鄂城主伦布率400人归努尔哈赤,赐名鲁克素。
同年
雅尔古部(属栋鄂部)扈拉虎、扈尔汉父子归附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收扈尔汉为养子兼侍卫。
同年
瓦尔喀什酋长(属栋鄂部)阿格巴额、兑各巴颜率众归努尔哈赤。

【万二十一年(1593)】
九月
叶赫联合辉发、哈达、乌拉等九部联军3万余人,进攻建州,被努尔哈赤击败。原栋鄂部的将士参加了这次战斗。


【万二十三年(1595)】
十月
建州女真人去朝鲜境内采挖人参。朝鲜认为,建州女真以采参为名,另有图谋,将在朝鲜境内渭原采参的建州女真人杀死27人。
十二月
朝鲜为缓和与建州女真的局势,派其南部主簿申忠一到建州修好,并兼刺探建州女真情况。十二日,申忠一一行过鸭绿江,逆今浑江支流新开河,经今桓仁境内的富尔江流域,再沿苏子河流域至努尔哈赤驻地佛阿拉(新宾旧老城)。

【万二十四年(1596)】
正月
申忠一由原路回国后,将一路所经过的地方,绘制成《建州纪程图记》长卷七幅。其路经的富尔江流域,为今桓仁境内。申忠一在今桓仁境内见到的女真部落十分密集,每个部落少则三、五户,多则四、五十户。居住地点,多为沿江河平原。

【万三十五年(1607)】
努尔哈赤派巴雅喇、额亦都、费英东、原栋鄂部首领扈尔汉统兵1000,攻取了渥集部3路,获人畜2000而归。
三月
努尔哈赤命长子诸英,侄阿敏等率兵5000,攻打乌拉部的宜罕山城,何和礼率本旗兵马参加了此次战斗。

【万三十七年(1609)】
努尔哈赤命原栋鄂部首领扈尔汉统兵千人,攻位于珲春东北渥集部的泸野路获胜。
【万三十九年(1611)】
努尔哈赤命何和礼、额亦都率兵2000,征伐东海女真渥集部之虎尔哈路,何和礼指挥建州兵400余人强攻扎库塔城获胜。

【万四十一年(1613)】
何和礼随努尔哈赤统兵3万进攻乌拉部,攻占了乌拉城,乌拉部遂灭。在这次战役中,栋鄂氏扎尔固齐阿兰珠阵亡。

【万四十三年(1615)】
努尔哈赤始定满州八旗之制,并设听讼大臣五员、扎尔因各十员,栋鄂部的何和礼、扈尔汉为五大臣之一。

【万四十四年(1616)】
正月初
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城称汗,建元天命,国号金,史称后金。

【万四十七年(1619)】
二月二十五日
明朝分四路大军向后金都城赫图阿拉进攻,在3个战场展开了大战。因主战场设在抚顺萨尔浒,故称萨尔浒之战。此战何和礼率栋鄂氏为主的正红旗将士与明西路军激战,立了大功。在东路战场今桓仁县铧尖子一带阻击明军、朝鲜军的进攻中,扈尔汉率兵参加,正黄旗佐领栋鄂氏喀喇冲入明军,身中九剑而阵亡。


【天元年(1621)】
三月
努尔哈赤统兵进攻沈阳。攻城时,栋鄂氏十六大臣之一鲁克素次子席尔泰阵亡,栋鄂氏参将朗格阵亡。

【天二年(1622)】
正月
后金军占领广宁(今北宁市),迁都辽阳,称东京城。

【天三年(1623)】
后金五大臣之一、努尔哈赤养子兼侍卫扈尔汉病逝,终年48岁。

【天四年(1624)】
八月
五大臣之一额附何和礼病逝,终年64岁。

【天五年(1625)】
三月 后金迁都沈阳。

【天六年(1626)】
正月
努尔哈赤统兵13万攻宁远城受挫,负重伤,退沈阳。八月,努尔哈赤病逝。
九月
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即位。

【天七年(1627)】
同年
后金第一次攻朝鲜,栋鄂氏正白旗鲁克素长子游击席汉阵亡,其子鄂硕袭备御世职。

【崇八年(1635】)
十月十三日
后金改女真为满洲。

【崇九年(1636)】
四月十九日
皇太极祭告天地,授“宽温仁圣皇帝”尊号。改后金国号为大清。
(王从安、纪飞、关惠喜撰稿)
 楼主| 发表于 2009-9-8 21: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桓仁建州女真各卫及栋鄂部著名首领传略
本书所记述的人物,一是活动于今桓仁地区建州女真各卫的著名首领;二是为统一东北建州女真、建立大清王朝做出卓越贡献的栋鄂部著名首领。所记人物,以年庚为序。

阿  哈  出
阿哈出又称于虚出,皇帝赐名李诚善,姓金(又称古伦、或童)。生年不详,约卒于明永乐九年(1411)。祖居火儿阿(黑龙江省依兰县境内),女真族人,建州卫第一代首领。
阿哈出的先辈是元朝合兰府水达达路,五个军民万户府的万户之一,即胡里改(又称火儿阿)万户,他得袭此职,“分领其地,镇抚北边。”到了明初,阿哈出归服明朝,燕王朱棣纳其女为妃,称帝后,赐阿哈出姓名为李诚善。地位显赫,成为女真族的著名首领。
元末明初,辽东大动乱时期,阿哈出为躲避北面兀狄哈人的侵扰,约于明洪武五年(1372)前后,率领部众沿牡丹江南迁,迁徙到图们江以北,珲春以西居住。因住地接近朝鲜,洪武末年,阿哈出为了与朝鲜处好关系,与其它多数女真

首领一样,多依附和服侍朝鲜,“常佩弓剑,入卫潜邸,昵侍左右,东征西伐,靡不从焉”。永乐元年(1403)十一月,明廷在胡里改部设置建州卫,阿哈出为指挥使,并赐诰印、冠带、袭衣及钞币等物。阿哈出任职后,除管理地方朝贡述职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协助明朝政府招抚女真诸部,归顺朝廷。他向明廷详细介绍了图们江两岸和朝鲜境内的女真各部的情况,并且推举了自己的近邻和亲戚。居住在阿木河(即吾音会,今朝鲜会宁)的斡朵里万户猛哥帖木儿和兀良哈、把儿逊等,先后接受招抚,臣服明朝。
永乐二年(1404)十二月,明廷派遣辽东总旗张孛罗等敕谕阿哈出,授“建州卫参政,欲使招谕野人(女真),赐书慰之”。永乐三年(1405)正月,明廷又“遣都司率兵众赉烧酒百瓶及朝鲜马三十匹”,来与建州等七卫“磨金同盟,赐马三十匹予于虚出(阿哈出)参政”。同年十月,阿哈出等入京“贡马”,明廷“赐钞币”等物。同时还把一些接受招抚的女真首领,委以建州卫官员,如阿木河的猛哥帖木儿、木楞古(即镜城)的佟锁鲁阿等担任建州卫指挥使。因此,阿哈出的统辖范围扩大,人口增多,力量加强,明廷还专门为建州卫设立了经历司和僧纲司。建州卫的职能也超出其它各卫,成为女真诸部中最强大的一部。
阿哈出领导的建州卫招抚女真,威望日增,引起朝鲜君臣的不安,他们认为“大明立建州卫,以于虚出为指挥,招谕野人”,这是“扼我咽喉,掣我右臂也”。因此,朝鲜政府为设法抵制建州卫阿哈出招谕女真人,朝鲜北部庆源原本有市,女真人在庆源城下交易盐铁马匹。永乐四年(1406)春,突然宣布“庆源绝不为市”,以此来对抗和制约建州卫的招抚。由于“绝市”,直接影响到女真人的生产与生活,激起兀狄哈女真人的反抗,发生了女真“入庆源抄掠”事件,于是,朝鲜派兵镇压。从此,阿哈出与朝鲜的关系恶化。所以,阿哈出率领部众由图们江北岸,西迁到辉发河上游的凤州(吉林省辉南县境内)一带居住。
阿哈出迁到凤州后,靠近辽东,与明廷的关系更加密切。永乐六年(1408)三月,忽的河、法胡河、卓尔河、海剌河诸女真头领来京朝贡,明廷把他们所属领地划给建州卫阿哈出管辖。永乐七年(1409)七月,阿哈出等赴京“贡马,赐赉有差”。阿哈出虽然迁走,但图们江一带,还有其部属,所以,主动与朝鲜改善关系,曾几次去朝鲜,献方物,探望故人。
永乐九年(1411),永乐帝率军征讨鞑靼,阿哈出派其子释加奴随征,兵至鄂嫩河获胜班师。八月,明廷以释家奴“从征有功”升为建州卫都指挥佥事,赐姓名李显忠。是年,阿哈出去世,由释家奴袭官,统辖建州卫。

李 满 住
女真族,约明洪武三年(1390),生于今吉林省图门江上游,卒于成化三年(1467)十月二十七日,终年77岁。
李满住是建州著名首领阿哈出之孙、释加奴之子,母康氏,为建州卫第三代首领。李满住继承其祖父、父亲忠于明朝的传统,发展了与明朝的关系。执掌建州卫事40余年,为了本民族的发展,把分散流离的建州各部聚居在浑江、苏子河流域(包括吉林南部、辽宁东部山区)。从而加强了女真内部的凝集力,对满族的形成和崛起有着重要贡献。
李满住居住的凤州,因屡遭鞑靼和兀良哈军马的侵扰,所以,他向明廷请求迁往别处安居。永乐二十一年(1423)初,明廷准于李满住迁至婆猪江多回坪等处居住。同年二月二十七日,建州卫再次遭到蒙古鞑靼侵袭,李满住便率领部众1000余户离开凤州,于四月中旬,到达婆猪江的中游。李满住率部众400余户,则住在兀喇山城南麓瓮村一带(今桓仁县五女山城南麓金银库沟)。
浑江中游和瓮村接近朝鲜,李满住为谋求发展,一方面加强同明朝的关系,一方面密切与朝鲜的关系,同时积极团结女真诸部,大力发展生产。洪熙元年(1425)十二月,李满住等赴京“贡马及方物”,洪熙帝特谕礼部曰:“正旦朝会,远夷俱集,凡宴赐皆宜丰厚,毋简于礼。”宣德元年(1426)正月,明廷赐他钞币、袭衣、靴袜等物。随后又授为指挥使。三月,明廷再次晋升李满住为都指挥佥事,俱袭父职,从此执掌建州卫务。宣德五年(1430)三月,李满住等到北京“来朝贡马”,明廷赐给“彩币、表里、绢布、金织、紵丝袭衣”等物。四月,李满住奏请:“欲于朝鲜市易,而朝鲜不纳”。宣德帝敕谕李满住“不与外交,于理为宜,尔等既受朝廷爵命,亦当禁绝外交,毋纵下人侵越邻境,若欲市易,听于辽东境上,不尔禁也。”
宣德八年(1433)十月,建州左卫都督猛哥帖木儿被杨木答兀勾结兀狄哈人杀害后,由其弟凡察主管建州左卫事务。此时建州左卫元气大伤,北受兀狄哈的威胁,南遭朝鲜的进逼,处境十分艰难。李满住见此情景,为了帮助建州左卫摆脱困境,欢迎凡察等人率部迁到婆猪江与建州卫一起居住。因此,宣德十年(1435)初,凡察派遣指挥李张家赴京奏请,“往建州卫都指挥李满住那里一起住坐”。明廷表示同意,允许“移来建州卫,与李满住一处住坐过活”。可是,朝鲜认为建州左卫和建州卫“一处聚居,同心作贼,本国边患,益滋不绝”。明朝迫于朝鲜的压力,敕谕凡察等“仍在镜城地区居住,不必搬移”。
从此李满住与朝鲜关系进一步恶化。早在宣德八年(1433)六月,李满住就因朝鲜的侵袭,由兀剌山南麓瓮村迁到兀剌山以北的兀弥府(今桓仁县古城镇东古城子村)。以后,建州卫又被朝鲜国军马袭杀,不得安稳。因此,正统三年(1438)初,李满住未经明廷同意,便率部众迁到苏子河上游。六月,李满住派遣指挥赵歹因哈赴京奏称:“旧住婆猪江,……今移住灶突山(今新宾县烟筒山)东南苏子河上。仍旧与朝廷效力,不敢有违”此事经明廷礼、兵二部讨论,认为“苏子河水草便利,不近边城,可令居住”,所以,朝廷准许李满住在此定居。随李满住同来的还有他的叔父猛哥不花。到了正统五年(1440),建州左卫的凡察和董山,也得到明廷的允准迁到苏子河上游,“同李满住居处”。正统七年(1442),明廷将建州左卫一分为二,增设建州右卫。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及毛怜卫聚居在浑江、苏子河流域,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势力,为建州女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李满住迁到苏子河后,同明朝的关系更加密切。正统七年(1442)正月,李满住遣指挥安屯等赴京,朝贡马及貂鼠皮,明廷赐宴、赐彩币等物,随即晋升李满住为都督佥事,仍掌卫事。二月,正统帝又敕谕李满住说“尔祖宗李诚善、尔父释加奴皆善事朝廷,宣力效劳,守御边境,安享禄秩”。勉励他“宜盖顺天心,永坚臣节”。正统八年(1443)十月,李满住获悉兀良哈要侵犯辽东,立刻派人报告朝廷,正统帝命佥都御史王翱等勒兵为备。正统九年(1444)正月,李满住奏称,建州卫指挥郎克苦等率部从朝鲜境内迁回,部众甚是饥窘,乞加赈恤,明廷令辽东都司拨粮、米给济。十一月,李满住遣人入京贡马及方物,明廷赐给厚赏。十二月,李满住奏请明廷为其子都喜授职,授副千户。正统十一年(1446)正月,李满住遣其子亦当哈入京朝贡,明廷赐紵丝衣三件,彩缎二表里。正统十二年(1447)正月,明廷升李满住为建州卫都督同知。不久,因瓦刺也先出兵西拉木伦河(辽河上游),辽东形势吃紧。李满住“曾往北京自请护从,以保卫皇帝”,明廷未准。并命他在辽东监视蒙古瓦刺的行动。要求对“侵犯者剿杀,无失建立功名,忠报朝廷之意”。
景泰元年(1450)四月,李满住等因“北虏(蒙古)迫胁,率兵扰开原、沈阳,并攻打抚顺城”。六月,辽东提督军务左都御史王翱奏请,“调官兵分三路先擒剿李满住、凡察、董山三寨”,但是明廷并没有采取大的军事行动。八月,蒙古瓦刺也先与明朝议和后,便派其丞相脱脱不花率兵去收捕建州等卫都督李满住、董山等。于是李满住等畏惧鞑靼和明辽东兵马的袭击,于景泰二年(1451),又辗转回到婆猪江流域,李满住与建州左卫的董山一起,重新移居兀刺山城南麓瓮村一带。建州右卫凡察之子卜花秃则移住瓮村迤北15里的吾毛水之地。
景泰六年(1455)十二月,明廷命其子李古纳哈代替父职,任都督同知,主管建州卫事务。
李满住失职后,建州左卫董山的势力日强,一跃成为建州女真的首领,经常率兵袭扰辽东。成化三年(1467)四月,董山等接受明廷招抚,偕李古纳哈等赴京朝贡。八月,董山在广宁遇害,李古纳哈逃回建州。九月,明廷命靖虏将军赵辅等率领5万明军分道出师,左军渡浑河,越石门,至分水岭;右军出鸦鹘关,逾凤凰城,至婆猪江;中军下抚顺,渡苏子河,至虎城。三路大军,进攻建州。同时,要求朝鲜出兵配合明军征讨建州。并许诺“若效力征讨有功,则帝必嘉赏”。朝鲜军队于九月二十五日,渡过鸭绿江,二十九日进攻居住在婆猪江沿岸的李满住等诸寨,三十日,破兀弥府。李满住及其子李古纳哈被杀。
这就是史称“成化之役”。建州女真遭到沉重打击,后来李满住之孙完者秃袭任建州卫指挥佥事,吸取历史教训,效忠明廷,累官至都指挥使和都督。
李满住原有三妻:一是斡朵里女真人,二是兀良哈女真人,三是忽刺温女真人。斡朵里即建州左卫,兀良哈即建州卫,毛怜卫,忽刺温是东海女真,也被称为野人女真。后来,猛哥帖木儿及其长子权豆(阿古)遇害,权豆之妻也嫁给了李满住。
按《李朝实录》端宗一年(成化元年)十月丙戌条所记,李满住有子8人:“古纳哈、豆里、阿具、甫罗歹、毛屎那、多非那、刘时哈、一人名不记。凡子孙二十余人”。

董   山
又称童仓、充善,生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卒于明成化三年(1467)八月。生于凤州,女真族人。为建州左卫都督猛哥帖木儿之次子,努尔哈赤五世祖,建州右卫都督同知凡察的侄子,建州卫首领李满住的外甥及女婿。董山性格桀骜,“体貌壮大”,为建州女真的著名首领之一。
董山自幼随父转战,几经迁徙。在宣德八年(1433)十月发生的其父、兄被杀阿木河事件中,被兀狄哈人掳去,后由毛怜卫指挥哈儿秃出面赎回。董山回到阿木河住地以后,感到建州左卫处在朝鲜和兀狄哈的南北夹击之下,已陷于危境。为部族的生存与发展,他于正统二年(1437)十一月,向明廷上奏说:“臣父为七姓野人(即兀狄哈)所杀,臣与叔都督凡察及百户高甲化等五百余家,潜住朝鲜地,欲与俱出辽东居住,恐被朝鲜国拘留,乞赐怜悯”。董山的请求,得到正统皇帝的同意,明廷遣使敕谕朝鲜国王李祹,将其部众送至毛怜卫;又复敕毛怜卫指挥同知郎卜儿罕,派人护送出境,切勿侵害;同时还授董山为建州左卫指挥使,协办卫务。
朝鲜政府害怕建州左卫凡察与董山率部众离朝入明,与婆猪江的建州卫李满住合居一地,“同谋生衅,侵扰本国”。因此,多次遣使上奏,反对建州左卫迁移,希望仍留居原地。明廷迫于朝鲜一再请求,于是敕谕凡察、董山,命“仍在镜城地面居住”,但又说“愿与李满住等同住,亦听其便”。由于凡察、董山一心回归明境定居,所以,不顾朝鲜的阻挠和明廷的暧昧态度,于正统五年(1440)六月二十三日,带领300余户,冲破层层封锁,辗转近3个月,于九月二十日,到达今新宾县苏子河谷地,与建州卫李满住部聚居。
此后,董山与凡察发生了叔、侄之间“卫印之争”。最后,明廷分建州左卫为二,升都督佥事董山为都督同知,掌左卫事。都督佥事凡察为都督同知,掌右卫事。董山掌旧印,凡察掌新印。董山主管建州左卫以后,同明廷建立了密切的臣属关系,不断赴京朝贡述职。明正统末、景泰初,由于蒙古也先驱兵内犯,波及辽东,董山等因“北虏迫胁”,于景泰元年(1450)四月,率兵骚扰开原、沈阳,并攻打抚顺城。六月,辽东提督军务左都御史王翱向明廷建议“调兵分三路先擒剿满住、凡察、董山三寨”,虽然采取一些军事行动,但是规模不大。八月,蒙古也先与明廷议和,然后,派脱脱不花率兵助明进攻女真诸部,“要去搜捕建州等卫都督李满住、董山等”。为此,景泰二年(1451)三月,董山率部随李满住迁至兀剌山城瓮村一带(今桓仁县五女山南麓),建州右卫凡察子卜花秃迁至瓮村迤北十五里吾毛水(今桓仁县六道河子村)。十月,王翱遣指挥王斌“往招之”,董山接受招抚,亲自入朝贡马谢罪。于是,建州地区又恢复了安定局面。天顺二年(1458)二月,明廷升董山为右都督。
天顺三年(1459)春,董山与朝鲜来往密切,朝鲜授以董山中枢密使。此事为明廷所知,便敕谕董山说:“近者边将奏报尔等私往朝鲜,见其国王,俱得赏赐而回。……今特遣人赉敕谕尔,尔宜自省,如无此事则已,果有此事,尔速改之”。因此,五月,董山赴京“贡马及方物”,表示折服请罪,董山和明廷的关系得到改善。天顺四年(1460)正月,董山等人入京朝贡,明廷“赐宴并彩币表里等物有差”。天顺八年(1464),董山为了加强建州与中原、辽东的经济联系和物资交流,请求开设马市贸易,明廷允准,设抚顺关马市。成化元年(1465)正月,董山等来京师贡马及貂皮等物。二月董山“复乞银器、玉带、蟒龙衣帽”,礼部则“奏请量赐,以慰夷情”,故“上命赐与大红膝襕衣并大帽”。
由于董山的势力日益强大,与明朝政府的矛盾也逐渐加剧。特别是明廷政治腐败,对女真推行民族压迫政策,如严格限制赴京进贡人数,百般苛求进贡物品等,所谓“边臣验方物,貂必纯黑,马必肥大,否则拒不纳”。而且“入贡时宴赏大减”,致使女真人“怨忿思叛”,屡扰边疆,进贡使臣一个不至。成化三年(1467)春,董山联合海西、毛怜诸部,袭扰辽东。四月,明廷派遣都督佥事武忠传谕招抚,董山等听招抚,来朝,贡马及貂皮,以示自悔。于是“宪宗使集阙下,宣诏赦其罪,董山等顿首听命”。五月,明廷赐宴,“董山部下指挥有谩骂语及褫厨役铜牌者,事闻,诏切责之”。尽管如此,明廷还给“赐马值并袭衣,彩币如例”。接着董山复奏“索蟒衣、玉带、金顶帽及银酒器非一。上命赐衣帽人一具”。董山等又言:“指挥使可昆等五人有效劳,乞赐服。复命与袭衣、靴袜亦人一具”。董山这种就宴则不敬,给赐则多求的骄慢态度,激起明廷部分大臣的不满和厌恶。
随后董山等请求返回建州,明廷允行。此时鸿胪寺通事署丞王忠奏称:“董山等骂坐不敬,贪求无厌,扬言归且复叛,请遣官防送”。因此成化帝命遂礼部遣行人送之,并敕谕董山说:“自尔祖父以来,或边方效劳,或岁时进贡,朝廷升赏宴劳俱有定例,我之所以加恩于尔者,不为不厚,……尔等正宜尽心竭力,为我藩屏,以报大恩。……兹尔等归,宜晓谕本卫大小头目人等,务在敬顺天道,洗心改过,亟以其所掠人畜尽数送还。遇有外人纠合为非,尔等或聚众截杀,或捉送辽东总兵官处首告,论功升赏,必不尔惜。如或执迷不悛,似前寇扰边方,朝廷必调大军征剿,悔无及矣”。
当董山启程出关,成化帝得知近日女真侵扰仍然不断,便命靖虏将军赵辅把行至在途中的董山等扣押,以为人质。辅奉命拘留董山等于广宁(今辽宁省北宁市),命董山派亲信家属“还告部落,归我所掠人口,毋再犯边”。
七月二十七日,赵辅在帅府召集董山等150人,宣读敕旨戒谕,董山听后大哗,逞凶肆詈,袖出小刀,刺伤通事等,因此董山等被明军擒捕。此时留在驿馆的100多名女真人闻讯,“亦持刀乱刺馆伴兵卒”,赵辅率兵镇压,杀26人,其余被捕。八月,董山在广宁被杀,终年49岁。李满住子李古纳哈逃回建州。九月,明廷命赵辅等率领5万大军出抚顺关,进攻建州,同时朝鲜也出兵助战,大肆焚掠,使建州女真遭受一场空前的浩劫,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从此元气大伤,势力锐减。

王  杲
姓喜塔拉氏,明嘉靖八年(1529),生于今桓仁县五女山下,卒于明万历三年八月十一日(1575年9月14日)。努尔哈赤外祖父,建州右卫都指挥使。
王杲的先祖于景泰二年(1451),随建州右卫从新宾南迁桓仁五女山以狩猎为生。其父多贝勒是五女山一带远近有名的猎户,传说曾打虎救过海西女真哈达部首领王忠,因而受王忠的器重。后来,多贝勒借助王忠的势力,于嘉靖中叶迁居今新宾永陵二道河子,后迁新宾上夹河一带。王杲有三子,长子阿台,次子阿海,三子阿合。
王杲少年时期,聪明机灵。父多贝勒死后,由王台收养。后被明巡抚辽东都御史张学颜带到抚顺,起汉名王杲,女真名阿突罕。懂汉文化和武艺,由于勤奋好学,很快通晓汉语,还精通日者术,能推五星如神,“且好为马法”。后来他踞居马尔墩和古勒山一带,掌管百里水渡。这一带,是东北女真各部进京朝贡,到抚顺马市交易、经商的咽喉要道。因此,他勒索渡资,夺取敕书,收买皮张土货,兴造船只,训练兵丁,控制通向辽东的水路,还利用古勒山险要地势,修城堡,使自己的势力逐渐扩大。
明嘉靖年间,在王杲的领导下,联络建州女真各部,重新崛起,逐渐形成一支强大的力量。明人瞿九思说:明初,建州置卫以来,“未尝曾有倔强如杲者”。若以才能而论,王杲比当时其他女真首领高出一筹,故“建州诸卫,听杲调度”,因此,成了建州三卫的著名首领。由于明王朝对女真诸部一贯推行分而治之,互相牵制的政策,扶持海西王台,压制建州王杲,所以,一直不给王杲授职,致使与明廷关系紧张,矛盾日益尖锐。
嘉靖四十一年(1562)五月初七日,王杲联络女真人,分众入东川堡、抚顺核桃山,明辽东副总兵黑春,游击徐维忠等率兵抵抗,结果女真人大败。王杲被明军战败后,并不甘心,于二十九日率军攻打凤凰城、汤站堡等地,皆未攻克。这时,副总兵黑春,乘王杲出师,后方空虚,率明兵‘揭杲巢’。王杲得知,便回军在媳妇山设下伏兵,当黑春引兵逆战,女真人佯装败走,黑春乘胜追击,而陷女真人埋伏之中,黑春援兵不到,苦战两天而战死。王杲获胜后,又犯辽阳、劫孤山、掠抚顺。前后杀指挥王国柱、陈其孚数十人。明廷对王杲横行辽东,束手无策。
隆庆六年(1572)春,王杲部众哈哈纳等30余人,逃往明境,王杲企图联合海西王台进攻明军,索取哈哈纳等人,王台反对,王杲组织千余骑趋清河,途中遇明军伏兵袭击,女真兵被打散,王杲逃走。
明廷恢复抚顺关马市贸易,命贾汝翼接任备御之职。贾决定改变明朝对女真的软弱态度,重新规定,抚顺开关市,禁止女真各头人在堂上,要在阶下站立。而女真头人认为,这是违背常例,拒绝立于阶下,纷纷上堂。贾汝翼大怒,对王杲等对待明官无礼,还以瘦马卖善价,坐骂关市的言行进行斥责。而王杲率头人集合女真人从东州、抚顺间入边,杀掠人畜。
王杲侵扰辽东,明廷震惊,御史张学颜、宋文科、副总兵赵光等,皆纷纷劾奏汝翼无端启衅,请予治罪。另外辽东宁道李鹗、开原兵备王之弼等,畏惧王杲,他们互偕开原备御使苏国赋,率裨将孟堂往谕王台。十月,明廷为了迅速平息王杲,将贾汝翼免职,命王台赴建州宣谕招抚王杲。王杲得知后,到抚顺关接爱招抚,竭见备御裴成祖时表示:“吾入塞,实以备御(指贾汝翼)故,今备御既请论如法,交抚俘虏,恢复贡市”。
一年后,万历二年(1574)七月,明廷却违背协议。时王杲部将来力红部下的奈儿秃等4人逃入抚顺关降明,来力红前往要人,备御裴成祖否认此事,来力红怒恨,率兵攻打核桃山,掳去明樵军5人。裴成祖闻知大怒,要求来力红送回俘虏。十九日,裴成祖率领300余骑,袭击来力红寨。王杲前去迎救,并偕来力红等人赴明军营见裴成祖,裴成祖以为其中有诈,呼左右兵上前捕斩。王杲、来力红在厮杀混战中逃脱,集合部众把明兵重重围困。抚顺关千总王勋等,闻成祖被围,乃逮女真人39口入狱。又派遣把总刘承奕率军驰援。二十一日,王杲领部众破明营,败援军,裴成祖、刘承奕皆被执杀。
王杲获胜以后,联合蒙古欲犯辽沈。明廷闻讯,下令禁止王杲贡市。同时,命辽东总兵李成梁统领6万大军讨伐王杲。十月一日,李成梁留一军守沈阳,遣副将杨腾守邓良屯,派游击王惟屏守马根单,命参将曹簠领兵出关挑战。二日,王杲等见明军众多,为保存力量,退守古勒城,以坚城高垒阻击明军。十日,明军发动强攻,破古勒城,王杲带领300多人退守城中高台上,进行顽强的抵抗。此时,突然起大风,李成梁乘风势放火烧高台,随后领兵占领城内高台,大肆屠杀,王杲侥幸逃走。
万历三年(15750)二月,“王杲欲聚众,以报畴昔之事”。明副总兵曹簠侦知王杲藏在阿哈纳寨,率军前往追捕。王杲见势不妙,将自己穿的蟒褂、红甲授予阿哈纳,阿哈纳伪装成王杲突围,引走明军,王杲得以脱身逃走。王杲欲去蒙古,以图再起。明军则严密搜捕王杲,王杲没能达到目的。他素与王台“相处甚欢”,遂去哈达部王台处。开原兵备使贺溱又获王杲行迹,王台受贺之命与其子虎尔罕,乘夜逮捕了王杲及家室27人,交给明朝。王杲从开原被押到广宁,以后又监送北京处死,年47岁。王杲在建州女真史中是一位著名人物。

王 兀 堂
王兀堂与王杲属于同一历史时期的人物,与王杲同样在《万历武功录》和《清史稿》中,都有小传。《万历武功录》称其为都督,还说“兀堂亦董德”。《清史稿》中称“不知其种族”有人怀疑王兀堂是否真是都督。清末出版的《宽甸县志略》中,称其为王乌塔,是“迤东都督”。王兀堂究竟是不是被明廷敕封的都督,查阅《明实录》可得准确的答案。《明实录》卷之三十六记载:“万历三年(1575)三月庚戌,建州左卫女真都督王忽疼克等一百六十二员入贡,宴待如例。”这个王忽疼克,就是王兀堂的异书,其字音读起来,就是王兀堂。万历三年,正是王兀堂“奉约束惟懂”的时候,辽东总兵李成梁策划拓展明朝直属的边境数百里,迁徙孤山、险山诸堡,修筑宽奠、永奠诸堡,以致切断了女真人通向明朝边塞的通道。王杲被擒以后,辽东巡抚张学颜巡边时,王兀堂率领诸酋长,环跪在张学颜的马前,说徙诸堡塞了他们的通道,不便于通行和打猎。要求以儿子为人质,请在宽奠设市场,便于交换盐布。张学颜后来请求神宗皇帝,批准在宽奠设市。值此时期,王兀堂去北京朝贡是理所当然。何况那个时候,建州左卫,也不会再有另一个与王兀堂之名字音相同的都督。不仅王忽疼克是王兀堂,隆庆四年(1570)六月已未,有个去北京朝贡的“建州左卫女真都督王忽,”也应当认为是王兀堂。这之后,《明实录》中再无建州左卫王某的都督朝贡。王兀堂为明朝敕封的都督,应算有据可依。
《万历武功录》记载,“兀堂亦董德,”董德即栋鄂的简化,是说他属于栋鄂部;汉人也简以“董德”称其人。王兀堂之名,并非是女真原名,因为王兀堂这个女真人物,在明朝史料中频频出现,而女真史料中,却不见一字,不可思议。王兀堂,当是其汉名,他一定有个女真名,他的女真名是什么?当从他的属部、活动的时代、活动的区域、他的个性几个方面去探索。王兀堂属于建州左卫,可见于《女真史》259页,他属于建州左卫的栋鄂部,本志栋鄂部一章中有专门论述。他所活动的地区,是苏子河上游宁古塔部的东南,因为栋鄂部曾进攻过宁古塔的东南二路。他所率领部落的位置,是在明朝辽东边墙南起镇江—宽甸—叆阳—清河一线之东。所以,《宽甸县志略》称他为“迤东都督”。他领导的栋鄂部,范围应囊括今桓仁境内大雅河流域、六道河子流域、及浑江中游和宽甸境内小雅河流域,王兀堂正是栋鄂部鼎盛时期的首领。
当时,活动在这一地区的栋鄂部首领,女真史料中,只记克彻巴颜,而不见王兀堂之名。明朝史料中,却只有王兀堂而无克彻巴颜之名,说明王兀堂即克彻巴颜。王兀堂所活动的年代是明嘉靖末年—隆庆年间—万历初年。他与海西女真著名首领王台(万汗)、建州右卫的王杲都是同时期的人物。初期,他同王杲都曾依附于王台。所以,《万历武功录》中称王兀堂“亦王台所部也”。这一时期栋鄂部的著名首领,《清太祖努尔哈赤实录》中记载的是克彻巴颜。在克彻巴颜的儿子额尔机瓦尔喀被杀事件中,哈达部万汗(王台)曾借居中调解之机,想让克彻巴颜的栋鄂部归附于他,克彻巴颜未从。后来,克彻巴颜的栋鄂部为了报复宁古塔人对他的欺弄。攻打了苏子河上游宁古塔部东南二路的城寨,宁古塔部无力还击,特向海西女真的哈达部万汗(王台)借兵,又去攻打了栋鄂部,此为嘉靖年间的事。《万历武功录》中王兀堂传记载,万历八年(1580)正月,王兀堂于“董儿寨聚兵,欲入汉边”,“王兀堂及索儿赤哈、王锁罗古、赵锁罗骨聚三千余骑插箭发誓,将治行,入叆阳、宽甸之间”。王兀堂在董儿寨聚集3000多骑,插箭发誓要进入叆阳、宽甸之间。说明王兀堂是栋鄂部的首领,王兀堂之处还有谁能在栋鄂寨聚兵?这个栋鄂寨,就是栋鄂城,它处在女真人进入叆阳、宽甸的道上。这个王兀堂就是栋鄂部长克彻巴颜。克彻巴颜至万历初年仍是栋鄂部的首领,栋鄂部不可能同时还另外有个首领,也说明王兀堂即克彻巴颜。克彻巴颜的为人温和、老诚。在其子被杀事件中,屡被人暗算、欺侮,气急了,也要报复,与王兀堂的为人性格相同。王兀堂起初对明朝“奉约束惟谨”。万历三年“王杲既擒,张学颜行边”,王兀堂率领众酋跪在明朝巡抚张学颜的马前为民请命,说“徙堡塞道不便行猎”。要用自己的儿子为人质,要求在宽甸开设交易市场以“易盐米布疋”。这种性格也是克彻巴颜的性格。“万历七年(1579),宽甸开市,驻守宽奠的明朝参将徐国辅纵容其弟等,压价强买女真人的人参,并几乎将卖参的众人打死。引起各部女真的公忿,才数次“掠宽奠、永奠、新奠诸堡”。王兀堂等部,是在被压制受欺侮之后,才大规模袭掠明朝诸堡。王兀堂这种对待事变的态度,也与克彻巴颜相同,应认为王兀堂、克彻巴颜实属一人。王兀堂在万历八年(1580),已聚众“七千余”,几次分头与明朝对抗,最终于三月十三日,在退出明边200余里的鸭儿匮被明朝军队重创,遂偃旗息鼓,不再张扬。《清史稿》记载:“王兀堂自是遂不振,不复通于明”。王兀堂虽在鸭儿匮遭受大败,并没有伤其根本。经过这一战役,认知了女真人目前的力量,仍不足以撼摇明朝的统治,因而利用其所处的优越地理条件,隐匿起来,励精图治,以待后发。后期的栋鄂部,在其孙何和礼带领下,于万历十六年(1588),主动归附于努尔哈赤,栋鄂部成为后金时期的重要兵赋之源。
王兀堂(克彻巴颜)生于今桓仁之地,长于今桓仁之地,斗争于今桓仁之地,老于今桓仁之地。王兀堂与王杲同样,是嘉靖末年——隆庆——万历初年的建州女真强酋。王杲死后,《清史稿.王兀堂传》记载:“当是时,东方诸部落,自抚顺、开原而北,属海西,王台制之。自清河而南,抵鸭绿江,属建州,王兀堂制之”。王兀堂成了此时建州三卫唯一的首领。王兀堂所聚集的3000人,不只是栋鄂部之众,而是建州三卫的部众。王兀堂与王杲带领建州女真迈入了一个新的充满希望的历史时期,为建州女真后期崛起,奠定了基础。

何 和 礼
栋鄂氏,满洲正红旗人,明嘉靖三十八年(1561),生于瓦尔喀什(今桓仁县华来镇洼子沟村)。清太祖努尔哈赤长婿,后金五大臣之一。其先世居东海女真瓦尔喀地方(今吉林省图门江珲春一带)。七世祖诺喀爱塔随建州左卫西迁冬古河,(今桓仁大雅河上游),以河名谐音为姓,称东古氏(东阿氏、栋鄂氏、董鄂氏)。何和礼四世祖满通阿率其一支迁居瓦尔喀什,祖父克彻巴颜,父额勒吉瓦尔喀,兄屯珠鲁巴颜皆为栋鄂部部长。明万历十四年(1586),代其兄为栋鄂部长。
何和礼,幼年聪明凝重,待人仁义宽和,自幼练就一身超群的武艺,胆略过人,深得部众的拥戴。继任部长后,注重组织生产,购置马匹与武器,操练部众,使栋鄂部成为远近闻明的强部。妻子鄂古利,自幼习武,经常与家人一起弄枪舞棒,成为何和礼的得力助手。
万历十一年(1583),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之初年,就听说何和礼为人精明,武艺超群,当了部长后栋鄂部日益强盛,内心对其十分敬重,想结交何和礼,使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力量。努尔哈赤派亲臣沙津带着重礼到栋鄂部会见何和礼,何和礼早就听说努尔哈赤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立志干一番事业的人,为民族的前途着想,愿意和努尔哈赤一起闯天下。
万历十六年(1588)四月,努尔哈赤娶哈达部万汗孙女为妻,何和礼亲自率领30名骑士护送努尔哈赤。迎亲归来后,努尔哈赤深知何和礼为人,借此机会,劝说何和礼与自己合兵一处,共创建州女真,实现东北女真的统一大业。何和礼回到栋鄂部后,就栋鄂部归附努尔哈赤之事与其叔父兑齐巴颜、阿格巴颜和各城寨酋长进行了商谈,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于是,何和礼于万历十六年(1588)夏,率先带500兵归附努尔哈赤,而后,栋鄂部各城寨的城主、酋长也相继归附。
努尔哈赤对栋鄂部何和礼的来归十分高兴,将自己的长女东果格格(固伦公主)嫁给何和礼为妻,为额附。
何和礼归附努尔哈赤后,使努尔哈赤的军事实力大增,如虎添翼,完成了建州女真各部的统一。努尔哈赤对何和礼十分器重,处理军政大事,首先密议于何和礼,然后再付诸实施,何和礼深思远虑,办事认真。努尔哈赤嘱其不离左右,以议军机。特命在赫图阿拉城内,北城城墙外的高埠台地上,为何和礼营造了额附府。其府在通向内城墙之外设有小门,可直入城内,紧临努尔哈赤的汗宫和后宫。
万历三十三年(1605),努尔哈赤初定旗制时,何和礼所部隶红旗,任本旗总管大臣,定八旗时任正红旗总管。
万历三十五年(1607)三月,东海女真瓦尔喀部斐悠城主策木特赫500户归附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命舒尔哈齐率兵3000接护,遭到乌拉贝勒布占泰的万人阻击。为此,次年三月,努尔哈赤长子诸英、侄阿敏等率兵5000攻打乌拉部的宜罕山城。何和礼率本旗兵马参加了这次战斗,立下了战功。
万历三十九年(1611),努尔哈赤命何和礼与额亦都率兵2000,征伐东海女真渥集部之虎尔哈路。何和礼指挥建州兵四面包围了扎库塔城,何和礼派人进城去劝降,东海女真人杀死了派去的使节,表示宁死不投降,何和礼大怒,下令强攻。经过三天三夜终于攻入城内,斩杀千余人,其余2000余人均被俘获。何和礼强攻扎库城的胜利,震惊了东海女真的附近各路,他们纷纷表示,愿意归附努尔哈赤。
万历四十一年(1613),何和礼随努尔哈赤率兵3万进攻乌拉部,连克孔扎泰、郭多、俄谟3城。乌拉贝勒布占泰率3万兵马,越伏尔哈城与努尔哈赤对阵。而努尔哈赤想再次对布占泰招降,何和礼、费英东等坚决反对,力主进战,极力劝努尔哈赤接受布占泰复降复叛教训。努尔哈赤采纳了何和礼等人的意见,下令分派各将士,猛攻布占泰兵阵,击败了乌拉部的3万兵马,攻占了乌拉城。乌拉部遂灭。
万历四十三年(1615)十一月,努尔哈赤正式建立满洲八旗制,何和礼及所部被编入正红旗,隶努尔哈赤次子、正红旗旗主大贝勒代善。万历四十四年(1616)正月,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国,称可汗,改元“天命”。设置议政五大臣,何和礼、额亦都、费英东、安费扬古和扈尔汉位列其中。凡国大事,先由五大臣议事拿出意见,再由四大贝勒复核,最后,由努尔哈赤发布实施。这就是著名的后金议政五大臣。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1619)三月,明兵部待郎、辽东经略杨镐分兵四路围攻后金都城赫图阿拉。努尔哈赤率领和指挥八旗兵,运用“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战略战术,连续作战,击败明朝的三路兵马。另一路不战自退,获得了萨尔浒大战的胜利。何和礼率正红旗兵马阻击从抚顺方向进攻的明军,努尔哈赤称“萨尔浒大战,率败明师者,皆公(何和礼)之力也”。何和礼在这次战役中立了大功。
明天启三年(后金天命六年.1621)三月,后金向明朝发起进攻,何和礼随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兵伐明,克沈阳、破辽阳、攻下辽河以东70余座城镇,明辽东经略袁应泰、总兵贺世贤皆战死。何和礼在这次战役中,出谋划策指挥督军有功。
何和礼归附努尔哈赤30余年,他励精图治,勤劳王室,勇猛征战,屡立战功,后金占领辽阳后,努尔哈赤授其世职总兵官。
后金天命九年(1624),何和礼卒于官署之中,终年64岁。努尔哈赤十分悲痛,他说“朕股肱诸臣,何其不遗一人以送朕之终也”。即指何和礼、额亦都、费英东、费扬古、扈尔汉均已死。遂下令予以厚葬,并命四子和硕图嗣职。
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进爵何和礼为三等公,顺治十二年(1655),追谥温顺,勒石纪功。康熙五十七年(1718),清圣祖玄烨至盛京(沈阳)东陵时,特遣大臣前往何和礼墓地祭奠。雍正九年(1731),加封号曰勇勤。
何和礼死后,先葬沈阳附近红宝石山。康熙二十七年(1693),移至今辽阳灯塔市公安堡村北五顶山南坡东阿氏墓地定葬 。墓碑收藏于辽阳博物馆。
何和礼长子雅什坦,次子多积礼,三子雅星阿,四子和硕图,五子杜雷。

扈 尔 汉
佟佳氏,满洲正白旗人,明嘉靖四十六年(1563),生于雅尔湖地方(今桓仁县雅河乡境内)。为努尔哈赤养子兼侍卫,后金五大臣之一。其父扈喇虎是雅尔古寨酋长,与族人相仇,在险恶的环境中,率雅尔古部于万历十六年(1588),投归努尔哈赤。扈尔汉时年13岁。
扈尔汉青少年时,机智勇敢,聪明过人,被努尔哈赤收为养子兼侍卫。努尔哈赤起兵初期,多次遭到族人的谋害,由于扈尔汉日夜守卫在努尔哈赤的身边,皆化险为夷,倍受努尔哈赤的信任。扈尔汉成年之后,隶满洲正白旗,一等大臣,是后金五大臣最年轻的一位。
扈尔汉深感努尔哈赤兴兵大业重要及养育之恩,每出征作战则必为先锋。由于武艺高强,有智谋,很快在战争中成长起来。
万历三十三年(1604)三月,东海女真瓦尔喀部斐悠城主穆特黑,不堪乌拉贝勒布占泰的暴行,决定率众归附建州。扈尔汉奉努尔哈赤之命,随舒尔哈齐、褚英、代善、费英东率领3000兵马前去迎接。扈尔汉率300兵护送归服的部民500户先行。海西女真乌拉部得知后,派兵1万阻截扈尔汉。面对强敌,指挥若定,命500户集结山上,百余兵护卫,自己带领200余兵御敌,同时,又派兵给贝勒送信。在乌拉兵的猛烈攻击下,扈尔汉率兵凭借山险有利地形,与乌拉兵展开了殊死的战斗。当敌兵冲上来时,他与揚古利一起冲上去,以长矛杀乌拉兵7人,200余兵在他的带领下,奋勇杀敌,终于击溃了乌拉兵的进攻。乌拉兵在山下结寨,以便等待战机。然而,次日中午,舒尔哈齐、诸英等率兵赶来,双方合兵杀敌,斩杀乌拉兵3000人,缴获战马5000余匹,甲3000余副,获全胜而还。
同年正月,扈尔汉与巴雅喇、费英东、额亦都一起,率兵千人征服东海女真渥集部,攻取了赫布黑、俄谟、苏鲁、佛纳赫拖克素(吉林省敦化县、宁安一带)等地,获人畜2000而回,受到努尔哈赤称赞。
万历三十九年(1611)十二月,努尔哈赤命扈尔汉与何和礼、额亦都率2000兵,远征东海女真虎尔哈部的扎库塔城。该城位于图门江北岸,建州兵马兵临城下,将城包围之后,劝其城主投降。遭拒绝后,扈尔汉等指挥攻城,虽遭抵挡,但终于攻入城内,“斩杀一千,获俘二千”。慑于建州兵马的声威,扎库塔城附近的各个部落也纷纷投降。
万历四十一年(1613)正月,努尔哈赤统帅建州3万大军征讨乌拉,扈尔汉等也领兵出征。建州兵马连克乌拉河沿岸的逊扎泰、郭多、俄谟3城。乌拉部长布占泰也率3万兵马列阵以待,两军相峙,努尔哈赤心存犹豫,意在招降。扈尔汉等纷纷请战,努尔哈赤下令总攻,一时间箭如飞蝗、杀声震天,乌拉兵虽然拼死苦战,但阻挡不了建州铁骑的勇猛拼杀,乌拉兵大败。扈尔汉乘胜追杀,在攻破布占泰最后一座城池乌拉城时,扈尔汉身先士卒,率先破门登城,斩杀守城乌拉兵多人,这一战共斩杀万人,获甲7000副,乌拉部遂灭亡。
万历四十四年(1616)七月,因萨哈连部残杀建州商人,扈尔汉奉努尔哈赤之命与费扬古率兵2000余人出征。当抵达兀儿筒河后,决定水陆并进,1400人乘木船200艘沿乌拉河前进,命600骑兵在陆上前进,八月抵达萨哈连部。首先,夺取了茂克春首领居住在河北的16个屯寨,继而又攻下博济里河南岸的11个屯寨,最后又攻取萨哈连江南岸的9个屯寨,共夺取了36个屯寨,并招服使犬部、诺洛部、石拉忻路路长40人。十一月,扈尔汉、费扬古带领招降的部众返回赫图阿拉。努尔哈赤对博洛里等酋长的归附十分高兴,对他们分别给予了安置或许多赏赐。
后金天命四年(1619)三月,明与后金爆发了萨尔浒战役,明廷以经略杨镐指挥四路大军,合围后金都城赫图阿拉。在事关后金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扈尔汉率部奋力冲杀,以一当十,锐不可挡。在努尔哈赤的指挥下击败抚顺、开原路的明军。
东路明军在刘綎率领下,由宽奠向栋鄂路逼进(今桓仁境内)。扈尔汉奉努尔哈赤之命,率1000兵马撤出界凡,迅速东进,在今桓仁铧尖子一带设防,由代善、皇太极、莽古尔泰率领主力随后跟进。先期设防栋鄂路的托保等率500兵设置路障,阻击明军,伤亡50余人,其余部后撤与扈尔汉汇合。扈尔汉将兵马埋伏在铧尖子瓦尔喀什的南谷等待主力到来。当明军主力进入瓦尔喀什旷野,堵住明军的后路,配合代善、皇太极左右两翼大军与明军展开了激战,明总兵刘綎战死,全军覆没。协助明廷作战的朝鲜军除战死外,5000人投降。
天命六年(1621)三月,在后金夺取沈阳的战斗中,扈尔汉一马当先冲出,明军总兵贺世贤贪功,出城迎战,扈尔汉率兵将其包围,明军大败,贺世贤战死,后金占领沈阳城。战后努尔哈赤对众努贝勒、大臣说:“辖阿哥每战则为先锋,奋不顾身,着实可嘉”。
扈尔汉以其显赫的战功及特殊的地位,得到努尔哈赤的信托和重用。早在四大贝勒初立时,努尔哈赤即对四大贝勒说:“辖阿哥即是继你们之后的五阿哥”,以后,“凡事之举,辖阿哥与四贝勒平坐”。扈尔汉成为后金政权的核心人物之一。
扈尔汉率兵攻取沈阳浦河堡,明军纷纷败逃。身为右翼指挥的扈尔汉没有乘明军溃败时率军杀进城内,反而令中途停止追击,丧失了战机。事后,努尔哈赤决定将扈尔汉定罪,而扈尔汉竟与努尔哈赤“红脸抗争”。努尔哈赤更为不满,随即命“划地为牢,将扈尔汉监禁三日”。此后,扈尔汉不再受宠。
扈尔汉虽然带兵出征,却不断因过失遭到指责,使扈尔汉多次受到处罚,先由督堂、一等总兵官降至三等总兵官,继而又降至副将之职。而扈尔汉一如既往地效忠于努尔哈赤和后金政权。
天命八年(1623)七月,扈尔汉因不得志,忧郁而逝,年48岁。努尔哈赤尽管对他十分不满,但念其几十年征战之功,还是“亲临扈尔汉灵前哭之”,以表达对扈尔汉的怀念之情。扈尔汉兄弟10人,子8人。(王从安、纪飞、关惠喜撰稿)
 楼主| 发表于 2009-9-8 21:46: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栋鄂部对创建大清王朝的重大贡献
16世纪初,在今桓仁境内及宽甸县小雅河流域的栋鄂氏、佟佳氏、嵩佳氏、恒吉里氏、额色氏、伊尔根觉罗氏等组成了栋鄂部,并迅速崛起,是建州五部强部之一。其后还分出雅尔古部、瓦尔额喀什部。栋鄂部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粮秣充足,他们对建州乃至东北女真统一,建立后金、大清王朝,进入中原,统一全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东北女一英勇作
万历十六年(1588年),栋鄂部部长何和礼以及酋长扈拉瑚、伦布、阿格巴颜、兑齐巴颜适应历史潮流,从民族长远利益着想,率族众万余人,兵数千归附努尔哈赤。这对起兵只有几年的努尔哈赤,兵力迅速扩大,军事实力增加,如虎添翼,加快了女真统一的步伐,历经30年的征战统一了建州以及东北女真。
万历二十年(1593年)三月,以海西女真叶赫部为首的九部联军3万余人,进攻统一不久的建州女真。当时,努尔哈赤的兵力远不及九部联军,但努尔哈赤充分利用地形,重点设防,以少胜多的战术,两军决战新宾县扎喀关一带,大败联军,使建州女真威名大震。其后,栋鄂部族的将士随努尔哈赤参加征服海西及东海女真的战争。
万历二十六年(1599年),灭哈达部,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灭辉发部。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何和礼、扈尔汉、额赤都统领红旗、白旗、蓝旗兵马2000余人,远征东海女真。在进攻虎尔哈部时,其部坚守扎库塔城,不从招服。在何和礼的指挥下,将城包围,然后强攻,至3日将城攻下,俘获千余人,大胜而归,使建州统属范围延伸到黑龙江一带。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努尔哈赤亲督兵马征战海西女真乌拉部。当大军到达乌拉呼尔哈城时,乌拉部长布占泰一面派使者向努尔哈赤请罪,一面暗中集结兵马,准备迎战。努尔哈赤对布占泰的举动,申谕布占泰,令其改过,然后撤军。何和礼等则极力主战,劝努尔哈赤进攻忘恩负义的布占泰,努尔哈赤听取了何和礼等人的建议,决定对乌拉部强攻,最终打败并灭掉了乌拉部。在此战斗中,栋鄂氏阿格巴颜长子、扎尔固齐阿兰珠,勇往直前,身遭九创而阵亡。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努尔哈赤确立八旗制度,有精兵数万,在原黄、白、红、蓝四旗基础上,再增镶四旗帜,即八旗。栋鄂部将士主要编入以下旗属;何和礼正红旗,扈尔汉正白旗,阿格马颜、兑齐巴颜镶红旗,鲁克素正白旗,屯布镶红旗,喀喇正黄旗,共编成9个牛录。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初一,努尔哈赤在今新宾赫图阿拉建立后金政权,称帝,设议政大臣5人,佐理国事。其中栋鄂部有两位,一位是努尔哈赤的额附何和礼,另一位是努尔哈赤养子、侍卫扈尔汉,他们是清王朝的开国元勋。由于栋鄂部归附,加速了东北女真统一的进程。
为清军关夺取政浴血奋战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宣布“七大恨”,誓师向明朝开战,决定首先拔掉对后金威胁严重的抚顺城。同年四月十日,扈尔汉奉努尔哈赤之命混进抚顺城,配合八旗军里外外合,明将李永芳抵不住后金军的强大攻势而投降,抚顺攻克。此战扈尔汉发挥了重要作用。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三月,明朝辽东经略杨镐指挥四路明军企图从东、西、南、北合围后金都赫图阿拉,从而爆发了著名的萨尔浒战役。何和礼率领的正红旗栋鄂部子弟,阻击从抚顺向萨尔浒进攻的杜松西路军,他们作战勇敢,战绩突出,为战役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努尔哈赤评价说:“率败明军者,皆公何和礼之力”。杜松刚被歼灭,努尔哈赤又命扈尔汉先率1000兵到栋鄂路的瓦尔喀什设伏,阻击明军。与八旗主力全歼了东路军,在战斗中,栋鄂氏正黄旗佐领喀喇阵亡。
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向辽沈地区发起了进攻,在争夺沈阳城的过程中,栋鄂氏正白旗章京(十六大臣之一)鲁克素次子席尔泰、栋鄂氏镶红旗佐领郎格、逊扎泰、旺格先后阵亡。正蓝旗嵩佳氏苏鲁攻沈阳、辽阳有功,夺取旅顺、攻宁远战必先众。崇德九年(1636年),攻河北赤城县受炮伤,残疾。为进入中原,清军多次发起围攻宁远、松山、锦州等地的战斗。栋鄂部族的正红旗、正白旗、镶红旗紧随皇太极及济尔哈郎、多尔衮、多铎等贝勒奋力征战,其中,正白旗席尔泰子拉都、阿格巴颜子布兰珠、兑齐巴颜子噶尔呼机、雅尔湖地方通颜觉罗氏茂海围攻锦州时阵亡。扈尔汉第五子胡什布,征大凌河阵亡。由于他们出生入死,英勇奋战,为清军入关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实现国一南征北
清朝入关后,为实现全国的统一,继续对明朝在南方各地的割据势力进行围剿。因而,原属栋鄂族的将士紧随八旗军连续对江西、湖南、广东、四川、浙江、江苏、福建、云南等省作战,取得了最后胜利。在长达十余年的统一全国征战中,栋鄂部族的将士,不怕流血牺牲,前赴后继,屡建奇功。如伊尔根觉罗氏哈尔巴护卫军校,正白旗人,征江西攻九江府时,首先登城克之,征福建击郑成功兵,后进攻海澄县中枪阵亡。瓜尔佳氏博穆波之子瓦洛玛从征湖南、广东,在征长沙府阵亡。经过八旗军的奋勇作战,最后清朝取得了全国的统一。
清康熙朝时期,发生了“三藩”叛乱,噶尔丹分裂,沙俄入侵黑龙江等重大事件。在平息叛乱或反分裂、反击沙俄入侵,维护全国统一过程中,栋鄂部、雅尔古部的后裔又参加征讨。如栋鄂氏穆鲁,与吴三桂叛军作战中阵亡。栋鄂氏鄂硕子费扬古,康熙十三年(1675年),率兵赴江西征讨叛逆吴三桂有功,康熙十八年(1680年),被列为议政大臣。此后,又跟随康熙帝3次征讨噶尔丹,最终歼灭了噶尔丹。栋鄂氏何和礼的曾孙彭春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率清军收复黑龙江雅克萨城,击退沙俄军队的入侵,迫使沙俄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与中国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使这一地区和平维持了100年。栋鄂氏兑齐巴颜曾孙席尔达,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任川陕总督,以惩治贪官,清正廉明,关心民众疾苦而闻名于清代。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了出自栋鄂地方、雅尔湖地方、瓦尔喀什的栋鄂氏、佟佳氏、嵩佳氏等姓氏,在清一代历任官职达千人以上。其中,任总督、将军、巡抚、都督等高官屡见不鲜。列入《清史稿》、《八旗通志》、《满汉名臣传》的人物颇多,他们功勋卓著,名垂千古。(纪飞撰稿)
 楼主| 发表于 2009-9-8 21: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五女山文艺 于 2009-9-8 22:00 编辑

四、世居今桓仁地区栋鄂氏及后裔名人录
(1616~1848年)

世居今桓仁地区栋鄂氏及后裔在统一东北建州女真,建立后金政权,入主中原,创建和巩固清王朝的南征北战中,跃马横戈,浴血奋战,威名赫赫,功勋卓著,为创建和保卫清王朝的千秋伟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出自今桓仁地区的栋鄂氏及后裔仅此一族,在后金至清代中期,任五品以上的官员,数以千计。其中公、侯、伯、议政大臣、一等大臣、总督、巡抚、内阁大学士、都统、将军、尚书、侍郎等一、二、三品以上大员125人。曾有何和礼、齐锡、噶济海、席尔泰、托赖、席尔达、和托、常塞礼8人任过议政大臣。

何和支系(正旗)





何和礼
一等大臣、议政大臣、都统、三等子
克彻巴颜孙
多济礼
副都统
何和礼次子
雅星阿
护军参领
何和礼三子
和硕图
都统、议政大臣、三等公
何和礼四子
都类
都统、二等伯
何和礼五子





和尔本

护军统领、三等公
追赠光禄大夫、都统、太子太保、头等
和硕图子

哲尔本
公佐领
和硕图子
苏布
三等公
哲尔本弟
衮布
一等公
和尔本子
彭春
都统、一等公
哲尔本子
增绶(寿)
副都统、三等公
彭春子
恒泰
散秩大臣兼佐领、三等公
增绶子
色楞格(额)
佐领、三等公
恒泰亲兄子
和音布
三等公
色楞格堂弟
明英
三等公
和音布侄
和色布
三等公
明英堂弟
新达礼
都统、二等伯
都类孙
锡柱
二等男
新达礼子
齐锡(七十)(齐世)
都统兼佐领、议政大臣、二等男
胡锡布子
朱(珠)亮
二等男
齐锡长子
满常
护军参领
雅什坦孙
噶济海
长史、议政大臣
多济里长子
萨汉
委署章京、云骑尉
多济里次子
谟达
副都统兼佐领、骑都尉
萨汉子
朱马拉
三等护卫
多济里孙
额能格
头等护卫
多济里孙








拉堪(哈)
护军参领兼佐领
多济里孙
巴克山(三)
护军参领管佐领
谟达子
锡尔达浑
护军参领
雅星阿子
禅图
护军参领兼佐领
雅星阿子
普善
一等护卫
雅星阿曾孙
普海
鸿胪寺少卿
普善长子
噶礼
两江总督
普善子
噶尔壁(泌)
西安副都统
普海弟
噶汉太(泰)
三等护卫、管佐领
噶尔壁子
达汉太(泰)
参将、管佐领
噶汉太弟
瑚什布(胡锡布)
都统
和硕图子
劳(老、罗)
满色

副都统
和硕图曾孙
富明
头等护卫
和硕图玄孙
李柱
护军参领
罗满色子
富保
委署护军参领
和硕图四世孙
降坤
佐领
拉哈子

克素支系(正白旗)





席汉
佐领、追赠公爵
鲁克素长子
席尔泰
十六大臣、游击
鲁克素次子
拉都
护军参领、云骑尉
席尔泰长子





巴都
护军参领、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
席尔泰次子
吴良阿(伍龄阿)
一等轻车都尉
巴都子
温博
一等轻车都尉
吴良阿侄
四格
参领、一等轻车都尉
吴良阿子
罗硕
礼部侍郎、一等轻车都尉
席汉子
舒敏
云麾使、三等轻车都尉
罗硕第三子
诺(伦)泰
二等侍卫、骑都尉
六十九叔父子
鄂硕
内大臣、三等伯
席汉子
鄂汉
一等侍卫
鄂硕长子
费扬古
领侍卫内大臣、抚远大将军、一等公
鄂硕次子
陈泰
都统、一等侯兼一云骑尉
费扬古子
图巴
一等侯兼一云骑尉
陈泰弟
图桑阿
荆州将军、一等侯兼一云骑尉
图巴子
松龄
头等侍卫、一等昭武侯兼云骑尉
图桑阿长子
罗敏
兵部右侍郎
鲁克素曾孙
常由
一等侍卫
鲁克素曾孙
鄂尔多
吏部尚书
罗硕孙
都敏
吏部侍郎
鲁克素玄孙
常保
二等侍卫
鲁克素玄孙
黑达色
二等侍卫
鲁克素玄孙
公保
二等侍卫
鲁克素玄孙





永兴
都统、湖广总督
纳秦子
永常
陕甘总督、定西将军
纳秦子
额勒登额
护军统领
永常子

屯布支系(镶红旗)





舒书
参领、骑都尉加一云骑尉
哈尔吉亲伯子
尼满
御史兼佐领、骑都尉
舒书子
济兰
头等护卫
屯布曾孙
兑齐支系(镶红旗)





水顺(雍舜)
都统、二等男
兑齐巴颜侄
托赖
刑部尚书管佐领、都统、议政大臣
兑齐巴颜玄孙
托保
副都统管佐领
托赖子
托山
资政大夫、一等轻车都尉
托赖子
托福
二等护卫、中宪大夫
托赖子
根(耿)图
一等男兼一云骑尉
永顺子
明(额)格理
一等男兼一云骑尉
耿图子
乌尔由(善)
一等男兼一云骑尉
明格理子
乌尔勤(钦)
三等男
乌尔由子
惠昌
三等男
乌尔勤子





广全
三等男
惠昌侄
勒尔图
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
尧古子
格理
二等护卫、兵部郎中兼佐领
尧古子
明德
参领
兑齐巴颜曾孙
席尔达(锡勒达)
吏部尚书、议政大臣
格理子
乌礼布(吴理布)
黑龙江将军
席尔达次子
素著
副都御史
兑齐巴颜玄孙
卓尔海
内大臣兼佐领
兑齐巴颜侄玄孙
顺善
二等轻车都尉
穆察哈侄
根特
一等轻车都尉
哈尔萨弟
马哈达
一等轻车都尉
根特子
察达海
一等轻车都尉
察巴海子
黑(赫)色
一等轻车都尉加一云骑尉
察达海子
伟陀保
一等轻车都尉加一云骑尉
黑色子
善拔
一等轻车都尉加一云骑尉
伟陀保侄孙
常智
二等护卫
兑齐巴颜四世孙

阿格巴支系(镶红旗)





谭泰
一等轻车都尉、佐领
阿兰珠子
伊图
一等轻车都尉
殷达浑子
伊忒黑(赫)
护军参领、一等轻车都尉
殷图子





赫业
安西将军、都统管佐领
布尔堪子
科普索
前锋参领管佐领云骑尉
穆兰子
法雅哈
参领、云骑尉
阿格巴颜曾孙

格支系(镶红旗)





和托
吏部侍郎、议政大臣、三等轻车都尉
郎格次子
硕色纳
二等子
和托亲兄子
蒙古
护军参领、二等子
硕色纳子
明全
二等男
苏喀子
阿尔布尼
副都统、骑都尉加一云骑尉
郎格侄
根齐赫
一等轻车都尉
阿尔纳弟
克什布
一等轻车都尉
根齐赫子
勒什布
吏部侍郎、一等轻车都尉
克什布子
阿尔法
护军参领管佐领
郎格族曾孙
郎色
参领、二等轻车都尉
郎格弟
阿尔泰
护军参领、云骑尉
郎色子
达哈布
二等侍卫、佐领
阿尔泰长子
孙柱
文渊阁大学士、兵部尚书管佐领
达尔泰孙
英泰
护军参领、云骑尉
达哈布孙
恩启
护军参领
郎色曾孙
鄂恺
陕西巡抚
郎格族孙
喀喇支系(正旗)





伊奇纳
都统兼佐领
努恺爱塔六世孙
舒里浑
副都统、三等男
扎福尼子
崆古图
参领、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
扎福尼四子
穆里浑
副都统、三等男
舒里浑子
罗多浑
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
努恺爱塔七世孙
瓦虎达
护军参领
努恺爱塔七世孙
噶达浑
銮仪卫銮仪使
努恺爱塔七世孙
雅哈达
一等侍卫
努恺爱塔八世孙
图尔都浑
护军参领
努恺爱塔八世孙
穆森
侍卫班领
努恺爱塔八世孙
常明
鸿胪寺少卿
努恺爱塔八世孙
鄂启善
御史
努恺爱塔八世孙
保住
内务府总管兼佐领
特尔锦叔父
胡勒琥支系(正白旗)





岳多辉
护军参领
胡勒琥长子
硕岱
护军参领
胡勒琥次子
常塞礼
西安将军、议政大臣、二等轻车都尉
喀穆图子
常勇
副都统、二等轻车都尉
常塞礼子
席拉琥
头等侍卫
胡勒琥孙
拉占
御史
胡勒琥孙

卓托支系(正旗)





诚泰
总兵、骑都尉兼云骑尉
富起臣子
铁保
吏部尚书、恩都尉
诚泰子
玉保
兵部侍郎
铁保弟
瑞元
按察史
铁保子

支系(镶黄旗)





讷雷
陕西按察史
巴苏曾孙

都朱支系(镶黄旗)





倭赫
护军参领、云骑尉
都朱鲁孙
(摘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楼主| 发表于 2009-9-8 22: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清太祖努尔哈赤与桓仁建州女真首领亲缘关系

努尔哈赤六世祖
猛哥帖木
(孟特穆)
建州左卫第一任指挥使、执掌建州左卫卫事的首领猛哥帖木儿的妹妹是建州卫第二代首领释加奴之妻,猛哥帖木儿是建州卫第三代首领李满住的舅父。
猛哥帖木儿的儿子都赤,又娶建州卫释加奴之弟、毛怜卫第二任首领猛哥不花之女为妻。
努尔哈赤五世祖
董山
(童、童山、充善)
建州左卫猛哥帖木儿之子、建州左卫第三任首领,娶建州卫第三任首领李满住之女为妻,为李满住之婿。
太 祖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的长姐是雅尔古部首领扈拉瑚之妻,生子扈尔汉,是后金时期与何和礼齐名的五大臣之一。
努尔哈赤的长女东果格格下嫁栋鄂部长何和礼为妻,何和礼成为后金努尔哈赤的额驸。
努尔哈赤的孙女、大贝勒代善之女嫁何和礼的四子和硕图;代善的另一个女儿嫁给何和礼的五子即东果格格所生的儿子杜雷。代善与何和礼成为两对儿女亲家。


 楼主| 发表于 2009-9-8 22: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五女山文艺 于 2009-9-8 22:07 编辑

祖居栋鄂地方(今桓仁县雅河乡)的栋鄂妃

栋鄂妃姓栋鄂,名乌云珠,满洲正白旗人。崇德四年(1639),生于沈阳,内大臣鄂硕之女。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卒于北京。
《清史稿·后妃传》记载,清朝入关后第一位皇帝顺治有两后十五妃。其中栋鄂妃有三位,即栋鄂妃乌云珠,宁悫妃,贞妃,祖居地均系今桓仁境内。三位栋鄂妃中,最受顺治帝宠爱的是栋鄂妃乌云珠。乌云珠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环境影响,擅长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精。顺治十三年(1656)八月,乌云珠被顺治帝纳入宫中,立为贤妃,十二月晋皇贵妃。两人酷爱艺术,能书善画,笃信佛教。顺治帝闲暇时与她形影相随,赋诗作画研究佛法。顺治帝在承乾宫批阅奏章至深夜,栋鄂妃侍奉左右。她经常提醒顺治帝,批阅奏章是关系社稷大事,不可疏忽。对重大案件,劝皇上慎重处理,不可制造冤案。顺治帝喜欢打猎,栋鄂妃谏道:“皇上肩负国家重任,千万不可因打猎而误政事”。平时栋鄂妃生活节俭,从不使用金玉制成的贵重器皿,临终时还敦嘱:她死后不要以珍宝陪葬。
顺治帝对栋鄂妃一见钟情,视为国色天香,红颜知已,爱情忠贞,至死不渝。顺治十三年(1656)八月二十五日,栋鄂妃被册封为“贤妃”,仅一月有余,九月二十八日,再晋升为皇贵妃。十二月初六日,顺治帝为栋鄂妃举行了隆重的册妃典礼,并颁恩诏大赦天下,此举在清一代的历史上绝无仅有。阎崇年教授著《正说清朝十二帝》记载:“顺治帝自从遇到栋鄂妃后,少年天子变得专一起来,两人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谓长信宫中,三千第一,昭阳殿里,八百无双,真是六宫无色、专宠一身”。顺治十四年(1657)十月八日,栋鄂妃生皇四子。顺治帝把这位皇子视为掌上明珠,称之为“第一子”,有意立他为皇太子,但只活了3个月就夭折了,顺治帝追封他为“和硕荣亲王”。栋鄂妃因儿子夭折忧伤过度,




22岁病逝。
枕上春梦刚三年,贵妃撒手绝人寰。栋鄂妃辞世后,顺治帝痛不欲生,在景山建水陆道场,大办丧事。要将宫中太监、宫女30人赐死,让他们在阴间侍候自已的爱妃,在佛家弟子茚溪森谏阻下,殉葬未果。同时令全国服丧,官员一月,百姓三日。顺治帝御书栋鄂妃《行状》数千言,极尽才情,极致哀悼,历数栋鄂妃的嘉言懿行,洁品慧德,栋鄂妃被追谥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即孝献皇后。



贵妃辞世,留给少年天子无尽的哀思,4个月之后,顺治帝也溘然离世,追随爱妃而去。康熙二年(1663)六月六日,顺治帝与孝康皇后、孝献皇后(栋鄂妃)合葬孝陵。其陵位于今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西的清东陵。
董鄂妃画像

栋鄂妃的先祖与今桓仁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400多年前,栋鄂妃的曾祖伦布居住在今桓仁大雅河上游,是栋鄂部的栋鄂城城主。他从栋鄂部的长远利益着想,于1588年率400人归附努尔哈赤。赐名鲁克素,编正白旗,由鲁克素次子席尔泰统之,后晋十六大臣之列,赐人丁千户。天命五年(1621),后金进攻沈阳夺城时阵亡。栋鄂妃祖父席汉于天聪元年(1627),征朝鲜阵亡,备御世职由其子鄂硕承袭。栋鄂妃之父鄂硕在进攻锦州、山海关及入关后,围剿明军在苏州、杭州的割据势力屡立战功。顺治十四年(1657),授内大臣,晋爵三等子,因皇贵妃之父,晋三等伯。栋鄂妃之弟费扬古,是康熙朝的议政大臣,军功卓著。
由今桓仁境内走出去的鲁克素子孙,他们在清一代,金戈铁马,冲锋陷阵,驰骋疆场,为清王朝建立、全国的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附:治帝御制董鄂后行

  顺治十七年八月壬寅,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崩。呜呼!内治虚贤,赞襄失助,永言淑德,摧痛天穷。惟后制性纯备,足垂范后世。顾壶议邃密,非朕为表著,曷由知之?是用汇其平生懿行,次为之状。
  后董鄂氏,满洲人也。父,内大臣鄂硕,以积勋封至伯,殁赠侯爵,谥刚毅。后幼聪颖过人,及长娴女工,修谨自饬,进止有序,有母仪之度,姻党称之。年十八,以德选入掖廷,婉静循礼,声誉日闻,为圣皇太后所嘉誉。于顺治十八(三)年八月,朕恭承懿命,立为贤妃。九月,复进轶册为皇贵妃。
  后性孝敬,知大体,其于上下,能谦抑惠爱,不以贵自矜。事皇太后奉养甚至,伺颜色如子女,左右趋走,无异女侍。皇太后良安之,自非后在侧,不乐也。朕时因事幸南苑及适他所,皇太后或少违豫,以后在,定省承欢如朕躬。朕用少释虑治外务,即皇太后亦曰:“后事我讵异帝耶?”故凡出入必谐。朕前奉皇太后幸汤泉,后以疾弗从,皇太后则曰:”若独不能强住一起,以慰我心乎?”因再四勉之。盖其不忍去后如此。
  其事朕如父,事今后亦如母,晨夕侯兴居,视饮食,服饰曲体罔不悉。即朕返跸宴,后必迎问寒暑。或意少乱,则曰:“陛下归且晚,体得无倦耶?”趣令具餐,躬进之。居恒设食,未尝不敬奉勉食,至饫乃已。或命共餐,即又曰:“陛下原念妾,甚幸!然孰若与诸大臣,使得奉上色笑,以沾宠惠乎?”朕故频与诸大臣共食。朕值庆典,举数殇,后必频教诫侍者:“若善侍上,寝室无过燠。”已复中夜憾憾起,曰:“渠宁足恃耶?”更趋朕寝所伺候,心始安,然后退。朕每省封事抵夜分,后未尝不侍侧。
  诸曹章有但循往例待报者,朕寓目已置之。后辄曰:“此讵非几务,陛下遽置之耶?”朕曰:“无庸,故事耳。”后复谏曰:“此虽奉行成法,顾安之无时变,需更张,或且有他故宜洞瞩者?陛下奈何忽之?祖宗贻业良重,即身虽劳,恐未可已也。“即朕令后同阅,即复起谢曰:“妾闻‘妇无外事’,岂敢以女子干国政?惟陛下裁察!”固辞不可。
  一日,朕览延谳疏,至应决者,握笔犹豫未忍下。后起问曰:“是疏所云,致轸陛下可心乃尔?”朕谕之曰:“此秋决,疏中十余人,俟朕报可,即置法矣。”后闻之泣下曰:“诸辟皆愚无知,岂经陛下一一亲谳者?妾度陛下心,即亲谳,犹以不得情是惧,矧但所司审虑,岂竟无冤耶?陛下宜敬慎,求可矜宥者全活之,以称好生之仁耳。”自是,于刑曹爰书,朕一经详览竟,后必勉朕再阅。曰:“民命至重,死不可复生,陛下幸留意参稽之。不然,彼将奚赖耶?”且每曰:“与其失入,毋宁失出。”以宽大谏朕如朕心,故重辟获全大狱未减者甚众。或有更令覆谳者,亦多出后规劝之力。
  嗟夫!朕日御万机,藉后内助,故得安意综理,今复何恃耶?宁有协朕意如后者耶?诸大臣有偶于罪戾者,朕或不乐,后询其故,谏曰:“斯事良非妾所敢预,然以妾愚,谓诸大臣即有过,皆为国事,非其身谋。陛下曷霁威详察,以服其心。否则,诸大臣弗服,即何以服天下之心乎?”呜呼!乃心在邦国系臣民,如后岂可多得哉!
  后尝因朕免视朝,请曰:“妾未谙朝仪若何。”朕谕以只南面受群臣拜舞耳,非听政也。后进曰:“陛下以非听政,故罢视朝。然群臣舍是日,容更获觐见天颜耶?愿陛下毋以倦勤罢。”于是,因后语,频视朝。后每当朕日讲后,必询所讲,且曰:“幸为妾言之。”朕与言章词大义,后辄喜;间有遗忘不能悉,后辄谏曰:“妾闻圣贤之道,备于载籍,陛下服膺默识之,始有裨政治,否则讲习奚益焉?”朕有时搜狩亲骑设,后必谏曰:“陛下藉祖宗鸿业,讲武事,安不忘战,甚善。然邦足安足恃?以万镑仰庇之身,轻于驰骋,妾深为陛下危之。”盖后之深识远虑,所关者切。故值朕骑或偶蹶辄愀然于色也。
  后自入宫掖数年,行已谦和,不惟能敬承皇太后,即至朕保姆往来,晋接以礼,亦无敢慢。其御诸嫔嫱,宽仁下逮,曾乏纤芥忌嫉意。善则奏称之,有过则隐之,不以闻。于朕所悦,后尤抚恤如子。虽饮食之微有甘脆者,必使均尝之,意乃适。宫闱眷属,大小无异视,长者媪呼之,少者姊视之,不以非礼加人,亦不少有诟谇。故凡见者,蔑不欢悦。蔼然相亲。值朕或谴责女侍宫监之获罪者,必为拜请曰:“此曹愚蠢,安知上意?陛下幸毋怒。是琐琐者,亦有微长。昔不于某事曾效力乎?且冥行干戾,赃获之常也。”更委典引喻,俟朕意解乃止。后天性慈惠,凡朕所赐赍,必推施群下,无所惜。封皇贵妃有年,乃绝无储蓄。崩游后,诸含殓具,皆皇太后所预治者。视他宫侍亦无少差别,均被赐予。故今宫中人哀痛甚笃,至欲殉葬者数人。
  初,后父病故,闻讣哀怛,朕慰之,紊泪对曰:“妾岂敢过悲,遗陛下忧?所以痛者,恨未答鞠育恩耳!今已亡,妾衷愈安。何者?妾父情性夙愚,不达大道,有女获侍至尊,荣宠已极;恐心无所惧,所行或不韪,以是每用忧念。今幸以始终,荷陛下恩恤至备,妾何复恸哉!”因遂辍哀。反复有兄之丧,时后属疾,未使闻。后谓朕曰:“妾兄其死矣。囊月必遣妾嫂来问,今久不至,可知也。”朕以后疾,故仍不语以实,慰安之。后曰:“妾兄心矜傲,在外所行,多不义,以恃妾母家,恣要挟,容有之,审尔讵止辱妾名,恐举国谓陛下以一微贱女,致不肖者肆行罔忌;故夙夜忧惧,寝食未敢宁,今幸无他故殁,足矣,妾安用悲为?”先是,后于丁酉冬生荣亲。初,后于朕偶有未称旨者,朕或加谯让,始由申己意,以明无过;及读史至周姜后脱簪待罪事,翻然悔曰:“古贤后身本无愆,商待罪若彼;我往曾申辩,殊违恪顺之道。嗣即有宜辩者,但引咎自责而已。”后之恭谨迁善如此。后性至节俭,衣饰绝去华采,即簪珥之属,不用金玉,惟以骨角者充饰。所诵《四书》及《》,已卒业。习书未久,天资聪慧,遂精书法。
  后素不信佛,朕时以内典禅宗谕之,且为解《心经》奥义。由是崇敬之宝。专心禅学。参究“一口气不来,向何处安身立命”语,每见朕,即举之:朕笑而不答。后以久抱疾,参究未能纯一,后又举前语,朕一语答之,遂有省。自婴疾后,但凭几倚遢,未曾偃卧。及疾渐危,犹究前说,不废提持。故崩时言动不乱,端坐呼佛号,嘘气而化,颜貌安整,俨如平时。呜呼!足见后信佛法究心禅教之诚也。
  先是后初病时,恒曰:“皇太后眷吾极笃,脱不幸病终不瘳,皇太后必深哀戚,吾何以当之?”故遇皇太后使来问安否,后必对曰:“今日少安。”一日,朕偶值之,问说:“若今疾已笃,何以云安也?”后曰:“恶可以妾兵遗皇太后忧。我死,乃可闻之耳。”洎疾甚弥留,朕即令皇后诸妃嫔眷属环视之。后曰:“吾体殊委顿,殆将不起。顾此中澄定,亦无所苦。独念以卑微之身,荷皇太后暨陛下高厚恩,不及酬万分之一。挈没后,陛下圣明,必爱念祖宗大业,且皇太后在上,或不至过恸,然亦宜节哀自爱。惟皇太后慈衷肫切,必深伤悼,奈何?思及此,妾即死,心亦弗安耳。”既,复谓朕曰:“妾亡,意诸王等且必皆致赙。妾一身所用几何?陛下诚念妾,与其虚蘼无用,孰若施诸贫乏为善也。”复嘱左右曰:“我逝后,束体者慎毋以华美。皇上崇俭约,如用诸珍丽物,违上意,亦非我素也。曷若以我所遗者为奉佛诵经需,殊有利耳。”故今敛具,朕重逆后意,概以俭素,更以负二万余金施诸贫乏,皆从后意也。
  凡人之美,多初终易辙。后病阅三岁,虽容瘁身癯,仍时勉慰无伤,诸事尤备,礼无少懈,后先一也。事今后克尽谦敬,以母称之,今后亦视后如娣。十四年冬,往南苑,皇太后圣体违和,后朝夕侍奉,废寝食。为皇太后祷于天帝坛,旋宫者再,今后曾无一语奉询,亦未遣使问候。是以朕以后有违孝道,谕令群臣议之,然未令后知也。后后闻之,长跪顿首固请曰:“陛下之责皇后,是也。然妾度皇后斯何时有不憔悴忧念者耶?特以一时未及思,故失询问耳。陛下若遽废皇后,妾必不敢生。陛下幸垂察皇后心,俾妾仍视息世间,千万勿废皇后也!”
  前岁,今后寝病濒危,朕躬为扶持供养,今后宫中侍御尚得乘间少休,后则五昼夜目不交睫,且时为诵史书,或常谈以解之。及离侧,出寝门即悲泣曰:“上委我候视,倘疾终不痊,奈何?”凡后事,后皆躬为治备,略无倦容。今年春,永寿宫始有疾,后亦躬视扶持,三昼夜忘寝兴。其所殷殷为解悲忧,预为治备,皆如侍今后者。后所制衣物,今犹在也。悼妃薨时,后哭之曰:“韶年入宫,胡不于上久效力,遂遽夭丧耶?”悲哀甚切,逾于伦等。其爱念他妃嫔,举此类也。故今后与诸妃嫔皆哀痛曰:“与其存无用之躯,孰若存此贤淑,克承上意者耶!吾辈何不先后逝耶?今虽存,于上奚益耶?”追思夙好,感怀旧泽,皆绝荤诵经,以为非此不足为报云。后尝育承泽王女二人,安王女一人于宫中,朝夕鞠抚,慈爱不啻所生。兹三公主,擗踊哀毁,人不忍闻见。宫中庶务,曩皆后经理,尽心检核,罔不当。虽位晋后名,实后职也。第以今后在,故不及正位耳。
  自后崩后,内政丛集,待命于朕,用事愈念后,悲哀不能自止。因叹朕伉俪之缘,殊为不偶。前废后容止足称佳丽,亦极巧慧,乃处心弗端且嫉甚,见容少妍者,即憎恶欲置之死。虽朕举动,靡不猜防。朕故别居,不与接见。且朕素慕简朴,废后则癖嗜奢侈,凡诸服御,莫不以珠玉绮秀缀饰,无益暴殄,少不知惜。尝膳时,有一器非金者,辄怫然不悦。废后之性若是,朕含忍久之,郁慊成疾。皇太后见朕容渐瘁,良悉所曲,谕朕裁酌。故朕承慈命废之。及废,宫中人无念之者,则废后所行久不称众意可知矣。今后秉心淳朴,顾又不乏长才。洎得后才德兼备,足毗内政,谐朕志,且奉侍皇太后恪尽妇道。皇太后爱其贤,若获瑰宝,朕怀亦得舒,夙疾良已。
  故后崩,皇太后哀痛曰:“吾子之佳偶,即吾女也。吾冀以若二人永谐误我老,兹后长往矣,孰能如后事吾耶?孰有能顺吾意者耶?即有语,孰与语耶?孰于筹耶?”欲慰勉朕,即又曰:“吾哀已释矣,帝其毋过伤。”然至今,泪实未尝少矣。见今后与诸妃嫔哭后之恸,谕曰:“若勿深哀,曷少自慰。”乃一时未有应者,皇太后泫然泪下。朕曰:“若皆无心者乎?胡竟无一语耶?”盖迨惜后之淑德,为诸人所难及,故每曰:“诸妃嫔可勿来,重伤我心!”于此益见念后之至也。抑朕反复思后,所关之事,更有不忍言及又不能自止者。皇太后雅性修洁,虽寻常起居细节,亦必肃然不肯苟且。如朕为皇太后亲子,凡孝养之事,于理更有何忌?但以朕乃男子,势当有引嫌不能及亲者,故惟持后敬奉,能体皇太后。即皇太后千秋万岁后,诸大事俱后经治是依赖。今一朝崩逝,后脱遇此,朕可一一预及之乎?将心付之不堪委任之人。念至于此,朕五中摧痛,益不能不伤痛无已矣。
  后持躬谨恪,郁翼赞内治,殚竭心力,无微不饬,于诸务孜孜焉。罔弗周祥。且虑父兄之有不幸,故忧劳成疾。上则皇太后慈怀轸恻,今后悲悼逾常;下则六宫号慕,天下臣民莫不感痛。惟朕一人,抚今追昔,虽不言哀,哀自至矣。
呜呼!是皆后实行,一辞无所曾饰,非后以崩逝故,过于轸惜为虚语。后微素着,笔不胜书。朕于伤悼中不能尽忆,特撮其大略状之。俾懿德昭垂,朕怀亦用少展云尔!

(冷希成供稿)
承 乾 宫.jpg
董鄂妃画像.jpg
董鄂皇贵妃册封诏书.gif
 楼主| 发表于 2009-9-8 22: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世居今桓仁境内女真氏族通谱
栋鄂地方,即今桓仁境内黛龙江、大雅河流域。世居栋鄂地方的女真氏族主要姓氏有栋鄂氏、嵩佳氏、佟佳氏。本文根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将世居今桓仁境内的栋鄂氏、嵩高氏、佟佳氏三大氏族中重要人物族谱摘录之。

鄂氏】
何和
正红旗人。世居董鄂地方。原系董鄂部长。国初率部下来归。尚长公主。为头等大臣。编佐领使统之。后征札库塔。取乌喇。授为三等子。卒。其第四子和硕图承袭。由都统。初次征北京。击败马兰峪兵。晋封三等公。卒。其子和尔本承袭。任护军统领。卒。其弟哲尔本。苏布先后承袭。苏布。卒。和尔本之子衮布承袭。遇恩诏优授一等公。卒。哲尔本之子朋春承袭。任都统。卒。其子增寿袭职时。削去恩诏所加之职。承袭三等公。任副都统。卒。其子恒泰承袭。原任散秩大臣。兼佐领。缘事革退。亲兄之子色愣格承袭。雍正九年。奉旨追封何和礼为勇勤公。又何和礼之次子多济理。原任副都统。第三子雅星阿。原任护军参领。第五子杜雷。由都统。于定鼎燕京时。入山海关。击流贼马步兵二十万众。后追至庆都县大败之叙功。授骑都尉。后遇恩诏因系和硕额驸。优授一等男。入勋臣之列。加一云骑尉。又因系公主之子。加一云骑尉。为三等子。两遇恩诏。优授二等伯。卒。其孙新达理承袭。卒。其子锡柱袭职时。削去和硕额驸所得优授之职。承袭二等男。卒。亲叔齐什承袭。原任都统。兼佐领。卒。长子朱亮承袭。卒。其亲弟富永袭职时。削去恩诏所加之职。承袭骑都慰。兼一云骑尉。缘事革职示袭。又何和礼之长子雅什坦。原任佐领。其子伊特赫。亦原任佐领。忠泰原任骁骑校。孙金特赫。葛德浑。俱原任佐领。满常原任护军参领。鉴特原任笔帖式。曾孙晋海原任护军七品官。又何和礼次子多济理之长子噶济海原任长史。次子萨汉。由委署章京征流贼。追滕吉思硕罗汗。及从征江西。屡立战功。授云骑尉。卒。其子谟达承袭。从征贵州江宁等处有功。授骑都尉。原任副都统。兼佐领。卒。其子巴格现承袭。多济礼之孙朱马拉。原任三等护卫。额能格。原任头等护卫。拉堪原任护军参领。兼佐领。雅胡达原任郎中。曾孙舒书。原任护军校。巴克山。原任护军参领。托谟。现任骁骑校。隆科。原任佐领。元孙三泰。现任协领。又和何和礼第三子雅星阿之子锡尔达浑。原任护军参领。禅图原。任佐领。曾孙普善。原任头等护卫。萨克苏。原任佐领。元孙晋海。原任鸿胪寺少卿。噶礼。原任江南江西总督。缘事获罪。噶尔壁。原任西安副都统。色尔起。原任主事。苏保。现任佐领。四世孙干都。现任亲军较。噶汉太。原任副护军参领。色楞额。现任狱官。普太原。任笔帖式。五世孙玉衡。现任护军校。赵玉。阿晋。俱现笔帖式。又何和理第四子和硕图之子瑚什布。原任都统。曾孙老满色。原任副都统。元孙富明。原任头等护卫。宏茂。原任员外郎。立柱。原任护军统领。富汉。富吉。俱原任佐领。富善。原任员外郎。富岳。原任笔帖式。四世孙富保。原任委署护军参领。恒吾四十九。富尔敏。赫德。俱现任佐领。常清。恒德。皂保。俱原任佐领。五世孙富清。原任佐领。


克素
正白旗人。何和礼同族。世居董鄂地方。国初时同弟屯布率四百人来归。本名伦布。太祖高皇帝赐名鲁克素。编佐领。令伊次子席尔泰统之。席尔泰。由佐领历晋十六大臣之列。授游击世职。赐人丁千户。征沈阳阵亡。后因其妻违禁。屠马祭夫。以官职户口赎罪。席尔泰之长子拉都。由闲散过北京擒斩贼哨兵二人。征锦州击败杏山步兵。后征宁远阵亡。赠云骑尉。亲弟巴都承袭。定鼎燕京时。入山海关。击流贼骑兵二十万众。追至庆都县大败之。授骑都尉。三遇恩诏。加至二等轻车都尉。征陕西延安府绥德州等处。屡著战功。又击败贼魁一双虎,获船十五支。征湖广江西。于岳州南昌等府击败贼首金声桓、王德仁等兵。又征福建。于福州府乌龙江地方败贼。获船十二支。斩伪总兵一人。伪都司一人。后于罗源县击贼阵亡。优赠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其子吴良阿承袭。缘事革退。吴良阿之子四格承袭。现任参领。又鲁克泰之长子席汉。由骑都尉兼佐领。追杀卓农额驸属下逃去之蒙古。又攻朝鲜和阳城。偕二十人。先登克之。进攻三塔。击贼阵亡。优赠三等轻兵都尉。其次子额硕承袭。攻前屯卫杨锡木等处有功。授二等轻车都尉。围锦州。击败松山杏山马步兵。二次过北京。征山东。击败范军门吴总兵等兵。优授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定鼎燕京时。于山海关外击流贼唐总兵追至安肃县大败之。授三等男。于潼关击流贼。率前锋兵败之。又征江南于苏州府。击败杨军门兵。获船二十五支。于杭州府击贼。获伪总兵三人。授二等男。三遇恩诏。加至三等子。以鄂硕系端敬皇后父。特恩封三等伯。原任前锋统领兼佐领。卒。次子费扬古承袭。擢领侍卫内大臣。授抚远大将军。征噶尔丹凯旋时。奉旨大将军费扬古驻扎边境。绥辑蒙古。固守地方。征剿噶尔丹时。奋杨军威,俾奸狡积冠。一鼓而大败之。著从伯爵。优升为一等公。钦此。后费扬古卒。赐祭葬如典礼。谥襄壮。其子陈泰袭职时。削去恩诏所加之职。承袭一等候。兼一云骑尉。缘事革退。亲弟图巴现承。双鲁克素之孙罗硕。由理事官定鼎燕京时。入山海关。击流贼马步兵二十万众。后追至庆都县大败之。授骑都尉。三遇恩诏。加至二等轻车都尉。缘事降为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以罗硕系端敬皇后伯父,授一等轻车都尉。任礼部侍郎。卒。其三子舒敏。分袭三等轻车都尉。原任云麾使。孙吴泰。分袭骑都尉。舒敏卒后。其子吴保承袭。引疾乞休。其子六十九。承袭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卒。其子吴泰承袭。现任二等侍卫。吴泰卒。其子吴海现承袭。又鲁克素之孙格兰。原任五品官。曾孙罗敏。原任兵部侍郎。辉色。原任三等侍卫。鄂哈。常山。俱原任头等侍卫。常格。原任五品官。昂阿岱。原任七品官。常久。原任笔帖式。元孙鄂尔多。原任吏部尚书。都敏。原任吏部侍郎。博泰。原任庶子。常鼐。原任郎中。讷愣。三保。俱原任三等侍卫。鄂鼐。阿尔查图。俱原任佐领。拉哈。原任六品官。董常。现任郎中。常保。黑达色。公保。俱现任二等侍卫。安泰现任佐领。索泰。原任笔帖式。四世孙纳泰。原任副都统。珠满。原任郎中。宁德。现任员外郎。保成。博宽。俱现任主事。唐喀。任三等侍卫。东郭络。现任五品官。宁福。现任佐领。鄂罗锡。原任八品官。博立。系监生。巴哈良。都纳。博卓。鄂罗善。俱原任笔帖式。阿尔赛。原任护军校。五世孙永兴。现任都统。永常。现任安西提督。永成。现任七品官。安恒。桑格。俱现系生员。



镶红旗人。鲁克素之胞弟。其子柏黑。原任佐领。孙托络辉。亦原任佐领。随孙。原任典仪,随和多。原任呗外郎。克塞格。由护军校。二次过北京征山东。梯攻安东卫。首先登城克之。授云骑尉。卒。其子哈尔吉承袭。遇恩诏。授骑都尉。卒。亲伯之子舒书承袭。征浙江舟山有功。又加一云骑尉。原任参领。兼佐领。卒。其子尼满承袭。原任御史。兼佐领卒。其子尼山袭职时。削去恩诏所加之职。承袭骑都尉。现任佐领。又屯布之曾孙哈那密。原任长史。兼佐领。济兰。原任头等护卫。察岱。原任笔帖式。元孙洛德。原任佐领。色尔登。原任署正。光绿。佛保。俱原任笔帖式。四世孙常春泰。系监生。

兑齐
镶红旗人。何和礼同族。世居董鄂地方。国初同亲伯之子阿格巴颜率领部属来归。编三佐领。令兑齐巴颜第三子噶尔呼机。阿格巴颜之子阿兰珠。阿格巴颜亲兄之子郎格。各统一佐领。以噶尔呼机办事有能。不违指使。授为三等轻车都尉。三次围锦州时。松山兵来犯。噶尔呼机率纛杀入阵亡。赠二等轻车都尉。卒。兄苏柏承袭。征浙江。在舟山击败伪英毅伯阮思。伪总制陈陆御等兵。加一云骑尉。卒。其子禄承袭。卒。其弟三塔哈。象冠。先后承袭。象冠卒。其孙托山袭职时。削去恩诏所加之职。承袭一等轻车都尉。卒。其子德忠袭职时。削去诏后军协所得之职。现袭二等轻车都尉。又兑齐巴颜之元孙托赖。原任刑部尚书。兼佐领。四世孙托保。原任副都统。兼佐领。托明。现系荫生。托福。现任二等护卫。托禄。现任鸣赞。五世孙作德宁。亦现任鸣赞。僧保。现任佐领。又兑齐巴颜之次子永顺。由革职参将。从征旅顺口。首先登城克之。授二等轻车都尉。又征黑龙江。屡败叛贼有功。授一等轻车都尉。三遇恩诏。加至二等男。任都统。卒。合并伊子耿图军功所得骑都尉。为一等男。兼一云骑尉。令耿图承袭。卒。其子明额理。孙乌尔山。相继承袭。乌尔山卒。其子乌尔勤袭职时。削去恩诏所加之职。承袭三等男。卒。其子惠昌现袭职。又兑齐巴颜之第四子邱。由闲散从征额赫库伦。取新村。征乌拉著有战功。又击毛文龙兵。取旅顺口。第二登城克之。优授骑都尉。又征黑龙江有功。加一云骑尉。卒。亲弟邱禅。尧占。先后承袭。后尧占从征太原府。及征流贼。屡立战功。授三等轻车都尉。三遇恩诏。加至二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卒。其子勒尔图承袭。卒。无嗣。其侄孙拉布东袭职时。削去恩诏所加之职。承袭三等轻车都尉。现任副都统。兼佐领。又兑齐巴颜之长子阿什巴。原任头等护卫。孙都理。原任步军副尉。塔理。密拉浑。格理。俱原任佐领。南图。原任助教。曾孙都尔弼。亦原任助教。硕络。原任骁骑校。明德。原任参领。明常。原任佐领。锡尔达。原任四川陕西总督。哈尔吉布。原任主事。元孙乌礼布。原任黑龙江将军。世忠。原任主事。锡礼布。花占。俱原任笔帖式。素著原任都察院副都御史。都尔赛。西达色。俱原任员外郎。世贵。现任翰林院侍读。密山。明山。俱现任佐领。宁古奇。现任典仪。明福。现任前锋侍卫。额尔金。现任防御。都和臣。现任步军校。四世孙宁忠。现任主事。际良。石色。俱现任笔帖式。五福。现任鸣赞。乌灵阿。乌本阿。俱原系荫生。永禄。达宁阿。俱现系荫生、和伦。现任骁骑校。又兑齐巴颜之侄章什巴。原任佐领。杨古理。由佐领。以不违指授。所任称职。授骑都尉。卒。其侄孙穆图。曾孙昂艾。相继承袭,昂艾卒。其侄孙佛保现袭职。又兑齐巴颜之侄孙勒壁。舒书。济马虎。俱原任佐领。曾孙克齐。原任佐领。荪塔。由护卫校从征云南贵州。于磨盘山击贼阵亡。赠云骑尉。其子绥哈承袭,从征广西云南等处。在石门坎黄草坝地方屡著战功。优授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卒。亲弟苏明承袭。因病乞休。亲伯之孙苏郎阿现承袭。又兑齐巴颜之侄元孙卓尔海。原任内大臣。兼佐领。同齐保。原任佐领。四世孙同绥。现任佐领。又兑齐巴颜之侄旺格。由闲散。从征沈阳。步战阵亡。优赠骑都尉。其子哈尔萨承袭。初次过北京。征山东。击败陆军门兵。又攻克庆都县。叙功。加一云骑尉。卒。恩诏加至一等轻车都尉。卒。其子马哈达承袭。缘事革退。其弟六格。袭职时。削去恩诏所加之职。现袭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又兑齐巴颜之侄孙察巴海。由闲散。从征北京。攻永平府阵亡。优赠骑都尉。其子察达海承袭。定鼎燕京时。加一云骑尉。三遇恩诏加至一等轻车都尉。卒。其子黑色承袭。从征湖广于长沙府地方。击伪将吴国贵兵数万余众。以功加一云骑尉。卒。其子伟陀保。承袭。卒。无嗣。其侄孙善拔现袭职。又兑齐巴颜之侄孙缪什浑。原任协领。曾孙六十。原任员外郎。阿克敦。原任鸣赞。通塞。原任步军校。元孙保善。原任中书。马锡礼。现任步军校。四世孙巴西兰。原任中书。常智。现任二等护卫。福勒浑。现任防御。陆什。现任骁骑校。

阿格巴
镶红旗人。兑齐巴颜之弟。初娶章佳地方杭佳章京之女为妻。适遇我兵围城。杭佳章京令阿格巴颜助力。阿格巴颜云。此乃有德之主诛尔凶乱。我不惟不助力。即一矢亦不肯发。已而率瓦尔喀什部属来归。因授其长子阿兰珠为扎尔固齐。管佐领。阿兰珠于征乌喇时。身已被创。直前冲入。至颠仆不退。益奋勇前击。殁于阵。优赠三等男。其弟布兰珠承袭。缘事也为三等轻车都尉。弟布尔喀承袭。驻防牛庄。因追蒙古逃人折足。授为二等轻车都尉卒。其兄之子谭泰承袭。遇恩诏。加至一等轻车都尉。卒。其子图理承袭。两遇恩诏。加到三等男。卒。其亲兄之子齐勒承袭,年老乞休。其子忠海袭职时。削去恩诏所加之职。承袭二等轻车都尉。卒。其子海崇阿承袭。现任佐领。后布兰珠以废员效力。攻锦州时。击宁远兵阵亡。优赠骑都尉。其子富泰承袭。于定鼎燕京时。入山海关。击流贼马步兵二十万众。后追至庆都县大败之。又平定河南。江南有功。加一云骑尉。卒。亲叔之子殷达浑承袭。三遇恩诏。加至一等轻车都尉。任前锋参领。卒。其子伊图。孙伊忒黑。卒。孙七十一袭职时。削去恩诏所加之职。承袭骑都尉。兼一云骑尉。现任佐领。又阿格巴颜之孙赫叶。原任安西将军。曾孙科普索。由佐领。从征云南。在石门坎。黄草坝。桂花寺等处。屡立战功。授云骑尉。任前锋参领。卒。其子图尔泰承袭。又阿格巴颜之曾孙洁雅哈。由委署参领。从征四川。在槐树驿秦州等处。屡著军绩。授云骑尉。年老乞休。其子萨克泰。现承袭。又阿格巴颜之曾孙赫尔锦。原任佐领。元孙讷清格。现任笔帖式。四世孙法拉。现系副骁骑校。五世孙图弼。现任佐领。



镶红旗人。阿格巴颜亲兄之子也。由佐领。以功授骑都尉。从征沈阳殃于阵。赠三等轻车都尉。长子董世禄承袭。卒。其孙海兰承袭。又郎格次子和托。由副都统。定鼎燕京时入山海关。击流域有功。授骑都尉。又征山东。计擒贼首赵应元。恢复青州。优授三等轻车都尉。任吏部侍郎。卒。无嗣。其兄之子硕色纳承袭。三遇恩诏。加至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又合并海兰所袭之职。承袭三等子。征湖广广东有功。晋二等子。卒。其子蒙古承袭。缘事革职。其兄苏喀袭职时。削去恩诏所加之职。承袭二等男。卒。其兄明全。德克精格。先后承袭。德克精格卒。亲叔之子明这袭职时。削去硕色纳袭次已完之职。承袭三等男。卒。亲伯之孙华沙布现承袭。又郎格之侄阿兰布尼。由参领。定鼎燕京时,委署副都统。留管后队兵。因约束甚善。授骑都尉。又破流贼。灭福王。平定河南江南及潼关等处。屡立军功。加一云骑尉。卒。其子阿尔纳。根齐赫。先后承袭。三遇恩诏。加至一等轻车都尉。卒。其子克什布。孙勒什布。相继承袭。勒什布。原任吏部侍郎。缘事革退。伊亲伯祖阿尔纳之元孙和尚袭职时。削去恩诏所加之职。现袭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又郎格之曾孙班他哈。由鸣赞。从征江西,在鄱阳湖败贼有功。在建昌府击贼阵亡。赠云骑尉。其孙金齐显。现承袭。又郎格之曾孙阿尔法。原任佐领。元孙明保亦。原任佐领。明阿善。现任主事。四世孙穆隆阿。现任佐领。公福。现任骁骑校。安柱。原任笔帖式。又郎格之弟郎色之子阿尔泰。原任佐领。孙达普岱。达拜。布哈大。达哈布。俱原任佐领。曾孙荪柱。原任文渊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管。佐领。福勒赫。鲁尔锦。鄂络。俱原任佐领。永武。原任三等护卫。伊勒丈。现任主事。文明。原任笔帖式。元孙英泰。原任护军参领。恩启。现任护军参领。罗和。现任五品官。舒通阿。现任佐领。舒明阿。现任三等护卫。齐山。现任佐领。皂保。现任员外郎。盛禄。现任中书。富察。盛福。伊塔。俱原任笔帖式。四世孙布伦泰。现任护军校。善泰。现任笔帖式。五世孙穆格。现任七品官。又郎格之族孙鄂凯。原任陕西巡抚。曾孙芬塔拉。原任员外郎。金塔拉。原任护军校。元孙鄂山。原任佐领。

恺爱
正黄旗人。何和礼同族。世居董鄂地方。国初来归。其五世孙喀刺。原任佐领。六世孙鄂通伍。原任游击。伊奇纳。原任都统。兼佐领。扎福尼。由闲散。初次过北京至滦州。我兵被贼所围者三人奋勇救出。击败贼众。优授骑都尉。又征黑龙江有功。加一云骑尉。任城守尉。卒。其子舒礼浑承袭。三遇思诏。加至一等轻车都尉。在延安府数府败流贼。又追滕吉思及土谢图汗硕罗汗兵。败之。转大同击败贼众。征云南贵州等处。屡著军绩。优授三等男。任副都统。卒。其子穆理浑承袭。任副都统。卒。其子萨尔禅承袭。任佐领。卒。其子舒尔金袭职时。削去思诏所加之职。承袭二等轻车都尉。现任佐领。又努恺爱塔之六世孙阿福尼。原任参领。兼佐领。七世孙罗多浑。由闲散。从征旅顺口锦州。屡著战功。二次过北京。征山东。梯攻顺德府。第一登城克之。赐巴图鲁号。优授三等轻车都尉。卒。弟扎鄂托。侄多博海。相继承袭。多博海卒。其子吴汉。现承袭。又努恺爱塔之七世孙拉都。由七品官。从征云南有功。授云骑尉。卒。其孙达格承袭。又努恺爱七世孙察岱。原任郎中。希特库。原任护军校。瓦虎达。原任护军参领。噶达浑。原任蛮义卫蛮仪使。希思哈。原任佐领。希佛讷。原任员外郎。额森泰。原任前锋校。八柱。原任主事。达隆阿。原任典仪。穆鲁。由笔帖式。从征陕西至宁羌州。遇王辅臣兵变阵亡。赠云骑尉。无嗣。其亲叔之子葛尔什。亲伯之孙海福。相继承袭。又努恺爱塔之八世孙艾雅拉。原任步军校。洪锡。原任笔帖式。帮爱。满石。俱原任三等侍卫。雅哈达。原任头等侍卫。保住。原任内务府总管。威色原任佐领。图尔都浑。原任护参领。穆森。原任侍卫班领。纳思海。原任七品官。常明。原任鸿寺少卿。鄂启善。原任御史。赫尔锦。原任员外郎。九世孙特尔锦。由佐领。从征去南。于石门坎等处击贼有功。优授骑都尉。卒。其子苏尔禅。现承袭。又努恺爱塔之九世孙富昌。常德。来住。俱原任三等侍卫。图尔禅。现任治仪正。吴达理。赛喇图。俱原任员外郎。罗尔占。现任五官正。图什塔。马尔素。俱原任笔帖式。和尔屯。原任护军校。常住德。原任六品官。觉尔图。现任八品官。十世孙穆尔金。原任三等侍卫。硕翁科。原任佐领。永泰。现任千总。精额理。现任骁骑校。丰明。现任前锋侍卫。达福。原任城山尉。十一世孙台弼图。现任佐领。

胡勒虎
正白旗人。何和礼同族。世居董鄂地方。国初来归。其长子岳多辉。次子硕岱。俱原任护军参领。三子喀穆图。由闲散。从征云南。攻沅江府首先登城克之。赐巴图鲁号。授二等轻车都尉。年老乞休。其子喀尔喀承袭。卒。其弟常塞礼承袭。任西安将军。卒。其子常勇承袭。现任副都统。又胡勒虎之孙席拉虎。原任头等侍卫。托拉库。原任三等侍卫。曾孙济敦。现任三等侍卫。什宝。由七品官。从征湖广。在长沙府击贼阵亡。赠云骑尉。其弟哈拉库承袭。卒。其子锡常。现承袭。又胡勒虎之侄硕格。原任鸣赞。达古。原任骁骑校。孙拉占。原任御史。达荪。原任二等侍卫。曾孙杜尔巴。原任鸣赞。色克图。原任员外郎。阿林。现任庶子。威赫德。现任鸣赞。赫硕色。原任主事。存柱。苏笃。现任八品官。齐什伍。现任笔帖式。四世孙穆克登布。现任笔帖式。


正红旗人。何和礼同族。世居董鄂地方。国初率族众来归。由骑都尉。征北京时目受伤。征旅顺口第二登城克之。加一云骑尉。又征黑龙江有功。授三等轻车都尉。卒。孙海山承袭。卒。无嗣。族叔外锡承袭。遇恩诏。加至二等轻车都尉。卒。其子拉萨理承袭。卒。其子哲库讷袭职时。削去思诏所加之职。承袭三等轻车都尉。卒。其子多泰承袭。卒。其子僧额岱承袭。卒。无嗣。其叔祖愣克讷承袭。卒。其弟海福承袭。卒。其侄常宁现承袭。又商颜和罗之侄魁福。原任佐领。图延布。原任笔帖式。孙库尔泰。由佐领。从征黑龙江有功。授半个前程。扎奇纳。翁郭顺。苏巴理。俱原任员外郎。鹤善。原任章京。伊巴汉。原任前锋校。翁艾。原任头等护卫。沙浑。原任护军校。纳敏。原任步军校。曾孙喀济理。原任博士。珠陈。禄格。岳达。俱原任步军校。桑格色。保住。阿襄。雅方。俱原任笔帖式。吴成额。原任郎中。福当阿。原任内阁侍卫。硕色原。任协领。吴喀纳。原任防御。巴什。原系荫生。纳三泰。现任三等护卫。元孙福达理。原任护军校。穆翰。佛隆五。玛齐。伍吉图。色楞格。朔尔格。俱原任笔帖式。阿兰太。原任头等护卫。千神保。原任员外郎。瓦尔达。原任骁骑校。察尔岱。现任戏骑校。锡哈纳。现任事护军参领。富种德。现系监生。四世孙苏锦。原任内阁侍读学士。苏谦。原任员外郎。苏泰。原任二等护卫。穆世卜。原任中书。穆世泰。原任七品笔帖式。官住。原任护军校。额齐理。现任护军校。苏巴泰。常明。富顺。俱现任笔帖式。常清。现任生员。五世孙端谨现任笔帖式。



正黄旗人。何和礼同族。世居董鄂地方。国初来归。其元孙费赫齐。由佐领。从征去南贵州等处。屡立战功。后于泰州击贼阵亡。优赠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其子赛柱。孙色克图。相继承袭。色克图。卒。其亲弟富起臣现承袭。又卓托四世孙雅塔海。原任笔帖式。五世孙纳兰森。原任员外郎。法特哈。原任佐领。多济。原任护军校。图占。原任防御。马鼐。原任笔帖式。六世孙萨郎。原任护军校。马郎阿。原任笔帖式。那泰。现任护军校。托洛诺。现任骁骑校。

南都伊拉
镶黄旗包衣人。何和礼同族。世居董鄂地方。国初来归。其元孙胡敏由委署章京。定鼎燕京时。著有劳绩。授骑都尉。三遇恩诏。加至二等轻车都尉。卒。其子喇固。察拉。孙七十。保住。相继承袭,保住卒。其子马进泰袭职时。削去恩诏所加之职。现袭骑都尉。四世孙苏库。原任员外郎。谟尔浑。原任护军校。五世孙佛保住。莽吉纳。俱原任主事。明德。原任佐领。六世孙德泰。现任佐领。来顺。现任护军校。由正黄旗包衣改隶。



镶蓝旗人。何和礼同族。世居董鄂地方。国初来归。其孙穆成格。原任司库。曾孙讷雷。原任陕西按察使。内图。原任佐领。五十六。由护军校。从征察哈尔布尔尼及湖广贵州等处有功。授云骑尉。卒。其子福勒赫承袭。卒。亲叔之子竞清格现承袭。又巴苏之曾孙赫雅图。原任主事。元孙能格图。瑚什巴。俱原任员外郎。额尔格。原任七品官。德禄。原任佐领。肇勒。原任步军校。德受。原任护军校。赫申。现任三等护卫。四世孙赫林。富魁。俱现任主事。明林。现任笔帖式。五世孙德住。现任笔帖式。

阿都总齐
正红旗人。何和礼同族。世居董鄂地方。来归年分无考。其五世孙巴山。由骁骑校。从征贵州有功。授云骑尉。任协领。卒。亲兄赫色承袭。由火器营委署夸兰大。取昭定藏有功。卒。赠去骑尉。其子赫明承袭。又阿都兑齐之五世孙白格。现任城守尉。六世孙白永。现任笔帖式。白禄。候补笔帖式。白泰。现系生员。

都朱
正红旗人。何和礼同族。世居董鄂地方。国初来归。其孙倭赫由护军参领。征流贼时。在绥德州。延安府。浑源州等处屡败贼兵。围大同攻浑源州阵亡。赠云骑尉。其子富喀承袭。两遇恩诏。加至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卒。其子阿尔赛袭职时。削去思诏所加之职。现袭云骑尉。

【嵩 佳 氏】
扎理
正兰旗人。世居董鄂地方。国初来归。其长子苏巴海。原任佐领。次子苏尔迈。由闲散。攻旅顺口。力战克之。攻义州。同二十人取其城。过北京。取边城时。奋勇直入。授骑都尉。又同二十四人攻克永平府城。优授为三等轻车都尉。赐巴图鲁号。寻设佐领。使统之。遇恩诏。授为二等轻车都尉。二次过北京。征山东。攻交城县。被驳伤。授为一等轻车都尉。两遇恩诏。加至三等男。历任副都统。兵部侍郎。卒。赐祭葬如典礼。谥勤勇其子荪塔哈袭职。历任副都统。兼佐领。因年老告退。其子索住袭职时。削去恩诏所加之职。承袭二等轻车都尉。卒。其亲弟武格袭职。历任工部尚书。后缘事获罪。其亲兄之子九住现袭职。又孙扎理之孙库库理。原任佐领。鄂罗顺。原任江宁将军。曾孙阿世坦。原任骁骑校。郭色。原任主事。侃达尔堪。原任司库。马克察。原任郎中。偏图。原任护军统领。萨克萨哈。现任郎中。兼佐领。元孙凯罴。原任七品典仪。观音保。原任副参领。兼佐领。善庆。现任六品官,善岱。现任笔帖式。



正兰旗人。孙扎里第三子也。由佐领。过北京。征山东。攻临淄县。克其城。授骑都尉。平定河南。江南时。於潼关等多处击败流贼马步兵。进攻常熟县。奋能克其城。叙功。加一云骑尉。任郎中。参领。兼佐领。卒。其第三子噶都浑袭职。遇恩诏。授为三等轻车都尉。卒。其亲兄之子赫图袭职。任散骑郎。因病告退。其子科尔图现袭职。又苏法次子额住。原任二等护卫。曾孙额奇图。原任三等护卫。



正兰旗人。孙扎理第六子也。由护军校破流贼。灭福王。平定河南。江南等处。屡著战功。进攻湖州府。克其城。授云骑尉。卒。无嗣。其兄图法袭职。遇恩诏。授为骑都尉。升任参领。从征湖广击贼阵亡。赠一云骑尉。其子胡什布承袭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从征厄鲁特噶尔丹。於昭莫多地方。奋勇破贼有功。授为三等轻车都尉。任协领。年老告退。其子马宁阿袭职时。削去恩诏所加之职。承袭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升任协领。从征准噶尔。在和通呼尔哈脑尔地方击贼阵亡。加赠一云骑尉。令其子永德承袭。将马宁阿原袭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令其亲兄之子永福承袭。又图丽亲兄谟法之子谟鼐。原任防御。蒙古。原任主事。赫寿。原系云骑尉。衡州。原任防御。曾孙伊图。元孙达赍。俱原系云骑尉。

尔吉
正兰旗人。孙扎理之孙。苏尔迈之长子也。由前锋侍卫。定鼎燕京时。在山海关外。击败流贼唐总兵马步兵。又追到安肃县。正定府等处。大破之。从征福建。梯攻汀州府。第二登城克之。授云骑尉。遇恩诏。授为骑都尉。卒。无嗣。其第三弟三塔哈袭职。卒。无嗣。其第五弟翁鄂络袭职。从征云南。击败贼伪将何继祖等兵于石门坎。黄草坝。又败贼伪将胡国秉于云南城下。又于武磨山击败贼伪将马宝。巴养元等兵一万余众。叙功。优授为三等轻车都尉。任前锋参领。兼佐领。因病告退。其子鄂奇袭职时。削去恩诏所加之职。承袭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任郎中。缘事革退。其亲弟鄂托袭职。现任参领。又苏尔吉亲弟翁鄂络之子马赛。原任郎中。孙阿必达。现任笔帖式。布达理。现任生员。



正兰旗。世居董鄂地方。国初来归。其曾孙奇赍。原任步军校。喀瞻。原任骁骑校。管佐领。喀瞻之子喀尔布。由护军校。从征云南。击败贼伪将何继祖等兵于石门坎。黄草坝。又败贼伪将胡国于云南城下。叙功。优授骑都尉。任护军参领。卒。无嗣。其亲伯之孙鄂颇理。曾孙鄂多谟。相继承袭。又索格四世孙僧格德。由骁骑校。从征陕西。击贼伪蔡总于高长坡阵亡。赠方骑尉。其亲叔之了丹布禄。三官保。先后承袭。又索格之元孙达特希。原任步军校。尼雅哈特穆。原任典仪。尼岱。原任佐领。法哈。原任骁骑校。四世孙思格德。存住。俱原任笔帖式。索住。黑色。俱原任护军校。柏塞。原任员外郎。法色理。现任护军校。阿尔那。原任护军校。五世孙翰都。原任笔帖式。乌尔泰。现任步军校。苏保。现任副护军参领。
索通阿拉哈
正兰旗人。世居董鄂地方。国初来归。其子海珠湖。由委署章京。定鼎燕京时。入山海关。击败流贼马步兵二十万众。叙功。授云骑尉。遇恩诏。授为骑都尉。卒。其子绥达袭职。两遇险恩诏。加至三等轻车都尉。卒。其子阿赍袭职。卒。无嗣。其伯祖之子伯音住之孙图哈连。相继承袭。图哈连。因病告退。其子傅僧额袭职时。削去恩诏所加之职。现袭云骑尉。又索通阿拉哈之曾孙尼雅哈。原任笔帖式。尼雅苏喀。原任员外郎。穆赫。原任主事。元孙彻勒浑。原任骁骑校。



正兰旗人。世居董鄂地方。国初来归。其孙阿尔泰。由骁骑校。从征江西。于南昌府。击败贼首金声桓。王德仁等兵。又攻破贼伪高总兵营。绩征广东。击贼李定国兵。屡败之。叙功。授云骑尉。卒。其子韩楚翰袭职。从征陕西攻石门关阵亡。赠为骑都尉。其子偏图袭职。缘事革退。未袭。又和启曾孙萨伦。原任步军校。迈顺。原任骁骑校。索克济哈。原任七品官。常保。原任郎中。元孙桑格。硕尔岱。俱原任护军校。武达禅。原任笔帖式。四世孙平良。现任防御。

阿尔都善
镶黄旗人。世居瓦尔喀锡(瓦尔喀什)地方。国初来归。其子固山。原任三等护卫。孙常住。原任护军校。曾孙定住。由护军校。从征准噶尔。在乌孙珠尔地方力战阵亡。赠方骑尉。其亲弟之子马兰泰。现袭职。

【佟 佳 氏】
扈尔
正白旗人。世居雅尔湖地方。国初随其父扈喇虎来归。太祖高皇帝优遇之养以为子。赐姓觉罗。授为一等大臣。居五大臣之列。有费约城长名策穆特黑者。若乌喇贝勒布占泰。之虐请移家内附。扈尔汉。奉命往迁其家口。以三百兵破乌喇万人。征东海兀集部。取赫席黑等处。俘获二千人。又征滹野路。悉降所部以归。太祖嘉之。赐达尔汉侍卫号。征兀集部虎尔哈路。围扎库塔克其城。其附近各路。尽招抚之。征东海萨哈连部。至兀尔简河。刻舟二百。水陆并进。取河南北三十六寨。复渡江取江北十一寨。又招降使大路。及诺洛路。石拉忻路部长四十人。后明兵四路来侵。达尔汉侍卫扈尔汉从。太祖击抚顺开原二路兵。大败之。后先率千人御董鄂路兵。摧其前锋。伏兵山隘。以扼其冲。于是尽殁明刘兵。又击败明游击乔一琦兵。擒一琦。累功加世职。至三等子。卒。太祖亲临其衷哭之。其第三子浑塔袭职。缘事革退。后世祖章皇帝追念达尔汉侍卫扈尔汉之功。后赐子爵。令其五子分袭。康熙三十七年。圣祖仁皇帝巡至盛京。特遣大臣往奠墓之。浑塔之子色勒。原任散秩大臣。兼佐领。孙讷尔布。原任御前头等侍卫。巴尔布。原任副都统。兼佐领。巴格。原任主事。硕尔岱。原任二等侍卫。色车泰。原任笔帖式。舒鲁。原任八品官。曾孙巴泰。原任护军参领。兼佐领。恒泰。原任给事中。兼佐领。积德。现任内阁待卫读学士。兼佐领。积安。积禄。俱现任库使。元孙达崇阿。现任佐领。又达尔汉侍卫扈尔汉次弟胡施塔。原任佐领。其子塔穆哈。原任护军参领。孙公德。原任笔帖式。曾孙赍色。原任防御。第四弟达汉布禄之孙谟克绰。原任二等侍卫。曾孙穆赫塔。原任头等侍卫。第五弟雅锡塔。原任头等侍卫。其子富尔简。原任骁骑校。第八弟杨果泰之子华克善。原任头等侍卫。侍卫班领。富赫伸。原任佐领。达理虎。原任员外郎。温达陵寝总管。兼佐领。贵福。原任二等侍卫。孙七十五。原任刑部尚书。华塔。原任兰翎侍卫。华善。方保。惠会。惠腾额。俱原任笔帖式。松鄂托。索尔和。俱原任库使。硕色。原任员外郎。达尔禅。原任主事。吴玛理。原任助教。吴巴理。原任护军校。吴尔赛。原任护军参领。兼佐领。清海。原任佐领。佛讷赫。原任二等侍卫。曾孙扎尔布。现任佐领。佟柱。现任游击。佟令。现任三等侍卫。雅尔布。现任通判。齐克腾。现任员外郎。定柱。原任库使。明泰。现任经历。阿透。原任厩长。额尔德保。原任佐领。纳穆泰加林。原任笔帖式。额尔荪。现任六品官。元孙全保。佟琪。俱现任佐领。任义。现任兰翎侍卫。第九弟昂古泰之子李博。原任头等侍卫。石施住。原任内阁侍读学士。孙覃园。原任二等侍卫。萨尔萨。佟保。俱原任笔帖式。曾孙达桑阿亦。原任笔帖式。第十弟达释。原任协领。其子本拜头等侍卫。孙四格。原任二等侍卫。外塔。原任三等侍卫。曾孙成玉。现任护军校。按达尔汉侍卫扈尔汉。与本旗马察地方巴马理扎尔固齐。正兰旗加哈地方浑托和。镶营旗汉军旗分佟佳地方佟养正。正红旗长白山地方尼堪洪科等同族。

阿尔
正白旗人。达尔汉侍卫扈尔汉之长子也。初任头等侍卫。袭父三等轻车都尉。遇恩诏。授为二等轻车都尉。卒。其子乌喀达。孙孔托相继承袭。孔托。卒。其子纳亲袭职时。削去恩诏所加之职。承袭骑都尉。兼一方骑尉。任头等侍卫。兼佐领。卒。其子三保。现袭职。又阿赍赛之孙吴禄理。原任分司。曾孙常保。原任奇军校。永保。现任笔帖式。玉道。原任笔帖式。
布尔赛
正白旗人。达尔汉侍卫扈尔汉之次子也。初任头等侍卫。袭父骑都尉。遇恩诏。加一云骑尉。卒。其子色勒袭职。卒。其亲兄郭礼袭职。卒。其子达色。海宁先后承袭。海宁。卒。其侄果尔敦。袭职时削去恩诏所加之子。承袭骑都尉。卒。无嗣。其伯曾祖之曾孙邓岱袭职。现任副参领。兼佐领。又布尔赛之孙瑚占。原任笔帖式。


准塔巴图鲁
正白旗人。达尔汉侍卫扈尔汉第四子也。初管佐领。因办事有能。不违指使。授骑都尉。从征皮岛与熬拜巴图鲁身昌矢石。直围贼众。逐克取其岛。叙功。以此岛可比大城。超擢三等男。赐巴图鲁号。过北京征山东。击败太监冯永盛。总兵候世禄等兵。又以攻援二城有功。授为二等男。缘事降为一等轻事都尉。革去巴图鲁号。定鼎燕京时。入山海关。击败流贼骑兵二十万众。后授为三等男。平定淮安。追杀刘总兵。招抚蛮栅各洞。又于黄河淮河界。击败流贼兵四万获船五百六十四艘。经衣炮五十七位。进攻沂州下其城。又击败郭副将马兵千余。共招降伪官三百四十一员。逐平淮安。叙功。优授为三等子。复巴图鲁号。征四川斩贼张献忠。后征遵义州等处。斩杀伪官及兵丁元苴。叙功。优授为一等子。历任都统。卒。谥襄毅。无嗣。其第六子阿拉密袭职。两遇恩诏。加至三等伯。历任内大臣,缘事削去恩诏所加之职。其亲兄浑塔之子舒淑承袭一等子。卒。其子迈图袭职。缘事革退。后圣祖仁皇帝追念准塔巴图鲁之功。不忍即革其职。令其亲弟阿拉密之子殷达承袭一等子。历任副都统。兼佐领。卒。其亲弟希佛袭职。历任散秩大臣。卒。其亲兄之子关保袭职。历任盛京户部侍郎。卒。其伯祖浑塔之曾孙积德承。袭一等子。现任内阁侍读学士。兼佐领。又阿拉密之子伊拉。原任四品官。孙宝玉。现任二等侍卫。兼佐领。希图善。现任副参领。伊克坦。硕翁科。俱现任五品官。曾孙仲吉鼐。现任五品官。

瑚什布
正白旗人。达尔汉侍卫扈尔汉第五子也。由闲散。袭父骑都尉。后征大凌河殁于阵。赠一云骑尉。以其长子瑚理承袭。遇恩诏。授为三等轻车S都尉。历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卒。其亲弟之子希锡。孙希金。相继承袭。希金。卒。其子拜雄袭职时。削去恩诏所加之职。现袭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又瑚什布之次子希萨。原任二等侍卫。



正白旗人。达尔汉侍卫扈尔汉第八子也。初任头等侍卫。兼佐领。袭父骑都尉。遇恩诏。加一云骑尉。卒。其弟第三子达基袭职。从征江西湖广等处。屡著功绩。授三等轻事都尉。后征厄鲁特噶尔丹。奋勇败贼有功。授为二等轻车都尉。任协领。卒。无嗣。其亲兄之孙达海袭职时削去恩诏所加之职。承袭骑都尉。兼一云骑尉。现任佐领。又丹布之长子万布。原任銮仪卫銮仪使。兼佐领。第四子达苏。原任三等侍卫。孙积福。原任护军参领。兼佐领。雅虎。原任二等侍卫。侍卫什长。兼佐领。额升额。原任三等侍卫。兼佐领。

木什喀
正白旗人。达尔汉侍卫扈尔汉第三弟也。蚤从征伐。所至有功。授骑都尉。征董。率十二人追至山下。斩百余人。俘获人口千计。征派旅顺口。击败贼兵。遂破其城。叙功。优授为三等男。征皮岛统前锋兵。乘船渡江。首先登岸。克取其岛。授为二等男。缘事革退。后从大兵取锦州。敌兵出战击败之。后授骑都尉。原任工部尚书。其子罗什。原任长史。罗岱。原任头等侍卫。孙本科。亦原任头等侍卫。曾孙保。格原任助教。保玉。原任笔帖式。元孙罗密。现任兰翎侍卫。

尔泰
正白旗人。达尔汉侍卫扈尔汉第六弟也。初管佐领。以任事有能。不违指使。授骑都尉。三遇恩诏。加至二等轻事都尉。历任礼部侍郎。卒。其子吉图喀袭职。历任副都统兼佐领。卒。无嗣。其亲兄之孙图尔秉额袭职。从征云南石门坎黄草坝等处。屡败贼众。叙功。优授为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卒。其子西腾额袭职时。削去恩诏所加之职。承袭三等轻车都尉。现任佐领。又达尔泰之孙勒库。原任司库。哲库。原任二等侍卫。曾孙雅图。原任七品官。骚达色。原任头等侍卫。兼佐领。元孙喀。现任笔帖式。吉图。原系库使。四世孙赫升额。现任八品官。



正白旗人。达尔汉侍卫扈尔汉第七弟也。蚤年从征乌喇。于达岱塔地方击败蒙古兵。征董率兵击贼。大有俘获。初往北京于新城地方。遇毛文龙采参者。杀万余人。生擒千总三员以归。从征大凌河及旅顺口。屡败贼兵。授骑都尉。后过北京。征山东。屡著军绩。加一云骑尉。破流贼。灭福王。平定河南。江南等处有功。超授为三等男。三遇见诏。加至一等男。兼一云骑尉。任佐领。卒。其子花色袭职卒。其子安图袭职。缘事革退。其弟安扎袭职时。削去恩诏所加之职。承袭三等男。缘事革退。其子富清袭职。卒。其亲叔阿尔金袭职。卒。其子九格袭职。现任佐领。又雅赖之曾孙三关保。原任兰翎侍卫。

岱嵩阿
正红旗人。世居雅尔湖地方。国初来归。设佐领统之。以办事有能。不违指授骑都尉。从征黑龙江有功。加一云骑尉。历任户部侍郎。卒。其长子阿纳海袭职。三遇恩诏。加至一等轻车都尉。从征流寇。追至九江府败之。征四川。屡败贼张献忠。何进等兵。围大同奋勇击贼阵亡。优赠为三等男。后将职分袭。阿纳海恩诏所得之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及阵之所授之骑都尉。合并为二等轻车都尉。令其子爱音布承袭。阿纳海所袭伊父之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令其亲弟巴汉承袭。爱音布。卒。无嗣。将二等轻车都尉。合并巴汉所袭之职为三等男。总令巴汉承袭。从征贵州。回兵时击败海寇郑成功。征江西。于南康府大败贼众。又征广西。屡败贼伪将姜熊。吴世琮等兵。征云南。大破贼将何继祖等兵于石门坎黄草坝。叙功。优授为一等男。任参领。兼佐领。卒。其子巴颜图。孙巴尔都相继袭。巴尔都。卒,其子常柱袭职时削去恩诏所加之子。承袭一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现任佐领。又岱嵩阿之次子达汉。原任给事中。第四子柏住。原任协领。兼佐领。孙星舒。原任佐领。伊德。原任员外郎。达尔福。原任典簿。柏时腾。原任参领。兼佐领。关福。现任步军校。阿尔达。原任八品官。柏尔森。原任典议。曾孙德克进。现任参领。柏胜德。现任佐领。阿唐阿。原任主事。元孙德禄。德成。俱原任笔帖式。泽林。现任监生。又岱嵩阿亲叔噶桑阿之子岱纳。由佐领。破流贼。灭福王。平定河南。江南等处。累败贼兵。征四川击败张献忠。叙功。授云骑尉。任御史。卒。其子禅布。孙常鼐相继承袭。常鼐因病先退。其子陈德袭职。卒。其亲弟坤德现袭职。又岱嵩阿族弟腾格。原任佐领。族孙齐坦。原任二等护卫。族曾孙音德。原任典仪。又岱嵩阿族弟克德之孙常延。原任委署护军参领。



正黄旗人。世居雅尔湖地方。国初来归。其子方金原任委署章京。曾孙萨哈连。原任 骁骑校。元孙孟嘉努。原任佐领。布尔哈达。原任通政使司左通政。阿古塔。原任笔帖式。古尔布。原任骁骑校。额森。尹达理。纳格。俱原任护军校。四世孙玛哈理。原任主事。额尔德。原任步军校。朝山。双鼎。华色。华子。俱原任笔帖式。伍什巴。原任兰翎侍卫。西特库。原任护军校。克升图。原任骁骑校。翁果春。现任骁骑校。乌尔齐海。原任助教。武炳。原任佐领。武尔赛。原任员外郎。瑚雅图。现任南苑总管。纳进泰。现任护军校。壮肯尔。由委署护军校。从征浙江。福建破伪总兵刘秉仁于半山岭。又败伪提督王进功。伪将吴书等兵于泉州。进兵云南。击败贼将何继祖等兵于石门坎。黄草坝。贼将胡国秉率万余出云南城拒战。并击败之。叙功。授云骑尉。后征厄鲁特噶尔丹阵亡。赠为骑都尉。以其子众神保承袭。卒。无嗣。其亲叔之子希福禄现袭职。又觉善之五世孙达色。观音保。俱现任防御。外库。原任骁骑校。杨崇志。现任笔帖式。关柱原。任司库。章保住。原任骁骑校。海林。现任中书。按觉善与本旗土木屯地方瑚呼纳同族。(摘自《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楼主| 发表于 2009-9-8 22: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桓仁境内建州女真姓氏考
建州女真,可上溯商、周的肃慎,汉代的挹娄,南北朝的勿吉,隋、唐时期的靺鞨人。建州女真的祖先是辽、金时期的女真人,黑龙江流域是女真最早的居住地。明初,女真人开始向南大迁移,一部分由黑龙江下游南迁松花江下游,以后又迁至吉林、开原、铁岭一带,史称海西女真。松花江下游的胡里改部、斡朵里部则向东南迁移图门江流域,最后迁至今浑江、富尔江、苏子河、大雅河等流域,史称这部分女真人为建州女真。而留居黑龙江流域的女真人,史称东海或野人女真。
建州女真姓氏沿袭金代女真的姓氏,至明代少数女真人的姓氏已开始变化。如李满住的祖父因协助明朝军队征服元末蒙古部落有功,朱棣皇帝赐他为李姓、名李诚善。由原来的完颜氏改李姓。今通化县境内的完颜部的完颜氏也演变为王姓。栋鄂氏原无固定姓氏,随建州女真迁入冬古河,即大雅河上游后,就以河名的谐音逐演变为东古、东阿、栋鄂、董鄂为自已的姓氏,居住的地方也称为栋鄂地方。建州女真在今浑江、富尔江、六道河、大雅河及宽甸小雅河流域,经过二百余年的生息繁衍,不断发展是后来形成满族共同体主要组成部分。《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旗通志》记载的姓氏中,明代分布在今桓仁地区的姓氏主要有:

世居鄂地方的姓氏
栋鄂地方即今桓仁西南部的大雅河上游、六道河流域、华来镇、木盂子、八里甸子及宽甸县小雅河流域,其姓氏有:栋鄂氏、嵩佳氏、富察氏、恒吉里氏、额色氏、培佳氏、那拉氏。
世居雅尔湖地方的姓氏
雅尔湖地方(今桓仁雅河乡周边一带)的姓氏有:佟佳氏、洪鄂氏、卓克佳氏、索绰罗氏、瓜尔佳氏、舒穆禄氏、伊尔根觉罗氏、喜塔拉氏、舒舒觉罗氏、通颜觉罗氏、兆佳氏、颜佳氏、李佳氏、阿图喇墨氏、赫会里氏、、颜扎氏、奇塔拉氏、博穆波氏。
世居瓦尔喀什地方的姓氏
世居瓦尔喀什(今桓仁华来镇一带)姓氏有:董鄂氏、嵩佳氏、乌苏氏、蒙鄂索氏、乌色氏、乌苏占氏、富察氏。
世居富尔江下游、江中游的姓氏
新开河下游的姓氏有:佟佳氏(童氏)、完颜氏(王)、李佳氏、阿赍氏、逊扎氏。
上述姓氏至清代中期,人口繁衍较多的有董鄂氏、佟佳氏、嵩佳氏、伊尔根觉罗氏、通颜觉罗氏等。(关惠喜撰稿)

 楼主| 发表于 2009-9-8 22: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佟佳江(浑江)之名源于今桓仁地区佟佳氏
浑江,发源于吉林省江源县西北三岔子,流经今白山、通化、集安、桓仁、宽甸等市县,注入鸭绿江。汉代名盐难水。金、元代名大虫江。明代名婆猪江(或佟佳江)。清代称佟佳江,民国初改称浑江。
浑江,何时由婆猪江改称佟佳江的准确时间,无从查考,但佟佳江之名的出现,与居住在浑江中游今桓仁境内的建州女真人佟佳氏有着密切的关系。
佟姓历史悠久,金代就有此姓,女真语称夹谷或夹温,汉译为仝。至元、明时,改为童或佟。据史料记载:金代有仝(佟)姓女真人佟福新、佟福国兄弟,在浑江流域居住,佟福国又写成“穆尔玛哈穆特”及“麻尔默和谋克”,是猛安谋克制下的官员,随军入中原,以后降元。除次子迁回辽东,其余王子分居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其后裔改仝或佟姓,这是最早居于今浑江流域的佟姓。
金代,今桓仁属东京路下的婆娑府路,治所在今丹东市九连城,其府下不设州县,不领民户,只设军事体制下的“猛安谋克”。桓仁地区考古挖掘,出土了许多金代女真生产、生活、军事方面的遗迹、遗物。1975年,桓仁县八里甸子镇马鹿泡村出土了一枚“扎迪吉弼罕毛克印”。1996年,桓仁五女山山城出土了金代“都统所印”,证明金代今桓仁地区就已有女真人居住,与佟福国后裔保存的家谱记载,印证了其祖居地在辽东佟佳江。
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李满住率建州卫1000余户,从今吉林风州(辉南县)迁徙婆猪江(今浑江)流域五女山城南麓的瓮村,跟随而来的有一些佟姓人家。中央民族大学赵展教授说:“从《三万卫薄》中所记,在开原三万卫内就有6户佟家,至于迁到浑江的佟家那就更多了”。建州卫南迁时,有佟佳氏居住在今大雅河中下游,史称雅尔湖地方。佟明宽、李德进编著的《满族佟氏史略》第141页记载,始祖巴虎特克慎(佟满只)生有七子,其六子颜图谋图迁入牙儿马虎,即雅尔湖地方。其世系:颜图谋图——达尔楚——阔查木什卡——修善——法舍——呼拉呼(扈拉瑚)——扈尔汉。《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世居雅尔湖地方的佟佳氏有扈尔汉、代嵩阿、觉善、萨木什喀”等宗支。
明景泰二年(1451年),李满住又率众迁回五女山瓮村。董山率建州左卫,纳郎哈率建州右卫也跟随而来,这其中也有童或佟姓女真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农历十二月末,申忠一由朝鲜满浦出使建州佛阿拉,途经新开河、富尔江、浑江两岸时,记载有童姓酋长、女真人名字就有20余人。世居马察地方(今通化浑江流域)佟佳氏巴笃理扎尔固齐,以及佟养正、扈尔汉的先祖都曾居住在今浑江流域,他们同族同源,可见明末居浑江两岸的童(佟)姓人家之多。
民国八年(1919年),佟兆元先生续修的《佟氏宗谱》中,关于佟氏谱系之由来指出:“帷今奉天省桓仁县佟佳江,为古之沸流水,南入鸭绿江。明代,佟姓聚居于此,然江以姓,传是佟姓在其先矣!”明代,佟佳氏聚集今桓仁浑江中游及浑江支流大雅河流域,由于佟姓人口不断增加遍及浑江两岸,他们用辛勤的劳动,开发了浑江流域,对外影响扩大,其外姓人都知道婆猪江沿岸有佟家在此居住,久而久之,逐渐以姓氏取代婆猪江之名,演变为佟佳(家)江。


清初,满族八大姓之首的佟佳氏,清一代有佟半朝之美誉。有的为官者就是出自佟佳江及雅尔湖地方。他们将佟佳氏与佟佳江紧密联系在一起,世代不忘。已故菲律宾藉华人、菲中友好执行理事、菲华联谊会会长佟先生听父辈讲,其先祖世居佟佳江,因此,佟先生不顾年老体迈,于1994年,专程来桓仁寻根溯祖。由于只知祖居佟佳江而不知在佟佳江什么地方,寻根未能如愿。佟先生只好面朝奔流不息的浑江,伫立遥望,以表达他对佟佳江的追思之情。
据《满族佟氏史略》记载:居山东、江苏等地的佟佳氏或仝民后裔,每逢春节供祭家谱时,有许多仝(佟)姓人家都写有思念故乡的对联。有的写:“怀北家乡远,辽东是宅园”;有的写:“怀念族亲北方远,辽东桓仁是故乡”。从辽东佟佳江走出去的佟佳氏后裔,始终没有忘记佟佳江流域这片沃土是他们的故里。佟佳江之名一直沿用了几百年,直至民国初年,佟佳江才更名为浑江。(关惠喜撰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五女山家园

GMT+8, 2024-11-11 03:49 , Processed in 0.28354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