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34|回复: 0

桓仁的两座奇城 作者:王丛安 《第二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1 14: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史话》</P>; p; k7 @/ Y5 L: m/ E) \1 [+ N% i
<P>光绪三年(1887年),初建时的怀仁县附近,“旧无城垣”,最近的古城是相距8公里的五女山城,即北夫余王子朱蒙建立高句丽政权的纥升骨城。城在山上,不能为所用。经上奏清廷批准,由设治委员章樾负责筑城。此先,筑土围于浑江之西的荒沟门,因其“地不适中”,后将城基移于江东,斯外“山环水绕,四围分列各保(村),声气相接”。光绪四年六月开工筑城。“城地形式近圆,随地建基,墙列为八面”。设三门,东称宾阳,西称朝京,南称迎薰。门上额镶有镌刻门名石方。北面“近山不通辙道”,因而未设北门。城周长三(华)里,墙是八角墙,雉堞三百八十四个,每堞高二尺宽九尺;垣高一丈三尺,砌石包土,上碾碎石,厚一丈;基深五尺,宽一丈四尺。石基出土高三尺。隍高一丈,宽八尺;壕宽两丈,深八尺。每门设城楼三间,高起两层,北面无门也建有城楼。在城周“四叠角”,设炮台四座。受气候影响,每年“交九秋而冰已固,首夏而土始融”。历时4年,纯施工时间“二十八阅月之久”,于光绪八年(1882年)仲春,始告完工。知县章樾在其所撰《初建怀仁县碑记》中,描述县城周围环境:“两江带环兮气聚风藏,五岫屏列兮原敞形固”。城垣形象是:“城象八卦,以宣八风,门开三光,以立三才”。<BR>    我国大小城垣以千计,其形状多为方形或不规则形和圆形。除此之外,未见八卦城。北京大学两位著名学者,来桓仁考察后认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八卦图形总是与太极图相联的,桓仁县城不仅是八卦形,而且还与太极图形相联系”,认为这是“奇中奇”。县城位于哈达河与浑江交汇处附近,哈达河由北面南流,在同浑江汇合前,向东南拐个弯;而由东向西流的浑江,纳入哈达河水以后,向西南绕过县城也拐个弯转向东南。从五女山西崖边俯视这两个拐弯的曲线,可以清楚的看到其所呈太极图形。这绝不是无故的巧合。筹画建县时,总办东边边务的道员陈本植(后为东边兵备道尹),精通勘兴之术,他亲自参与了“相度形势,览择斯土”,选择此处,正反映出当时设计建城的一种理念。<BR>    八卦城建成迄今已近120年,由于自然颓塌和城建拆除,现今还保留了一段20米左右的城墙,基本上体现了原貌建筑风格。古城旧址已拓为马路或建成民宅,但古城的格局,却深深地保留在地面上。从空中拍下的航空照片上,可以望到完整的八卦形状;东南西三条大街一直向外延伸,唯独没有从街市中心向北的大街。还有一点足以证明八卦城的遗迹,那就是桓仁镇内几条独有的斜巷,这几条斜巷,是八卦城的产物,都是围绕八卦城外建民房所形成的。一条是从现在的民族电影院,即当年被称为东门脸的地方,逶迤向南延伸至第二中学操场边的小巷,这是八卦城东南部的一个边。另一条是从东门脸开始向北延伸,至县图书馆对面,突然斜向西北成为现在二道街的中段,至北关学校前又偏向西南,直至现在保留的那段城墙的北端又突然斜向西南的那段小巷。此段是旧城的东边、北边和西边。二道街中段是斜街,明眼一看就很清楚。而斜向西南的那段小巷,1987年建楼时,已经堵塞废弃,如仔细辩认,在城建局楼后,仍可找出踪迹。还有一条是从现在的民族商店大楼(西关百货商店其位置在西门脸)开始,向南延伸,至泰安旅馆门前,又转了急弯,拐向东南斜行至第二中学西侧的马路,此处正是原来的南门。这是旧城的西边,南边。这种斜街,斜巷,为任何城市所未有。<BR>    来桓仁考察的学者认为,近年来,国内发现了八卦村,八卦田,还没有发现过八卦城。桓仁八卦城当不仅为我国所独有,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学者们认为,桓仁还另外有一奇城,同八卦城一起是“具有两特殊旅游文化价值的城”。那就是五女山山城。<BR>    卫城一词来自西方,是指建在高处城邦国家的都城,利于防守。内部建有宫殿、神庙、粮库、卫兵住所与水源。<BR>    五女山城是北扶余人朱蒙于汉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所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高句丽的第一个都城,时称纥升骨城。五女山位于县城东北,距县城8公里,海拔821米。山城略呈长方形,依山势起伏。西高东低,城西北以峭壁为天然屏障,东南以打制的牛角石砌筑城墙。现存墙体,总长1500余米。城设三个门,西门在西面山崖中部的一个豁口处。另两个门,一个设在山的东面中部,另一个在山的东南,均建在城墙之外。东门已毁,东南部的南门尚完好,此门是借山势在城墙的拐弯处,利用垂直相交的豁口建立的,可以从两面夹击来攻之敌,有利防守。城墙下宽上窄,呈梯形,外高6—8米,内高1—2米,顶宽3米。<BR>    山的南半顶部中心处,有古建筑遗址,为宫殿区。附近有游泳池,靠地下水补给。水池南有一长方形石质地面及数处圆形遗址。石质地面利于防潮,用于仓库。圆形处为士兵住所。东南部石质高处,可登高望远,现称为点将台。西门内发现有古遗址,内有炕、灶。足以证明此城是典型的卫城。<BR>    五女山城,作为古高句丽的第一个都城,在此停留了四十年。汉平帝元始三年(3年),朱蒙的儿子琉璃王,迁都于今集安市的国内城(时称尉那岩城)。<BR>    五女山城,在其后的朝代中,都是以防守山城的面目出现的。元代,常在此城驻兵以备高丽。元末明初,朱元璋已即位南京的洪武三年(1370年,元至正三十年)春正月,元朝接近灭亡的统治势力, 仍统治着北方一部分地区的时候,高丽王朝的恭憨王乘虚率兵渡过鸭绿江。当时元朝的东宁府同知闻讯,“保于罗山城,欲据队以拒”。高丽兵至后,这个同知,率领300余户投降了高丽。而驻守在山上的元兵首领仍带兵“婴城拒守”。被高丽兵围困后,其首领中箭,而“缒城夜遁”,趁着黑夜,从城上放下绳子跑掉了。剩余的20多名头目,第二天也率众投降了高丽。于罗山城即五老山城的谐音,即今五女山城。此事见于《高丽史·恭憨王世家》。当然,在明朝统一了中国,元朝彻底灭亡之后,高丽兵自然又退回了鸭绿江以东。明代,永乐年间,建州女真首领李满柱,经明廷批准,带其部众移来婆猪江一带居住。婆猪江即今浑江。李满柱本人和其建州卫生就住在五女山下,而把五女山城当作了他的防守之城。宣统八年(1433年),朝鲜军队来攻击建州女真的时候,他躲进山城,才免于一死。<BR>    根据其山城的特点,和此山在历史上的作用,学者们认为五女是东方唯一的卫城。用两位学者的话说:“桓仁是个山区县,这里有水库、高山、岩洞、古坟,满山的树木,辽阔的湖面,春天的山花,夏日的风帆,秋天的红叶,冬日的雪原,加上雄伟的卫城和令人神思的八卦城,真是一个观光、游览、旅游、度假的好去处。”</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五女山家园 51La

GMT+8, 2025-7-9 07:10 , Processed in 0.16489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