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19|回复: 0

八、建州三卫 同聚瓮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8 20: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李满住为首的建州卫正统三年(1438),迁入灶突山东浑河的上游苏子河以后,正统五年(1440年),建州左卫的凡察和董山率众突破朝鲜的束缚从朝鲜东北部西迁到李满住的居处,与李满住同住。正统七年(1442),建州左卫一分为二,析出建州右卫。董山统领左卫,凡察统领右卫。建州卫北上苏子河之后,同朝鲜之间的摩擦相对减少,而建州左、右卫的凡察,因遗留在朝鲜境内的部众迁出问题,同朝鲜之间仍争执不已。经明廷从中调停,双方仍各执一词,凡察说朝鲜扣留不放;朝鲜则称留在镜城的左卫人口因父母坟茔皆在朝鲜,不愿回还。最后明廷派官员去朝鲜,对众面审,最终除一部分自动南迁者外,愿留朝鲜者留在了朝鲜。建州卫在苏子河上从正统三年(1438)至正统末年(1449),同明廷之间仍保持着正常的臣属关系,经常朝贡。李满住的官职也由都指挥使连升为都督佥事、都督同知。此前,左卫董山和右卫凡察,以及李满住叔父猛哥不花的儿子毛怜卫首领撒满答矢里,都早已升为都督。李满住的次子都喜也被明廷授官为副千户,凡察的小儿子卜花秃则被授为百户。十年之间,建州女真也得到了发展。正统末年,蒙古瓦剌也先,逼近辽东,“窥视山川道路险夷,及边境兵备虚实,”“欲胁迫女真使之为己”。明廷对建州等地七十五个卫所发出警告:“比闻北虏屡遣人业尔处怵诱……尔野人女真系朝廷开设卫分,世受节制,不敢擅为,若彼生事,尔即设法擒送辽东总兵等官”,让朝廷处置,朝廷将论功行赏,“敢有轻听所诱,私通夷虏,必调军马剿杀不宥”。
景泰元年(1450)五月,明廷告朝鲜国王说,近得镇守辽东总兵等官奏报,“开原、沈阳等处达贼(蒙古)入境,抢掠人畜及围攻抚顺千户所城池”,已经察明建州、海西女真的头目李满住、凡察、董山、剌塔等人受北虏的胁迫,带领一万五千多人参与了抢掠,已被驻守的官军驱逐出境。已经命令辽东总兵等官,坚守城池,设法擒剿,让朝鲜加强防备。
同年六月,驻守辽东的左都御史王上奏明廷,认为海西、建州的李满住、剌塔等率众累次入境肆掠,拟分兵三路先剿李满住、凡察、董山三个寨子,然后再发兵向海西女真问罪。明廷敕谕王,应度量事机,如能打则打,但不要轻举妄动。
景泰二年(1451)二月,明廷敕谕辽东官员说建州三卫李满住等,方送还掳去的人口,又“纵贼掳掠”。令辽东官员告诫李满住等将掳的人口尽数送回,如再拖延,将伺机征剿。三月,明廷还敕告朝鲜,通报了建州三卫先受蒙古的逼胁,抢去人口,后来听说朝廷将调兵征剿,才将所抢人口送回,并去北京服罪。告诫朝鲜,建州三卫中,有不法之徒,偷偷将所抢人口送至朝鲜北部毛怜卫地方藏躲,将会给朝鲜制造麻烦,令朝鲜严戒守边人员,将躲藏人员尽行赶出境外。此前,明朝辽东官员根据明廷命令,派人赴建州戒谕李满住等,送还原掳人口,至苏子河上的建州后,发觉李满住等为躲避蒙古军马的骚扰已经“远遁”。其留守人员,带领明廷派出的官员,见到了李满住,最后送还了掳去的人口三百二十人。
蒙古军马入侵辽东的经过,《李朝实录》中有段记载,景泰二年正月,朝鲜国派一位通事(翻译)去辽东探听消息,辽东的明廷官员王大人对朝鲜通事说,蒙古的脱脱率三万兵于去年腊月,到达海西女真的驻地开原铁岭一带,把海西女真首领之一的不剌吹杀了,对他的部下,投降者不杀,不顺从的都杀了,海西女真的指挥使剌塔带领一、二百人逃奔了黑龙江。建州卫的李满住,听说脱脱杀掠海西人,就奔窜去了山林,海西和建州(指苏子河)一带都成了空地。
建州三卫迁向了何处,景泰二年(1451)八月,一位被掳后逃到朝鲜的汉人向朝鲜理山当局供称,李满住曾住在浑河上(苏子河),三月,担心蒙古和辽东的军马袭击,率部移居于浑河迤南十日程的枉天地面。这个枉天地方以南二日程是吾未何,吾未何以南半日程是婆猪江,吾未河西边有兀剌山城。山城险阻是首选的避难之地,李满住部下的人常说秋收后要移住兀剌山城。枉天地面是当今通化县境的西北部,吾未河有人认为就是富尔江下游,婆猪江则指浑江中游的从朝鲜满浦通向辽东的过江渡的附近。同年同月,朝鲜平安道左道节制使向其国王报告,有李满住的部下金纳鲁等六人到朝鲜江界地面满浦,对朝鲜官员说,蒙古脱脱王的军马袭击海西女真,杀了不少人。李满住在苏子河上不得安宁,今年三月,又回到兀剌山城瓮村居住,建州左卫凡察的儿子甫下土(卜花秃)则移居瓮村迤北十五里迤北的吾毛水。充尚(董山)则移居瓮村。建州卫李满住这时的部众一千七百余户,建州左卫、右卫的董山和甫花秃的部众共六百余户。海西女真的指挥、李满者率部下一千多人也随李满住来到婆猪江,住在桑木仇非至沈者罗老、林家罗古家基址。沈者罗老是李满住部下的指挥之一,1423年迁至婆猪江后,他率其一部住在朝鲜的满浦附近的右岸。
《明实录》记载,景泰二年四月,明廷任命建州右卫,已经故去的都督同知凡察的孙子纳郎哈承袭凡察的职务。凡察应在建州三卫撤出苏子河之前,已经故去。在三卫撤离前后,建州右卫还没有正式被明廷认可的首领,是凡察的三子卜花秃代行首领的职权,把其部众迁到兀剌山城迤北十五里的吾毛水附近。吾毛水的位置,当是今桓仁黑沟乡六道沟。卜花秃时期的建州右卫卫址,即在此处。李满住回居兀剌山城南麓瓮村,董山也随同住在瓮村,董山在建州左卫西迁至苏子河上与李满住会合后,即同李满住之女结婚,成为李满住的女婿。董山与李满住同住瓮村是情理中的事。
景泰二年(1451)四月,明廷没让卜花秃接班,而任命凡察长子之子、凡察之孙纳郎哈承袭凡察的职务。纳哈居住在兀剌山城,山城成为建州右卫卫址。建州三卫的指挥中心同在兀剌山城周围。其部众也都居住在婆猪江中游一带,建州三卫一同聚在以兀剌山城为中心的婆猪江上。同来婆猪江的除建州三卫之外,还有海西女真的一千多人。海西女真在开原、铁岭一带,遭受蒙古兵马袭击后,走死逃亡,大部分人马逃去了黑龙江,一部分随同建州三卫一起,在其指挥李满者率领下一千多人也聚于婆猪江一带。他们所居的部落都在今集安市附近距鸭绿江不太远的地方,从其所居部落过江去朝鲜可当日往返。建州卫李满住周围不仅凝聚了建州三卫,而且吸引了海西女真的一千多人。
海西女真的一部分人,于局势平稳之后,很快又回到海西。建州左卫、建州右卫在婆猪江上停留的时间较长,建州左卫天顺八年(1464)之前,一直住在婆猪江上长达13年。直到成化元年(1464),李满住从瓮村迁出,董山才从瓮村回到苏子河上旧居。但其部下的一个部到弘治十年(1497),仍住在五女山城。建州右卫比左卫在婆猪江流域居住的时间更长。1465年,李满住迁离瓮村时,建州右卫的都督纳郎哈仍住在兀剌山城,其叔卜花秃则住在李满住新居之南50里的吾乙面川。李满住迁入新居后,其瓮村旧居,仍有他的部众100余户住在那里。李满住的新居仍未离开婆猪江。对朝鲜当局提供建州三卫住处消息的、从建州逃出的被掳汉人说,李满住新居距满浦百余里,有百余家,可出军五百余名。其所居之东四十余里地名卯秃,也住有百户人家,也能出军百余名。从李满住家越过两座小山和一条小河是赵三波家,董山的家在赵三波家西北三日程的地方。卜花秃的家在李满住家南五十里的吾乙面川上。董山家处有百余家,可出军六百余名。卜花秃所居处也是百余家,可出军六百余名。这里所说的李满住新居之东40余里的卯秃,当是申忠一《建州纪程图记》中所记的蔓遮部落。蔓遮部落的所在对照申忠一所记里程,当是今集安市境的新开河上双岔镇。新开河即申忠一笔下的蔓遮川。李满住新居当是《建州纪程图记》图片四、五中的王家土城。申忠一认为土城原是蔓遮诸部酋长李大斗、李以难主、李林古致等,带领千余壮勇本住此城,共同对抗努尔哈赤的侵凌。努尔哈赤来此攻打过四次,诸李最终敌不住努尔哈赤,乘黑夜逃走离开土城。这座土城的位置,在桓仁县北甸子乡浑江东岸,今集安市境的霸王朝山城下之江岸,已被水淹没。蔓遮诸部即完颜诸部。李大斗、李以难主、李林古致应都是李满住的后裔,其中的李以难主,《李朝实录》中说他是建州卫最后一任首领,归附了努尔哈赤。这里距朝鲜满浦近百余里,应是李满住从瓮村迁出后的新居,也是成化丁亥之役中,李满住、李古纳哈被朝鲜军杀死的地方。后来也是完者秃的孙子,嘉靖年间建州卫掌卫事首领李铜儿(李童子、李童儿)的居处和卫址。1588年归附努尔哈赤的李以难,当是李童子的孙辈。
建州右卫同建州卫李满住在婆猪江上共聚,从1451年到1465年共十四年。这期间虽与朝鲜接近,但建州女真调整了与朝鲜之间关系,摩擦较少。主要致力于发展农、牧、狩猎生产,人口增长较快。建州卫本身1451年重回婆猪江时,共有一千七百户。1465年从瓮村迁出至新居时,仅新居及其附近的卯秃部落即住有二百余户,旧居瓮村还遗有百余户。兀弥府、吾乙面川流域及浑江中下游的广阔地带,居住的户数加在一起将远远超过1451年的一千七百户。建州左卫、右卫1451年迁入婆猪江时,总共六百余户。1465年,建州左卫返回苏子河地区时,仅董山所居的一个部落,即有百余家。其部众在苏子河上的部落何止十几个,加上右卫卜花秃在吾乙面川上他所居住的一个部落,也是百余家。右卫也不可能仅此一个部落。正是因为人口增长较快,为了扩展生活空间,李满住才将卫址向深处移动。建州左卫的董山也出于同样理由,而回到苏子河上去发展。婆猪江、瓮村不仅为建州女真增强凝聚力,做出了贡献,也为建州女真蓄积能量,增强实力奠定了基础。(王从安撰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五女山家园

GMT+8, 2024-6-18 02:36 , Processed in 0.15662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