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40|回复: 0

学 诗 笔 记 [五] 作者:白 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12 17: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 f* \% y8 S- `* a
<P><FONT size=4>格律知识摘要</FONT></P>) p7 h" |0 k( ^0 v
<P><FONT size=4>      前面记了一些格律诗的基本知识。写格律诗一定记住三大要素:平仄,押韵,对仗。平仄在诗词中要交替使用,要记住两句话,一是平仄在本句中交替,二是平仄在对句中对立。平仄声的区别:平声悠扬尾音长,如击钟鼓;仄声短实重疾,如敲木石。口诀:“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仄声短促急收藏。”<br>      押韵一般押平声韵,偶句末尾是韵脚,奇句须用仄声收。五言首句少押韵,七言首句押韵多。一般遵奉平水韵,也可放宽来改革。<br>      对仗也叫对偶。绝句不必对仗,律诗八句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颈联须用对仗。对仗规则:(1)出句与对句平仄相对立;(2)出句字与对句字不能重复;(3)语法结构相同;(4)词性相同;(5)避免“合掌”,即上下联意义不可重复。如“菡萏千枝丽,莲花万朵妍”,即犯“合掌”之弊。要记住对仗歌诀:律诗中间两对联,上向下句讲对仗。平仄声调要相反,句型词性须同样。<br>      写格律诗,还要记住四句话:一三五一般不论,二四六务必分明,遇到孤平要拗救,避免三仄和三平。入韵的句子最后三个字都是平声,叫“三平调”,不入韵的句子最后三个都是仄声,叫“三平脚”。这是格律诗的大忌,必须避免。</FONT></P>
% g, ^, ], h/ f& B% h( d. i2 n<P><FONT size=4>学习平仄八明白</FONT></P>1 [' [4 f7 [% k4 g+ C/ W. z
<P><FONT size=4>      严格的平仄规律是格律诗的重要形式特征,下面介绍几种简要写作方法。<br>      一要明白律句就是平仄有定规的句子。例如杜甫的绝句:<br>    两个黄鹂鸣翠柳, (仄起仄收)<br>    <br>    一行白鹭上青天。(平起平收)<br>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起仄收)</FONT></P>
! B' Q- g8 w" w7 a<P><FONT size=4>    门泊东吴万里船。(仄起平收)</FONT></P>" B( q! m; R# r2 }. c7 m* \8 c
<P><FONT size=4>      “起”是指第二个字,“收”是指最后一个字。“—”表示仄声,“+”表示可平可仄。所谓律句常规形式,仅五言四种、七言四种。<br>      二要明白什么叫对子。对子叫对联、对仗,即出句(单句)与对句(双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相反。除第一句外,出句不押韵。<br>      三要明白对句的第二个字和接下来的出句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同。对句必须押韵。这叫做“粘”。<br>      四要明白格律诗构成。只要知道第一句是哪种形式的律句,然后根据一对一粘的原则,四句便是绝句,八句便是律诗(中间四句两两对仗)。长律(排律)中间均须两句两句对仗。一般不宜作长律,几乎无精品。<br>      五要明白孤平自救。五言平起平收句式或七言平起平收句式,其中的第一字和第三字,不可用仄声,否则除韵脚外只剩下一个平声了,这就叫孤平。犯了孤平,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用平声便是了。如“四时青不雕”,“树树树梢啼晓莺”。<br>      六要明白不要出现前面提到的“三平调”和“三仄脚”,这是写格律诗的大忌。不应用杜甫等偶而为之作放纵自己的说辞。<br>      七要明白倒数第二句的灵活性。七言倒数第二句如仄起平收(          ),唐人多用“          ,”以求声律起伏跌宕,尾句气脉充足。如“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长恨人心不如水”(刘禹锡),“把酒看花想诸弟”(韦应物),“日暮东风怨啼鸟”(杜牧),“刻意伤春复伤别”(李商隐),等等。<br>      八要明白艺无止境,学无止境。拗救之类可缓学之,初学写作者,先学基本知识打基础要紧。手边备好韵书、工具书,自觉按韵法做即可。不宜用“新韵”,因为高雅屈就低俗,显得可悲也。</FONT></P></DIV>% u2 `# U- g6 E  H' |4 f
  s; p. @/ ?/ w- Q) c- n!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五女山家园

GMT+8, 2024-6-17 09:19 , Processed in 0.14556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