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32|回复: 0

学 诗 笔 记 (四) 作者:白 冰 《第六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12 15: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C. S# k. K( P2 a

. s- u* `. T# S7 X<TR>
9 R( D, u7 i8 F; M$ m- O. i8 }<TD vAlign=top>7 f- ^2 E3 _- ^
<DIV>
+ T+ Y2 B6 k3 l; [- h: M/ \<P><FONT size=4>给诗定格</FONT></P>
& ^; t6 G8 q$ ^<P><FONT size=4>      怎样给自己写的诗词定格?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体裁,二是格律。当你进入诗创作时,首先要考虑的是用什么形式,初学写作,最好写绝句或词的小令。因为绝句和小令体制短,容量小,适合表现短小单一的题材,容易掌握,可以培养兴趣,提高技巧。熟悉之后,再去写律诗和词的中长调。<BR>      无论写诗还是填词,入律有一个实践过程。初学写作者,一下子让诗合律很困难,常常不是先按照格律写而是先把诗写成之后再去套格律。这是因为一是对格律不熟,不能运用自如;二是词汇贫乏,不能照顾平仄对仗;三是不熟悉四声,查字典又嫌麻烦,影响诗兴。所以,写格律诗光凭热情不行,必须掌握四声,熟悉格律,丰富词汇。不妨用以下办法:<BR>      其一,以自己先想好的句子为基础,确定平仄格式。一首诗的平仄是以第一句的第二个字为准,你首先得到的好句子(合律的)也不一定就放在第一句,可以凭这句的平仄式为准来排定其它句子。杨万里的七绝:“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如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据说是先有后两句,然后补上前两句的。<BR>      其二,以全诗多数合律的句子来确定平仄式。这样,改动少数不合律的句子就容易了。全诗写成后,一般都再通盘查一遍,既能保证合律,又可以使诗意升华。<BR>      其三,确定句子中关键性的词。应该把这个词放在符合平仄的位置上,再搭配其它词。如“多少儿女抒壮志”,“儿女”是关键词,改成“儿女万千抒壮志”,保留了关键词,又符合平仄要求。<BR>      当然,能入律则入律,不能入律不必勉强。古风、打油诗也是诗,只要能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主题的诗,就是好诗。<BR></FONT></P>
' _' {1 U0 Q5 |. v( v4 |<P><FONT size=4>对仗的内容和位置</FONT></P>
: r( j% J5 h+ P9 Y& B# v<P><FONT size=4>      对仗是一种综合性的修辞方法,是诗词中最直观的形式美,和句式结构同属视觉艺术,诗人的艺术功底,文学才气,在对仗中能充分地显示出来。对仗同押韵和平仄,是格律诗词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BR>      1、对仗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修辞方面,词性相同或相近的才能对仗,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叠词对叠词,虚词对虚词,实词对实词,以此类推。名词又可细分为不同的门类,同类词对同类词,如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近体诗要求的对仗,又加上一般不用复字和平仄相对、末句以平韵作法的限制。但往往只注意词性,不太注意词类。二是语法方面,结构相同或相近才能对仗。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以此类推。<BR>      2、对仗的位置一般都在颔联和颈联上。如王维的《山居伙暝》:<BR>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BR>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BR>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BR>      随意春芳歇,王孙可自留。<BR>      其中颔联“清泉”对“明月”,“石上”对“松间”,“流”对“照”。颈联“莲动”对“竹喧”,“归”对“下”,“渔舟”对“浣女”。平仄、词性、语法都相对。<BR>      一首律诗全对仗的很少见,但没有对仗不行,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绝句对仗的位置不限,也可以全不对仗。排律(长律)的对仗位置,除了首尾两联可对可不对以外,中间各联一律要用对仗。排律难度较大,要求平仄入律,中间各联对仗,一韵到底,需要有坚实的写作功底,方可为之。★</FONT></P></DIV></TD></TR>
& o) U, w& ^. {2 x) z) B% l<TR>
& H+ l; o5 ]7 r$ ^<TD>
- V- a) C7 J) I/ ]+ o5 y<DIV> </DIV></TD></TR></TABL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五女山家园

GMT+8, 2025-8-10 21:21 , Processed in 0.0922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