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60|回复: 0

在土地上上升 作者:丁宗皓 ———简评马贵明小说特征 《第四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30 20: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IV><FONT size=4>      桓仁是一个盛产文学情思的地方。八十年代以来,曾经拥有一大批文学作者。最早的如村人、李亚光等,他们就象深山中的一点星光一样照亮了很多颗寂寞于生活之中的心灵。一个特殊的文学氛围在这块土地上形成了,并一直维持到了今天。商品经济的时代只是消解了其上浮华的成分,而对于桓仁来说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BR>      马贵明是桓仁这块土地上原生形态的乡土文明和久有的文学气氛所哺育起来的一位优秀的小小说作家,从八十年代走向九十年代,他开始写诗歌后来尝试小小说的写作,小小说成为近年来他所顺手的文体。操持着这种文体,马贵明在小小说领域成为一位令全国小小说界所瞩目的作家之一,他曾经多次获得全国性的奖励。<BR>      纵观马贵明的小小说,可以看出这样一些特征:其一,浓郁的辽东乡土文化色彩。辽东乡间在长白山中,山高水远。其间的农民过着典型的农业生活。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这里的生民人性更为淳朴,是非感强烈,没有今天的社会中文化的暖昧和姑息。他们有着强烈的追求个人幸福和自由的愿望,同时他们善良、宽容。在马贵明所讲述的辽东故事里,呈示了这样的精神。这种乡土文明抒写还在于马贵明无意间所流露的对生活情态、生活细节的真诚描绘。作为小说的背景,这样的描绘充满了强烈的审美意味。<BR>      其二:马贵明对于这块土地上的精神的嬗变保持着警觉,并对此作出了反应。认真阅读了马贵明的小说以后,对此我大致归纳出了这样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他所描绘的旧时代的民生和英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土匪、民间艺人、妓女都是具有强烈的传奇色彩的英雄。在民族危难之时或在反抗强权的斗争里乃至对爱情的强烈向往里,他们都表现出了常人所没有的精神。在这一批作品里,马贵明集中了自己的英雄幻想。这些故事和人物被他写得十分传神。描绘正常的缓慢进步中的乡间社会生活是马贵明小说的第二阶段,正如那篇传之甚广的《压岁钱》一样,极具乡村文化意味的篇什还有《猎手》、《耳哥》、《二奶咋不再死一回》等。在这些小说中,马贵明真正地成为一个俯瞰乡土文明的高明的写手。这建立在他本人对乡间生活的细致入微的了解上,但是这还不够,马贵明能从那些普通的生民故事里提升自己的眼光,使讲故事变成对乡间生活的审美观照。在完成这一阶段以后,马贵明又能将自己的理念完成一次审美还原,这使马贵明象一个狡黠的说书者,不动声色地讲一些平淡但却令人心动的故事。马贵明小说的第三个阶段是对商品经济冲击下的乡村人们生活及其命运的描绘。马贵明在这个问题中看到了农民因为贫困而经历的精神洗礼。进城打工的男女灵魂和肉体上冲突构成了乡土文明和商品经济时代的冲突的典型符号。在这个三阶段里,马贵明包容了几年来对社会的关注。<BR>      马贵明作品的第三个特征是他的永远的平民眼光和视角。在他的故事里,马贵明永远是身边那些普通生民生活悲喜剧的倾听者和注视者。在他的意念里,故事就是故事,就是生活本身。而有什么比生活本身更为重要?因此,马贵明的小说艺术注定以白描为主。白描的魅力使马贵明不能停止对于语言的训练。因此,马贵明的小说一直保持着洗练、干净的特征。<BR>      马贵明的成功得益于他和桓仁这块土地的亲和,对乡村文明的了解以及对于人的关怀使他能听见山水间或悲或喜的呼吸。他听到了,他有福了。</FONT></DIV>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五女山家园 51La

GMT+8, 2025-7-10 02:41 , Processed in 0.15629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