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13|回复: 2

无尽奇珍供世眼 一轮圆月耀天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5 15: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被传唱了近一个世纪仍然魅力不衰的歌曲《送别》,是由李叔同创作的。李叔同,字息霜,别号漱筒,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著名漫画家、教育家、李叔同的弟子丰子剀先生说,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他们把全力贡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艺的创作和欣赏。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 “学者”“艺术家”。还有一种人,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攀楼梯,爬上更高一层。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   

弘一大师李叔同的一生,丰富精彩。他早年对母尽孝,对妻子尽爱,安住在第一层楼中。中年专心艺术,发挥多方面的天才,便是迁居在二层楼了。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他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奠基人。他主编了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在国内最早推广西方“音乐之王”钢琴。他是中国最早介绍西洋画知识的人,也是第一个聘用裸体模特教学的人。他培养出了丰子恺、潘天寿等一批负有盛名的画家。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为世人所瞩目,自成一体。诗词也在近代中国文学史上同样占有一席之地。中年之后,不再满足于二层楼,于是爬上三层楼去,做和尚,修净土,研戒律。他是近世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师,国内外佛教界著名的高僧,他一生严守律宗戒律,悲天悯人。著作有《四分律比丘戎相表记》和《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为弘一大师的一生题词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

发表于 2011-2-26 09: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子弹飞里为啥要用这首歌呢?
 楼主| 发表于 2011-2-28 15: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deny1981001

      《让子弹飞》可以理解为是一部姜文的自传电影,开篇与结尾都采用了李叔同的《送别》,但意境是完全不同的,开篇送谁呢?高山流水,知交难觅。送给曾经为了中国电影事业添砖加瓦的朋友们。可能送给张艺谋、陈凯歌。而今很可怜的只剩下姜文一人,孤单单的为中国特色的中国电影事业顽强的奋斗着。。。高山流水,知交难觅。结尾,斗争结束,弟兄们却抛下了大哥,只剩下姜文一个人。。。《送别》再一次被唱响,送给谁呢?送给姜文自己,送给过去,送给迷茫的未来,明天将要去向何方,艺术又将归向何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五女山家园

GMT+8, 2024-6-19 00:54 , Processed in 0.15177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