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93|回复: 0

霸王巢传奇 (历史小说) 作者:任树芳 [第八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18 14: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1 b* V+ G4 K6 X3 ]$ t# z
0 w+ V" \0 M1 u4 y9 {0 R<TR>+ F- r5 @* j6 j" N, L
<TD vAlign=top>: V3 F/ m0 M8 @5 _( m
<DIV>
9 c8 ^  L3 d) }+ z6 p<P><FONT size=4>   烂草土坯房的院内,并排放着两口几近朽烂的薄皮杨木棺材。<BR>    高老实与老伴儿这两位古稀老人,未得应老的善终,被小鬼子枪杀在自家的老屋里。溅在墙壁上的血迹已经凝固,成黑黑色,向人们倾诉着愤怒和悲哀。<BR>    雪,越下越大,苍天哀悼,撒下了无数白花……两副沉默似又愤怒的棺材,好似漂浮在茫茫的雪雾里倾诉着小鬼子的残酷……站起来!和他们干吧!它们好象是这样呼唤着。<BR>    小鬼子被杨靖宇等抗日部队打得不敢进村屯,不敢张狂,苦心想出了一条毒计,集中兵力把分散居住在沟沟岔岔的住户,一律迁到指定的村落里,这就是他们的大归屯计划,目的是割断人民与抗日队伍的联系。对那些逾期不迁或不愿搬的人家,轻者抓、重者杀,最后一把火把房子烧成废墟。高老实老两口子就是搬得慢了,被小鬼子枪杀在长冈老屋内的。<BR>    高老实的儿女们,草草把两位老人埋葬了。只是高老二没有在场,人们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他失踪了。<BR>    霸王巢地处长白山南麓,恰似一座宏伟的排楼,耸立在野猪沟村村东。美丽富饶的富尔江从山脚下悄悄流过,这山这水、以其丰饶的蕴藏,甘甜的浆汁养育着两岸的百姓。霸王巢山深林大,内藏两条大沟膛子。东边的那条沟岔叫大东沟,西边的叫高丽营子。两条沟合起来叫霸王巢。陌生人进到山里,没有人领道别想走出来,非走“麻达山”不可。如此高大险峻的山林,没有土匪才怪呢!<BR>    霸王巢果然出了一帮“胡子”。但凡“胡子”大部分都是非抢即夺。这帮“胡子”不但不抢老百姓,还为老百姓做好事,专打小鬼子和汉奸。<BR>    帮里大当家的报号“人九”,他忘不了小鬼子打死他父母血淋淋的那一幕。在父母坟前,他磕头流血,发誓要报仇。那日夜里,只身潜入区警察署,杀死了一个小鬼子,不小心弄出了动静,急忙跳墙逃了出去。<BR>    鬼子以为是抗联的人来偷袭,忙集合队伍出去追。高老二把鞋跑丢了,光着脚丫跑在扎骨的雪地里,他不能叫鬼子抓住,这仇没报完呢!一口气跑到南砬子叔伯姐姐家。姐姐见兄弟跑得热汗淋漓,脚上没有鞋子,忙把丈夫的鞋子找出来给他穿上。为了不连累姐姐一家人,接着又跑。他灵机一动,把鞋子倒过来穿上,一口气跑出去一百多里路。鬼子顺着脚印追,追得晕头转向,高老二这才得以逃脱。仗着路熟,他跑到条子沟一个亲戚家里,在夹壁墙里一呆就是五个多月。他想:不能总这样藏下去。听亲戚说这些日子外面没有动静了,他从夹壁墙里钻了出来,试了试胳膊腿,觉得浑身没有力气,他要干点活儿恢复恢复身体。<BR>    春天,大雁哏嘎北飞。温湿的地气濛濛升腾,散发着大地特有的苦腥味。高老二帮着亲戚赶车往地里送粪,一车粪刚刚卸完往回走,迎面一帮伪军把他拦住:小子哎!别走啦!高老二吃了一惊问:干什么?我还拉粪呢……<BR>    拉粪?拉什么也不行!征用啦征用啦!<BR>    高老二这才放下心来,知道不是为了杀小鬼子的事。心想:去就去吧,看看他们到底要干什么,说:往哪去呀?<BR>    你就跟我们走吧!<BR>    一路上,他们又拦了两辆大车,一起来到了北夹道子徐家烧锅院内。自小鬼子入侵后,这家烧锅已停烧很久了,只剩下十几间空空荡荡的房子。这里没有人来,只有日伪军扫荡搜山时常在这里歇脚打尖。<BR>    来到院儿里,天眼看要黑了,其中一个伪军对他们三个说:把车卸了,喂马吧。<BR>    过了不大一会儿,又来了三个日本鬼子,后面还跟着几个伪军。他们推搡着一个年轻人,大约在二十三四岁,一直把他推搡进了西下屋。这时天已黑了,他们点上马灯,开始对那个年轻人施刑审问。这帮刽子手把年轻人捆绑在一个长条凳子上,其中的一个小鬼子骑到年轻人的身上,趁年轻人大口喘气时,把辣椒水往他嘴里灌。小鬼子大吼着:你的说不说!你的同伙的哪里的去了!八嘎呀路……<BR>    小鬼子魔鬼般的狂叫声,和年轻人嘶哑的痛苦叫声撕扭在一起,把深邃寂静的夜晚撕裂得那么恐怖阴森。高老二和那两个车夫被关在东下屋,听到这撕心裂肺的叫声,心中腾地升起一股怒火,攥紧了拳头,见他们人多也觉无奈。高老二想去看看,就大声向看守他们的那个伪军说:报告!我要撒尿!<BR>    那个伪军歪着头斜着眼看了看他说;快去快回!可别乱窜啊!他借着这个机会,跑到西下屋的窗台下,轻轻把窗户纸舔破,用一只眼睛往里看,只见那个年轻人已被折腾得不成样子了,仔细看时,啊!这不是除奸队的一个头头吗?小鬼子用尽了招数,年轻人就是不说出他的同党,把小鬼子气得鬼一般嚎叫着。那些伪军听到这里的叫喊,也都过来偷看。高老二轻轻地叹了口气:咱们中国人是怎么了?受他们欺负呢?其中一个伪军也叹了一口气说:咳———他算落后娘手里了。<BR>    高老二听他这句话,知道他还有中国人的良心,就接着他的话茬说:咱中国人怎么这么倒霉!就得受他们的欺负?这是怎么了?他一边说着一边偷眼看那个伪军,见他的眼珠子都红了。<BR>    刷的一声,窗户纸被撕下来一大块,紧接着“当”地一声,骑在那个青年身上的小鬼子应声栽了下来,“当”“当”又是两声,站着的那两个也栽倒了。高老二先是一惊,然后窜进屋去,把那个青年解下来平放在地上。<BR>    原来这开枪的人是伪军的班长,名叫李勇。他是当地人,为人仗义。他见小鬼子太没有人性,一时火起,将小鬼子打死了。知道自己闯了大祸,镇定了一下对弟兄们说:今天,我杀了小鬼子,也给大家闯下了大祸,日本人不会善罢甘休,连累大家了……<BR>    这些弟兄群情激愤,异口喊道:大哥!不用说了,我们听你的!<BR>    弟兄们,小鬼子无恶不作,我们替他们干事,老百姓恨咱们、骂咱们是狗汉奸———咱们可都是中国人哪!不能再给他们干了,咱们反了吧!<BR>    反就反!大哥,你说上哪咱就上哪!<BR>    兄弟们,咱上山当胡子去,跟小鬼子干了!<BR>    高老二和两个车夫都看傻了眼。李勇看看他们三个问道:你们怎么办?那两个说要回家。高老二说:我跟你们干!然后把车交给那两个人,拜托他们把车给亲戚赶回去。李勇把那个青年安排到一个老乡家里养伤,然后带着兄弟们去了霸王巢。这里有不少高丽房子马架子,是放山人留下来的,稍微收拾一下就能住人。捡来不少柴禾,把炕烧热乎了———跑了一天又累又乏,倒头便睡了。<BR>    李勇坐到高老二身边说:兄弟多大了?二十。成家了吗?还没有。你觉得咱往后该怎么办才好?<BR>    我看既然走到了这一步,就按起局立绺的规矩办呗?!李勇点了点头,又唠了一些立绺子的规矩。<BR>    翌日一早,派人偷偷下山买回一些吃货、香酒烟纸等,简单地举行了一个仪式。李勇说:咱是叫小鬼子逼上山了。上山要自愿,有不愿干的现在还来得及,有没有反桄子的?<BR>    没有!李勇端起酒碗慷慨激昂地说:好!咱们弟兄从今往后,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BR>    不求同日生!不怕同日死!<BR>    李勇接着说:不赶走小鬼子!誓不罢休!<BR>    不赶走小鬼子!誓不罢休!异口同声的誓言震荡山谷。<BR>    李勇又说: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今天我就不客气地做这个山大王了,咱还得有个名号,我看———就叫“平东洋”吧!<BR>    然后,大家跪在地上齐声道:拜见大当家的!<BR>    大当家的有了,还得有二当家的,二当家的就是炮头。炮头不好选,他得有好枪法,冲锋在前撤退在后,是个硬汉。看枪法需要比试,那些弟兄李勇都知道,没有太好的。李勇看了一下高老二说:兄弟,你怎么样?高老二说;我试试。正巧一群大雁飞来,高老二接过身旁一个弟兄的枪,说:我打后尾的那只,话落枪响,大雁应声而落。大家齐声欢呼,好枪法!好枪法!<BR>    李勇高兴地说:不用比了,二当家就是你啦!<BR>    拜过二当家的!大家一起拜过。<BR>    兄弟,你也起个名字吧,李勇说。<BR>    我与小鬼子有杀父杀母之仇,我把仇字分开,就叫人九!<BR>    大家不知道高老二怎么会打枪,都好奇的问他。<BR>原来,他在家里经常上山打猎,练就了这样的好枪法。<BR>    绺子立局不久,平东洋的名声大震,就有许多人陆陆续续前来“靠码”入伙。<BR>    队伍正在壮大,大当家李勇却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领导这支队伍的重任自然落到了人九肩上。如今已有一百五十多个队员,素质参差不齐。人九想:应该立一个严肃的绺规,不然松松垮垮就散了。<BR>    九月初九,是观世音出家的日子。人九在这天举行了开山堂插香仪式。共插了十九支大香,中间那只代表大当家的,分列两边的十八支代表十八罗汉。所有弟兄跪在香前静听主持人说话。主持人向大家问道:你们是来干什么的?<BR>    大家像小学生似的齐声回答道:俺来学中义!<BR>    中义是为何?赶走小鬼子!<BR>    这时,大家的鸡血酒碗都举过头顶,一字一句的跟着说:今日新香会旧香,桃园结义刘关张。若有真心来结义,兄弟永久万年长。若是奸心假仁义,蛇伤虎咬刀下亡。别说誓章无应验,举头三尺有上苍……誓毕,把鸡血酒一饮而尽。<BR>    而后又宣读了绺规十不抢。喜丧车队不抢,邮差不抢,行医郎中不抢,挑八股绳的不抢,车、饭店不抢,乞丐、单身人不抢,鳏寡孤独的不抢,摆渡的不抢。特别不许“横推”“立压”。“横推”是指办事出乎常理不近人情,如去压哪家大户,只要人家告饶了,就决不许打杀。“立压”是指用强迫手段糟蹋妇女。一切办理完后,大家一醉方散。<BR>    十月,金风吹过,大地一片橙黄,成熟的五谷已运进了场院。金黄耀眼的玉米正准备收仓入库,人们脸上流光溢彩,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从县里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像块石头砸向人们的心房。说小鬼子这些日子就要下来征粮,实际是来抢粮。富尔江畔的父老乡亲听得这一消息寝食不安,聚在一起商量怎样才能躲避这一劫。有人说:找人九吧,让他给咱想想办法。<BR>    人九得知后,安慰大家不要着急。立刻把弟兄们招集起来说:我们要借这次机会,狠狠得给小鬼子一次打击。然后派人四处打听,探得小鬼子准确出动时间。<BR>    中旬的一天,小鬼子的马队来了。骑兵押着十几辆大车,顺着富尔江边耀武扬威的走来。人九的人马早已埋伏在稻田埂子后面,见鬼子进入埋伏圈,人九一声令下,弹如飞蝗。突如其来得打击,鬼子兵大乱,纷纷钻进江边的柳毛趟子里。密密麻麻的柳毛趟子,荒草乱泥人马难进,他们借柳树做屏障,拼死负隅顽抗。<BR>    人九不能速战速决,想放火烧林,觉得这林子是老百姓的命根子,毁不得。忽然想起了猎户“抠窝”的办法来。他爬上一棵大树,把敌人尽收眼底,接过一把大枪,一抬手就是一个敌人倒下。枪法好的都爬上了大树,一会儿工夫,小鬼子全部被消灭了,人九大获全胜。<BR>    这一仗使小鬼子闻风丧胆,龟缩在城里许久不敢出来。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叫“打鬼子十二月”。大意是:十二个月来一年多,鬼子死尸满山坡。家中丢下老和小,一把骨头扔中国<BR>    ……<BR>    队伍不断的扩大,人九把编制作了新的调整,内设“四梁”“八柱”。四梁是;“炮头”、“粮台”、“水香”、“翻垛”。“炮头”是硬茬儿,不仅会打仗,枪法必须准。“粮台”是管全队吃喝的。“水香”是管站岗放哨还有纪律的。“翻垛”是绺子里的军师。“八柱”仅次于“四梁'的角色。“扫清柱”负责武装攻打,“响窑”时突围断后。“狠心柱”是负责战斗时前攻后围的。“佛门柱”又称“水香柱”,负责站岗放哨、安全保卫的。“白玉柱”又称“马号”,负责经营马匹的。“青天柱”负责稽察纪律的。“通讯柱”又称“传号”,负责通讯联络。“引全柱”,负责帐房和粮台的。“扶保柱”,负责崽子管理的,就是儿童兵,总之,“梁”和“柱”各尽其责,都是绺子里的主体骨干。<BR>    人九文化不多,刚念了两年书,可他人机灵得很。少年时,曾跟一个外号懒木匠的人学了几年手艺。由于常年走街穿巷为人家干活儿,经历了不少世面、长了不少见识。所以,他老早成熟起来,耳闻目染,人小鬼大。他没有其他的信仰,只知道每年的鬼节,到祖坟上烧纸焚香,磕几个响头。再就是为人讲究孟之道的“仁义礼智信”,说话算话。<BR>    其他帮胡子因为人九讲究,办事有气量,都对他十分爱戴和信赖,百十里的地面上,只要见到他的信物号牌,没有不好使的。<BR>    这几日由于绺子里新收了几十名穷苦弟兄,钱粮枪支显得不够用,弟兄们商量要敲附近的大户借粮筹款。人九说:不可!兔子不吃窝边草。要敲大户也须到百里之外。四梁八柱的头头都要去一显身手。人九说:你们谁也不能去,人多了不方便,我领上两个弟兄去就行了。大家不放心,人九接着说:我心里有数。你们在家里都不要动,等我的好消息!大家也知道大当家的能耐,也就放下心来。<BR>    人九带上两个弟兄,趁着茫茫夜色,钻进了莽莽林海。三个人直奔响水河子,那里虽然不算大富之地,却也有八九户殷实的财主。他们三人先到了水泉村,在十字街一家大车店里落下脚,随之打听消息,得知这十里八村的财主正雇用伙计。人九叫那两个一同来的弟兄在大车店里住下,独自来到丁大善人家应聘。<BR>    丁大善人见当年的小木匠已经长成大人了,也来应聘,很高兴,身体健健壮壮,一定是把干活儿的好手,于是满意地连声说:好好好!留下!留下!人九说:东家,我到你家当长工没得说,只是得上拿租,明天你把一年的劳金,也可以折合成粮食给我,我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丁大善人想了想,很顺利地答应了他。<BR>    人九从丁大善人家出来,一连到周围的大户人家,用同样的方式把自己雇了出去,一共八家,不同的是,付给劳金的时间依次下推。十天之内,钱粮陆续到齐了,人九邀来那些东家说是庆贺他的上工之喜,大摆了一桌。八个东家如约而来,人九给每个人斟上一大碗白酒,说:各位不要客气,这酒原是你们的,我借花献佛了!众人不明白就里,吃惊地看着他,这是……你……<BR>    人九端起那碗酒说:大家不要怕,我呢,被小鬼子逼上山起局了,说白了!我就是你们说的胡子!说着,“啪”的一声,把手抢拍在桌上,接着说:今天我变着法儿向大家借点粮款补充给养、买点子弹!财主们明白了,吃惊地互相看看,想:这小子不是当年的小木匠了,唯唯诺诺地说道:好、好说……<BR>    人九又说:各位不要心惊,俗话说,好狗护三邻,好人护三屯,我人九拉大帮打鬼子,不光是为了报自己的家仇,也是为了保护各位。所以,大家多多支持,我也决不为难你们。财主们知道时局动荡,谁也不敢得罪,连说:应该,应该,不客气……<BR>    人九接着说:只要大家不丧良心,以后我人九一定加倍还你们的。不过我前脚走、后脚谁去报官,别怪我不仁仪,子弹可不认人!人九把几个财主灌得酩酊大醉,然后拉上粮食回了山寨。<BR>    钱粮有了,还得想办法搞枪,人九开始筹划。这日,人九得知,江北有一个外号小霸王姓石的自卫团的警卫队长,他手下人的手上都有枪,人九正在想办法敲定他。苍天有眼,正赶上他所在团的迟团长带着一部分人马,回家祭祖上坟去了。人九大喜,决定借暴马川空虚的机会把警卫队的枪下了。人九带上十几个弟兄,借来了两套自卫军的官服,他和炮头各穿一身。傍晌午时分来到自卫军的驻地,让十几个弟兄先隐藏到暗处,人九和炮头大摇大摆地走进自卫队的大门。边走边喊:迟团长在家吗?<BR>    哦,他不在,你是……石队长闻声打屋里出来答话,见两个军官走过来,嬉笑着迎上去。<BR>    人九说:你不认识我啦?我来过嘛。石队长仔细打量着,摇摇头:想不起来了。<BR>    炮头接口说“这位是我们江口区自卫团的于团长,是你们迟团长的老朋友,今日特来拜访。<BR>    啊啊……是迟团长的朋友,哎呀,快进屋!<BR>    团长的朋友,他不敢怠慢,忙叫人准备酒菜。工夫不大,酒菜备齐了,留一个人站岗,其余弟兄都来陪客。酒至半酣,石队长见炮头带的枪很新,有些眼馋,问了句:你的枪挺好,是什么牌的?<BR>    狗牌。<BR>    几个子?<BR>    七个。<BR>    真棒!能给老兄看看吗?<BR>    没问题。炮头把枪给了他。<BR>    石队长拿枪在手,看也看不够,嘴里一个劲儿地啧啧赞叹。<BR>    酒后,石队长拉人九去西屋,躺到炕上抽大烟,其余的队员都在东屋看小牌赌钱,喝喝吆吆五马长腔,那十八棵长枪分别挂在两边的墙上。炮头悄悄溜出去把弟兄叫过来,“码了”门岗,让他们先在门外待命。自己来到西屋给人九递了个眼色,人九点了点头。炮头会意,来到石队长身旁要看他的枪。人九故意呵斥说:看什么看?小孩子别弄走了火儿!<BR>    石队长先前看过人家的枪,人家要看自己的不好意思不让看,随手摘下来递过去。炮头接枪在手,抬枪顶住了他的太阳穴:别动!朋友,今儿个对不起了,我们是来借你们的“喷子”(枪)的。人九站起身悠闲地说:打小鬼子没有这玩意不行啊,鄙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就是霸王巢的人九。  <BR>    啊?你是……<BR>    炮头呼哨一声,那些弟兄冲进屋,把十八支大枪揽在怀里,全部拿下。这帮家伙都抱着头蹲到地上,像群遭了瘟的鸡。<BR>    人九对石队长风趣地说:没别的啊,还请兄弟送我们一程吧?<BR>    石队长像送朋友一样把人九送出了暴马川,人九一抱拳:兄弟这就告辞,还望兄弟好自为之,替自己多想想后路,不要再为小鬼子卖命,多做好事莫问前程,后会有期!<BR>    人九有了枪,打了几次漂亮仗。这日,他带绺子到了柳歧镇。当晚,一个崽子不守绺规,把一个姑娘给糟蹋了,苦主找上门来又哭又闹,人九大怒,把全部弟兄召集起来,让苦主指认。姑娘家里人手提马灯认遍了每一张脸,结果,谁都不是。人九命人把“卡子”换回来,姑娘她妈上前就撕打骂道:就是你这个畜生!害了我家姑娘!咿咿……<BR>    人九登时翻了脸,骂道:畜生不如的东西!你发的誓呢!你发的誓呢!啊!来人!给我拉出去点啦!<BR>    那个“卡子“嗵地一声跪在地上,直喊大当家的饶命,说再也不敢了。人久被他的凄惨求饶弄得心中很不好受,转过身去咬着牙紧闭着眼,向后摆了摆手长叹一声说:点!过来两个弟兄把他拉了出去,只听“当”、“当”两声枪响,枪声发散,人九知道这是那两个弟兄放了空枪。他快步赶出去,抬手结果了那个“卡子”,然后叫人把那两个放空枪的弟兄捆绑起来,每人抽了二十马鞭。<BR>    转眼到了三五年的初冬,兄弟绺子“三星照”攻打驻烟囱山的小鬼子,不想中了埋伏,队伍被打“花达”了,撤退途中正好遇到了人九的队伍。“三星照”大当家的向人九抱拳施礼说:幸亏遇到了大当家的,我拉不出去了,“柴禾”(子弹)用完了,求大当家的送我一程。<BR>    点子多远?<BR>    兄弟想转道通化,大当家的能送我到岔路子就行了。<BR>    好!我送你们,这一路我“园子”好(路熟)。<BR>    “三星照”在前边开路,人九断后,一直打到了岔路子,终于甩掉了追击的鬼子。人九虽然牺牲了几个人,但又结交下了一绺生死弟兄。<BR>    人九的绺子在不断壮大,他心里十分欣慰。虽然家仇得报,可国恨未消,仅凭自己的力量,想把侵略者从东北赶出去,是不可能的,他觉得心里好似缺少许多东西,是那种依托感……<BR>    他听说杨靖宇要联合各山头的共同抗日,人九眼前忽地一亮,杨靖宇是自己心中的偶像,他是个了不起的大英雄!很想和他结识……<BR>    杨靖宇为了把各个进步的抗日组织联合起来,枪口一致对外,派出联络员到各个山头联络。<BR>    这一日,一位客商来到霸王巢沟门。隐在暗处的“科水”忽地冲出来,拿枪拦住来人。来人说:兄弟们辛苦了,请通报一声,我要见大当家的。“科水”问:你是谁?我是我。<BR>    又问:压着腕。答:闭着火。<BR>    科水上前收身后,把来人的眼睛蒙上,走了挺大一阵工夫,来到聚义厅前。有人进去报告,一会儿,出来说:大当家的叫带进去。进了屋,给那人摘去眼罩,他眨了眨眼睛,见正当中端坐着一个英武轻年人。年轻人说:你是谁?见我有什么事?先甩个“蔓”。<BR>    来人一抱拳说:垦草子,山头蔓。<BR>    年轻人眼睛一亮:哦,是杨掌柜?!<BR>    来人说:称不起,我是杨司令派来的。<BR>    年轻人忽地站起来,两眼瞪得如铃铛,发出烁烁的光芒:是杨靖宇司令吗?<BR>    来人点点头说:是。<BR>    人九忙走过来,哈哈大笑着拉住来人的手说:哎哎,你可来啦,辛苦啦!<BR>    他不是别人,是抗联独立师的于连长。<BR>    人九早就想和抗联取得联系,只是没有机会,今日抗联的人找上门来,他万分高兴。于连长把师长的亲笔信递给他,人九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眼里含着泪花。<BR>    人九安排了酒席,山珍野味摆了满满一大桌子,为于连长接风洗尘。夜晚,两人谈得投机,相见恨晚。人九把自己几年来、从起局到现在的经历详细地跟于连长说了。于连长把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也详详细细地给人九讲了一遍。凭人九的灵性,听懂了于连长讲的道理,他决心要跟着共产党走……<BR>    他们一直谈到东方发白,窗棂透影。<BR>    咱们出去活动活动吧。于连长提议说。<BR>    来到外面,一股新鲜空气扑面而来,人九抻了抻懒腰:啊———好爽啊!冬天要就过去啦,春天马上就来啦!</FONT></P></DIV></TD></TR></TABL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五女山家园

GMT+8, 2024-6-18 02:24 , Processed in 0.14051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