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20|回复: 12

网友选“文盲”余秋雨登顶 郭敬明于丹“入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3 12: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北方网》

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09/12/20/004350772.shtml

内容提要:重庆市某大学扫盲中心编写的《新编实用扫盲教材》里,对现代人扫盲的范围进行了新的定义。包括不会理财、不了解用电常识、不遵守红绿灯等等均被纳入“文盲”范畴。“文盲”定义一出,立即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发起了“华语世界文盲”评选,余秋雨在榜单中意外登顶,成为“华语世界第一文盲”。

网友选文盲余秋雨登顶

  2009年,对于余秋雨来说,实在可谓多事之秋。7月,余秋雨陷入捐赠门事件。12月,余秋雨为南京钟山所作碑文,惹得炮轰声一片。近日,有网友发起了“华语世界文盲”评选,余秋雨更是在榜单中意外登顶。

  近日,重庆市教委、西南大学扫盲中心编写了一部《新编实用扫盲教材》,文盲标准大玩“跳级”:不会理财、不了解用电常识、不遵守红绿灯通通是文盲!消息一出,立即引发网友热议,网友“拖尼熊”甚至还趁机推出了名为“华语世界文盲”的评选。余秋雨意外登顶,成为“华语世界第一文盲”。此外,郭敬明进入“文盲榜”的理由很简单,网友对其的评价是“我一直不明白他的文字到底想表达什么”;于丹那句“豪猪是一种野猪”也成为她入选“文盲榜”的理由;而赵忠祥则因一句“我的道德是非常高尚的”,入选“终身成就奖”。

  有网友发起了“华语世界文盲”评选,同时上榜的还有郭敬明于丹赵忠祥

  奇文共赏网友点评

  文:华夏大地,美景无数,却有寥寥几处,深嵌历史而风光惊人。其中之一,在南京钟山之麓。

  评:这是典型的大鼓书开篇,只需改为:“话说华夏大地,美景无数,却有寥寥几处,深嵌历史而风光惊人。看官,你道在下要表其中哪一处?说的乃是南京钟山之麓”,就词完意足,惟妙惟肖了。不过,即使是民间艺人也不至于如此无文化:“却”字用得不尴不尬,不明不白,盖上下文意毫无转折之处,纯属冗赘。

  文:此地山雄水碧,古迹连绵,徜徉其间,步步皆是六朝熏风,南唐遗韵;隐隐可见大明王气,伟人身影。每当清秋时节,重重悲欢归于枫叶,滔滔故事凝于静穆。山岚夕阳,明月林檎,真可谓中国文化之最高诗境也。

  评:“连绵”多指山岭,岂能用于“古迹”?莫非古迹不是断续分布,而能构成连续曲线?“六朝熏风”乃是大笑话———他以为“熏风”是“文化熏陶之风”,却不知道那专指“夏天的风”。哪怕是只看过几部演义的小学生都该知道,春为和风,夏为熏风,秋为金风,冬为朔风,莫非六朝只刮夏天的风?

  余大师胡乱搭配的词语令人笑脱下巴:“悲欢”如何“归于枫叶”?“故事”岂能“滔滔”?又怎样“凝于静穆”?

  “真可谓中国文化之最高诗境也”乃是连文学青年都不屑写的鄙俗句子。若上面那些四六不通的烂句子就写出了“中国文化之最高诗境”,那中国文化实在不堪入目。含泪请求余大师,不要用自己的无文化贬低侮辱中国文化。

  文:钟山风景,美则美矣,无奈龙虎际会,风雨苍黄,历尽浩劫,日渐颓芜。

  评:这儿的主语乃是“风景”,因此全句说的乃是“风景颓芜”。既然是风景,那除了人文风景外当然尚有自然风景,请问后者又该如何“颓芜”?

  “美则美矣”俗不可耐。“龙虎际会”又是大笑话———那一般是指君臣遇合,轰轰烈烈大干一番事业,岂可用以引出“历尽浩劫,日渐颓芜”来?

  文:所幸得逢盛世,重新打点江山,南京人民于甲申之年启动整治宏图,斥资五十亿,搬迁十三村,移民两万余,增绿七千亩,新建栈道,呼集物种,辟出诸多公园,重修两大陵墓,一时气象万千,如画卷新展,岭苑初洗,经典再现。

  评:“重新打点江山”少了主语:是谁“打点”来着?“江山”又是怎么个“打点”法?莫非那是行装一类的东西?“斥资五十亿,搬迁十三村,移民两万余”,不知是歌功颂德,还是曲笔讥讽?移民两万余是否得到人家的允可?是否悉数加以妥善安置,并充分补偿了人家的经济损失与诸多不便?“呼集物种”是不是《西游记》上抄来的?那似乎是金角大王、黄风老怪的干活,怎么能用来歌颂政府?“经典再现”是何意思?儒道释中哪家的经典?

  文:金陵古城,自此更可俯仰岁月,迎迓远近;中华文明,由此增一聚气之谷,读解之门。

  评:“金陵古城”怎么个“俯仰岁月”法?“聚气之谷,读解之门”鄙俗不堪,暗示“谷道之门”。

  文:主事者命余作文,方落数语,已烟霞满纸,心旷神怡。

  评:压轴笑话还在此,果然是“豹尾”。已有无数网友指出,“烟霞满纸”乃是夸奖他人的用语,岂能用来自吹?正是“方落数语,已陶然自醉”,笑死人了。

  登榜首理由:无病呻吟,文章只有华丽的辞藻而没有真情实感,除常被诟病的“含泪劝告灾民”一文外,余秋雨为南京钟山所作碑文,也成为他入围“文盲”的证据。


  赵忠祥登榜理由:
  因一句“我的道德是非常高尚的”,入选“终身成就奖”。

  郭敬明登榜理由:
  网友对其评价是“我一直不明白他的文字到底想表达什么”。

  于丹登榜理由:
  说了那句“豪猪是一种野猪”的“名言”。


余秋雨沦为文盲反映民众的失望

  媒体在评价余秋雨独占魁首时,用了“意外登顶”这词儿,因为余老师是文学大师,无论如何不该和这种奖沾边儿。其实不然。大凡这种最差评选,无一例外都是名人名家入选,比如美国电影界的“金草莓奖”,每年都会在奥斯卡颁奖前挑出年度最差劲的电影作品和电影人,而荣膺奖项的基本都是明星名导。意大利足球联赛有个“金垃圾奖”,今年获奖者是巴西人梅洛,这哥们可是意甲今年转会的“标王”,按说,梅洛踢得再差,也不至于在意甲几百号人里最差吧?所以说,这些奖与其评选的是“最差”,倒不如说是“最让人失望”更恰当。
  按这个思路,很多事情就好理解了。比如在文盲榜单里,还有一直背负抄袭之名的郭敬明,认为“豪猪是一种野猪”的于丹等等。为什么这几位屈居余大师之后?原因很简单,被寄予的希望没余老师大。人们希望这位大师能够身负正义,关注民生,成为文人典范。千百年来,所谓的“文人风骨”一直是民众高山仰止的楷模,某些时候说是精神寄托也不为过。比如屈原杜甫等等,自己过得并不如意,却依旧拥有“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博大胸怀,这才是人们心中应有的文人风貌。
  而余老师呢?先有汶川地震后的“含泪劝告”,近来,其为南京钟山所作碑文,又被广为传诵着“斥资五十亿,搬迁十三村,移民两万余”的歌功颂德之“经典”,更出了涉嫌“侵吞徐家汇商城的国有资产”的传闻,一时间“绯闻等身”。如此,一个趋于物质和功利的大师,惟剩商业价值而已,难怪一度顶礼膜拜的追随者不认账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3 13: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看这篇反驳的文章,这是夸他呀还是骂他呀?

转《中国新闻网》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9/12-22/2031838.shtml

"第一文盲"加诸余秋雨,是文化的沦丧

2009年12月22日 14:39 来源:燕赵晚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网友评华语世界文盲,余秋雨郭敬明于丹入选,余秋雨在榜单中意外登顶,成为“华语世界第一文盲”。余秋雨进入“文盲”行列的理由是,空追求文采,无病呻吟而没有真情实感,“不是作家是书商”。余秋雨为南京钟山所作碑文,也成为他名列“文盲”的证据。有网友称:失掉一个文人应有的关注民生之心,等于自掘坟墓。心盲了,堆砌再多的辞藻也是枉然。

  近年来,余秋雨遭恶搞多矣,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将“华语世界第一文盲”的帽子加诸一位著作等身学富五车的学者、文学家身上,折射出的不仅是当前某些网友的无聊无知,更是文化的沦丧。

  现在,请让我们拿文化的这个定义对余秋雨做一番考量吧。“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余秋雨其人其文,何尝不是如此?当今社会,不正处在一个“空追求文采”的时代吗?假话套话大行其道,一个比一个说得漂亮、说得堂皇,而真话实话早已没了立锥之地。余秋雨“无病呻吟而没有真情实感”,岂非正是人类生活尤其是国人生活的真实反映?

  余秋雨最为人诟病者无非两件事:一曰“秋雨含泪”,一曰“钟山碑文”。实际上,此两者在“大失人心”的同时却“大得官心”。当今社会,到底是民重要,还是官重要呢?恐怕略有常识的人都心知肚明。得罪再多的老百姓,只要能讨得官爷之欢心,便是值得的。也许正因在此等关键问题上头脑清醒,秋雨先生才得获“大师”称号且风生水起财源滚滚成了先富起来的人。这才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这才是真正有文化的表现呀。

  有人感叹说:古时杜甫为未能救人民于苦难而“泪满襟”,今有余秋雨为钱财曝光而上电视;古时有陆游“但悲不见九州同”,今有余秋雨见“斥资五十亿,搬迁十三村,移民两万余”而叹“经典”。这叫什么话呢,唐朝根本没有电视,诗圣又怎会有机会上电视曝光?斥资若干搬迁若干移民若干,本属当今之时代特色,此景只应现在有、古时哪得几回闻,陆游未曾躬逢盛世,又怎么能理解“拆迁移民”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豪迈呢?拿杜甫和陆游来菲薄余秋雨,应系文化盲之所为也。

  窃以为,不管是何种诬蔑和恶搞,即使恶毒如“华语世界第一文盲”者,均无损余秋雨之成就。

  乔志峰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3 13: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中学老师对余秋雨碑文的批改
转《色影无忌》
http://forum.xitek.com/showthrea ... 688953&pagenumber=1

在下做过几年中学语文老师,以我批改作文的标准,余秋雨的作文不及格。

现录余文如下:

华夏大地,美景无数,却有寥寥几处,深嵌历史而风光惊人。其中之一,在南京钟山之麓。此地山雄水碧,古迹连绵,徜徉其间,步步皆是六朝熏风,南唐遗韵;隐隐可见大明王气,伟人身影。每当清秋时节,重重悲欢归于枫叶,滔滔故事凝于静穆。山岚夕阳,明月林禽,真可谓中国文化之最高诗境也。

  钟山风景,美则美矣,无奈龙虎际会,风雨苍黄,历尽浩劫,日渐颓芜。所幸得逢盛世,重新打点江山,南京人民于甲申之年启动整治宏图,斥资五十亿,搬迁十三村,移民两万余,增绿七千亩,新建栈道,呼集物种,辟出诸多公园,重修两大陵墓,一时气象万千,如画卷新展,岭苑初洗,经典再现。金陵古城,自此更可俯仰岁月,迎迓远近;中华文明,由此增一聚气之谷,读解之门。主事者命余作文,方落数语,已烟霞满纸,心旷神怡。
先分批:

“华夏大地,美景无数,却有寥寥几处,深嵌历史而风光惊人。其中之一,在南京钟山之麓”。

首句问题最大。“华夏大地,美景无数,却有寥寥几处,深嵌历史而风光惊人”。这句话转换成白话就是:“华夏大地,美景无数,但深嵌历史而风光惊人的却只有寥寥几处”。话怎么能这么说?为了拔高钟山也不至于这样贬低华夏风光,况且这也不是一向推崇中华文化的余秋雨应当说的。问题出在哪里呢?出在语法上。这句话是一个转折句,转折句分前后两句,前后相反,后句颠覆前句,前虚后实,重在后句。“华夏大地,美景无数,却有寥寥几处,深嵌历史而风光惊人”,前句说“无数”,后句说“寥寥”,重点在“寥寥”,且“寥寥”颠覆了前句的“无数”。怎么改呢?应当用递进句。递进句虽然也是重在后句,但前后句意思相承,后句并不颠覆前句。比如,可改成这样的意思:“华夏大地,处处美景,更有无数胜景,深嵌历史而风光惊人”。或者不用递进句,就两句,前后相承。

接下来“其中之一,在南京钟山之麓”则完全是大白话,“其中之一”和那个“在”非常扎眼,另外,说“钟山之麓”也不对,作为一处风景,钟山是一个整体,况且你后面不是说“钟山风景,美则美矣”吗?怎么改呢?改成“其一者,钟山也”行不行?不行,因为你这里说“其一”,读者就要等着在后面看“其二其三”。问题出在哪里呢?同样出在语法上,“其一”应用在句尾而非句首。

综合以上,“华夏大地,美景无数,却有寥寥几处,深嵌历史而风光惊人。其中之一,在南京钟山之麓”可改为“华夏大地,美景无数,有深嵌历史而风光惊人者,钟山其一也”。这样读起来就起承顺畅,破题自然了。

“此地山雄水碧,古迹连绵”。“此地”多余。

“每当清秋时节”。“每当”多余。

“山岚夕阳,明月林禽”。不对仗,可改为“山岚夕阳,林禽明月”。

“重新打点江山”。大白话,“打点江山”不通。

“南京人民于甲申之年启动整治宏图”。这纯粹是一现代汉语句式,却夹在一堆四六句当中。“南京”是定语,“人民”是主语,“于甲申之年”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启动”是谓语,“整治”是定语,“宏图”是宾语。只可惜是个病句,“启动”与“宏图”动宾搭配不当。

“一时气象万千”,“一时”是过去时,不当。

“方落数语,已烟霞满纸,心旷神怡”。

这句大家议论的最多。我的看法,余秋雨不是有意自夸。余秋雨脸皮厚,但他不会明目张胆地自夸,他往往是借他人甚至虚构他人来自夸。那么这句是怎么回事呢?我认为,余秋雨的本意是想说,钟山风景太美了,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我才写了几句,钟山的全部景色就仿佛浮现在我的眼前。他想说这个意思,但是却不知道“烟霞满纸”是句恭维别人的话,于是就用上了。就像朱军本意是想说“您爸爸”,却用了个“家父”。这是余秋雨的老毛病,像错用“致仕”一样,喜欢卖弄又不懂装懂。

以下总评:

先说文法。

余文除语法错误颇多以外,在文法上最大的不堪之处是不文不白,不伦不类。今人写文言,不必用词晦涩,可以通俗直白,但必须遵循文言的基本规范。文言句式简洁,多是省略句,不会主谓宾定状补俱全,像“此地山雄水碧”,“每当清秋时节”中“此地”、“每当”都应省略,更不用说“其中之一,在南京钟山之麓”、“真可谓中国文化之最高诗境也”、“重新打点江山”、“南京人民于甲申之年启动整治宏图”这些大白话了。另外,作为骈文,平仄、铺陈这些先不强求,但你起码要基本做到对仗工整。如“如画卷新展,岭苑初洗,经典再现”这几句,“画卷新展”和“岭苑初洗”相对仗,可后面却只留下“经典再现”在那单吊。其他如“六朝熏风,南唐遗韵”、“重重悲欢归于枫叶,滔滔故事凝于静穆”、“山岚夕阳,明月林禽”等只是凑成两句,一点不工整。

再说立意、主题和内容。

据园林管理局说,“主事者命余作文”,是给了余秋雨材料的。作为材料作文,你不能照抄材料,要从材料中提炼出主题来,也就是先要立意。立意高低,直接决定作文的质量。余文开头唬头很大,说钟山是华夏美景中寥寥无几的“深嵌历史而风光惊人”者之一,可紧接着端出来的却是一个拼盘:“六朝熏风,南唐遗韵,大明王气,伟人身影”。读到这,我仿佛看见一个游人边看边说:“好地方啊,出过好几代皇帝呢。”也就是说,余秋雨的见识跟一个普通游客的见识差不多。经历多少朝代,出了几个皇帝,这些大家都知道,还用你来说?难道你看不出更多的东西来?十朝古都,孙中山,就是一般的中学生也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主题:数代王朝在这里更替兴亡,孙中山推翻帝制,在这里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逝世后安葬于此,钟山有幸,见证了中华历史的滚滚潮流。当然,你也可以说“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也可以说“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总之,你得有主题。另外,“大明王气”与“伟人身影”并列也显得不伦不类。这大概是指明孝陵和中山陵吧,问题是你在陵园转,然后你又说“隐隐”看见了墓主的身影,你是不是想拍鬼片?


“深嵌历史”就这么个嵌法,那么“风光惊人”呢?是秋天的枫叶和“山岚夕阳,明月林禽”,而且这“山岚夕阳,明月林禽”还是“中国文化之最高诗境”乖乖,这随便一个山区农村都有的景色怎么就成了“中国文化之最高诗境”了?

接下来的“斥资五十亿,搬迁十三村,移民两万余,增绿七千亩”大概就直接抄自园林局领导的工作报告。你又不是会计,你记这些帐干吗?后面的“金陵古城,自此更可俯仰岁月,迎迓远近;中华文明,由此增一聚气之谷,读解之门”就更不靠谱了,作为十朝古都,只有靠修个园子才能俯仰岁月,读解文明?

作文的基本要求是语句通顺流畅,主题明确突出。以这个标准看,余秋雨的作文不及格。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3 13: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破鼓众人捶啊!
发表于 2009-12-23 14: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成者为王败者囚啊!说心里话,我不怎么喜欢余秋雨的文章,他想沿袭鲁迅大师的写作手法,但真是不伦不类的,白不白古不古的读起来牙碜。
发表于 2009-12-23 14: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段时间我也看了有关余秋雨先生为南京钟山所作碑文引起的反响,感慨颇多。特别是有历史学教授表示:“余秋雨的钟山碑文,刻在石头上,但我希望周围杂草速生,藤蔓疯长,将其遮盖;如果石质疏松,不久崩解,更是喜出望外。”言辞可谓锋利啊!
发表于 2009-12-23 14:3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熙湖 于 2009-12-23 14:38 编辑

静夜看月,高明!你这样即不得罪老余有说出了国人心里话。高!实在是高!
发表于 2009-12-23 14: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天也看过东方台的一期节目,知名语言文字学者、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钱乃荣认为,余秋雨的用词没有问题,这是网友的“咬文嚼字”。他认为,语言必须打破条条框框,用词生动必须要有创造性。
虽然我也不喜欢读余秋雨的文章,但我还是赞成钱教授的看法。
发表于 2009-12-23 14: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在于创作,必须创造自己的风格然后作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中国的语言很丰富也非常的深奥,写作不是不是文字的堆砌而是感情的流露、语言的表露、思想的揭露。我觉得网友的评论是正确的,起码文章得让人看得懂,知道你所表达的思想和意境,哪怕就是骂人也得让人觉得出来。
发表于 2009-12-23 14:5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许余秋雨是空追求文采而没有真情实感,犯了常识性错误,不该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五女山家园

GMT+8, 2024-6-18 09:45 , Processed in 0.21558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