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58|回复: 0

漫谈“网”的潜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23 10: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汉语词典里,“网”的解释是用绳、丝或线编织的捕鱼捉鸟的工具;在现实生活中,网就是一种捕杀猎物而带有暗器意思的工具,诸如渔网、鸟网、蜘蛛网,可以说这些网是陷阱里的魔鬼,是让许多活生生鲜活的生灵暴尸而亡的坟墓;从字的型体上我们也可以看出,“网”就像在门框上挂着如薄纱般的短帘,门里门外,不知道相互的背后藏着什么?诱惑着站在门外的人想知道里面的究竟;不经意间或许还没有看到那打着双叉的:“不得入内”的警示。在日常用语上,“网”的作用不仅仅是捕捉鱼鸟虾虫的工具了。它的外延不断扩大和延伸,诸如法网、天网成了大快人心的惩治违法分子的专用词;社会网、关系网、官联网已是人之憎恨的代词……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网对生物已经构成了一种威胁。
于是,陡然地冒出了一个想法:凡是沾“网”字的东西离它远点。不管什么网,是网就要捕捉猎物!
不知不觉的又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就已经设身处地站在了许多自己编织的网里了。
有形的网和无形的网,工作上的网和生活中的网,生物网和手工编织的网,通讯网和电脑互联网。即便你自己分得清,看得明白,也无法逃避的掉的。
工作要上进,自己要努力,这是做人最基本的条件。为了在同学和朋友间能抬得起头,起码在老婆面前能够扬眉吐气。资本是什么?就是能混出个人样来,弄个一官半职的。哪怕两个人当个头,也觉得趾高气扬的。实力哪?关系网。全民总动员,娘家婆家亲家娘舅家,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开通一切可以开通的关系。虽说厚颜但觉不耻,我不办别人也是这么办,何不先下手为强?
孩子上学,不找关系你去不了。人家的孩子都能选个好学校,自己的孩子又不是弱智,干吗就得去别人摒弃的环境里接受垃圾式的教育。
记得在学校学习生物课的时候,老师把许多动物画到了纸上,让同学们连出最多条相互蚕食的食物链,最后线条把一张纸划得跟网片差不多,交叉着一个个不等的网眼。老师告诉同学们说这就叫“食物网”。现在想想那堂课太生动了 ,动物之间的弱肉强食的线交织成了网,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关系网有什么区别呢?虽然自己也是食物网里的弱势群体,适者生存吗?这样想想,心里也就平衡了许多。
通讯网络给人民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起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莫大幸福的同时,也隐隐的给人们的心理上增加了相对的压力。
电话费、信息费、网络费、通讯费……有用没用的,想要不想要的,只要你沾了用了,咬得你遍体鳞伤还得强装笑颜。
网吧的兴起虽然表现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也只是一种新事物落地的标志,它的确象一张巨大的网粘住了成千上万的少年儿童,让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累了学校,苦了家长,害了孩子,社会和家长近乎于“谈网色变”的程度,纷纷指责网吧老板云云。
网络也好互联网也好还是网吧也好,它的存在是无可厚非的。孩子上网也没有错,错在没有对他们进行“到位”的合理教育。过几年电脑网络家庭普及以后,起码会有三分之二的孩子不会像现在这样痴迷。以鄙人被“网过”的经验上讲点看法。对孩子上网不应该使用“管制” 的手段,应该采用“限制”的方法。学校和家庭都应该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有足够接触网络的机会和认识网络的过程,见多不怪,有了足够的认识,不易产生逆反的心理。渐渐达到知道“躲网”和会“脱网”。
对网吧的管理应该是政府职能部门的事。那些挣黑心钱和坑害孩子的人,最终也是作茧自缚,死在自己编织的罪恶的黑网洞里。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不管多大的网,只要自己把握好,不被诱惑,不利欲熏心就不会被其俘获。无形的黑网着实让人胆战心惊,一不小心就钻入了它的黑洞。斜不压正,“心底无私天地宽,”多大的网都不可怕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五女山家园

GMT+8, 2024-6-18 15:19 , Processed in 0.15468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