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46|回复: 7

[转帖]边城--桓仁三月满乡行(系列)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13 12: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R><IMG src="http://bbs.lotour.com/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BR><a href="http://bbs.lotour.com/UploadFile/2006-6/20066302501551926.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bbs.lotour.com/UploadFile/2006-6/20066302501551926.jpg" border=0></A><BR><BR><IMG src="http://bbs.lotour.com/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BR><a href="http://bbs.lotour.com/UploadFile/2006-6/20066302503553728.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bbs.lotour.com/UploadFile/2006-6/20066302503553728.jpg" border=0></A><BR>
<P  align=center><B >上桓仁之路</B><B >
<p></B>
<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也许是前生约定吧,在我人生的旅程表上从未计划过的一段旅程突然而至,在我思想尚未做好充分准备时,便被一座遥远而美丽的边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桓仁深深的吸引,并疯狂的爱上了它。
<p>
<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三月的一天,朋友委托我前往地处中朝边境的辽宁桓仁做项目调研。虽然比较辛苦,但对于我这个旅游我这个发烧友来说,这也正是一个踏青访古,体验民族风情的绝好机会。虽然未识谋面,但因平日喜欢地理民族知识,对这个边地小城已经略有了解。
<p>
<p>
<P >桓仁是满族故乡,靠近中朝边境,具有浓郁的满族、朝鲜族风情。高句丽第一代国都五女山城刚于不久前与吉林集安的好大王墓一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备为世界文化遗产。那里地处长白山余脉,是中国著名的枫叶之路的组成部分。那里的鸭绿江第一大支流浑江上的浑江水库山光水色,景色清幽。此外,那里虽然地处边境,但交通却算得上方便,北京和天津都有直达本溪的火车,不过八九小时的车程,从本溪到桓仁有班车直达,只需三个小时左右时间。在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后,我便急匆匆迎着北国料峭的春寒登上了开往本溪的火车。
<p>
<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火车从于晚十点从天津出发于早晨五点半左右抵达本溪。三月底的东北乍暖还寒,空气中尚透着一股关外的寒气。本溪是座山城,黎明的空气中迷漫着浓重的寒雾,有气无力的街灯在晨光里显得暗淡无神。火车站前就是长途车站,我来不及观看小站的风景,便匆匆直奔长途汽车站。可一问售票员,到桓仁的第一班车要八点才开。没办法,先解决肚子问题吧。于是我寻着香味走进一家早点部,一来可以暖和身子,二来也尝尝本溪的早点。
<p>
<p>
<P >“老板<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推荐点您这儿的特色早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老板一听我说话就知道个外地老客,拖着东北腔高声答道:“金饼,这饼味道贼好,保你们那疙瘩没有,”。“成,我先看看什么是金饼”。我起身来到案板前,仔细观看金饼制作过程。金饼与天津的煎饼有几分相似,只是略厚一些,用和好的面放在案板上加豆油擀成直径一尺大小的圆形,然后放出平底锅烙成金黄色即可。我要了两张金饼,一碟小菜,就着小米糑大口朵頣起来。您还别说,金饼的味道还真不错,鲜香味美,口感劲道。也正是这两张金饼,让我这个匆匆过客记住了本溪这座北国山城。
<p>
<p>
<P >照顾好自己的肚子后,身上也顿时感觉暖和了许多。时间还早,在这儿傻等着也不是事儿啊。于是,和出租司机一番讨价还价后,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0</FONT>元达成默契,我迅速踏上了前往桓仁的旅程。
<p>
<p>
<P >司机师傅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汉子,老成持重,车技一流,加上平坦的一级公路,崭新的捷达车,我们的行程开始是一路顺风。可天有不测风云,一小时后,天空中飘起了雪花,缤纷的春雪落在路面上,路面很快就变得湿滑难得,司机小心翼翼的放慢了速度。
<p>
<p>
<P >本桓公路先是沿太子河逆流而上,平坦宽阔,但过本溪满族自治县县城后,路面变窄,路况也不如前一段,但两侧的山光水色却变得更加让人身心愉悦。这是中国著名的枫叶之路,据说深秋时节要是来这里,两侧群山枫红似火,醉倒无数旅人。眼下虽然是北国初春,草木尚未返青,但消融的雪水汇成涓涓溪流奔向山谷中的太子河,河畔平川上的稻田已经开始灌水,一畦畦水田好似明镜倒映着残雪消融的群山,漫山遍野苍翠的松林,黄色的柞树,亭亭的白桦。在漫天飞雪曼妙的舞姿衬托下,风景依然非常优美。
<p>
<p>
<P >公路一路向上爬行,随着山势的增高,森林愈加茂密,翻越海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325</FONT>米的辽河与鸭绿江分水岭<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老秃顶子山,公路开始沿浑江支流哈达河下行,辽宁最东部的小城桓仁已经遥遥在望了。
<p>
<p>
<P >我们的车在辽东的群山中长途跋涉了三个小时后,哈达河谷豁然开朗,一座美丽的小城海市蜃楼般跃然浮现在我的眼前。水流潺潺的哈达河与浩浩荡荡的浑江在一处壁立挺拔的悬崖下汇流,冲积出肥沃的桓仁盆地,,清澈的哈达河自西北缓缓走来,宽阔的浑江自东北方向奔腾而来,在本桓公路边遇到一处耸峙的山崖阻挡,与哈达河携手后转身南流,而后又沿山坡向东南方向流去,形成一个巨大的弧形江湾,将小城桓仁紧紧的抱在怀里,背靠青山,绿水萦回,蓝瓦白墙,田园相拥,水清沙白,鸥鸟翔集,简直太美了,活脱脱一处世外桃园。我惊诧于桓仁的美,身不由已的被它的天生丽质所诱惑,整个人都迷失在小城的山水间,不停的东瞧西看,已经不知该多看那里几眼,生怕错过一处美景。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一见钟情,桓仁――我爱你。
<p>
<p>
<P >在到达桓仁后,我首先要做的是帮朋友将调研的事情做好,具体情况这里自不必说,但调研过程中结识的满族朋友关先生热情好客,为我的桓仁之行提供了很多方便,让我由衷的感激这位侠肝义胆的哥们儿。
<p>
<p>
<P >工作完成后,自然要制定好的的观光计划。由于时间紧迫,我把日程安排的非常紧:即用两天的时间游遍这里的精华地区。</P>
<P > </P>
<P > </P>
<P >原址:<a href="http://bbs.lotour.com/dispbbs.asp?boardID=2&amp;ID=44571" target="_blank" >http://bbs.lotour.com/dispbbs.asp?boardID=2&amp;ID=44571</A></P>
 楼主| 发表于 2006-7-13 12: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
<DIV ><IMG src="http://bbs.lotour.com/skins/Default/topicface/face1.gif"></DIV><B>边城--桓仁三月满乡行(系列)二</B></DIV>
<DIV>
<P  align=center><B >五女山城的诱惑――遗憾的古城之旅</B><B >
<p></B>
<p>
<P >因为是世界文化遗产,因为是充满传奇色彩的高句丽古国的第一代都城,因为东方卫城的险峻壮美,因为它既可府瞰浑江水库,又可远眺桓仁城,五女山城自然成了我桓仁此行的第一目的地。
<p>
<p>
<P >提起高句丽,恐怕有些历史知识的人对它都不会陌生,从隋炀帝征高丽(是高句丽,而非后来王氏高丽),到唐朝的薛仁贵征东,这个古老的边疆政权与中原王朝的分分合合在国人心中留下了许多经久不衰的传说。但具体到高句丽的历史,知道的人不恐怕就微乎其微了,许多人甚至会的把高句丽和后来的高丽混为一谈。高句丽是由我国古代地方政权北扶余王子朱蒙于公元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7</FONT>年建立的中国地方民族政权,国都就是今天的五女山城(史称纥升骨城)。
<p>
<p>
<P >五女山城位于桓仁城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FONT>公里,海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21</FONT>米的五女山顶,是中国唯一一座建于山顶的都城,因开制与著名的雅典卫城相似,被称为东方第一卫城。山城依山而建,呈不规则的楔型,南北长<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540</FONT>米,东西宽<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50</FONT>米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50</FONT>米,由山腰的外城和山顶的内城两部分组成。山城的南、西,北三面都是一百多米高的悬崖峭壁,东面和东面面相对平缓的险峻坡地上修有城墙,城东、西、南分别筑有三座城门,易守难攻。当年高句丽人上山的唯一通道是长<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38</FONT>米,宽<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5</FONT>米,直通西门的十八盘古道,除城墙外,山顶尚遗留有城门、马道、大型建筑基址、居住建筑群址、蓄水池、了望台、哨所等。公元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年,高句丽第二代国王琉璃明王将都城迁往国内城(今吉林集安),五女山城结束了作为都城的历史,但它一直是高句丽时期最为最要的城市之一,并从未被敌人攻占过。高句丽亡国后,这里几经个建,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424</FONT>年被满族首领李柱满占据,由此,五女山成为满族文明发祥和启运之地。
<p>
<p>
<P >为我一睹这座古城的雄姿,我在关先生陪同一驱车前往山城。一路上,山重水复,浑江与五女山交相辉映,浑江水库尚未融化的白色冰原与山坡上苍翠的松柏交织出北国美丽的初春美景。
<p>
<p>
<P >我们的车一路盘旋而上,抵达十八盘下的景区大门,可直不巧,因山上冰雪未化,游人不能登顶,我们说尽了好话也未能打动景区的工作人员,于是,只能沿十八盘攀登一段,沿&#18045;高句丽先人的足迹,体验一把高句丽古人行路的艰辛。
<p>
<p>
<P >拍几张山门的照片留个纪念,在景区的平台下眺望一下小城桓仁的美景。你还别说,这里可真是一处观看桓仁风景的胜地,从这里俯瞰山下的桓仁,真是个山水俱佳的风水宝地,浑江似练,在桓仁盆地上画出一个规矩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S</FONT>型,小城参差错落的建筑掩映在江畔的万木丛中,翠峰如屏,耸峙小城的东侧,如卫士般忠诚的守护着小城。这样的山水,这样的风景,在中国数以千计的县级城市中怕也是绝无仅有的吧。
<p>
<p>
<P >没办法,我只得悻悻下山,让五女山城的遗憾成为我对小城永远的牵挂吧,也许这个遗憾会牵引着我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再次来到这座美丽的小城,不为别的,只为亲眼看看这座让我魂牵梦绕的东方第一卫城。
<p>
<p>
<P  align=center><B >守望望天洞</B><B >
<p></B>
<p>
<P >关先生为我推荐的第二处景点是望天洞。
<p>
<p>
<P >望天洞位于雅河朝鲜族乡弯弯川村,是桓仁人引以为傲的另一处胜景。这里距离县城十五六公里,有乡村公共汽车开往县城。我们一路沿浑江南行,进入雅河谷地后,山谷里成片的水田和四面坡顶的朝鲜族建筑向人展示了这里的浓浓的朝鲜民族风情。
<p>
<p>
<P >望天洞位于大雅河南岸的一座风景秀丽小山里,山上长满茂盛的白桦、柞树,洞口位于半山腰的树林中,需要穿过大雅河上的吊桥方可登山入洞。这是北方不多见的喀斯特洞穴,发育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万年前,洞总长<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7000</FONT>余米,洞内最大的厅<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000</FONT>余平方米,可容纳万人,被称为“北国第一洞,此洞两个洞口并列,中间隔一道两抱多粗的石梁。右侧洞口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FONT>平方米,洞口石壁上一只展翅昂首的大鸟,面向东方,形象逼真,名曰“鲲鹏朝阳”。左侧洞口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5</FONT>平方米。两个洞口酷似一副巨大的眼镜放在山巅。沿左侧洞口石壁扶铁栏踏石阶经“通天桥”,下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0</FONT>余米,便是该洞的第一大厅——“聚仙厅”,宽阔高大,可纳千人。回首仰望,两道光柱直射厅中,使人有怀抱红日、目接青天之感。<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FONT>
<p>
<P >  洞内钟乳丛生晶莹剔透,但比起中国其它地方的洞穴来,倒也没有什么令人称奇之处,但洞中道路曲折,忽上忽下,最狭窄之处,只能容一人通过,胖者不显挤,瘦者不显宽,到也颇具特色。而这里最奇特的要数迷宫洞,数洞并列,上下并行,恍若迷宫,迷宫分上、中、下三层,道路环环相套,洞中有洞,洞洞相通,门中有门,门门可行,总长度<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100</FONT>多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世所罕见。而洞的中部有一沿如竖井通能山外,阳光从洞口倾泄而下,让在洞中走久了的人一下看了了地上世界的光明,很有些天上人间,恍如隔世之感,这不同恐怕也正是望天洞之名的由来吧。
<p>
<p>
<P >  望天洞外又是另一番风景,清澈见底的雅河从山脚下淙淙流过,把河两岸分隔成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河南岸高山耸峙,层峦叠嶂,颇有北国风光的雄浑之气;而河北岸则土地平旷,阡陌纵横,令人仿佛置身江南。置身吊桥之上,望脚下大雅河悠悠碧水东流不复,耳畔蓦然回响起那句千古名言:“逝者如斯”,山川虽美,亦不能掩感伤之情。因为昨天已经消逝,我的青春小鸟一去不回来。真的,一去不回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p></FONT>
<p><BR><IMG src="http://bbs.lotour.com/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BR><a href="http://bbs.lotour.com/UploadFile/2006-6/20066302552628212.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bbs.lotour.com/UploadFile/2006-6/20066302552628212.jpg" border=0></A><BR></DIV>
 楼主| 发表于 2006-7-13 13: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STRONG>边城--桓仁三月满乡行(系列)三</STRONG>
<DIV><BR><STRONG><IMG src="http://bbs.lotour.com/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 border=0></STRON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BR><a href="http://bbs.lotour.com/UploadFile/2006-6/20066302564731688.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bbs.lotour.com/UploadFile/2006-6/20066302564731688.jpg" border=0></A><BR><BR><IMG src="http://bbs.lotour.com/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BR><a href="http://bbs.lotour.com/UploadFile/2006-6/20066302565727423.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bbs.lotour.com/UploadFile/2006-6/20066302565727423.jpg" border=0></A><BR>
<P  align=center><B >大雅河上小桂林</B><B >
<p></B>
<p>
<P >由望天洞沿大雅河逆流而上约六七公里,有一风景绝美的小峡谷――桓仁小桂林。大雅河到这里被两岸山峰夹峙,形成一处风景秀丽的峡谷,原本宽广的河谷骤然变窄,宽浅的河床变成了一条仅二三十米宽的湍急的溪流。河东岸危岩耸峙,断崖百尺,崖顶之上苍松密布,红色的山崖,碧绿的松林,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晶莹的冰雪,透明的春水,与河西岸林木掩映的小木屋一起构成了这里险,奇,秀,美的绝佳风景,真是不是桂林,胜似桂林。
<p>
<p>
<P >在峡谷间的河西岸林间,修有一处渡假村,清一色原木搭建的小木屋错落有致的散布林间,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渡假村内是观看峡谷风景最佳地点,远可隔河远观东岸壁立千仞,奇石怪松的险峻山峰,近可观冰雪消融的大雅河春水,亦可以静静的坐在林间望着松林间的蓝天与白云发呆。都说桂林和丽江是发呆的最好场所,但我相信这美丽的大雅河峡谷也不失为一处小资们静心的好去处呢。
<p>
<p>
<P >北国三月,正是观看冰雪消融的大好时节。第一次看北国春天的风景,不由得三步并作两步冲到河边。虽然天气微寒,但阳光下的大雅河真可谓风光无限,只见河两岸各有两三米宽四五十公分厚的冰带尚未融化,而河中央却已是浪花翻滚,春潮涌动。初春和煦的阳光轻轻洒在河上,洁白的冰雪在阳光下映射出晶莹的亮光,而融化的雪水在阳光和蓝天的作用下,透出幽蓝幽蓝的神秘色彩,把小小的峡谷妆点成了人间仙境,再不会欣赏风景的人面对如此良辰美景也不会对无动于衷。
<p>
<p>
<P >我沿河边的冰带逆流前行约百多米,处一高大山崖遮住了太阳,由于享受不到阳光的温暖,崖下一段几十米长的河道居然依然还全部处于冰冻状态,洁白的冰雪在大雅河的春水上架起了一座天然冰桥,奔腾的河水从上游潜入冰层下面,穿过这座天然冰桥,又从不远处涌出,形成一处难得的天然美景。我小心奕奕的踏上冰桥,发现这里绝对是欣赏峡谷风光的最好地段,你可以与对岸红色的悬岸零距离亲密接触,用你的手触摸那亘古不变的巨石清凉的质感,你可以远眺大雅河从山的那边轻盈的走来,又从你的脚下欢快的奔向远方,你还可以把酒问蓝天,举杯邀白云,让自己沉醉在这北国的山水间,你亦可以找一个最好的角度,与这美丽的峡谷来个永恒的留念。当然,我是不会忘记其中的每一个观景机会,并用我的相机记录下这更壮丽的瞬间。
<p>
<p>
<P >冰桥下游不远处,有一个简易的小码头,据说这里盛夏时节是个绝好的漂流点,从这里下水一直可以漂流到望天洞,十几里大雅河风光一揽无余。倘若有机会,这可真是一次不错的体验啊,我心里暗暗预想将来一定找个机会来这里忘情的漂流一次,好好享受这里的山水风光。
<p>
<p>
<P >据关先生讲,这里由于地处深山,不仅风景美,空气好,又有浓郁的朝鲜族风情,每年都吸引不少画家和摄影家来创作写生。同时,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宣传,在深闰的风景也正开始被山外的人们所认识。是啊,俗话说:酒好不怕巷子深,我相信总有一天这里会被更多纵情山水的朋友们所认识。</P></DIV>
 楼主| 发表于 2006-7-13 13: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STRONG>边城--桓仁三月满乡行(系列)四</STRONG>
<DIV>
<P  align=center><STRONG>那山、那水,那树,那桥,那神秘的蛙群。 </STRONG>
<P><STRONG></STRONG></P>
<p>
<p>
<p>
<P >桓仁之行,有一次出游让我特别难忘。说来这是我调研工作的一部分,但对于一个爱山乐水的人来说,每一处不为人知的自然山水之行都是一次难得的亲密自然的好机会。
<p>
<p>
<p>
<p>
<P >那是一次项目考察之行,目的地是桓仁城西的一处山谷。初春时节,山谷间还残留着片片积雪,农田与松林相间的山谷平和而自然,空气中开始弥漫出山野春天里特有的清香,虽然已经开始反浆的山间小路泥泞难行,却丝毫没有影响我观看风景的兴致。
<p>
<p>
<p>
<p>
<P >忽然,我看到远处的山坡下一株粗大的老树下,一处低矮的小屋正冒出淡淡的炊烟。这是我长久以为一直向往的一道风景,那份古朴、自然的稚拙之美很久以来一直在叩击着我的心扉,今天,当它真的展现在我的眼前时,我激动的先是手舞足蹈,继而是长久的沉静。
<p>
<p>
<p>
<p>
<P >不久,那古老的大树已经在我的面前,粗壮的树干直径中有一米多,虬曲的枝杈自由的伸展在空中,刚刚有些泛绿的枝头还没有发出新牙,苍老的干上树皮斑驳,昭示着岁月风霜的痕迹。这样的老树在都市里怕是很难看到,即使看到也是被水泥丛林包围,甚至被囿于狭小的空间里,甚至被打上铁箍,穿上水泥裙,那有这般的自由与装运。
<p>
<p>
<p>
<p>
<P >没想到树后的小屋正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看林人热情的出门把我们让出小屋,温暖的热炕,微微的炊烟昧,真的有点返樸归真的感觉。而深山幽谷,老树小屋是我少文人墨客们向往的意境,今天,我居然这些随意的就体验到了,一种幸福的感觉自我的内心深处油然而生,漫漫的传遍全身的每一处神经。
<p>
<p>
<p>
<p>
<P >刚才是卖了个关子,我们些行的目的是考察关先生的林蛙养殖场。这小屋的看林人,同时也是蛙场的看护人员,从小屋上行不远就是林蛙的繁殖和生活区了。于是,我们稍事休息后,便起身上山。小屋前面就是一条山溪,这是林蛙生存的必备条件,良好的水源。由于这里较之城里气温要低一些,小小溪还是冰雪覆盖,由两要树干做成的小木桥是溪上唯一的通道,幸亏现在没有解冻,否则,要是心理素质差的人过这小桥还真有点难。
<p>
<p>
<p>
<p>
<P >过了小桥有两个大水塘,这是林蛙的越冬地。池外的山坡上,谷深林密,到处生长着高大的柞林等阔叶树,是林蛙夏天的天堂。等冰寻消融了,林蛙们便爬出水塘,从时入山谷中的柞树林,生儿育女。就目前的技术而言,林蛙只是半人工养殖,因为,他们孵化后,便进入山林自然生长,只有冬天来临时,成蛙才进入人们为他们特地修建的越冬池。林蛙对自然条件的要求很高,只有气温,水源,食物条件都比较优良的阔叶林才是他们的最佳生活繁育场所。所以,林蛙目前还比较珍贵。
<p>
<p>
<p>
<p>
<P >林蛙,满族人称之为哈什蟆,是一种生长在深山密林中的蛙类,成年母蛙的卵巢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上好的滋补佳品。现在繁殖林蛙及林蛙系列产品的开发和研制正是桓仁满族小城的特色。走在桓仁的大街小巷,你随时可以看到有关林蛙的宣传广告,而请客人吃上一次林蛙也是桓仁人招待贵客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用林蛙油做成的哈什蟆汤在内地大城市的高级酒楼和饭店里经常可以看到,也可能算不上什么新鲜采,而整吃林蛙则应该是小城桓仁的一道特色菜了。整吃林蛙,是将林蛙整只上锅篜熟,不加任何调味品,完全是天然味道,鲜香美味,只是吃起来要有一定勇气。也正因为林蛙的美味和珍贵,即使在盛产林蛙的桓仁,每只也要二十几元。
<p>
<p>
<p>
<p><BR><IMG src="http://bbs.lotour.com/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BR><a href="http://bbs.lotour.com/UploadFile/2006-6/2006630354823617.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bbs.lotour.com/UploadFile/2006-6/2006630354823617.jpg" border=0></A><BR>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30 3:05:55编辑过]</FONT></DIV></DIV>
 楼主| 发表于 2006-7-13 13: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STRONG>边城--桓仁三月满乡行(系列)五</STRONG>
<DIV><BR><STRONG><IMG src="http://bbs.lotour.com/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 border=0></STRON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BR><a href="http://bbs.lotour.com/UploadFile/2006-6/200663030848048.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bbs.lotour.com/UploadFile/2006-6/200663030848048.jpg" border=0></A><BR>
<P  align=center><B >五女山下太极八掛城</B><B >
<p></B>
<p>
<P ><B > </B> 桓仁是一座颇具特色的小城,群山围绕着平坦的桓仁盆地,浑江在仁盆地中央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S</FONT>形穿过,构成一幅天然的太极图,而建于太极图阳极中心的桓仁老城刚完全按照八掛图修建,形成世所罕有的太极八掛美景。
<p>
<p>
<P >  桓仁真的很小,只有一条南北大街,一个小时就可以走遍全城,桓仁真的很美,背依青山,三面临江,占尽山水之利;桓仁真可谓历史悠久,公元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7</FONT>年的高句丽古国先民就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都城,满族的先在们在此韬光养晦,建立大清帝国;桓仁真是别具风情,满族故乡、朝鲜族家园让这座小小的城市里充满异族情调。
<p>
<p>
<P >  桓仁的主要街道是纵贯南北的民族大街,向北越过浑江大桥可直达世界文化遗产五女山城,站在街心即可远眺五女山雄伟的身影。大街正南是浑江江滨公园,凭栏远望,可赏浑江大江东去的风景。大街的街心矗立着一坐满族和朝鲜族翩翩起舞的雕塑,大街一侧是满族建筑,另一侧是典型的朝鲜族风格,把小城特色展示的淋漓尽致。
<p>
<p>
<P >  桓仁的老城建于清代,全城按八掛设计建造,主要街道全部按照八掛图案分布,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可惜那古老的城墙在文革时被无情的拆除了,老城的街道也多有破坏,但若从空中鸟瞰,依然可以清晰的看出八掛城的轮廓。据说有关部门正在制定计划,在未来的城市改造中尽力恢复八掛城的风貌,为小城增添一道人文风景。
<p>
<p>
<P >  朝满两族比邻而居数百年,却一直恪守各自的风俗,让桓仁这座边陲小城充满浓得化不开的朝满风情。满族因为祖先奴尔哈赤曾为狗所救,视狗为有恩于族人的动物,素来不食狗肉;而朝鲜族视狗肉为美味佳肴,以烹制狗肉闻名;朝鲜族以飘曳的长裙,优美的舞蹈著称,而满族则以格格们的花盆底鞋和慓悍的民族闻名。如若遇到节日庆典,朝鲜族满族穿上艳丽的民族服装举行活动,那里的桓仁特别具有异样的风情。这就是现代桓仁,几个习俗与文化完全不同的民族和谐的共处在一座小城,这也正是当代桓仁人引以为傲的文明象征。
<p>
<p>
<P >走在大街上,你会不时看到朝鲜族餐馆外挂着狗肉的大字食牌,而满族餐馆中猪肉血肠和鞑子汤也是桓仁特色美味。而烹制哈什蟆和风味小吃抗联煎饼则是小城最为独特的风味。这就是桓仁,高句丽古都,满族的故乡,一座美丽,整洁,充满民族风情和历史情调的边陲小城。
<p>
<p><BR><IMG src="http://bbs.lotour.com/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BR><a href="http://bbs.lotour.com/UploadFile/2006-6/2006630303323891.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bbs.lotour.com/UploadFile/2006-6/2006630303323891.jpg" border=0></A></DIV>
 楼主| 发表于 2006-7-13 13: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STRONG>边城--桓仁三月满乡行(系列)六</STRONG>
<DIV><BR><STRONG><IMG src="http://bbs.lotour.com/skins/default/filetype/jpg.gif" border=0></STRON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BR><a href="http://bbs.lotour.com/UploadFile/2006-6/2006630314534105.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bbs.lotour.com/UploadFile/2006-6/2006630314534105.jpg" border=0></A><BR>
<P  align=center><B >我与浑江有个约定</B><B >
<p></B>
<p>
<P ><B >  </B>在走近桓仁的第一时间,我看到了浑江雄浑壮丽的身影,那一刻我就深深的爱上了这条大江,也正是在那一刻,我在心中暗暗与这条大江订下约定,一定沿江步行,与这条大江亲密接触,用心去体验这条满族母亲河的风情,用脑海记录它碧水青山的美丽风景。
<p>
<p>
<P >  这个机会很快就到来了,那天下午,陪同的关先生恰好公务在身,不能陪我调研,让我一个人在旅馆好好休息。但一想到浑江的悠悠碧波,我的心就止不住难以平静,浑江总是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召唤着我快点投入它的怀抱。于是,我打听好线路,收拾好行踪囊,匆匆开始我的浑江之行。
<p>
<p>
<P >  桓仁的大街上有一种物美价的小出租(桓仁特有的机动小车,外面极象一只甲壳虫),非常具有地方特色。我在旅馆门前跟小出租司机谈好价钱,问好线路,让司机将我送到了城北的浑江水库大坝,我将在这儿开始行走行浑江的旅程。
<p>
<p>
<P >  浑江大水库大坝在桓仁城北三四公里的山坡上,巍峨挺拔,气势雄浑,站在大坝下的浑江西岸,在这里可近看浑江从坝下喷薄而出,漫江碧透,澎湃汹涌,亦可远眺浑江似练,翠峰如屏。
<p>
<p>
<P >  浑江自水库中流下后,沿盆边缘的山脚一路南行,江东岸山峰连绵,万木峥嵘,江西岸则一马平川,桓仁到五女山的公路与江岸并行,为我观赏浑江风光创造了非常方便的条件。
<p>
<p>
<P >可能因为是水库下江水流动比较快的原因,这里的浑江早已不见一丝冰的踪哈达河自西向东蜿蜒而至,在厂区南侧汇入浑江,因河水流量小,河水尚未解冻,只有汇合口附近因浑江水倒流而形成一片清波荡漾的宁静水湾,哈达河上流下的几块浮冰孤舟般漂浮在水面上,似在告诉我冬天尚未走远。河口上游二百米左右是哈达河大桥,桥西侧的河岸上冬天从桥上清扫下的积雪形成一片姿态优美的冰塔林,从这里往上游的哈达河还是一片冰雪的世界,与浑江的悠悠春江形成一刚一柔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景。
<p>
<p>
<P >过哈达河口后,浑江东岸依旧是青峰罗列,而西岸片片葡萄园和一方方菜园内,农民们已经开始春春耕。由于这一段江水水深流急,为防江水冲涮西岸修筑了高高的防洪堤,我无法下到江边与浑江亲密接触,只能站在高高的岸上边走边欣赏两岸的风景。江边的公路非常平坦,我的步伐也因此特别轻快,不知不觉已经走出两三公里,这时浑江遇到一座小山阻挡,突然转身向西流去,在转弯处形成一片宽阔的江滩,江滩杨柳婀娜的梢头已经泛出淡淡的春意,几只小小的铁皮船孤独的系在江边,江流涌起,铁皮船相撞发出刺耳的咔咔声。我找到一处台阶下到江滩,不断的用石子抛向江心,用石子在江面跳跃形成的一轮轮水波映射着自己的童年时光。
<p>
<p>
<P >浑江转身西行后,江面变得比较平静,从这里往西不远可以看到桓仁大桥长龙卧波的优美身影,桥影,云影与南岸的山影倒映江面,天光云影让这北国的大江多了几分江南的柔情。初春午后的阳光温暖的照耀在江面上,俄尔微风徐来,万点银色的星光刹那间洒满江面,给浑江披上一片童话般神秘的光晕。我赶快拿起手中的相机,尽快的记录着和片片难得的风景。忽然,向只野鸭不知从何处飞来,落在我身边不远处的江面上,并在江面上嬉戏起舞,这可是在大都市无法见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景,可当我举起相机意欲拍照时,野鸭似乎察觉到什么,啪啦啦向上游无人飞去。看来他们对人类的一些举动还是心存芥蒂,这是他们的生活经历带给他们的保护自己的本能俨然吧,因为在中国,野生动物与人之间远未达到发达国家和睦相处的程度。
<p>
<p>
<P >穿过这片江滩后,江岸变成垂直的石墙,我无法再在江边行走,只得爬上堤岸,沿江北岸的公路继续西,不一会儿便来到浑江大桥的桥头。这里是哈达河与浑江形成的天然太级图的中心位置,从江北能往南岸的大桥将南岸一条东西绵延的小山拦腰开出一个豁口,山南面便是美丽的桓仁小城。而山坡临江一面是于阳光由于阳光24小里无法照射到,温度比阳坡要低,不知是山顶融化的雪水还是山上的管道跑水的原故,南岸桥头东西两刚的山坡上分别有一大一小两道高高的冰瀑从山腰直泄江边,让我这个关内人充分领略了我们严冬也无法欣赏到的冰雪美景。
<p>
<p>
<P >站在大桥上举目西望,一座大闸将浑江拦腰斩断,噢,我终于知道浑江为何这般宽阔,原来在下游不远处还有拦河闸,我所走过的浑江段实际上是河道水库,浑江宽阔的大江气魄原来是因此产生。我沿北岸大堤一路西行一公里左右来大大闸边,这里是一座梯级发电站,原来,浑江已经被梯级开发 浑江从水利上来说可以说被充分利用,为人民造福,但对于自然来说,我们已经失去了一条原始的江,浑江已经不是一条原生态河流,对于自然来讲是福是祸要由时间来检验吧。
<p>
<p>
<P >从不电站沿浑江北堤向下游走不远,是一座有数百户人家的村庄,一条小溪从村内流过,穿过大堤下的涵桥流入浑江,溪口附近是一片平坦的江滩,从这里一直伸向远处的山脚。
<p>
<p>
<P >拾级而下来到江边,溪水不大,从这里可以看到清澈的溪水哗哗的从人村内流过,再穿越涵桥,在江滩上分成几股流入大江,我终于明白,我眼前这条雄浑的大江就是千百条这样的涓涓溪流汇集而成的,而浩潝的海洋也正是千百条溪流汇成的江河汇合而成,这就是百川汇海的原理吧。我踩着江边的石块越过小溪,忽然看到不知谁家的一只白鹅带着五六只鸭子顺小溪游入浑江,并在江边忘情的游泳。透过清澈的江水,可以清楚的看到鹅和鸭在水下美丽的泳姿。春江水暖鸭先知,看来这边地小城的春天真的已经来了。
<p>
<p>
<P >从小村庄下行,南岸青山隐没,隔着浑江和对岸茂密的树林,可以隐约看到白墙绿瓦的桓仁小城,而江北岸一座大山和山脚险峻的山崖却蓦然挡住了浑江西去的脚步,使这座温柔的大江不得不再次转身南行,用她温暖的臂弯轻轻的的托起美丽的桓仁城。过浑江转弯后,景色与浑江水库大坝下形成正好相反的风景,江东桓仁盆地一马平川,江西岸则群峰并起,一山高过一山。本桓公路在这里沿江堤顺江而行,公路边的山前台地上,是古代高句丽王国的平原城,城外则是他们的贵族墓地。据说,五女山城是战时的都城,而这里才是王族和他的子民们平时里生活和居住的场所。而今天,这里是一个平静的满族小村庄,看来无论古代还是今天,人们对自然条件的认识还是有相当高的一致性啊。
<p>
<p>
<P >不知不觉已经天近黄昏,而我的行程的终点却还不知在那里。我只行告诉自已坚持,坚持再坚持,我相信我一定能在天黑前实现的我暴走桓仁浑江的目标。于是,我顾不上休息,拖着疲惫双脚,加快脚步越过本桓公路浑江大桥,沿公路越过浑江,沿浑江东岸的江堤一路南行。而此时,江西岸连绵的大山已经遮住了太阳的身影,淡淡的霞光和黛色的山影映在江面上,并江玫瑰色的霞光与半江静静的山影在初春的黄昏里透出一股瑟瑟的微寒,我的内心深处不禁生出些许轻轻的惶恐。
<p>
<p>
<P >暮色中,我已经感觉到浑江在慢慢的再次转弯向东流去了,对岸的江边正在修建涵洞,一行白色的大字在江水的映衬下,显得特别耀目:“大伙房水库引水工程”。我知道了,早听说辽宁水资源东富西贫,而这富指的是鸭绿江劣流蜮,而贫水的西部却偏偏集中的沈阳、抚顺、鞍山、本溪等数座特大城市,据说这几座城市的水源地――水伙房水库早已不堪负荷,水源比较丰富的浑江正是这些城市未来比较理想的水源供应地。为此,辽宁已经形式建设多年的引浑江水济大伙房水库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中,过不了多久,西部各城市的居民就可以喝上甘甜的浑江水了。
<p>
<p>
<P >浑江在缓缓转向东流,桓仁参差的屋宇也已经渐渐的在苍茫的暮色中与我同行,我已经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江滨公园,一座汉白玉石栏围合的观景台伸向江边,从这里可以清楚的远眺浑江从西面缓缓而来,从眼前再悠悠东去,漫漫隐没在灰蒙蒙的大山脚下。眼前的浑江格外宽阔,对岸的山影也格外的秀美,三两渔舟在夕阳的余晖中缓缓划过江面,脑海中蓦然涌起几许诗情,我把徐志摩先生的诗句螎入到这浑江的风景当中:“我送你一个美丽的山影,漫天浓密的乌云与白云,我送你一个美丽的山影,夕阳泻影在眠熟的波心,寂寂的黄昏,依依的山影,假如你我乘一只无遮的小艇,假如你我创一个完美的梦境。”是的,这三月里北国的黄昏,这边陲小城光影里的风景,美得让我心醉,美得如同梦境。
<p>
<p>
<P >我轻轻的转过身,桓仁最美的一条大街――民族大街从我的眼前向北方铺展开去,从这宽阔的浑江边,穿越生机勃勃的桓仁小城,再到那山那边的浑江边,一直可以看到高句丽古都五女山城披着霞光的身影。江边只有我一个人,没有车水马龙,没有鼎沸的人声,有的只是这漫江碧透的春江水,听到的有江流舒缓的波声。我已经完全螎入了桓仁的山光水影,忘记了我来自何方,忘记了今夕何年。也许将来我会回忆,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某个地角江边的小城,某个江畔的黄昏里,一个人在那里漫无目的的体会风景,是谁在江畔醉在风景里,是我吗?
<p>
<p>
<P >华灯初上,为小城的夜色妆上美丽的霓裳,幸福已经战胜了疲劳,我轻轻的,轻轻的沿着这整洁的大街一路向北,回到我那小城中央的看得见杀风景的房间。美美的让这一道道风景都来入梦,让我再次醉要这小城的梦中。
<p></DIV>
<P>原址:<a href="http://bbs.lotour.com/index.asp"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乐途游民部落</FONT></A> → <a href="http://bbs.lotour.com/index.asp?boardid=1"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浪迹天下</FONT></A> → <a href="http://bbs.lotour.com/index.asp?boardid=2&amp;page=" target="_blank" ><B><FONT color=#000000>行游中国</FONT></B></A> → 边城--桓仁三月满乡行(系列)一 </P>
<P><a href="http://bbs.lotour.com/dispbbs.asp?boardID=2&amp;ID=44571" target="_blank" >http://bbs.lotour.com/dispbbs.asp?boardID=2&amp;ID=44571</A></P>
<P>作者:<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蓝色的故乡</FONT></STRONG></P>
发表于 2006-7-13 13: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P>文章写得好呀!</P>
<P>要是再加点图片就更好了。</P>
发表于 2006-7-29 09: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贴已经发了好久,也早已拜读过多遍了,一直没有过片言之语,只因文章写的太美,所以不敢乱说话。几个系列的文章读后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文章的深度,之深让我这个做了三年之久的导游汗颜。渔芽非常期待能有更多此类的好贴落户桓仁家园~向此贴作者道一声辛苦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五女山家园

GMT+8, 2025-5-5 14:57 , Processed in 0.17690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