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50|回复: 1

放山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8 14: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桓仁地区把上山挖山参叫做放山,上山挖参的人自然就叫放山人啦!你可不要小瞧放山这行当,那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活,放山人是结伙上山的,一是人多眼尖在拉山的时候看得仔细,二是人多力量大不怕野兽的袭击。放山人的纪律十分严明,领头的叫“把头”,“把头”的权力很大,谁想入伙必须经过把头考核同意后才能征求大家的意见。放山人的规矩是心术不正勾心斗角的不能入伙;尖头入脑私心太重的不能入伙;不服从把头命令独断专行的不可入伙;嘴尖舌快逞强好斗者不能入伙……可他们还有几条不成文的规矩:反应迟钝精神缺欠的——用地方话说就是彪子和身体有残疾的人不用征求大伙的意见,只要能上山走得动的可以自愿入伙。
放山是一项非常苦的差事,一伙人不但要在山里备好半个月的干粮,还必须在山上打小宿。打小宿就是随便天黑走到哪里就在那个地方用树枝和木棒在树木密集的地方,在半空中架起一个临时的床,铺上树枝,和衣躺在上面或盖条麻袋片子。在大家居住的中间拢起一大堆火,一是取暖和烤干粮,二是防备野兽的袭击。蛇虫和野兽看到火都离得远远的不敢靠近。放山人必须具备的东西除了火种以外,还有镰刀、斧子、小刀锯和用牛骨头做的剜刀等,这些东西都有专人随身携带。每个人手里必须带一根腊木或柞木材质坚硬的木棍儿,那棍儿大约一米半长,略粗于大拇指,两端几乎一半粗,而且必须光滑笔直。那棍儿被放山人称为“索拔棍”,还有叫“索罗棍”、“索拨棍”。它有很多的用途,上山或下山是可以帮人借力和助力,上坡轻松下坡稳;用它赶蛇和拨草木寻找人参,给人壮胆助威;它还有更重要的用途叫“叫棍”,放山人不许在山中大嚷大叫,怕惊动山神把人参藏起来,就用“索拨棍”拍打石头或树干告诉伙伴们自己的位置,拍一下就是问对方在什么地方,当听到一声“啪”的拍打声,临近的人必须“啪啪”连击两下告诉伙伴自己在什么地方。如果听到“啪啪啪”连着三声拍击声,叫回棍,就是“把头”告诉大家往回头走集合到一起,不是有事商议就是要到别处去。
最令人激动的是当放山人发现人参的时候,一腔热血全都冠上头顶,扯着嗓子颤巍巍的大喝一声:“棒槌!”喊出这一声的人满脸通红,额头的血管如一条青筋高高地爆起来,那声音仿佛是遥远的天籁之音。随后就会听到伙伴们快活而激动的问候:“什么货?”“六品叶!”如果继续喊“棒槌!”对方还会继续问“什么货?”发现参的人继续道“五品叶!”喊一声答一声就是发现一棵山参。放山人不许乱喊,如果没有看到山参乱喊,被称为“炸山”,“ 把头”会把一伙人聚集到一起回撤下山。放山人在一问一答间,以最快的速度从四面八方聚拢到一起,拿出红线绳把人参系上,摘取人参朵上面中心处的参籽,叫摘掉人参的“隐身帽”,然后大家并不急于把人参挖出来。围拢在一起坐下慢慢的卷上一袋烟,坐在石头上盯着人参吧嗒吧嗒的抽着烟,谁也不许乱动。
“把头”把烟袋往石板上“砰砰”敲两下,然后起身指出一块地方,让“骚鞑子”(放山人中年龄最小的)搬三块石头砌庙,庙门必须对着南方。把头开始把放山人一字排开,点上香火跪地磕头。“把头”端量着人参的长相,特别是在参籽大朵的下方长出一两个小朵的参籽被称为“告舌”,意思是奸细,说明不光我一棵,“告舌”所指方向百米以内还有人参。把头划定区域大家开始搜山,自己捏住人参的参朵,以此画出一个圆圈,然后贴地面五厘米左右将茎叶剪下,把它插在圈外人参上方的土里,开始破土挖参。
挖参需要相当大的耐性和精湛而熟练的技术,“把头”在人参边围划出的那个圈,就是说参须不会超过圈外,沿线外挖参不会伤及人参的须条。挖参也叫“起货”,百年以上的人参芦头基本都在地表皮上的树叶下,只要沿参茎往下就可以找到参芦,再沿参芦往下挖,一直挖到人参的膀头,露出参纹,就可以确定人参的成色和价值。
人参的评定价值分五形,即形、体、芦、纹、须。形是人参的总体形态,或如人、如蛇、如鹿等动物的形象;体是人参的体态分配匀称,肢体绵软对称;芦是山参突出的表现特征,以园芦密碗为优质,芦的种类很多,分园芦、草芦、线芦、对花芦、开花芦,马牙芦等,从芦头上可以看出人参的年代,一个芦碗为一年,芦头越长年代越久;纹是人参主体上方膀头上的横段纹,以螺纹状沿芦头的底部向下堆积,年代越久堆积的越深,而且上面还布满了许多小疙瘩,纹路越细越密质地越好;须是人参的根部,以绵长为最佳,称作皮条须。皮条须柔软清楚,如同棉线一般柔韧,握在手中软乎乎的,不论怎么搓揉都不会纠缠在一起,轻轻一抖就会慢慢的垂落下来。
“把头”把人参起出来后,用原来的土把坑填平埋好,把摘下的参籽种在上面,折一根树枝插在挖参的坑上,以示后来者这里参宝宝已经被人攫取。
发现人参的地方往往都会有一些小人参,都是那些大参撒下的籽子萌发的,放山人不会祸害那些幼小的生灵。待发现的大参全部挖完,大家分头去找青苔,找个黄柏树或楸树扒个树皮桶,叫做“打响皮”,将青苔放在树皮里,再把人参放在青苔上包好,把树桶卷好,再把参杆的茎叶放在树皮桶的外面,向大家展示和炫耀自己此行的成果。
放山人回到家里休整等待,“把头”带一两个人去卖参。不论卖多少钱回来后大家平分。放山人还有一个规矩,不论几伙人聚到一起,只要发现人参,挖出来人人有份,叫“见面分一半儿”。
放山人现在大多改为养参人了。那些传统和方式也逐渐的淡化和失传,可是山里人那种淳朴的民风和习俗,至今仍然源远流长!
发表于 2009-12-8 16: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样子你老兄干过这活,写得挺明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五女山家园

GMT+8, 2024-6-19 01:17 , Processed in 0.14867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