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50|回复: 10

【原创】拜谒曾侯乙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3 16:5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静夜看月 于 2009-10-13 16:53 编辑

    “离奇/不可思议/仙乐出神器/二千四百年矣/常得人主欢喜/六十五钟编成一体/伴君十丈渊底/小叩而洪声四起/时或杂有/微吟细细······”

    这是谭维四先生在《曾侯乙墓考古大发现》一书的序中,引用国际著名学者、新西兰的路易·艾黎,聆听了在随州出土的曾侯乙编钟首场演出后写下的动人诗篇。

    说实在的,起初我对这段文字并没有什么太深的感受,觉得挺平淡的。多年后,一次无意间我在电视上目睹聆听了沉寂了2400多年的曾侯乙编钟的演奏,感到非常惊奇。它那雄浑而又浪漫的千古绝响,犹如远处飘来的天籁之音,令人叫绝,令人震撼!后再联想到路易·艾黎那激情四溢的诗句“离奇/不可思议······”,对曾侯乙编钟演奏描绘的是多么准确贴切啊,让我永生无法忘怀。于是,我决定前去拜谒这个距今2450多年,且死后给世人留下许多无价之宝和众多未解谜团的曾侯乙。

    曾侯乙墓位于湖北随州市曾都区城西两公里处一个名曰擂鼓墩的地方,是一座呈卜字形的大型岩坑竖穴木椁墓。随着在地下沉埋了2400余年的国宝编钟,在曾侯乙墓的发现、发掘而闪亮问世,重放异彩。一时间举世瞩目,国人为之骄傲,世人为之倾倒。此后,随州也因此而被人们称为“古乐之乡”。

    我来到这里的时候,当年发掘的曾侯乙墓的墓坑,现已建成游览景点,遗址展室展出了当年发掘出的主棺(复制品)、部分陪葬棺原物以及文物图片。墓坑保留了原状,四室用巨大梓木隔成的墓墙清晰可见。这座拥有东、中、西、北四个墓室的王陵,尤如一坐地下音乐宫殿。墓中出土文物全部复制,整个椁室全按出土原状陈列,再现了这座“地下音乐殿堂”当时的宏伟壮观和精美豪华。据旅游点的导游介绍说,曾侯乙青铜架楠木彩绘主棺(分内、外棺)重达7000公斤,另有彩绘陪棺21具,陪葬者均为13-25岁女性。在奴隶制晚期,此墓殉葬者多达21人,可列当时血腥人殉之最。

    从资料中了解到,曾侯乙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礼器、乐器、兵器、金器、玉器、车马器、漆木竹器以及竹简等文物近一万五千余件。其中有许多造型奇特、工艺精湛的文物,是前所未见的珍品。最著名的是一套大型编钟,为中国之最。这套造型壮观、配备齐全、音列充实、音频准确的大型编钟,堪数我国古代编钟之最,并以其数量之多,铸造之精,保存之好,音律之全,音域之广,音色之美,乐律铭文之珍贵,是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观”,是“精神世界的圣山”,“文明古国的象征”。

    从整个椁室陈列的文物复制品来看,曾侯乙墓出土的众多文物,造型优美,纹饰瑰丽,无论铜塑、雕刻还是绘画都造型生动,令人叫绝,其高超的美术水平,成为我国美术史上的奇葩。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衣箱盖上,两端分别画有苍龙、白虎图和二十八宿天文图,是迄今所见我国二十八宿全部名称的最早的记载,成为我国天文史上的界碑。太多的荣誉属于曾侯乙墓,太多的辉煌属于那个时代,走进曾侯乙墓,走进中国的古代文明。

    曾候乙编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优秀结晶,它的出土填补了我国在考古学、音乐史和冶炼史上的许多空白,在国内外学术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由这批古乐器直接和间接保留着的音响中,从它们所携带的具有经典价值的钟磬乐律铭文里,我们不难得知早在二千四百年前,我国古代音乐所具有的水平。

    曾侯乙墓编钟演奏的美妙乐曲早已传遍了全世界,令人神往,让人陶醉。这些千古绝响的复鸣,怎不令人心潮澎湃,又怎不令人对先人的创造肃然起敬,拍案叫绝!
发表于 2009-10-13 18: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曾侯乙墓编钟
这个有名啊,在电视上看了N遍了。
真的惊叹祖先巧夺天工的技艺。
发表于 2009-10-13 19: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另有彩绘陪棺21具,陪葬者均为13-25岁女性。在奴隶制晚期,此墓殉葬者多达21人,可列当时血腥人殉之最。还好没生在那个时候~~
发表于 2009-10-13 21:0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早以前在电视里看乐手演奏过编钟,看静版的游记写得真不错。有时间上网找找看,静下心来欣赏欣赏,也不负了静版这一篇文章。
发表于 2009-10-13 21: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拜读静夜老师的这篇文章 聆听着浑厚优美的编钟乐曲 “走进曾侯乙墓,走进中国的古代文明   ”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5 20: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曾侯乙墓编钟
这个有名啊,在电视上看了N遍了。
真的惊叹祖先巧夺天工的技艺。
james 发表于 2009-10-13 18:01

我也是在电视上看到的,确实令人惊叹!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5 20: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另有彩绘陪棺21具,陪葬者均为13-25岁女性。在奴隶制晚期,此墓殉葬者多达21人,可列当时血腥人殉之最。还好没生在那个时候~~
下雨看世界 发表于 2009-10-13 19:08

当真生在那个年代,以您之才貌,定是王宫公主。:28: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5 20: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早以前在电视里看乐手演奏过编钟,看静版的游记写得真不错。有时间上网找找看,静下心来欣赏欣赏,也不负了静版这一篇文章。
满山红叶 发表于 2009-10-13 21:04

谢谢红叶管理员的嘉奖!如有机会,不妨一游,肯定会不虚此行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5 20: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拜读静夜老师的这篇文章 聆听着浑厚优美的编钟乐曲 “走进曾侯乙墓,走进中国的古代文明   ”
忧伤角落 发表于 2009-10-13 21:24

谢您拜读拙作:handshake
发表于 2009-10-16 09:5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继的一首小诗,给后人留下如此丰厚的文化遗产,令人感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五女山家园

GMT+8, 2024-6-18 14:07 , Processed in 0.18705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