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89|回复: 7

望天洞与望天吼(民间传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0 13: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燕东浩歌子 于 2010-1-19 08:49 编辑

    凡是游览过望天洞的人,无不被洞中神话般的景色所陶醉,它瑰丽壮观、幻化无穷、幽深曲折,五行三界之中的仙神瑞兽、花草鳞鲜,无所不有,真是个神仙洞府,祥瑞宝地。洞窟这么美,关于它的传说也难以尽数,就像洞内的景观一样,讲也讲不完,要知道为它什么叫望天洞吗?它的来历和瑞兽望天吼有关哩!
这个传说还得先从二郎神杨戬说起,传说他的母亲是玉帝的妹妹,因为羡慕人间恩爱生活,偷偷下凡来到人间,结识了书生杨天佑,并和他结为秦晋之好。玉帝御妹为杨书生先后生下了三个孩子,其中的二郎就是杨戬,三妹后来被称为华山三圣母。
   玉帝闻知真相后十分震怒,便将妹妹压在了桃山之下受苦。二郎自幼得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真传,所持三尖两刃枪只有他用,再无别家,额上天眼更是十分了得,能洞察一切神鬼魔怪。待他长到十七岁,已经是勇无可挡,曾经在二郎山中除掉了八个危害人间的妖怪,这就是"力诛八怪"的由来。他力劈桃山,救出了被压在山下受难的母亲,不幸的是,玉帝闻听二郎劈山,恼怒非常,放出九个太阳上天,将妹妹活活晒死在山上。
    二郎又痛又恨,暴怒狂追天上九日,一手一个擒住却无处放,便分别掀起两座大山,将捉住的两个太阳压住,抄起一副扁担担了七座大山继续追赶太阳,追上一个压住一个,这就是"二郎担山"的传说。就这样,只剩下最后一个太阳在飞跑,二郎一直将它追进了西海里,在海边被西海龙王的三公主拦下。二郎与西海龙王三公主一见钟情,便没再追赶最后一个太阳,两人彼此都有好感,但二郎心性高傲,西海龙王的的怠慢让他很不满,一气之下离开了西海龙宫。

      
因为母亲之死,二郎恨死了玉帝舅舅,玉帝自知理亏,便封他为"英烈昭惠显灵仁佑王",道号"清源妙道真君"。但二郎始终对这个舅舅不理不睬,不居天庭,而是在下界受香火,帐前有梅山七圣相伴,麾下一千二百草头神,对玉帝是"听调不听宣"
      
话说二郎神闲坐真君府,想起自己力诛八怪,义结七圣,劈山救母,弹打凤凰,每阵皆所向披靡,无往不胜。惟胯下尚缺得力坐骑,那天界诸神坐骑不是神兽就是异兽,连王魔四兄弟都骑着狴犴、狻猊、花斑豹、狰狞等神兽,我堂堂二郎神岂能逊色于人。他平素心高性傲,目空一切,也就是因着这孤高自傲的禀性,最终未能与西海龙王三公主结为百年之好。杨戬自负没有办不成的事,惟与三公主的姻缘却未缔成,每忆及此便不胜烦恼。
    梅山七圣与二郎神是生死之交,焉能不知真君因何烦恼。七人私下商议四处搜罗奇珍异宝、珍禽瑞兽,好让二郎神送与三公主,借机重归于好,同时为他寻访可为坐骑的神兽。
    七圣假说寻仙访道,留下大哥袁洪陪伴二郎神,其余六圣两两为伍,遍访天下寻珍觅宝。谁知珍宝易得,瑞兽难访。几经辗转,朱子真与戴礼终于在南赡部洲渤海国访知国东有处祥凤山,山上有个青龙洞,洞中栖息着一对望天吼。那吼十分珍罕,千年一诞,寿亦千年,颇为神异,雄吼头生独角,凶猛异常,雌吼虽无角,却也无人敢近,二吼专噬蛟龙魔怪与奸恶不孝之徒。这对望天吼原在海上仙岛栖息,因渤海国王欲擒之贡于大唐,二吼遂东迁来此。这青龙洞中常有毒龙恶蛟盘踞,危害百姓,二吼来后,将之一一剪除,栖息此中,护佑一方百姓。
    朱子真与戴礼有心会齐诸圣又怕延误了时间,自持身怀绝技,极力想捉到望天吼以博真君一乐,便赶赴祥凤山青龙洞捕捉二吼。岂料二吼异常鸷猛,两人竟不是对手,受伤而归。
朱、戴二人带着伤赶回真君府,将前后缘由报知二郎神。二郎神闻听此讯,精神一振,他素知望天吼珍罕异常,且性如烈火,很难生擒,即便擒获多半不食不吼,甚尔撞头自毙,三界之中,惟有观世音收服一头,驯为坐骑,颇令众神称羡。如若擒获,雄吼留与自己骑乘,待三公主生日之时将雌吼送与她,借机重归于好。二郎神主意已定,嘱咐朱、戴二人好生休养,与其余五兄弟收拾行装,前往渤海国捕捉二吼。只见他头戴三山飞凤帽,身穿织锦淡黄袍,腰围八宝碧玉带,足蹬七星缕金靴,腰挎弹弓,斜背锦囊,手执三尖两刃枪,由五圣相伴,一路奔渤海国而来。
   二郎神一行来到祥凤山,注目观瞧,但见那山:
    烟霞散霭,河横玉带,琪花似锦,松柏若盖。谷口猿啼,声声欲下离人泪;峰前鹤唳,阵阵澄清樵子怀;乱翠阴中,红杏碧桃开无主,云烟深处,高槐古柞覆苍苔。
    众人在空中观赏多时,便降下云头,来到洞口观看,只见洞口被石梁所隔,分为两窟,似日月同辉,当地土人名之为“日月洞”,后窟中镇着犯天条的青龙,故又呼作“青龙洞。”但见洞外草木丛生,藤萝缠护,洞内霞光艳艳,瑞气腾腾,正可谓:此中无限景,世上少人知。

正观赏间,忽见洞口云雾翻腾,隐隐传来雷鸣般的兽吼。二郎神知是望天吼即将出洞,忙与梅山七圣躲到一边。出来的是只雄吼,只见它头耸独角,眼珠瞪得滚圆,耳边卷毛成簇,颔下龙须飘拂,口露利牙,肩膀上披着冒着火焰的长毛,正所谓:四足莲花生焰焰,满身金缕迸森森。

    二郎神低声对七圣言道:“诸兄旁观便可,纵有意外无需着急,杨戬自有脱身之法,若那雌吼出得洞来,众兄便用这七宝金鲛网擒之,切勿伤了它!”说罢掏出一物递与袁洪,但见那物似锦非锦、似网非网,流光溢彩,珍罕异常。这七宝金鲛网乃是三公主赠与二郎神的礼物,实为珍罕之宝。

    诸圣齐声应允,二郎神现身山前,那雄吼忽见有人上得山来,连吼数声,纵身来斗二郎神。那吼不愧威猛之兽,但见它:

须毛耸竖,隐耀金芒,色带红紫,火焰潜藏,独角犀利,獠牙生芒,口鼻冒烟,二目放光,四爪灵动,蹈海赴汤,鸷猛威武,谁其能降。

    争斗多时,雄吼毕竟不是二郎神对手,渐渐败下阵来,但见它怒吼连连,口鼻生烟,喷出熊熊火焰,二郎神腾身闪避,抽弓在手连发三弹,雄吼趋避不及,均中其身,痛得它纵髙窜低,吼声连连。雄吼虽痛楚异常,却踉跄奔下山来,离洞越来越远。原来此兽守望相助,最重情义,它怕雌吼再受伤害,故意远避。谁知雌吼已然听见雄吼吼声有异,急切间跃出洞来观望。那雄吼回眸瞧见,二目圆睁,冲着雌吼连连摇头,低吼示意其回避。雌吼似觉有异驻足不前,徘徊片刻忽然仰首奔下山来。雄吼吼声更响,声震数里,显得暴躁异常。

    那雌吼尚未近前,早有诸圣在旁张网等待,待雌吼惊觉,为时已晚,身子已在宝网之下,欲进不能、欲逃无路,任它如何挣扎,再难解脱。雄吼见雌吼落网,趁众人分神,纵身逸去,雌吼悲吼不已,状甚可怜。

    二郎神甚为得意,对诸圣言道:“只要我杨戬出手,焉有不成之事!望天吼纵是难得,还不是手到擒来?待三公主生日之时将这雌吼送与她作礼物!”他见擒获雌吼,雄吼已然受伤,急切间捕捉不到,遂与诸圣带着雌吼回灌江真君府,准备安顿好雌吼再作打算。回到府中,二郎神吩咐手下将雌吼关到后花园特制的网笼中严加看管。

    那雌吼自从被擒之后不饮不食,日夜吼叫,眼角流出血来,令人不忍闻见。数日后,受伤而逃的雄吼一路寻来,趁府中戒备稍懈,用独角拱破网笼,将雌吼救走。

    二郎神闻讯大怒,率诸圣追赶二吼,一路厮杀。待二吼回到祥凤山,雌吼因数日未食已是奄奄待毙,雄吼见雌吼惨状,悲愤之余,一头撞向山岩,角折头裂,血溅当场,眼见难以还生。目睹此景,众人心下惨然,未曾想此兽如此重情守义。

    “以身相殉,何其惨烈!面对此情此景,不知真君作何感想!”

    说话的正是西海龙王三公主,身后随侍二侍女,只见她:

    明眸皓齿,美艳绝伦,裙分五彩,衣裁绮锦;发饰九州之宝,项垂海底之珍,合是蓬莱境里餐英女,仿佛广寒宫中倚桂人。

    二郎神见三公主翩翩而来,顿时转怅为喜,忙将手中兵器交与身边之人,上前见礼:“三公主别来无恙?杨戬正准备薄礼送与公主,没想到竟在这里相遇!”三公主明眸含泪,幽幽言道:“真君风采依然,脾气亦一如当年,龙儿至今未嫁,难道是觊觎珍宝,纵富有四海,怎抵得上一片真心!君与父王同调,好不令人失望!”

    原来西海龙王十分宠爱三女儿,亦十分势利,本想为她寻访一位有地位的如意郎君,选了多位,三公主一个不见。她早已钟情于杨戬,始终不肯嫁人。如今,被父王逼急了,三公主索性出海来寻杨戬,真君府守门之人告诉她二郎神的去处,故此三公主一路寻来。

    二郎神见三公主嗔怒,俊面涨得通红,连忙辩解道:“公主且莫误会!杨戬素性孤傲,不愿表白,其实心中日夜思念公主,无以表达,欲擒此兽以献,与公主修好,未曾想竟变成如此场面!”三公主怒气稍息:“真君为何还不明白?我所爱的是一个有情有义、敢爱敢恨的好男儿,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冷酷无情的神!”二郎神面上红一阵、白一阵,双手无处可放。公主指着那对望天吼言道:“这对望天吼虽为兽类,却守望相助、情深爱笃,它们朝夕相伴,专噬奸恶不孝之徒与危害地方的蛟龙魔怪,堪称义兽,真君竟忍心伤害于它!今日你若救活了二吼,从此不再作此等有干天和之事,你我还可重续前缘,否则就此情断义绝,永不相见!”

    二郎神原不是鲁钝之人,只是心性高傲,二吼惨状,令他亦是心下揪然,听罢公主之言,对于能否救活二吼,心中虽无把握,却慨然道:“公主所言甚是,想我杨戬东征北讨、搜山剿穴,伤了无数生灵,尤其是对三妹过于冷酷,为世人所齿冷,种种施为全违了常情。今日若不救活二吼,杨戬誓不为神!”

    梅山诸圣无言相向,心下对二郎神许诺均不以为然,二吼伤重如此,要想伤愈如初谈何容易。

    二郎神嘱咐梅山诸圣照顾好三公主与二吼,片刻也不停留,前往灵山仙境访求灵丹妙药。他第一个想到太上老君,老君向得天界尊重,不但炼有各式金丹,且擅长生不死之术,请他去定会妙手回春。二郎神腾云驾雾疾如流星来到三十三天之外的离恨天兜率宫,恰巧老君未曾出游,听罢二郎神所述,双眉紧蹙,沉吟不语。二郎神不知老君是否能救活二吼,心中焦躁,坐立不安。老君缓缓道:“真君稍安勿躁,这望天吼为世上罕见的瑞兽,我虽医过无数三界生灵,尚未救治过此兽,既然事关真君终生之事,自是怠慢不得,我这就带上丹药下界走一遭,不过,真君还需到几处地方,请几位仙家共同施救才能救活二吼!”二郎神见老君应允,十分高兴,忙道:“不知还需请哪几位仙家?”太上老君道:“真君听好!你需请来太乙救苦天尊、南极仙翁、司命星君、延寿星君、佑圣真君诸仙一同前往施治,万万延误不得!”

    二郎神不敢怠慢,分别前往东极妙岩宫、蓬莱仙岛、天梁宫等处去请诸仙。亏得二郎神面子大,诸仙又幸好都在府中,即便如此,待诸仙会齐,也已是日暮十分。二郎神与诸仙赶到祥凤山,太上老君早将几种金丹交与梅山诸圣,与二吼内服外敷。待司命真君焚过先天续命符,延寿真君念罢混元定生咒。太上老君命梅山诸圣将南极仙翁带来的千年灵芝捣碎,厚厚敷在雄吼的断角上,外面调上佑圣真君的佑圣脱厄膏,随后把太乙救苦天尊带来的太乙普救应化散调开分别灌到二吼体内。

    在诸仙的协力调治下,二吼缓缓醒来,雄吼头上断角伤愈如初,竟然一点也看不出来,雌吼也恢复了体力,它们交颈摩身,十分亲昵。太上老君看着望天吼拈须微笑道:“真君啊!看来它们是不愿受拘管的,还是让它们留在这里护佑一方百姓吧!”

    二郎神与三公主相视一笑,高声道:“承诸仙之令,特命尔雌雄双吼长守灵山古洞,庇护四方!”那二吼似懂人言,俯首点头后转回山洞。二郎神向诸仙拱手道:“多谢诸仙家成全,梅山诸兄还不快回真君府准备盛宴,迎接诸仙家与三公主的大驾,这可是咱府中百年难遇的贵客啊!”

    众仙都被二郎神的话逗乐了,一场充满血腥的围捕终于结束,二郎神与三公主的姻缘也有了圆满的结局。

     两只望天吼重新获得了自由,它们在青龙洞中长相厮守,再也没有离开。有了望天吼的庇佑,祥凤山一带风调雨顺,世享安乐。人们在感叹望天吼那种正义、威猛、吉祥、守望相助的品性之余,遂改称此洞为“望天洞”了。千百年后,这对望天吼化成了石像,当后人发现它们时,双吼仍然保持着仰天长吼的姿势,仿佛在警醒那些奸恶不法之徒,不得肆意妄为。它们已成为这神宫仙府的守护者,永远屹立在山前!
               后人有诗赞曰:

   一拜如今信有神,云闲水净俱无尘。

   溪间足迹仙人过,石罅华光梦雨皴。

   更冀灵芝疗世疾,还由迷洞唤童真。

      含情暗嘱望天吼,守住山中这片春。





    附记:
    吼:《集韵》解释:“犼,兽名,似犬,食人。” 犼俗称望天吼、朝天犼、金毛犼,似龙非龙、似犬非犬,能腾空钻窟,口喷烈焰,生性善吼,有守望习惯,华表柱顶蹲兽便是犼的造型。它对天吼叫,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象征着吉祥、威武不可欺凌,故被视为祥兽,古代多雕凿其像成对安放在皇宫和陵寝前后。据说,犼凶猛异常,别说吃人,连蛟龙都不是它的对手。清代东轩主人的《述异记》中记载:“东海有兽名犼,能食龙脑,腾空上下,鸷猛异常。每与龙斗,口中喷火数丈,龙辄不胜。康熙二十五年夏间,平阳县有犼从海中逐龙至空中,斗三日夜,人见三蛟二龙,合斗一犼,杀一龙二蛟,犼亦随毙,俱堕山谷。其中一物,长一二丈,形类马,有鳞鬣。死后,鳞鬣中犹焰起火光丈余,盖即犼也。”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0 13: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一组旧作为大家解解乏,这篇是为望天洞写的!
发表于 2009-10-10 13: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桓仁真乃灵性之地,就连传说也如此灵性感人!感谢燕来老弟挥笔泼墨,为家园又添文学奇葩!
发表于 2009-10-10 13: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精彩的故事,艳兄文字功力深不可测啊,五体投地中.......

后来怎么收的哮天犬呢,我先去百度看有没有咯!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0 15: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桓仁真乃灵性之地,就连传说也如此灵性感人!感谢燕来老弟挥笔泼墨,为家园又添文学奇葩!
静夜看月 发表于 2009-10-10 13:26
桓仁为燕东胜境重要组成部分,峰林瀑泉洞湖俱全,高句丽发祥之地,建州女真聚集地,传说自不会少,而此传说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生在桓仁,何其幸也!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0 15: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精彩的故事,艳兄文字功力深不可测啊,五体投地中.......

后来怎么收的哮天犬呢,我先去百度看有没有咯!
木若林端 发表于 2009-10-10 13:55
弟弟莫夸,你只是没有涉猎这方面而已,相信以你的灵性会演绎得更好的,有机会与弟好好畅叙一番!
发表于 2009-10-10 17: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很精彩,文采飞扬,不过从易于流传的角度而言,应该有个简化版,不知道对不,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0 17: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很精彩,文采飞扬,不过从易于流传的角度而言,应该有个简化版,不知道对不,呵呵
lafeire 发表于 2009-10-10 17:01
建议很好!此文当时拟为景区出书用,后来没再联系,就搁置一边了。将来有空时整个通俗版的,谢谢你的建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五女山家园

GMT+8, 2024-6-18 22:36 , Processed in 0.17198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