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52|回复: 11

【原创】初读黄鹤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23 09: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静夜看月 于 2009-9-23 09:07 编辑

    黄鹤楼是蜚声中外的历史名胜,它雄踞长江之滨,蛇山之首,背倚万户林立的武昌城,面临汹涌浩荡的长江。素有“天下绝景”和“天下江南第一楼”的美誉。
    我最早知道黄鹤楼还是从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闻名遐迩的诗句中,总想有机会一堵黄鹤楼的风采,但始终未能如愿。后来又读了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才知道是这首经久不衰的千古绝唱成就了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雅号,可谓是诗以楼名世,楼以诗行远,胜景与美文相依互存,彼此激发,并辉千秋。这更激起了我对黄鹤楼的向往之情。
    今年夏天,利用去武汉采访的闲暇之余,终于目睹了令我仰慕已久的黄鹤楼。
    当我来到黄鹤楼前,就有一种被浓厚文化氛围裹住的感觉,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匠心独具和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的深厚。无怪乎
    黄鹤楼给予了崔颢登峰造极的灵感,以一首《黄鹤楼》技压群雄,竟使诗仙李白也在此搁笔,自叹弗如:“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最后,只好在大镜石上写了“壮观”两字,之后扬长而去。
    关于黄鹤楼的得名,陪我同来的武汉市公安局的朋友告诉我: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不足为据。尽管如此,听完这个故事,再抬头仰望黄鹤楼时,黄鹤楼好像又增添了些许诱惑。也许这正是千年名楼的文化魅力之所在吧。
    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当时吴主孙权处于军事目的,在形势险要的夏口城即今天的武昌城西南面朝长江处,修筑了历史上最早的黄鹤楼。黄鹤楼在群雄纷争,战火连绵的三国时期,只是夏口城一角嘹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的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的观赏楼。千百年来,黄鹤楼历经战火硝烟,屡毁屡建,最后一次毁于光绪年间。
    资料上说,现代的黄鹤楼建于1981年,高51.4米,共有五层,每层的飞檐有三个角,甚是威风。四面对称,从每个面看上去楼体都是一样的。屋面为金色琉璃瓦,楼前铸有黄鹤,颇具古意。今楼的重建以清同治楼为蓝本设计,保持了清楼优美的造型和鲜明的个性,内部设计颇具匠心,五层大厅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分别由神话传说、历史沿革、人文荟萃、三楚精神构成,它们从不同侧面再现了黄鹤楼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现代重建的黄鹤楼为历代各楼中最为雄伟,加上长江大桥相互映衬,已成为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
    走进楼内,迎面是宽敞的大厅。厅的正面是一幅大型彩瓷镶嵌壁画《白云黄鹤图》,壁画两侧一幅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第二层正中用大幅青石板镌刻着唐代阎伯理撰的《黄鹤楼记》。石刻两侧分别为《孙权筑城》和《周瑜设宴》的仿汉代瓷嵌壁画,画面古朴凝重,看着这幅画我体会了始建于三国年间黄鹤楼的军事功效。真是事事难料,昔日的军事重镇成为文人骚客吟诗作赋,饮酒赏景的斯文胜地。这里留下了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名家的不朽篇章。第三层是一幅大型陶瓷壁画,从左至右排列着杜牧、白居易、刘禹锡、王维、崔颢、李白、孟浩然、贾岛、顾况、宋之问、岳飞、陆游、范成大等13位诗人,和他们所写黄鹤楼的著名诗篇;第四层大厅是一个“间歇”,备有文房四宝,专供游人即兴挥毫,吟诗作画,有一种“重在参与”的号召力。四壁之上,悬挂当代名家手笔。第五层是全楼的顶层,大厅四周有直接绘于壁上的大型壁画《江天浩瀚》,包括从大禹治水、屈原行吟、到李白醉酒、岳飞抗金等10幅,表现万里长江上的人文故事、传说和历史。
    从楼内展示的古黄鹤楼模型看,历代黄鹤楼均与江边大堤连为一体,且有石阶可以寻至江边。想象古人送友人离去,再拾级而上,登高一望,孤帆渐成远影,该是多么富有诗意的一幅画面啊。据说毛主席对武汉钟情有加,解放后曾数次来武汉,其中住得最长的一次约有半年。据说除了北京外,武汉是他呆得时间最长的一个城市。畅游长江之余,毛主席为黄鹤楼赋下《菩萨蛮》:“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牵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走出5层大厅的外走廊,举目四望,视野开阔,风光万千,武汉三镇的旖旎风光历历在目。大桥如彩虹飞架长江,令人扼腕浩叹。楼外还有铸铜黄鹤造型、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十分壮丽。面对波涛万顷的万里长江,极目辽阔天地,心中顿生无限豪情。
    黄鹤楼雄踞蛇山之巅,造型优美,结构精巧,挺拔独秀,辉煌瑰丽,给人以许多意境,让人浮想联翩,不愧为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
    站在黄鹤楼上,那种“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感受,只有亲临黄鹤楼才能感到,并终生难忘。
 楼主| 发表于 2009-9-23 09: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工作太忙,好长时间没回论坛了,回来看看各位朋友,并祝福论坛的朋友开心快乐,幸福安康!
发表于 2009-9-23 10: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采飞扬
发表于 2009-9-23 14: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歌赋中的黄鹤楼确实蔚为壮观!81年建的黄鹤楼,细节之处粗陋不堪。缺少经历岁月的古朴美,楼主还有一点没有说:那就是黄鹤楼里是有电梯的,这也是让怀揣敬仰之心的游人大跌眼镜之处。登黄鹤楼之后,就像在横店逛故宫的感觉。
发表于 2009-9-23 23:2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家泼宝墨
昔人乘黄鹤
楼因仙鹤贵
赢得八方客
 楼主| 发表于 2009-9-25 08: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采飞扬
一蓑烟雨 发表于 2009-9-23 10:31

谢谢夸奖,惭愧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9-25 09: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诗词歌赋中的黄鹤楼确实蔚为壮观!81年建的黄鹤楼,细节之处粗陋不堪。缺少经历岁月的古朴美,楼主还有一点没有说:那就是黄鹤楼里是有电梯的,这也是让怀揣敬仰之心的游人大跌眼镜之处。登黄鹤楼之后,就像在横店逛 ...
幸福像花儿 发表于 2009-9-23 14:32

岁月悠悠,风雨千载。据记载,明代270余年内黄鹤楼毁4次,重建4次,大修2次。100余年以后,黄鹤楼又经历了3毁3建。由此可见,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黄鹤楼就是一处人文景观。既然是人文景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适当的做一些修缮和改进也是必然的。我想,这丝毫不影响黄鹤楼是一部巧夺天工的建筑史,是一部风雨沧桑的磨难史,是一部源远流长的文化史。
 楼主| 发表于 2009-9-25 09: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家泼宝墨
昔人乘黄鹤
楼因仙鹤贵
赢得八方客
忧伤角落 发表于 2009-9-23 23:25

悠悠千年事,
亘古不变魂。
文章集一楼,
静候宾客临。
发表于 2009-10-1 01: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移步换景,观点感受独特,文笔不凡!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 14: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移步换景,观点感受独特,文笔不凡!学习了!
傲雪 发表于 2009-10-1 01:33

谢谢夸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五女山家园

GMT+8, 2025-7-18 05:48 , Processed in 0.11195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