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02|回复: 0

附录 三、专家文选 高句丽的纥升骨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5 23: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五女山文艺 于 2009-9-5 23:37 编辑

高句丽的纥升骨城

——东方第一卫城

王恩涌
吴必虎

桓仁县是一个位于辽宁省东南角的一个不大被人注意的县城。可是,这里却具有一个特殊旅游文化价值的城~高句丽的第一都城,也可以说是东方的第一卫城。

卫城(aczopolio)一词来自西方,“aczo”意指“高”,“polio”是指古希腊“城邦国家”与“城市”。两个合在一起,是指建在高处城邦国家的都城,利于防守,故称为卫城。建在高地的卫城,面积不太大,但内有宫殿、神庙、粮库、卫兵住所与水源。

在西方,最典型的卫城是希腊的迈锡尼卫城和雅典城。迈锡尼位于雅典西南约百公里处,卫城建于迈锡尼晚期文明期(公元前1425~1100年)。该城位于山顶、环山,依山势蜿蜒,部分地段利用陡崖。城大体呈三角形、长约300公尺,最宽处有220公尺。城墙用巨石砌成,厚5公尺、高8公尺。今天看来仍然气势雄壮、伟然屹立在山颠之上。门有西、北、东南三个。西门楣上三角形巨石刻有一对石狮,就是世界著名的狮门。

城内,有王宫、神庙、仓库、住所,还有坟墓与取水暗道。坟墓为圆形竖穴。著名考古学家施里曼于1876年在此发现皇室大量随葬品,其中金面具,金额带、金角杯、金印章和金银镶嵌的青铜短剑。当时的发现真是轰动世界,一些大报载有连续报道。

其次是雅典卫城。原来在迈锡尼时代亦建有卫城,由于王权衰落,卫城遂演变为专门奉祀守护神雅典娜的宗教祭祀场所。该城建于60-70公尺陡崖的台地上,位于雅典的中心,形势极为险要。目前城内留下的巴台农神庙,虽毁于战火,但留下的大理石廊柱,墙上的希腊神话雕像已反映出该建筑是人类古典建筑中的杰作与精品,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来的大量的游客。

这类卫城,在希腊还出现在底比斯、斯巴达和科林斯等处。在西亚的以色列境内的哈措尔、撒尔利亚等地古时亦有此类古城。

东方的卫城

桓仁县五女山城位于县城东北7公里处的五女山上。该山顶部十分奇特,是一个拔地而起的山崖,高约百公尽左右,坡大壁峭,形成天然要塞。顶部平坦,呈三角形,底在南,宽约三百公尺,南北长约上千公尺,宽度向北逐渐收缩。山崖的西、南两面峭壁陡直,难以攀登,是天然城墙。东面几处城稍缓,还有几处山缝,可以攀登,故在东面山坡上部建有城墙,与另两面山崖组成一个半天然,半人工的山城。

这个山城经研究,原是北面夫余国的邹牟(朱蒙)于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到此建立的高句丽的第一个都城,名纥升骨城。此城有三个门,一在山崖的西面的中部的一个豁口处。另两个,一在东南,一在东面中部,均建在城墙外,东门已毁,东南的南门尚完好。此门是利用山势,在城墙拐弯处,利用垂直相交的豁口建立南门。这有利于防守,可以两面夹击攻城的士兵。虽经过约两千年的历史,城墙半约完好。城墙底宽上窄,呈梯形,外高到6至8公尺,内高1至2公尺,顶宽3公尺,用青黑色的外平内尖的扁石砌成。

山崖南半部的顶部中心处有古建遗址,现为庙宇,过去,可能是宫殿区。其南有水池,靠地下水补给。水池东南有一长方形石质地面及数处圆形遗址。石质地面有利于防潮,可能用于仓库。附近圆形遗址,可能是士兵住所。东南石质高处,现称点将台。西门内发现古遗址,内有炕、灶。看来,这是典型的卫城,与西方卫城相比,缺少神庙。这可能与我国政权发展过程中,较早与神权脱离有关。

都城在此仅四十年,随后即迁都于其东南不到百公里的集安。在集安,将都城建在鸭绿江畔,称国内城。同时,又在国内城北2.5公里处山地建另一都城,称丸都山城。丸都山城是在军事紧张情况下作守备用。此双都城使用有四百多年。

统中、外情况看,不论是西方的城邦国家,还是东方的边地小国,处于彼此纷争的环境中,地域小,无回旋余地时,外来的突然袭击,可能导致国家的存亡。为此,多选择优越的地形,据高临下,易守难攻之地作都城。但山地交通不便,不利于国家管理,当国土增大,兵力增多,受突然机会少时,都城则多趋于平原。高句丽转向集安时,其平原、山地两个都城,充分说明,其处于过渡阶段,环境使然不得不如此。

现处于林海之中的五女山城,根据其特点与历史发展可能算得上东方的第一卫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五女山家园

GMT+8, 2024-6-19 00:20 , Processed in 0.19024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