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19|回复: 16

我在桓仁的经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4 16: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单位任务写了一篇,请朋友帮忙用斧子砍吧砍吧!


                  我的房子我的家
                  



我父亲六十年代受到迫害,下放到农村,1972年部队为我父亲平反,在桓仁县城安排了工作,我们一家五口从农村搬到了县城。由于单位暂时没有公房,父亲借钱在南关买了一个破旧的老房子,这个瓦上长满了荒草的有着远古气息的老房子成为我们在桓仁的第一个家。搬到县城的当天傍晚,妈妈让我倒垃圾,结果一出门我就走丢了——找到垃圾箱后,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那年我刚8岁,看着南关一片片的一家挨一家的都是一般模样的老房子,哪个是我家呀?妈妈怎么找到的我,我已经记不得了,我到是对我们一家后来怎么找房子安家有了最深刻的记忆。
在老房子住了2年后,房子出现了较大的裂缝,成为危房。父亲那时才挣四十多块钱,要养活一家五口,还要接济老家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我们无钱重新翻盖,更拿不出钱另买房子,只好卖了老房子,还了“饥荒”( 过去管欠外债叫拉饥荒)开始租房子。我们租的是一个大户人家在四合院后院盖的一个小泥房,大约二十多平方米,平时用做存放杂物的仓房。这个低矮潮湿充满发霉气味的仓房成为我的第二个家。由于大四合院地势较高,排水都往后院排,炉坑(烧煤的炉子需在炉下挖个半米深的坑用于排炉渣)常年积水。最“有趣”的是有一天早晨,父亲急急的叫醒我们,我从被窝里抬眼一看,天哪!我的鞋就在我的眼前飘荡!——原来是夜里下了场急雨,把我们的房子淹了,大水马上就上炕了!我们一家人急忙躲到邻居家避难。这个泥房子让水泡的奄奄一息,摇摇欲坠,整个雨季,我们一家就躲在邻居家的用木板钉的仓房里度过。那时租房子很困难,后来我们只好搬到父亲单位一间闲置的锅炉房里住,这个充满煤灰味儿的阴暗的锅炉房成为我的第三个家。这个家住了半年,冬季取暖期到了,单位雇的司炉人员需要住在这里,我们只好搬到母亲上班的街道居委会办的托儿所里。托儿所白天哄孩子,晚上家长把孩子接走后,这个挂满了彩旗(尿布)的充满孩子尿片味道的房子成为我的第四个家。后来托儿所孩子多了,有的家长接孩子来得晚,哄孩子的阿姨就不能走,我们回去早了也不方便,只好找单位领导想办法。后来,单位把四个没有房子的职工安排到一所新腾出来的暂时不用的四间办公室居住。这个办公室也是老房子,解放前是存放档案的地方,有地下室。我们四家共用一个走廊挤在这个办公室里,等待单位分房子。大概住了不到二年,有一个寂静的下午,我独自在家写作业,突然呼隆一声巨响,房子震了一下,我想是谁家卸车?但随后还是一片寂静,我待了一会觉得不太对劲,到底是什么响呢,就开门出来看看,结果一开门我差点掉地下室里了——原来是住中间的一家由于地板腐烂坍塌了,家具和所有的生活用品以及走廊都掉到四米深的地下室里了!那家结婚不久,崭新的家具七零八落的分散一地,一坛油还在慢慢的往新婚的红花被子上流淌着……。我们家住在最里面,一开门就是四米深的大洞,我也出不来了,由于那时十来岁,身体较为瘦小,我费尽力气从窗户的铁栏杆缝隙钻了出去给大人报信。我多年来一直纳闷,这房子也没有人走动静悄悄的怎么就塌了呢?这样,我的第五个家也住不了了,我们又出去找房子,进行第六次搬家。
这次找的房子虽然半新,但房东对租户要求很严,这个有些寄人篱下感觉的临时住所就是我的第六个家。不久,房东孩子结婚需要房子,我们就又开始找地方。我们陆续又搬了几次家。这些年我们家也始终拉着“饥荒”,父亲常挂嘴上的话就是“罗锅上山----钱(前)紧”,买房子对我们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最后租不到房子,我们只好搬到单位警卫室暂住,替单位免费打了一年更。回忆整个七十年代,我们就是“钱紧”的年代,搬家的年代——我们被迫先后搬了14次家!如果吉尼斯那时有搬家记录,我们家一定是榜上有名。
1980年,父亲的单位争取多年的盖公房解决职工住房困难问题终于有了眉目,上级拨了一笔钱,盖了很长的二栋平房,共计四百多平方米,一次解决了12户职工住房!我们一家人经过第十五次搬家,终于结束了漂泊动荡颠沛流离的生活,搬进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四十多平方米的新居。搬家那天,天是蓝的,地是绿的,房子的砖瓦是红的,门窗的油漆是铮亮的,屋里的一切是新鲜的,父母的脸始终是笑的!我直到半夜还没有睡意,贪婪地看着雪白的墙壁闻着淡淡的白灰味儿和油漆味儿,我知道我终于有家了!那天我才知道什么叫幸福!1981年,我参加了工作,有了收入,我们家也终于结束了那种没到开支钱就花没了的日子。后来我也娶妻生子,1989年,单位又为我解决了三十八平方米的平房。我的工资每月都有结余,我就是攒钱买彩电、买冰箱、买收录机。回想八十年代我们就是“钱进”的年代,安家的年代。
进入九十年代,我有些不敢想象,这几年桓仁的楼房怎么盖的那么多,那么快!东一栋西一栋的拔地而起。这个时期住暖气楼成为人们生活追求的主要目标。这几年工资涨得也和盖楼的速度一样快。随着我的工资由1981年参加工作时的三十八块六,涨到四十二块五……到九十年代超过一百,超过二百……这么滋滋涨我们一家人对住房的要求也“涨”了。平房的取暖和排泄问题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了。住平房的人都知道,煤炉子那点火就炕头一点热乎气,我们家住把头,冬天大多数时候墙上都是冰霜。再是不一定什么时候,就让煤气熏了。住平房的人几乎都有煤气中毒的经历,我县也有许多晚上睡觉挺好的早晨却再也睁不开眼睛的案例。上厕所也是很头痛的问题,旱厕冬天寒冷冻得够呛,夏天臭气熏得够呛。有时下雨,厕所的粪坑积满了水,怎么小心也经常溅一身的粪水,住楼房成为我们一家人新的梦想。1994年,我买了属于自己产权的一个40多平方米的二手楼房。天刚冷,我们就住进了有暖气,有卫生间的暖洋洋的楼房,我的家有了质的飞跃,我从此就和毒气臭气绝缘了。这几年,我父母和两个弟弟也先后搬进新楼。1999年,县政府实施了安居工程,当年就盖好了四万一千多平方米的楼房,一次性解决了县直各单位578家无房户的住房问题,我们单位的年轻人全部分到了六十多平方米的漂亮的新楼,这个有花有树有草坪的叫做莲花小区的安居工程还是省优质工程和优良小区。回顾九十年代,我们是“钱厚”的年代,安居乐业的年代。
2009年,随着我工资涨到二千六百多元,我爱人对住房的要求又提高了。她说现在的楼房已经不一个一个盖了,不叫什么楼什么小区了,都一片一片地盖了,都叫什么花园、什么家园了,面积又大又漂亮。父母和我们的兄弟姐妹都已经换了八十多平方米的房子,许多同学和朋友都住一百多平了!咱们也换个大点的房子吧!我想,是啊,我们七十年代梦寐以求的那种一片片的长长的平房,现在已经叫做棚户区了,是政府改造城市的重点。西关南关北岭的大片的平房现在已经改造的基本没有了,东关现在正在大面积施工盖新楼。我们一家人的住房面积由原来的四十平方米平房改变为总面积三百多平方米的新楼房。二十一世纪,看来是“不差钱”的年代!换房的年代!但换的是更宽大、更明亮、更安静、更舒适了。

对了,不久前我家还出了个找家的小段子:我宽甸老家的老叔,每二、三年都来我父亲家住一阵子,天天上街溜达,对桓仁的街道是再熟悉不过了。老叔来桓也不用打招呼,到车站下车一会就找到我家了。今年老叔来桓仁终于“掉链子”了,他下车在西关一带转悠半天,全是新楼,最后找不到东西南北,终于走丢了,只好打电话,我们又到处找他!
 楼主| 发表于 2009-9-4 16:26: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这字怎么这么大?
发表于 2009-9-4 17: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点好看的清
 楼主| 发表于 2009-9-4 17:0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刚才的《我的房子我的家》能删掉吗?我发现别人的都很短啊,我这又长,字又大,浪费别人时间了啊!
发表于 2009-9-4 17: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挺好的我都看完了.
实感当时那年月生活都很困难.在农村几乎都是土木结构的房子.
 楼主| 发表于 2009-9-4 17: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一想到房子就感慨万千。请问我可以把字号缩小吗?谢谢
发表于 2009-9-4 17: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刚刚好
没必要调整
发表于 2009-9-4 17: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LZ,不用缩小,我看着很舒服。

大点好认,虽然我没有经历那个过程。
但是目前我们也要面临买房子的过程了。艰难,困苦,无奈,叹息!!!

祝愿楼主早日能住进新的大别墅。
我也是住进大的楼房。
发表于 2009-9-4 19: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字大看着舒服,不累眼睛不用改
文章长说明有内容可写,长点好。
发表于 2009-9-4 20: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确实很长,但是很吸引人。应该是一气呵成的,让人看的很舒服。我真的很喜欢这种很朴实又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五女山家园

GMT+8, 2024-6-18 06:22 , Processed in 0.18390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