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17|回复: 3

穿龙骨 作者:村人《第六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12 12: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G; }9 ^. o, ^5 V
1 T7 ], S/ u( W( v. O" v
<TR>
, J$ n- P1 f3 P# T5 S0 R  c( \) Q<TD vAlign=top>' `" _- ?$ S0 K* R
<DIV>
5 m; l, |5 M0 M8 W6 j9 S, Z/ l<P><FONT size=4>葛石匠</FONT></P>
9 g$ O. D, I% a/ A2 T2 I7 h' F2 m+ `<P><FONT size=4>      葛石匠右肩挎个白不白灰不灰的敞口大帆布袋,走在长满蒿草的毛毛道上。车轱辘菜连成了片,半尺高的茎上结满了籽,抬脚落脚刷啦刷啦响。和膝盖一般高的豆苍子、粘苍子、后老婆针都结了籽,它们死皮赖脸地往裤腿上粘,没脸没皮地让行人把它们带到四面八方,繁衍后代。齐腰高的野蒿也结了籽。野蒿子的苦艾味直往鼻孔里钻。大帆布袋也许原来是灰色的,风吹曰晒,有些发白。也许原来是白色的,天长日久,有些发灰。帆布袋上还有几道草绿色印痕,那是蒿草的浆汁染的。<BR>      葛石匠背上还背个扁乎乎的大瓷瓶子,外面上黑釉,又黑又亮。瓶脖子细,瓶身子扁,两边有带孔的耳子,耳子上系着麻绳背在背上,像背个黑老鳖。大黑瓷瓶子里装的是穿龙骨根子泡的酒,专治葛石匠的寒腿。葛石匠每天晚上临睡前喝两口,腿就不疼了,走山路腿也轻快。装满大瓷瓶,能喝一个月。装半大瓷瓶,能喝半个月。穿龙骨酒喝了的时候,就是葛石匠回家的时候,再出门时再装。也可以说,葛石匠回家的日期,是由大瓷瓶里穿龙骨酒多与少决定的。<BR>      葛石匠去吊云山里錾磨。<BR>      五十年代初,吊云山里还没有电磨。山里人家使用笨磨。富裕的人家用驴拉磨,贫困的人家用人推磨。用驴拉也好,用人推也罢,反正是三天两头就得推磨。人吃的子、面子,猪吃的糠,牛吃的料,还有做大酱的酱引子,都得用磨推。这些东西都是干推,叫干磨。汤子面、煎饼面、小豆腐、大豆腐,还有苏叶干粮、波罗叶饼、粘火勺的面子,也得用磨推。这些东西都用水泡过,叫水磨。有磨的人家用自家磨推,没有磨的人家借磨推。人嘴不能停,猪嘴不能停,牛嘴也不能停。一年到头,人吃马喂,干磨水磨,不停的推。磨齿磨钝了,就得錾一錾。<BR>      春秋两季,錾磨的人家偏多,尤其是秋季,新粮收下来之前,都要錾錾磨,准备磨新粮。<BR>      要錾磨的人家,这几天就有人站在大门口望,他一眼看见葛石匠从长满蒿草的毛毛道上向这边走来,就叫喊石匠师傅来了。石匠师傅这称呼很简洁。石匠,把行当叫出来了。师傅,把尊敬叫出来了。<BR>      葛石匠喝了半瓢凉水,就坐在炕沿上,从兜里掏出几把裹着绿壳的榛子扔到炕上给孩子们,这才开始摘裤腿上的粘苍子、豆苍子和后老婆针。<BR>      葛石匠打开工具袋子,里面有大小两把锤子,粗细四把錾子,还有两把剁子。这两把剁子,葛石匠只用一把,另一把是带着看的,舍不得用。带着这把剁子,葛石匠就觉得好。究竟怎么个好,葛石匠也说不清楚。葛石匠觉得,说不清楚的好比能说清楚的好更好。能说清楚的好,不管有多少好,不管有多么好,总归能说清楚,说清楚了就浅白了,没有想像的天地。相比之下,说不清楚的好更微妙,更复杂,更有魅力,它让人沉浸在一种梦幻里。葛石匠带着它,就能把磨錾得更好,还不觉得累。<BR>      葛石匠从贴身衣兜里掏出黑皮眼镜盒,拿出黑框眼镜戴上,开始錾磨。<BR>      十几年了,葛石匠走遍了吊云山区。谁家的磨料好一些,谁家的磨料差一些;谁家的日子宽裕,谁家的日子困难;谁家的媳妇孝顺,谁家的媳妇不孝顺:谁家的磨好錾,谁家的磨难錾;都在葛石匠心里。其实,凭葛石匠的手艺,没有难錾的磨。所谓磨难錾,并不是指的磨,而是指磨的主人难办事。哪个地方的磨是先錾的,哪个地方的磨是后錾的,葛石匠心里都清楚。谁家的磨到了该錾的时候,葛石匠不请自到,一股前后不出三五天。<BR>      葛石匠錾磨歇着的时候,乐意讲古,葛石匠肚子里装着很多故事。葛石匠讲古是有针对性的,比如这家儿媳妇对公婆不怎么孝顺,葛石匠就专讲孝顺一类的故事。葛石匠讲起古来,有板有眼,有声有色,就像说评书。他到谁家錾磨,就招来一帮听故事的人,有大人,也有孩子。<BR>      这会儿,葛石匠抽着一袋旱烟,讲起了儿媳妇孝敬公婆的故事。葛石匠说,很久很久以前,什么什么地方有一个儿媳妇对公婆不孝顺,公公婆婆是瞎子,儿媳妇就和公婆吃两样饭菜,有一天下雨打雷,儿媳妇叫雷殛死了。又讲很久很久以前,什么什么地方有一个儿媳妇,对公婆非常孝顺,家里日子穷,儿媳妇饿着肚子也让公婆吃饱。有一天早晨,儿媳妇一开房门就捡到两块银元宝。从此,日子就过富了。葛石匠还发一番议论,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BR>      有一年秋天,葛石匠去南沟里一家錾磨,走到这家的时候,目头快落山了;这家人为了招待葛石匠,媳妇拿了鸡蛋去供销社换了瓶酱油,四岁的孩子乐得直拍手,问他妈妈,妈,过年了吗?妈,过年了吗?<BR>      夜里,葛石匠躺在西屋炕上,听见东屋里两口子小声说话。<BR>      你明天一早就去他二姑家把錾磨的工钱借回来。媳妇说。<BR>      我怕借不着。<BR>      借不着快回来,咱就卖两只鸡。石匠师傅不能等啊。<BR>      葛石匠闭上眼睛,告诉自己早睡早起,把活往前撵,少吃一顿饭也是帮他们了。<BR>      第二天,葛石匠錾磨该歇息也不歇息,一直錾到深夜,直到把磨錾完才睡。<BR>      早晨,这家媳妇做好了饭菜,到西屋召唤葛石匠吃饭,见被子迭得整整齐齐,工具袋没有了,原来葛石匠起大早走了。两口子急忙走出大门,向远处张望。山雾弥漫,几步以外就看不见人影。落在脸上和和手上,像毛毛雨,凉酥酥的葛石匠走在茫茫的山雾里,一会儿衣服就打湿了。他知道吊云山里每到秋天就放大雾,到晌午才能散尽。有了这样的山雾,猴头、松树伞、元蘑、榛磨才又大又鲜,才成了吊云山区的著名特产。<BR>      葛石匠还遇到这么件事。<BR>      葛石匠在后沟一家錾磨,那家媳妇炒菜烫酒伺候他。錾磨歇息的时候,还给葛石匠冲蜂蜜水,还给他捂熟了香水梨,还给他买红大刀香烟。<BR>      那媳妇红着脸让葛石匠帮忙。<BR>      吊云山人都知道葛石匠有求必应,只要求到他,他没有不答应的事。葛石匠说,你就是不这么恭敬我,你有事我也帮,什么事,你尽管说。但是,葛石匠怎么也没想到,那媳妇吱吱晤晤老半天红着脸提出这样一件事。<BR>      大哥,你给我一个儿子。<BR>      葛石匠没敢抬头,也没敢吱声。<BR>      大哥,你给我一个儿子。<BR>      这可不行。<BR>      我男人让。<BR>      你男人让也不行。<BR>      大哥,我男人有病。我看你人品好,手艺好。<BR>      葛石匠看见了那媳妇渴求的目光。<BR>      妹子,我不能做那事,可我能让你生个儿子。<BR>      那媳妇好像没听明白。<BR>      葛石匠告诉她一个验方。  <BR>      二年后,葛石匠来錾磨,那媳妇生了个儿子。两口子乐得不知怎么好,媳妇炒菜烫酒,酒桌上,男人一遍一遍的说,这儿子是石匠师傅给的。</FONT></P></DIV></TD></TR></TABLE>
 楼主| 发表于 2006-6-12 12: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D' I, k/ c$ W8 r1 I- `; b9 }

" _! D" A! [9 o* k. T. A<TR>" W3 M2 ]. k. z/ D. N: @
<TD vAlign=top>
4 R1 i1 m+ M9 `: ^<DIV>
. _0 x4 U+ l! i# t/ T; ]8 ~$ y<P><FONT size=4>他二婶<BR></FONT></P>. y9 [" B# i/ E7 k1 i6 L
<P><FONT size=4>      他二婶,不是葛石匠的二婶,也不是葛石匠女人的二婶。他二婶,是葛石匠两个儿子大宝和二宝的二婶。他二婶和葛石匠不沾亲,是邻居。吊云山人把这样的街坊辈指孩子称他二婶。<BR>      他二婶刚到三十岁,丈夫死去四年了,是在一个铜矿上的一场事故中死的,没留下孩子,他二婶和瞎眼睛婆婆过日子。<BR>      婆婆多次劝说,让他二婶找个人家。<BR>      你还年轻,再找个人家吧,你的日子长呢。    <BR>      妈,我就是你女儿,我伺候你一辈子,说什么我也不离开你。<BR>      儿媳妇把话说到家了,婆婆再说什么,就是撵了。婆婆什么也不能说了。<BR>      他二婶和葛石匠两家处得好,村里人都说他两家像一家似的。他二婶比葛石匠女人小八岁,她管葛石匠女人叫姐,管葛石匠叫哥。他二婶觉得姐姐比嫂子亲,哥哥比姐夫亲。街坊辈嘛,怎么亲近就怎么叫。<BR>      六年前,葛石匠女人生二宝的月子里得了产后风,瘫在炕上,他二婶给端屎接尿,他二婶给做饭喂猪,给洗洗涮涮,缝缝补补,伺候葛石匠女人,还伺候大宝念书,捎带哄二宝。于是,葛石匠才能在农闲时背着那个大帆布工具袋在吊云山里錾磨。<BR>      每次都是这样,葛石匠要走的时候,他二婶就给葛石匠往黑瓷瓶子里装穿龙骨酒。有时装半瓶,有时装满瓶。<BR>      他二婶每年都上山挖几回穿龙骨,泡成穿龙骨酒治寒腿。粉色的山刺霉,蓝色的桔梗花,火苗一样的山豆花,还有打碗花举起一支支浅粉色的喇叭,还有玉竹挑起一串串白色的山铃铛花。但是,他二婶一看见穿龙骨那些像山葡萄叶似的浅绿色的小叶儿,一看见叶子上那些小纹络,就觉得比花还好看,还有甜蜜蜜的气味儿。只有他二婶才有这种感觉,其实,穿龙骨秧儿什么味儿也没有。他二婶心里有一个奇特的想法,她与穿龙骨似乎有关一种缘份,穿龙骨怎么这么好看呢?他二婶好像悟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呢?他二婶说不上来。穿龙骨秧儿在地面上这棵和那棵不是紧挨着,可是知道它们的根子却是连在一起的。他二婶挖出一头,扯着这一头使劲拽,好像那头牵着什么,牵着什么呢?他二婶说不上来。这么想着,就拽出来一截穿龙骨根子,一股潮湿的土腥味和一投新鲜的苦涩味儿实在好闻。她看着手里湿润润的穿龙骨根子,悄悄地就笑了,你们表面上保持距离,暗地里却连在一起,原来穿龙骨也通人性。<BR>      他二婶趁湿把穿龙骨根子上的须根削掉,把皮剥净,露出来白生生的本质。又趁湿把穿龙骨根子切成薄薄的片儿,装进坛子里,泡上白酒,封上坛口,一个月后后就泡成了穿龙骨酒。如果等穿龙骨根子干了,剥皮和切片是很费力气的。泡花的穿龙骨酒,颜色棕红,酒味微苦。<BR>      葛石匠的寒腿病,一到春秋就犯,下雨阴天更疼,酸酸的疼,木木的疼。这些年来,葛石匠喝了他二婶泡的穿龙骨酒,腿才不疼了。葛石匠常对他女人说,我还真离不开它了呢。女人说,你说明白,你离不开谁了?两口子就笑起来了。<BR>      葛石匠女人心里总念着他二婶,每次葛石匠一回来,就撵他去他二婶家。葛石匠女人说,他二婶没有男人,有些活女人干不了。他二婶把咱家当成自个的家,咱们就得把他二婶家当成咱们家。<BR>      葛石匠只得顺从地到他二婶家去。<BR>      葛石匠出去錾磨,把家就交给大宝他二婶了。他二婶伺候瞎眼睛婆婆,还伺候葛石匠女人和两个孩子。洗衣、做饭、喂猪,端屎接尿,还要隔几天给葛石匠女人洗澡。做饭呢,有时在他二婶家做,有时在葛石匠家做。在他二婶家里做饭,他二婶先把婆婆伺候好,再把饭菜送到葛石匠家,不耽误大宝上学。在葛石匠家里做饭,他二婶就先伺候大宝上学,再把饭菜给婆婆送回去。一开始,葛石匠女人有些见外,常了,就依了他二婶。葛石匠女人这么想,对他二婶总是客气,怕他二婶觉得交不透她的心,人家把心都扒给你了,你还不知道是心,那是最伤人心的。这样呢,在谁家做饭就全由他二婶安排。这样呢,有时在他二婶家做,有时在葛石匠家做。<BR>      那天晚上,大宝写作业,他二婶在旁边看,大宝问二婶,说二婶,为什么夏天那么热,冬天那么冷?<BR>      他二婶说夏天日头热,冬天日头凉呗。<BR>      大宝笑了,说二婶,咱们住在地球的北半球,夏天,北半球向南倾近,咱们就热。冬天,北半球向北倾斜,咱们离太阳远,咱们就冷。<BR>      他二婶明白了,原来日头始终是那么热,只是冬天我们离日头远了,才觉得日头凉了,并不是夏天日头热,冬天日头凉。她还给自个打个比方:日头好像一盆炭火,总是那么热着,你离它近,就热。你离它远,就冷了。<BR>      他二婶想,大宝真有出息,书都念到天上去了,我也跟着长见识,没白伺候。念书真有出息,我得好好伺候大宝念书。<BR>      又过去了几年。<BR>      有一天早晨,他二婶做好了饭菜,坐在炕沿上给二宝补裤子,二宝在窗前背课文。二宝说密密缝。他二婶以为二宝告诉她要密密缝,她停下针线看了看二宝,说二宝,你刚才说什么密密缝?二宝说,二婶,我背课文,背一首古诗。他二婶没念过书,听说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什么的,诗最难。念书真好,念书真出息人,二宝都会古诗了。他二婶说,二宝,你再念一遍给二婶听听。<BR>      二宝念道:<BR>             慈母手中线,<BR>             游子身上衣,<BR>             临行密密缝,<BR>             意恐迟迟归。<BR>             谁言寸草心,<BR>             报得三春晖。</FONT></P>
9 J0 m& |7 s( d) H$ l/ S<P><FONT size=4>      二宝念得很慢,把每个字都念得清清楚楚,让二婶听得明明白白,二宝懂得尊敬人了。<BR>      二婶说,二宝,这是什么意思?二婶没念过书,讲给二婶听听。<BR>      二宝把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了一遍。<BR>      二宝,你慈母不能给你密密缝了,二婶给你密密缝呢。他二婶心想,虽然大宝二宝不是迟迟归,可哪件衣服我不是密密缝啊。听了这首古诗,他二婶觉得给二宝补衣服有了慈母的感觉,但没有让二宝报恩的想法。<BR>      二宝说,二婶,你也是我妈,、我妈生我,’二婶养我,我和哥哥有两个妈。<BR>      葛石匠女人说,二宝,你和大宝忘了我,也不能忘了你二婶。<BR>      他二婶眼睛里有了泪花。<BR>      这几年他二婶给葛石匠女人洗身子,葛石匠女人越来越瘦,差不多是皮包骨了。没生二宝那些年,她们春天一起采山菜,秋天一起捡蘑菇,她们一起去河里洗衣服,她们叽叽嘎嘎说说笑笑,葛石匠女人脸蛋红扑扑的,又年轻又漂亮。这才几年,好好的人病成这样了,老天爷真不长眼睛。<BR>      他二婶用牙咬断了线头,把裤子递给二宝。说二宝,好好念书,好好出息,你妈跟你享享福,报答你妈三春晖吧。</FONT></P></DIV></TD></TR></TABLE>
 楼主| 发表于 2006-6-12 12: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9 i7 O; e1 j6 }9 n6 i8 {& z4 u
<P><FONT size=4>青石磨。<br>      葛</FONT><FONT size=4>石匠最爱看的就是青石山,站在院子里朝南望,青石山像一片青云贴在淡蓝淡蓝的天边。葛石匠抬头就是望青石山,不看别的山。青石山牵着他的心,有时扯紧了他的心都有些疼。<br>      青石山里有什么牵着葛石匠的心?青石山里有个石场,出绿石英石,属青石中的珍品,它是凿石磨的最佳材料。它坚硬耐磨,寿命长,一般石磨二年錾一回,青石磨四年才錾一回。它颗粒细,还不脆,凿出的磨齿一点破碴也没有,要多细致有多细致。更神奇的是青石磨磨出的糙子、面子格外香。这是因为青石磨凉,怎么磨也是凉的。磨扇发热,磨出的糙子、面子不香。电磨转数太高,磨扇热得厉害,磨出的糙子、面子更不香。绿石英石在山的阴坡,阴坡地气凉,它就凉。这种青石磨,夏天,把剩饭剩菜放在磨顶上就不酸了。<br>      葛石匠錾了十五六年磨,走遍了吊云山区,也只錾过一盘青石磨。绿石英石难得,价格太贵,凿一盘青石磨得花去葛石匠半年的收入。那么,一个庄稼人一年还挣不来一盘青石磨呢。再说呢,吊云山人这么想,庄稼人,没长那么高贵的肚子,用一般的石磨磨糙子、面子吃饱就行。钱不容易挣,钱是过日子用的。<br>      在吊云山区,一般的石磨都可以借给外人用,而青石磨是绝对不外借的。吊云山人都懂得这个规矩。<br>      葛石匠发狠,这辈子一定要凿盘青石磨。<br>      葛石匠终于买回了青石磨料,放在他二婶院子里,葛石匠要在他二婶院子里凿青石磨。<br>      他二婶家三间草房,黄泥抹墙,茅草苫顶,毛头纸糊窗。门前青山,山前一挂流水,野花盛开,空气香得扑鼻,呼吸这样的空气连肉都不想吃。院里一棵大梨树,满树雪一样的梨花,蜂子们嗡嗡嘤嘤,有诗画的韵味。其实,山里人不在乎这些,他们住什么地方都一样,他们在乎的是日子。<br>      葛石匠在大梨树下凿青石磨。<br>      这块青石磨料是块荒料,就是石场已经把它凿成了大致的圆形,很厚,把它劈成两半,才能做成两扇青石磨。<br>      葛石匠用手抚了抚石料,仔细看了纹理,从墨斗里抽出一根沾满墨汁的线绳,让他二婶扯住线头,葛石匠左手捧着墨斗,把线绳放在磨料中间,右手提起线绳,在磨料石上打下一道黑线。石料不平,打出的黑线断断续续。<br>      葛石匠拿出錾子和锤子,又从衣兜里拿出眼镜盒,戴上眼镜,然后呢,坐在一只木凳上,在黑线上凿第一个眼儿。<br>      葛石匠左手握着錾子,右手打锤子。锤子打一下,錾子就转一下。葛石匠左手大拇指和食指一下一下捻着錾子,右手的锤子和左手的錾子配合得十熟练,一打一转,一打一转,频率高,但是不出差,葛石匠的锤子总是打在錾子顶上。每打一下,就叮的响一声,錾子底下就溅出一股石渣。他二婶站在旁边,葛石匠举起锤子,她的眼睛就跟着锤子往高处看,葛石匠转一下錾子,她的眼睛就跟着錾子转一下,葛石匠把锤子打在錾子顶上,她的目光就落在錾子顶上。锤子打在了錾子顶上,他二婶才喘出了一口气,心里才松快一下,她担心那锤子打在手上。可是,心里才一放松,葛石匠又举起了锤子,又转动了錾子,他二婶的眼睛就又随着锤子往高处看,就又随着錾子转一下,就又随着锤子落在錾子顶上。别看他二婶站在那里不干活,她比葛石匠还累,葛石匠没出汗,她却先出了汗。他二婶发觉自个出汗了,就埋怨起自个,光顾着看了,怎么不给他倒碗水喝呢?<br>      他二婶右手端一碗刚冲的蜂蜜水,左手拿条毛巾。说给,喝口水,擦擦汗。没有人的时候,他二婶就不叫大哥了。<br>      不喝,不喝。葛石匠一边打锤子一边说,也没看他二婶。离我远点,没看见这石渣子吗?葛石匠又说,仍然不看他二婶,也没停下手上的锤子。<br>      他二婶往后退了几步,端着水碗,拿着毛巾,站在那里等着。可是,他二婶不知不觉又往前挪了几步,不知不觉又站在葛石匠旁边了。<br>      又过了好一会儿,葛石匠把水喝了,把汗也擦了。<br>      喝碗水,还冲蜂蜜干什么。葛石匠抹了一下嘴。<br>      不是不喝嘛,不喝还喝得一点没剩。<br>      他二婶又冲了一碗蜂蜜水,在屋里晾着。又在葛石匠旁边看。<br>      离我远点,你看这石渣子,直往外飞。<br>      他二婶还是那么站着看,像没听见似的。<br>      葛石匠把第一个眼儿凿到三指深了。他换了地方,离第一个眼儿大约半尺远,又凿第二个眼儿。<br>      第二个眼儿凿到三指深的时候,葛石匠又喝了一碗蜂蜜水。<br>      葛石匠又换个地方,离第二个眼儿大约半尺远,又凿第三个眼儿。<br>      哎!屋里婆婆召唤了。五十年代初期,尤其在山沟里,对于女人,人们不习惯叫名字,有些女人也没有名字。<br>      婆婆说,你大哥凿磨是力气活,你给他打碗荷包蛋。荷包蛋就是白水里打鸡蛋。<br>      那鸡蛋是留给你的,一个大老爷们,吃什么荷包蛋,吃那么几个荷包蛋,还不像掉肚子里几个枣似的。<br>      婆婆说,你大哥和咱们没有外心眼儿,我拿他当儿子。你大哥命不济,媳妇瘫在炕上,孩子还小,你大哥遭人疼,我心疼他呀。<br>      他二婶说,妈,你心疼他我就给他打荷包蛋,我听你的。<br>      他二婶只答应给葛石匠打荷包蛋,没说给婆婆也打荷包蛋。婆婆这个人,给她做什么都不让,对于她,只好先斩后奏。他二婶知道婆婆喜欢吃爆锅的荷包蛋,他二婶就先给婆婆打碗爆锅的荷包蛋。婆婆听见儿媳妇往油锅里放葱花吱吱啦啦响,闻到了爆锅的香味儿,知道是给葛石匠打荷包蛋了。<br>      他二婶把一碗香喷喷的荷包蛋端到婆婆面前,把筷子递到婆婆手里,又扯着婆婆的手摸到了碗。说妈,你吃这碗荷包蛋,别烫着,我这就给我大哥打荷包蛋,你别挂着他了。<br>      他二婶知道葛石匠喜欢吃水煮荷包蛋,水里放白糖那种甜的。他二婶还知道葛石匠喜欢吃蛋黄半生不熟粘粘糊糊的那种荷包蛋。他二婶要给葛石匠打一碗这样的荷包蛋,吃蛋香,喝水甜。<br>      他二婶眼睛盯着水里的荷包蛋,隔着蛋青看蛋黄是橙黄色时,用筷子按一按,蛋黄是软的,就盛到碗里。碗里先放两匙白糖,把荷包蛋往碗里一倒,用匙搅一搅,糖就化了,打了一碗葛石匠最可口的荷包蛋。<br>      葛石匠接过这碗荷包蛋,说你净瞎胡扯,打鸡蛋干什么。<br>      他二婶说,我婆婆心疼你。<br>      葛石匠用筷子夹起一个荷包蛋送到他二婶面前,他二婶一扭身走了。葛石匠吃两口望一眼,吃两口望一眼,他二婶就是不回来。直到葛石匠吃完了,他二婶才回来。<br>      葛石匠吃完了荷包蛋,又凿了一会儿,第三个眼儿也凿到了三指深。<br>      葛石匠凿完这三个眼儿,又在两头凿了两个眼儿,大约距离也是半尺。<br>      葛石匠从头到尾检查了一番,他发现在中间有一个往旁分的纹理细线,葛石匠又在那条纹理线分岔的地方凿了一个眼儿,这是为了防止劈石的时候从这里裂开。<br>      葛石匠开始在中间那个眼儿里钉楔子。楔子也是用好钢做的,半尺多长,下尖上粗,这样钉进眼儿里有扩张力,能把石料撑裂纹,像我们劈大木头时加个楔子那样。不过,石料的裂纹是很小的。<br>      葛石匠见磨料顺着纹理有了细细的裂纹,又往另一个眼儿里钉楔子。不一会儿,五个眼里都钉了一遍楔子,五个眼儿都裂出了细纹。<br>      葛石匠开始凿第二遍,每个石眼儿又凿进三指深。葛石匠再往每个眼里钉一遍楔子,见裂纹又大了许多。<br>      葛石匠接过他二婶端来的一碗蜂蜜水喝了。<br>      葛石匠在中间那仑眼里钉进了一个錾子,说你离我远点,我要劈石了。他二婶后退几步,眼睛盯着葛石匠。<br>      </FONT><FONT size=4>葛石匠抡起锤子,用力在錾子上砸了几下。刷的一声,大青石就从中间齐齐刷刷的兮开了。<br>      他二婶惊喜地叫了声,哎呀,我的天呀,这么硬的青石怎么就像切豆腐齐刷刷地切开了呢?他二婶特别自豪,心里说我的哥呀!他二婶上去就把葛石匠的手拽过来了。葛石匠没想到大宝他二婶能这样,他二婶自己也没想到她能这样。这时,他二婶听见了脚步声。突然,他二婶脸红了,他是你男人吗?你是他女人吗?让人看见了脸往哪搁,还怎么见人?他二婶红着脸说我看看你手扎没扎进去石渣子。这么说着,他二婶的手就在葛石匠的手上摸过来摸过去,摸过去摸过来。<br>      第二天,葛石匠按石磨的尺寸,把两扇磨料凿圆了,凿平了。<br>      他二婶每天都坐在葛石匠身旁,看着葛石匠凿磨齿,她喜欢听锤子打錾子的叮叮声,锤子打錾子叮一声,錾子就铮铮响几声。渐渐轻,渐渐弱,那金属的余音在他二婶耳边缠来绕去。石磨上溅起一股一股石粉,石粉里散发出一股一股焦糊的香味儿,他二婶最爱闻。<br>      几天以后,葛石匠把磨齿也凿成了。<br>      葛石匠这才拿出那把新剁子,坐在木凳上,戴着黑框眼镜,轻轻地,细细地,一个齿一个齿地剁,把所有的磨齿都剁得直直的,齿沟深浅匀匀的,齿脊梁骨一股高,圆圆的隆起,用手摸摸,没有一点挡手的地方。葛石匠剁着磨齿,忽然有了一个想法。庄稼,是个怪东西,它们在地垄上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穗,又在石垄上磨成子和面子。庄稼人是莳弄土垅的,他是莳弄石垅的,是专门和那些谷粒做对的。<br>      他二婶每天给葛石匠打一碗糖水荷包蛋,冲几碗蜂蜜水。一有空儿,就在葛石匠身边蹲着,看葛石匠剁磨齿儿。葛石匠手上那把剁子就是她男人留下的合金钻头,十几年前,它是在自个男人手上钻矿石,现在,它又在另一个男人手上剁磨齿。她听着剁磨齿的叮叮声,看着飞溅的石渣,耳边就响起了风钻的突突声,他二婶脸就红了。<br>      他二婶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小块细布,伸手摘葛石匠的黑框眼镜,说我给你擦擦。葛石匠头也不抬,手也不停,说不擦。他二婶硬是把眼镜摘下来,擦了两遍,又哈几口气,再擦。他二婶给葛石匠戴上眼镜,问干不干净?葛石匠说不干净。他二婶就咯咯咯电笑了。一瓣梨花飘落在他二婶鼻尖上,那瓣梨花也一颤一颤的。<br>      葛石匠安上磨脐,忽然想起吊云山人把媳妇叫下蛤,挹丈夫叫上蛤,这么说不对。磨脐在下扇,那个套住磨脐的圆眼在上扇,这不是说反了吗?葛石匠就笑了,是不出声的笑,还淌出了口水。<br>      他二婶看葛石匠自个在笑,说你笑什么?葛石匠越发笑起来了,笑出了声。<br>      葛石匠答非所问的说,对呀,缺了哪扇也不行。<br>      葛石匠和大宝他二婶把上扇磨和下扇磨合在了一起。<br>      葛石匠问,合上了?<br>      他二婶说,合上了。<br>      葛石匠又问,正不正好?<br>      他二婶刚要说正好,忽然她意识到了什么,下意识地脸红了,拿眼睛瞪着葛石匠。<br>      他二婶娇嗔地看着葛石匠,脸更红了。<br>      葛石匠和大宝他二婶又搬开了青石磨,彻底清扫了一遍,又用清水冲洗了一番,把磨齿里的石沫子彻底清除了。把早已做好的磨架子和磨盘搬进了外屋地,把青石磨安装上了。<br>      葛石匠让大宝他二婶推几瓢苞米试试青石磨,青石磨在小草屋里唱起了最好听的歌。</FONT></P></DIV><br>
2 y+ f$ x7 V  l) l: E: r" _
6 j& V6 C4 n% G" B; G0 U$ ~
 楼主| 发表于 2006-6-12 12: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i& M  A, R# g) [
<P><FONT size=4>遗嘱<br>      日山年年青,青山不老。</FONT><FONT size=4><br>      日头天天升,日头不老。<br>      人,却老了。<br>      又过了二十年,葛石匠女人,大宝他二婶,瞎眼睛婆婆都死去了。<br>      葛石匠还活着。头发白了,腰也伛偻了,经常有病。<br>      葛石匠在大宝家里养老。<br>      这年清明前后,吊云山里的青草刚刚发芽,葛石匠又病了,已经落炕了,头些日子能喝点稀饭,半个月以后,连水也不能喝了。葛石匠知道,老伴在那边想他了。<br>      这天早晨,葛石匠把大宝和二宝叫到跟前,葛石匠嗓子沙哑了,说你俩上房山头靠后一点,离山墙一丈远的地方去刨吧,我埋的东西。<br>      大宝拿镐,二宝拿锹,一个刨,一个挖。<br>      哥,咱爹能埋什么呢?<br>      你说呢?<br>      埋的钱。爹錾了一辈子磨,给咱俩攒的钱,装在坛子里埋的。<br>      不是钱。钱埋年头多了会烂的。</FONT><FONT size=4><br>      那你说是什么?<br>      是金子。金子埋到什么时候也不烂。<br>      二宝说,刨!<br>      大宝说,刨!<br>      大宝抡镐,二宝挥锹,哥俩满头大汗,挖了一个三尺多深的大坑,挖出来一个二尺多长,七八寸宽,三寸多厚的一块石条,二宝把石条扔到一边,继续挖。<br>      大宝和二宝又刨挖了半个时辰,什么也没刨出来。<br>      大宝和二宝回家问父亲。<br>      葛石匠说,就是那个地方,我埋的东西。<br>      二宝说,就是那个地方,我俩刨了三四尺深了,什么也没有。<br>      大宝说,别说什么也没有,不是有个石条嘛。<br>      葛石匠眼睛突然亮了,使劲抬头,想坐起来。但是,他没有力量坐起来。<br>      葛石匠有气无力的说,快把石条拿回来,我摸一摸。<br>      二宝说,我把石条扔了。<br>      葛石匠费了好大力气,又睁开眼睛,说快去拿回来,我要摸一摸。<br>      大宝和二宝把沾了泥土的那块石条搬到葛石匠的炕沿上,葛石匠颤抖着两只手,在沾了泥土的石条上摸过来摸过去。葛石匠摸着石条,眼睛里涌出了泪水,说跟我走吧,跟我走吧。<br>      大宝和二宝怔怔地看着老爹。<br>      葛石匠沙哑的声音又颤抖了,说大宝二宝,你俩是爹的好儿子,爹这辈子只求你俩一件事,把这石条和我一起葬进坟里。<br>      大宝和二宝哭成了泪人,跪在爹跟前齐声说,爹,我俩一定办到,爹放心。葛石匠闭上了眼睛。<br>      大宝和二宝见爹又闭上了眼睛,就不去惊动了,哥俩把石条拿到门前小河里,洗净了泥土。<br>      青石条上刻着字,虽然字不算好,但是每一笔每一划都刻得相当用心,那是两个工工整整的楷体字:二丫。   <br>      </FONT><FONT size=4>补记:   <br>      第二年春天,葛石匠的坟上,长出了几棵穿龙骨秧苗,还匍匐着几棵老牛筋,紫红色的茎上长着绿叶,开着几朵浅黄色的小花。穿龙骨那些像山葡萄叶似的浅绿色小叶儿在风中窃窃私语,绿叶上那一道道细细的纹络,好像是一道道笑纹。★</FONT></P></DIV><br>8 H8 L& P$ F! `2 |- _

$ ]/ ]0 u" G4 ^2 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五女山家园

GMT+8, 2024-6-18 14:20 , Processed in 0.15851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