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97|回复: 0

[原创]黄氏视角的《万历十五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6 10: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黄氏视角的《万历十五年》<o:p></o:p></P>
<P >李兴濂 </P>
<P > 明代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万历也是明朝不起眼的皇帝。历史学家黄仁宇为什么要走进这个历史呢?这就是黄氏视角。黄仁宇考虑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有四大发明的辉煌,但科技革命却发生在西方?为什么中国从汉唐的强大,一步步走向明清的衰落?黄仁宇认为,“中国二千年,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是一切问题的症结。”在回答这些很大的历史问题时,黄仁宇采用了万历这个小的视角,以点带面,上下蔓延,以新的独特历史视角,发现和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端。 </P>
<P >黄仁宇不是从历史大事件入手,而是从那个时代具体的细小生活还原。世人以为皇帝最自由,黄仁宇告诉我们其实并非如此。皇帝戴的皇冠前后两端有两排珍珠串,它并不是为了遮蔽龙颜,而是为了提醒皇帝必须具有端庄的仪态。你如果摇头晃脑,两排珍珠就会在眼前脑后来回晃动,搞得皇帝很不爽。早朝是那时宫廷的每日功课,在天色未明之际,就要在宫门前守候,御史要记下咳嗽、吐痰、牙笏坠地、步履不稳等“失仪”官员的姓名,听候参处。皇帝是早朝主持人,连懒觉都睡不成。1498年的一天,弘治皇帝用央告的口气求大学士免朝一日,因为前一夜宫中失火,皇帝彻夜未眠。后经过研究,皇帝的请求才被批准。而经筵,是与早朝联袂举行的一项活动。它由朱元璋传下,每月三次,主要是皇帝学习的一种途径。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及文武百官陪读。统治者靠这种礼仪,去强调一种封建秩序,巩固统治信念。万历的前二任皇帝正德,是明代最有个性的皇帝。有一年他祖母去世,天下雨了,他看到地上满是泥水,就下令臣僚们免予磕头。然而他的好心肠并没有得到所有廷臣的感激。有一名大臣因为没有机会在泥水里折腾,失去了表示忠诚的机会,而哭着和皇帝辩论孝道:为什么不让我磕头?而就是这个孝道,还引发了一场重大事件。1577年,大学士张居正的父亲病逝,按照当时的礼仪,张居正需要回到南方老家守孝三年。那时,万历皇帝尚未成年,张居正是国家的实际控制者,正在推行“一条鞭法”改革。如果他突然离职三年,黄花菜早就凉了。于公,国家需要他,于私,他也不愿离开。皇帝“决定”让张居正在职居丧。然而,官员们对此事各怀心思,终于发生了“纠举张居正事件”。有一帮大臣弹劾:皇帝的老师(张居正),如果都不遵守礼仪,把忠孝大节看作无足轻重,这如何使亿万臣民心悦诚服?此事后来虽然以张居正的胜利而告终,但它说明,封建礼仪道德可以成为政敌们互相攻击的工具。明朝的皇帝,是历代中最难受的皇帝。明朝的大臣,是历代中最难受的大臣。他们彼此把对方弄得很不舒服。 </P>
<P >以往的历史著作,人物往往脸谱化,比如明君、昏君,忠臣、奸臣,这样简单区分。但黄仁宇深入了人的灵魂、性格以至情绪,写出了人性的丰富。比如他写万历皇帝的空虚、烦躁与懒惰,是紫禁城里的一名囚徒,从小到大没有体会到一天自由的含义;万历的王皇后,“她享有宫廷内的一切尊荣,但是缺乏一个普通妻子可以得到的快乐。”再比如海瑞,以前我们只知道他是个廉洁的大清官,不怕死,敢骂皇帝,形象很完美,读了黄仁宇的书,知道这些都是真的,但味道不一样了,原来他还是个特别守旧的官僚,一味提倡节俭,连甜食都不准民间生产,不懂经济,只知道用封建道德和政治压力管理社会。</P>
<P >历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可以发千古幽思,思通古今。可惜在教科书里是学不到的。《万历十五年》虽然是历史著作,但它给史学吹来一股清风,洗去了沉沉积尘的历史表象的沉重,曲径通幽地、趣味化、故事化、家常唠喀式的探到了历史内核的真实,也给人以文学的阅读美感,这是许多束之高阁的历史著作不具备的。一个呆板的朝代,在黄仁宇的笔下变得生动而有趣。</P>
<P >《万历十五年》最丰富的还是它的思想内涵。明朝是最讲封建道德、礼仪的朝代,但这些没有让这个帝国强大。黄仁宇给我们的启示是:道德必须依附于制度的支撑,才能发挥效应。制度缺乏,就不能最终形成竞争的能力,只能走向衰败。 </P>
<P><o:p> </o: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五女山家园

GMT+8, 2024-6-18 16:59 , Processed in 0.13697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