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85|回复: 1

拘 魂(外一篇) 作者:高培智 《十二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8 14: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孩子胆小爱受惊吓,有时跌一跤,突然听到粗声大叫、闹了不小的危险等,都能吓着。吓着了,说是大病还算不上,说是小病其实也不小,如果由着它,最后就有性命之忧,所以大人对此从来不敢忽视。其表现是没日没夜的昏睡,同时会引起感冒 或者其它疾病,还不好治确实挺吓人。去卫生院就医,检查不出有什么毛病,弄得束手无策。甚至有懂点巫道的乡村庸医,还会让大人去找左道旁门的人给看看。
3 a3 M  r  z8 s$ T' N$ o
9 N9 i- `7 ?( |& K: P% M; \8 R. Y3 B# ?        有一种最简单的方法是叫魂法,到出事的地点,把嘴帖在孩子的耳朵上,用手抚摩着孩子的头,拽住衣襟儿,一劲地说:“摸摸毛,没吓着,摸摸襟,魂上身儿”。
: ~" ]8 i: H3 O! W+ e3 O
" Y7 \* l" g+ g" C* X3 ?        这样叫过了没起作用,就得用第二个法儿。找个巫魉人,用黄表纸或者白纸写一贴拘魂码,趁晚上孩子睡熟了,在他(她)头顶,或者在房门口、灶门口焚化成灰, 不能叫作烧了而须叫作升了,第二天孩子就好了,似乎挺简单的。写拘魂码各有各的写法,有的像写信似的,把孩子如何如何吓着的经过写出来,把详细地址也写上,再写上:请过往神灵多帮忙,帮着把某某孩子的魂给找回来,有供碗供饭来报答等语。有的是画一道符来拘魂,有的还画三道,烧了——升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也解释不明白。5 `  z# U% e, S5 I5 j# h" j
    % \; `1 U( c5 a/ g
        如果还没好,第三招儿就是跳大神拘魂。我住在乡下时,常见跳大神的,村里老马头就领着几路大仙。有能掐会算的狐仙姑,小淘气儿黄六、大金刚常金龙,圣手神医刁文英等等。老马头七十来岁,身体很硬朗,眉毛胡子头发都是雪白的,颇有些仙风道骨。凡是村里谁得了病了,就请他到家请神来给治。
, W% ~0 V9 s- P' c7 F, {) r1 o' B; ^& ^6 f2 C8 S5 Q9 e- A  T
        那时跳神看病不用花钱,义务服务分文不取,只是到了年根买几个罐头,几包果子(饼干)就可以了。所以人们觉得很划算,有病也不愿去医院。常了,人们看出孩子吓着了,就赶紧去找大仙儿。$ U: c" y& E/ c" m
    老马头身体好,请神时,他腰里缠一条白布带子,系得紧紧的,两个棒小伙子在身后扶着,把手插在布带里握得牢牢的,挺直了身子撑起来。他先是坐在一个方凳上,两只手合攥着一路草香,呵呵咧咧地唱着他要请的那位老仙家名号。比如他请蛇仙常金龙就唱道:某某山某某洞……我今请你常金龙,请你赶紧出洞庭……今有某某小顽童,胡乱玩耍丢了魂……金龙仙家快来把魂给找回……如此反复地唱。2 m* r) F& y* m2 Q* G1 t  Q
8 X. D' e) @. [3 r! B/ K
        唱着唱着他的腿就渐渐地颤抖起来,越抖越快,一直颤到整个人就像遇到了恶魔讨命时的样子,猛地大声一叫,噌地把剩下的半截草香扔在半空,双手忽地交叉在一起,反撑过来伸在头顶使劲地往上撑,往后使劲挺,把两个棒小伙子给挺得直趔趄。
+ G0 ?5 c* n0 n1 `9 u, |$ _: ?4 e: f
       几秒钟工夫才稳定下来,嘘一口气后就问你们请我来有何事?孩子的母亲急忙跪倒在地,一边磕头一边说:孩子可能吓着了,请老仙家给看看,帮着把魂给找回来。老仙家说,把小孩抱过来或者领过来,然后男左女右地查看风关指位,用手指推几推看上面起了紫线,根据紫线长短粗细,说着孩子吓得轻重,甚至有时还能说出孩子是在哪里吓着的。
7 F1 z! D2 w4 F6 u2 n% V& _0 i3 Z8 j
       病情诊定了,要来一个饭碗,拿一张毛头纸蒙上,攥住纸边在手里使劲拧紧,碗就成单面鼓状了。这时有人再给点上一路黄香,他接过去就围着碗转圈地摇画,左三圈右三圈,同时唱着来到房门口。另外一个打下手的,端一个水瓢,装半瓢清水,拿着一把新刷帚,沾着水往毛头纸上淋,摇画一会儿淋一会儿,上面就有薄薄地的一层水了。
7 b# _( f* ]/ b0 A# ], Y
9 D3 O4 t: X) N+ Y       这时他还一个劲儿唱着,一会劲摇画着,十几分钟过去,再看纸面,就出现了一个锃亮的、小手指肚那么大的水珠在滚动。他说魂回来了,让孩子一口把那个亮晶晶的水珠喝下去。孩子照准那个水珠使劲一口,嘴唇把纸面撮了个窟窿,顺着窟窿把碗 里仙水喝掉,孩子的魂就归回本位了。
; F! ^$ u4 ~* N( E# H% |6 A
) R* g# \; h4 l# t9 j        老张太太整天说眼睛疼,看东西一抹糊儿,就找老马头,让他请大仙给看。大仙来了说她得的是实病,得用针扎。于是他就拿两根缝麻袋的大水针,扎在老张太太的两个眼窝里,过了几天,老张太太的眼睛不但没治好,反而全都瞎了。老百姓没有埋怨他的话,只说老张太太该着瞎眼。嘴里虽然这样说,但是再找他给看病,就不敢让他动针扎了,弄点药什么的还放心一些。" B3 r( U; a1 z# l- f! k9 D+ M- `

9 D$ c( m7 _6 G! U        时光过了很久了,曾经活跃在人间的灵仙们,如今在哪旮旯闭了山门修炼法术道行呢?我一直非常遗憾,怎么就始终见不到一面呢?- f( V! t* R9 D9 e: r0 Y
& Y, i) d8 h" s6 w
[ 本帖最后由 五女山文艺 于 2009-3-28 14:13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3-28 14: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奶                          作者:高培智* S6 w2 ?  i+ ~

5 y8 F' {: ^3 W/ D: ?# k: H    过去,动不动就能看到一个妇女喜滋滋地走在路上,或者年轻或者中年、或者白发苍苍老一点的,胳膊肘上擓着杏条筐,上面蒙着布,筐梁边沿拴着一根红布条子,不用问就知道她这是去下奶。下奶拿的都是特殊的营养品,产妇吃了奶水多,才叫下奶。
+ s1 l4 @! o5 ~. ~3 {    筐里装着鸡蛋,也有拎着红布条系着翅膀的红公鸡,也有拿鲜鱼或猪蹄,或几尺花布的。下奶不能拿鸭蛋鹅蛋,拿这些就给压(鸭)住或扼(鹅)住不能再生了,谐音不吉利(那时不讲计划生育,都说多子多福)。拿水果等不好,产妇身子虚弱不能吃,吃了会作下病不好治,害人半生。这与看欢喜不同,看欢喜拿的东西不能吃,都是日常用品,如花布被面、小孩肚兜、摇车晃锒、虎头鞋等。
5 w$ m! h- r1 R( P    下奶看欢喜有非常重要的规矩,一不留神就会惹出不必要的麻烦。下奶的人进屋前,要把筐放在外屋产妇看不到的地方,然后才进屋看看孩子、与产妇唠磕。临走时拿着筐或者借东西,都不能让产妇看到听到,这样会把奶水给带走,用不了两天人家就会找上门。谁把奶水带走了,不但要受到埋怨,而且自己也会感到万分尴尬,就得赶紧乖乖给送回去。近的还好办,离得远的,遥遥迢迢翻山越岭,住百里之外的,还得坐车,的确很麻烦。怎么送呢?
' F5 ]+ s; n, s9 v. P    那年,村里老张家生孩子,住碱厂沟的亲戚淑花来下奶。碱厂沟离我们村十五里路,她擓着积攒很多日子的八十个红皮鸡蛋,走沟爬坡累了几身热汗才进了门。只顾为表妹高兴,走时竟然忘了规矩,拎着筐进屋话别。表妹看了个满眼,第二天奶水就没了,孩子饿得直哭。一家人想了半天才想起来,淑花拎筐进屋了,一定是她把奶水带走了。这怎么行?表妹的婆婆立码撵来,臊得淑花脸红到脖子根儿,一个劲的赔礼道歉,连声说,明个儿头晌就给送回去,就给送回去——送奶必须得在上午,下午的时辰不对,不好使。. R: e6 H! r) t) G4 i! ^& J
    翌日一大早,淑花做了一大碗小米饭(面条也可以),煮七个红皮鸡蛋,扒了皮埋在饭底下,然后悄悄地走出家门,不让别人看见,路上遇到熟人也不说话,送到老张家,饭还带热乎气。走到门口喊三声:大妹子啊,我给孩子送奶来啦!表妹赶忙下地,迎到门口,接过饭碗回头朝里坐在门槛上,大口吃起来。那么多饭一口气吃不完,剩下的又扣到房檐上,把碗放在锅台后的灶王爷牌位前,这才拉着表妹进屋说一会儿话。, `. r$ P& |7 k1 y" l
    下奶传统习俗还在延续,说道还存在,只是和看欢喜没有严格的区别了。随着物质生活充裕,没有再拿公鸡和鸡蛋等营养品的了,把一百元或者更多的钱往炕上床上一拍,看看孩子说些喜庆话,也没见谁带走奶水,我就纳闷,老套规矩还灵不灵了呢?, Y& u. L8 X, i# L1 T" N8 v% }

  U" @4 F! G5 {( V+ _编后感言' ~2 X$ B; ~9 f( E) l( w( j  b
    桓仁民间有着丰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在乡村和社区,引领着民俗风尚,百年流传千年不衰,带着多元潜质和民族特征,构建着地域群体的心理精神。这是先人留给后人的无形财富,奠基了时代的思维空间,这也是中国独立崛起于世界的原始内核。* l4 `8 w2 M; {  A7 n( }; a+ [' B4 z
    高培智先生年近六旬,虽小学文化,又泥瓦匠出身,却素喜文墨数十年。丰富的生活经历中,他积攒了珍贵的记忆特产,由此他自费考察,搜集整理,将所见所闻诉之键盘电脑,集成民俗散文近三十万字,为我县非遗普查工作提供了特殊素材。5 k- a. a: T0 m1 o. Y
    本刊今后将特辟专栏,以文化名县,共建我们的精神家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五女山家园

GMT+8, 2024-6-16 21:40 , Processed in 0.20003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