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26|回复: 0

中国远征者 作者:姜宝才 《第四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1 19: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FONT size=4>  公元1995年一个普通的日子,我去瞻仰一位百岁老人。通过天安门,走进那座高高的殿堂。这里是很安静的地方,流泪的日子已经远去,昨天给人们留下的是心灵的感恩,无言的祝福。我看见了老人饱满的天庭,方圆的地阁,还有那大大的黑痣。认真读的,却是他那双大脚。<br>      这位中国有史以来最能走路的人,躺着都那么有魅力,更不用说他站着的时候了。<br>      60年前,他“穿越了地球上最险峻的峰峦沟壑和荒无人烟的辽阔地区,横渡了24条江河,翻越了1000座山”;用一双大脚抒写出二万五千里长的人类远征,成了中国的一种新的象征。使中国人以及外国人大为着迷,促使很多人去寻溯“自己”的远征。1984年,有一位76岁的美国老人,“怀揣心脏起搏器,带着打字机,爬过了千山万水,完成了他自己的二万五千里的寻访”。<br>      这位美国老人死而无憾了,他说远征中发生的一切,有点像摩西率犹太人出埃及,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或拿破仑进军莫斯科。还有些像美国人征服西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叫成吉思汗的“世界征服者”。西方的拿破仑、摩西、汉尼拔、恺撒大帝、亚历山大,都望尘莫及地拜倒在他的脚下。而本世纪这位中国远征行者,又崇拜谁呢?是在那年远征之后,43岁的他站在黄土高坡上,望着北国的冰雪,慷慨吟道:<br>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br>      在陕北窑洞,他跟一位美国天才梦想家谈过,自己剪掉母亲给他梳的辫子之前,就读了很多“中国古代帝王尧、舜、秦皇、汉武的事迹”。在一部叫《世界英杰传》的书里,读到了拿破仑、叶卡捷琳娜女皇、彼得大帝、惠灵顿、格莱斯顿、卢梭、孟德斯鸠和林肯。当他那双大脚“乌蒙磅礴走泥丸”,那双慧眼“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之年,他“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性格就已完全形成,他还能崇拜什么古英雄呢?他比谁都清楚任何人都救不了中国,所有的路,只有靠自己的脚去走。<br>      他的名字,叫———毛泽东!<br>二<br>      毛泽东是一个义无反顾的伟人。<br>      他的母亲信仰佛,他的父亲信仰钱,他自己信仰马克思主义。那时候,他虽然没登上去法国的货轮,却迈上了南湖的那条游船。那条船,后来被人誉为“中国革命的航船”。<br>      他在1927年那场腥风血雨里,看到“孙中山的学生”挥动军刀,在老百姓、“革命军”中,收割“人头西瓜”,于是从血泊中发现了一条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br>      秋天的时候,他跋涉到湘鄂赣交界处的罗霄山脉,从“五口井”里,打捞中国的希望。从此他打破了旧的程序,守着大山,喝起南瓜汤。<br>      东方因此有了一簇圣火。<br>      到了1934年的秋天,寒凝天地,一片片红叶在罡风中凋零。失败者在冥冥之中,想起了那句兵家名言:三十六计,走为上。<br>      此时,他已被剥夺得只剩下那双腿了。他和许多人都被迫去远涉中国最长、最深、最湍急的江河,去翻越中国最高、最险的山。<br>      远征开始了,毫无目的的路上,走着数十万生命,不是生,就是死。<br>      当时,正患色盲的世界,忽略了这次人类历史上最悲壮最伟大的突围。整个新闻机器都关注着人类的灾星希特勒想吞没哪个国家、哪座城池。<br>      队伍虽然踩塌了冯·塞克特当顾问设计的“四道防线”,但是湘江水却被战士的血染红了,红水洇湿了队伍的心灵。<br>      一盏老式煤油灯下,燃起智慧的炭火,毛泽东的南方口音在寒夜中回响:“为什么失败?只知道纸上谈兵,不考虑战士要走路,要吃饭,也要睡觉,也不问走的是山地、平原还是河道,只知道在地图上一画,限定时间打,当然打不好。”<br>      那个被共产国际派来的名叫奥托·布劳恩的德国人,正抽着烟,重重烟雾锁着他的沮丧。他曾经气指颐使,还想颐指气使。突然之间,他踢翻了火盆,掀翻了桌子,这是这个外国人最后一次在中国施展他的“虐威”。从此,他屁股下没有凳子了。<br>      这是在后来成为名城的遵义。老式吊灯,在寒夜中晃来晃去,火光被拉长拉亮,十几条中国男子汉的双腿,成了1935年1月的特写。毛泽东就这样完成了精神和心灵的双重历险,大手笔写出举世瞩目的得意之作———四渡赤水。<br>      蒋介石成了蠢头蠢脚的牛,眼望着中国远征者们在崇山峻岭中巧如游龙地穿梭。红军再不是抬着“坛坛罐罐”踽踽行走,每天只走四五十里的败军了,一下子把几万追剿大军甩在山那边。<br>      布劳恩拿鸡蛋往石头上撞,毛泽东让苍鹰冲破坚硬的蛋壳,扑扑拉拉飞上万里天空。<br>三<br>      在死亡之中行走,在生存希望之中奔徙,这是魔鬼和天使共同设置的路线。队伍在血与火、生与死中颠踬。<br>      毛泽东那双腿,在生死面前从没有犹豫,一步一步往前走,在世界上最糟糕的路上奔徙,他要把几万个生命,把整个中国领出死域。死很容易,生却非常难。<br>      对于很多人,不是在远征中活下来,就是在远征途中倒下。对于很多人来说,远征是一种幸运。毛泽东来到山重水复处,几乎是绝境。他的对手坐着飞机在高空遥望:前有大渡河,后有金沙江,不久就会看到“石达开第二”的毁灭。<br>      毛泽东即使身临绝境,仍有欣赏风景的雅兴。从远古流来的大渡河,把三国时代蜀军的征杀,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的故事冲到他面前。毛泽东马上闻到了大渡河水的腥味,看到石达开的妻子和大将们跳水自杀,还有那4万太平军像稻草一样被水卷过的画面。他不想谈论73年前的悲剧,但他说,不要相信水鬼,要相信自己走过千山万水的腿。哲人早说过,即便是一个人,也不会两次走过同一条河流。<br>      毛泽东要从铁索桥上过河,他的对手绝没想到他敢走别人不敢走的路。几万将士沿着河边峭壁上的羊肠小路向横亘了1701年的铁索吊桥奔去。<br>      石达开用庆祝贵子诞生的两天时间,等来了毁灭;毛泽东用两天的时光,奔走240里,来到泸定桥。他的英雄团政委多年后说,当年他们是“飞”奔泸定桥的。<br>      “路,是要人走的,少一步都不行。”<br>      “泸定桥真是个险要所在。就连我们这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见关守关的人,都不禁要倒吸一口凉气。往下看,褐红色的流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间倾泻下来,捶击着河底参差耸立的恶石,溅起白色浪花,流水声震耳欲聋。在这样的河里,就是一条小鱼,也休想停留片刻……”<br>      桥,已不成为桥了,只是十几根碗口粗的铁索横跨两岸。对岸死神在嗥叫:过来吧,不怕死的。22个壮士迎死而上。这连西方人都不得不承认,不得不叹服他们冒着死亡奔走,“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br>      桥板燃烧,铁索也燃烧起来,枪在喷吐死亡之光。22个壮士爬上去,第一个饮弹了,掉到翻滚的激流中,如草叶一样被水吞没,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掉下去了。后面的一双大脚在铁索上“攀登”,为后来者扫平道路。<br>      不怕死的人才是神,大山称他们是天兵天将。毛泽东带着千军万马渡过了死亡之谷。<br>      毛泽东走在最后。他穿着灰色衣服,沿着一桥铁索漫步,不慌不忙。桥索照样地摇晃,河水依旧汹涌,炮弹照样地在河中炸碎白浪。从容地走过铁索桥,毛泽东平静地望着崇山峻岭,对于桥头上“泸定桥边万重山,高峰入云千里长”的诗句,很不经意。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感觉:大渡桥横铁索寒。<br>      他和他的部队都感到了饥饿。<br>四<br>      大自然把过多的冷峻,过多的雪,堆积在高山上。<br>      毛泽东一生都没见过这么大的雪。大自然在这里一片死寂。漫天雪粒在充满激情地飞扬着,风森森的喊叫像狼在嗥。空气似乎是凝固的。人们拖着沉重的脚步,往上走,胸口像重铅一样往下坠。步子越快,头越眩晕。人和整个雪山都晃动起来。<br>      停下来就意味着死亡,走才是生。支撑着他们的,只有最宝贵的信念。信念死了,人就爬不过雪山。<br>      风爪撕开山的雪白面纱,毛泽东看到一路模糊的影子从昨日的雪山走过。那是些赚钱不要命的商人,用牲口驮着花布、茶叶、盐巴,穿过死亡走向山的那边,换回狐皮、鹿茸、麝香。冻毙的骆驼、牦牛和商旅成了大自然制作的标本。<br>      一位三过雪山的人30年后仍感受到雪山的寒冷山间一声长啸,狂风猛地向队伍扑来,好多人背上的斗笠飞到半天空,又落到几十丈的深渊里;一会儿,狂风卷着暴雪,铺天盖地压来。整个雪山,呼啸着,咆哮着,如千军呐喊,万马奔腾。人往前走,狂风像只无形的大手把人挡住。远征者们挽着手,躬着腰,互相拉着、推着、顶着,慢慢向前移动。所有的手都成了一双手,所有的脚变成了一双脚,人蘑菇般在旋风中蠕动。<br>      任何富有想象的人,都不会想象到那些光着脚的人是怎样翻过雪山的。<br>      一个炊事班有9个炊事员,把干粮、热汤捧给他人。接着,他们依次倒在了雪山上。生者把死者埋在雪坑、山缝里,继续行军。后来,9名炊事员都死在了行军的路上,他们的眼睛最后看到的一切都是白色的。<br>      毛泽东同样也用自己的脚板丈量着雪山。虽然他素日善走,但和最普通的士兵面临同等的艰难。他没有棉衣,薄薄的布鞋也坚硬如冰。他回头看见走在自己身边的人晕倒了,急忙去扶,自己也与山一起摇晃起来。<br>      毛泽东在人生最得意和最失意,最顺遂和最逆厄时,总爱写诗。走过了雪山,他把雪意装进记忆里。第二年,他又望到了雪,勾起了他对雪山的怀念。于是去年的那些雪,重新在他面前舞蹈:<br>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br>      走过雪山的毛泽东,注定要走得更远。为了无数折腰的英雄,他必须这样做。从雪山下来,更相信自己的脚,因为他从此知道寒冷的滋味。<br>五<br>      接着是草地……<br>      8个人跟着一个老向导,向草地出发,路标插向阴险之路。<br>      50年后,他们中的一个幸存者说:“要知道草地是烟雾腾腾、水草丛生、方向莫辨的一片泽国。草地不见人烟,连树林也没有,行人走过,有的水可浸到膝盖处,夜间寒冷多雨露,就是白天,也气候多变,忽而烈日,忽而阴脸……必须从茫茫的草地上,螳出一条北上的行军路线。”<br>      草地是一个美丽的陷阱。<br>      但是,明知是陷阱,也要从陷阱上走过。<br>      在草地上,还有个共同的敌人:饥饿。野菜成了人们的粮食。他们亲近野菜,呼唤一个个名字:蒲公英、苦么菜、荨麻、灰灰……后来,历史把这些野菜放进博物馆里,永远给后人留一个提醒。<br>      他们把野菜吃光了,开始吃自己的皮带。有一个团,所有的皮带都被煮着吃了。然后,便流着泪,把子弹射向同样也在流泪的马。<br>      就这样,从草原深处缓缓流出两条河,一条白河,一条黑河。河里流淌的,不仅仅是水,而且还有血。<br>      过了草地,望见南飞雁,可是真正的家在哪呢?在甘肃,在陕北,还是在宁夏?<br>      走到一个叫哈达铺的地方,毛泽东看到了敌人的报纸,从中读到了一片红色:陕北!他发现自己已经走到“家”门口了。<br>      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在陕北高原,“在万里长城与华夏祖先黄帝陵墓的中间地带”,尝起了红彤彤的陕北大枣。<br>      于是,他开始在枣园里散步,在黄土窑洞里书写他的中国狂草…… </FONT>9 c- I1 L  r% G( `& g- q

/ S, E2 E( r# C9 Z3 {* v/ 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五女山家园

GMT+8, 2025-5-5 14:35 , Processed in 0.15932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