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59|回复: 10

[原创]桓仁,我心中永远的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29 13: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奶奶家的位置,是一片民房,后来80年代末,南边盖楼了 9VqFnjzX.jpg <br><br> ejTu8FgM.jpg <br>

 楼主| 发表于 2008-2-27 16: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 align=left>  </P>
<P align=left>对“家乡”的理解,大概要追溯到小学二年级。那是我记事儿以来,第一次跟随父母回老家桓仁。坐在北上的列车内,望着窗外的皑皑白雪,父母一面指导我写日记,一面给我描绘老家的景象。就是在那次回乡的路上,我知道了“崇山峻岭”、“高耸入云”等形容山的词汇;也是从那时起,我对地理,这门小学时期,大多数学生不愿学的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至当上了课代表;同时,也是从那年开始,我知道了在那个山青水秀的地方,有着爸爸妈妈日夜思念的亲人。那里就是我的故乡,我魂牵梦系的家乡--桓仁。</P>
<P align=left>一</P>
<P>  我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1969年从桓仁县入伍到大连的老高三学生。我的母亲是比他小2岁的同学。父亲参军后不久,妈妈就从青年点儿--弯龙背,一个令我神往的地方,抽调到本溪市一家国企--本溪工具厂进城当了工人。我是1974年在桓仁县正阳街奶奶家出生的。一岁多的时候,妈妈就带着我回到了本溪工具厂。在那个厂区大院,我和妈妈生活了5年。这期间,妈妈一面上班,一面照料我。我们的宿舍在车间二楼。有时,妈妈加班,我又无人照料,她干脆就背上我,一齐加班。我经常是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酣然入睡;七十年代的本溪,还没有今天这么多的马路,我半夜发高烧,妈妈就背着我,翻山越岭,去市人民医院,为我看大夫.......记忆中最难忘的事情,就是每次爸爸休完探亲假,坐火车回大连的场面。妈妈背着襁褓中的我,在站台上送行,每次都是望着远去的列车,哭成了泪人。那时候,我似乎就懂得了什么叫离别。</P>
<P>1978年春,我和母亲符合了随军条件,久别的一家三口,终于团聚了。虽说时隔近30年,但我还是清楚地记得,和妈妈踏上大连这块土地的一幕。当时,妈妈抱着我刚走下列车,迎面就跑过来几名热情的军官阿姨,她们是爸爸的战友,争着抢着帮妈妈拎行李。随后,我们坐上一辆部队的小面包,驶向军营,一路上,叔叔、阿姨不停地给我和妈妈介绍沿途的风景,告诉我们这里是太阳升商店,那里是星海公园,在哪儿买东西便宜......而我,对于大连的第一印象,就是干净、整洁。那天晚上,爸爸的战友为我们举行了欢迎宴会。叔叔、阿姨专门给我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党卫军少校”,并给我戴上光荣的军帽。从此,在大连某个军营里,又多了一个拿着“冲锋枪”,跟在战士队伍后面整天喊着“冲啊,杀啊”的“童子军”。1980年9月,部队大院托儿所解散,我提前背上了沉重的书包。</P>
<P>二 </P>
<P>虽然我5岁来到大连,但是对于桓仁,我却一点儿也不陌生。而且,至到今天,我的乡音也没有改变,甚至我的女儿,也说着一口流利的桓仁话。之所以造就了我这样一个身在大连,却仍说一口桓仁话的异客,还是归根于我那孝顺的父母。他们有着别人无法想像的思乡情结。从上小学二年级开始,我们全家几乎每年都要回去一趟。可以说,为什么后来我对地理这门学科,那么偏爱,都缘于每次长途回乡的感受以然。</P>
<P>1982年春节,我上学后第一次回桓仁。那次是腊月二十九从大连出发的,当晚在本溪亲戚家住了一宿,三十儿一大早,乘坐大客回的县里。由于年龄小,第一次回县里的经过,几乎忘记了。只记得坐了一天的客车,车像蜗牛般,在盘山道上蹒跚前进。到了县里已是傍晚。亲戚一大帮儿,早早地等在西关车站外接我们。那次回去,我特意为我的表妹和表弟,带了许多小玩具,他们高兴坏了。当晚,奶奶家一大帮子人,围坐在热炕头上,尽情地喝酒,那天,第一次看到奶奶喝酒后掉眼泪。</P>
<P>随着年龄的增长,爸爸就有意让我单独回老家。所谓“单独”,其实也是全程监护。每到放寒假,我就抓紧利用几天时间,把作业突击完。然后,等着爸爸部队的战士放假。因为,战士一放假,我就可以被“打包”发回桓仁了,去和我那朝思暮想的小伙伴打雪仗、溜冰车、钻柴火垛.....那时候,我回桓仁,都走大连至辽阳,辽阳至本溪,本溪至桓仁这条线。经常坐的列车是晚上9点多大连至三棵树(哈尔滨)的火车。那个场面类似《集结号》出征前,几辆拉着战士的军用卡车,趁着夜色,驶出军营,穿过大街小巷,直奔火车站。之后,战士们列队进入站台,队伍中间最小的身影就是我。我要和几名本溪战士,乘坐这趟火车,到达辽阳,在那里等候早晨5点多的市郊通勤车,去本溪。到了本溪,他们把我交给老姨,我在那小住几日,哪天有县里到市里办事儿车,我就“蹭”车回县里。而父母总是在年三十儿,带着大包小裹,坐着玻璃都被挤碎了的大客,回到县里。</P>
<P>后来,我终于明白了父母的用心良苦。因为,回桓仁的确不易。我先回去,他们可以减轻一个最大的包袱。以前县里吃不到新鲜的海货和苹果,父母每次回去,都要带上不少于10个箱子,记得初中一次回去,我们全家竟带了18个包!回县里最难走的路程,就是本溪至桓仁的这段路,以前的客车大都要走一天,这一天,你要把脚上穿上厚厚的双层袜子,而且还要准备个小棉袄,用来盖腿,要是买的票号靠后,就要站回县里!</P>
<P>回去不易,出来更难。南甸、田师傅、南杂木,这些过去在地图上几乎找不到的小镇,在许多出外闯荡的老乡中,却是耳熟能详。为什么?就是因为3个小地方通了火车,在这里只要上了火车,就不用愁了。这3个地方,我们全家都走过。每次回县里过年,到了大年初二,老叔或老姑就要起大早,去给我们排队买回程车票。3个地方,只要一个地方有票,买哪个我们都坐。如果买不上了,就得想办法,托人坐出县里的车,赶到这3个地方。记忆中,和父母曾经坐过县里拉粮食、拉木炭的大货车,甚至还有邮政车。这些车多数是去本溪或省城办事,需要早晨到达,因此往往下半夜二、三点钟,就从县里出发。冬夜里的桓仁,滴水成冰,而我们却要早早地起来。每次乘着夜色离开县里的场面,让我难以忘怀。亲戚一大帮子,老老少少,带着汤面、粘干粮、小馇子、蘑菇、木耳等山货,早早地等候在那里,跺着脚儿。每一次都是依依不舍,上车后,他们还在窗外,不停地叮嘱“路上小心,到了之后来电话,多写信,明年还要回来,在外面注意身体......”(泪水已经润湿了我的双眼)</P>
<P>在本溪至大连的列车没通车前,我们回大连多数选择南杂木。在那里等候吉林至大连的列车。这趟列车是晚上8点多到达这里。这样,一下午的时间,就得在旅馆里等候。南杂木地方小,旅店却众多,这里的客多多数是咱们县里的。每次到南杂木,父母买完火车票后,就要订好一个小旅馆,然后抓紧时间睡上一觉,以保证晚上有充足的体力和精力挤火车。晚上6点多,我们就在车站旁小饭馆要2个炒菜,准备上路。 直到今天,我还能记起几道经常吃的风味小菜——姜丝肉、凉拌狗肉。挤上吉林至大连的列车,就大功告成了。不过,那可是相当一番工夫。因为,列车在这里停靠的时间只有几分钟,而且每次我们要把近10个包裹运上列车。好在每次爸爸在旅馆里都要做充分的热身,从而保证了我们年年都能万无一失。历史证明了一切,爸爸每次策划的“挤车方案”,都是最佳的。我们采取的办法是“中间突破、两边夹击”,保证了人和行李,都能迅速上车。爸爸是主力军,身材不高,扛起行李却是浑身是劲儿,身前身后,挎上4个行李,手里还提着一个箱子,“蹭-蹭-蹭”三步跃上列车,妈妈扯着我,紧随其后.......(眼泪再次涌动)</P>
<P>三</P>
<P>我的奶奶叫赵淑珍,今年已经84岁了。奶奶嫁给爷爷时,不到20岁。前几年,她经常和我说,两个人走到一起都是缘分.当年奶奶家住莺儿通,爷爷家在通天沟,奶奶在和爷爷进洞房前,只见过一面。但是,后来他们相手走了一辈子。奶奶为我们老王家生了7个孩子,4男、3女。老爸原来排行老二,之前有个哥哥夭折了,老爸就成了老大。我还有2个叔叔,二叔在八十代初,因为肺病早逝了;老叔还在县里,老叔比老爸竟然小了17岁。我还三个姑姑,大姑和老姑在县里。</P>
<P>奶奶这个人劳苦功高,我们这辈儿,除了我因为离桓仁远,其他的兄弟姐妹都是在奶奶家长大的。奶奶带小孩儿,很有一套,这一点缘于她年轻时,在幼儿园工作过的经历。小时候,每年回爷爷奶奶家,奶奶都要提前好几天,张罗饭菜。我最喜欢吃的就是奶奶亲手腌的酸菜和高丽咸菜。那个味道,简直是无法形容的香。奶奶年轻时就好抽烟和喝酒。每当春节团聚的日子,奶奶喝到兴头时,总会哭酒杯。然后,没完没了地讲述她嫁给爷爷后的经历,以及抚育儿女的酸楚。奶奶这么多年,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爸爸,因为爸爸是奶奶家最有出息的儿女,而且离开县里的时间也早。奶奶成天在家里都在想他。奶奶曾经和我说,她睡眠不好,就是供父亲读书时,天天晚上陪着爸爸,导致的失眠。这几年,爸爸的身体不太好,心脏病经常发作,远在桓仁的奶奶就更为挂念。</P>
<P>每次回桓仁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到我姥爷和姥姥家。姥爷和姥姥家住南关。<BR></P><BR><BR><BR><BR><BR><BR><BR>

[ 本帖最后由 songbird 于 2008-6-20 12:33 编辑 ]
发表于 2008-2-28 22: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待续...
发表于 2008-2-28 22: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U><FONT color=#3dee11>写的真好,这也是我心声.不管我走到哪里心里一直不能忘怀这小小的山城.它永远是那么秀丽.干干净净,因为没有可污染环境的工厂,因为它被山和水环绕着,真是得天独厚的地里条件啊.曾多少次在梦里去南江沿洗衣服游泳,思念家乡的人.思念家乡的山山水水.桓仁永远是我的最爱!</FONT></U>
发表于 2008-2-29 13: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P>厉害!从哪弄的地图?</P>
发表于 2008-2-29 15: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奶家最开始在南关,还是老式的房子。瓦都是一小块,一小块的。你地图上显示的,应该是在天王宫庙附近的地方。
 楼主| 发表于 2008-2-29 16: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P>说的太对了,就是天宫庙。你奶可能还认识我姥姥呢</P>
发表于 2008-3-3 19: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可能.
 楼主| 发表于 2008-6-20 12: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已为自己顶一顶..
发表于 2008-9-19 21: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深地被感动,似乎看到你们一家三口匆匆忙忙的身影,祝你幸福!希望你能常回家看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五女山家园

GMT+8, 2024-6-17 05:54 , Processed in 0.19713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